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时间:2022-12-14 03:06:00

审计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中共海南省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自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审计厅领导班子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厅领导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对照检查和剖析了班子和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改进思路和措施,现将分析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厅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厅党组始终坚持与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审计署的指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海南又好又快发展服务、为构建和谐海南服务。

一是加强思想建设,把握政治方向,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厅党组理论中心组每年都制定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每年还举行一次为期三天的封闭式学习,参加范围扩大、到各处室负责人和市县审计局长,先后设计并开展了经济体制改革与审计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快海南审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与审计监督、新农村建设与审计工作、创新审计工作机制和围绕党政中心开展监督等专题的研讨。通过学习和研讨,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审计工作的关系,使全省审计干部进一步掌握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了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二是倡导审计新理念,进一步转变观念,为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几年来,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长期以来审计工作存在的弊端,在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中倡导了一系列新的审计新理念。比如,“审计服务论”、“审计体检论”、“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民本审计观”、“敢于说‘不’和善于说‘是’相结合”、“人性化审计”等。理论创新和思想大解放给审计工作带来新的转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计定位更加准确,明确了审计机关是政府监督部门,其根本任务是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目标的实现,国家审计的有效性体现在审计必须按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必须消除长期形成的不良惯性效应,开拓创新,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绩效,为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三是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充分体现经济特区改革示范功能,最大化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针对一些突出问题,厅党组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围绕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要求,充分体现经济特区改革示范功能,创新审计模式,改革业务组织管理和审计实务类型及方式方法,逐步形成了一个适应海南又好又快发展的审计新模式。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省提出以新的一轮思想大解放迎接海南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海南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的同时,也给我省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审计厅领导班子通过客观审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制约了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

(一)思想不开放,创新意识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层次,贯彻落实的方法措施不多。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还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闯出一条新路子的精神,造成在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时,不敢打破旧框框,找不到好的方法和措施。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不能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仍然停留在一些惯性思维上,审计项目策划、审计管理、审计方法手段都仍延续着传统的做法;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思路上没有大的发展,审计人员意识仍停留在简单的“查错纠弊”上,没有树立“免疫”和“保障”意识,以评估效益为目的的“绩效审计”和以责任追究为主的“问责审计”依然得不到有效开展。

(二)在从严教育和管理党员干部,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纪不严问题的建设力度不够,审计执行力不强。与抓业务建设相比,在抓党性、党风和党纪建设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培养干部的创业意识、抓政治思想教育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缺乏为实现共同目标群策群力的态度,缺少良好、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没有很好得到调动,“有三气、无三心”——即有娇气、骄气、官气,无责任心、进取心、警惕心。

(三)职责定位不准,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开展审计监督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揭露防范风险和维护安全的功用。厅领导班子还不能做到带领所有党员和干部,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当前审计环境和需求,透彻研究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客观判断审计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审计是什么,审计为什么,审计怎么做等根本问题,还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怎样运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审计工作,让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维护国家安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民生安全和环境安全等,还没有明确的思路。特别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在工作谋划的主动性、系统性和抓落实的刚性上,离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保障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目标顺利实现方面还有不足。

(四)审计模式落后,工作机制和机构设置不科学,方向不清晰,不能有效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海南建省办特区20年,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而我省审计模式却没有太多的创新,审计效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审计仍在“单打独斗”,审计资源整合不到位,与相关监督部门的沟通不顺畅,成果无法共享,审计机关内部重复审计现象严重,资源浪费;审计监督严重滞后,仍习惯于“事后审计”,没能有效发挥审计机关的“预防、控制、问责”功能;审计工作的威慑力不够,“警示”作用不明显,审计监督制度作用发挥不充分。

(五)“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扎根不够深,不能从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的角度去研究审计需求,精品项目和成果不多,审计产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对于科学发展本质上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观念的理解,在口头上谈得较多,落实到工作实践上较少,在围绕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方面研究得不够深、不够广,审计的成果与群众的期望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围绕保障党委政府民生工程顺利进行,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来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审计产品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把问题找准,把原因找准,就具备了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一)“惯性思维、因循守旧”的思维问题束缚了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近年来,审计机关在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违规、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审计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审计也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觉得是比较遥远的事情,觉得现在还不具备在审计工作中全面体现的条件,还没有将审计工作与社会科学发展全面接轨,造成我省审计的前进步伐总是迈不大,迈不开,审计定位仍不明确,很多审计项目还是停留在传统观念和制度上,往往是就账看账,就审计论审计。结果就是胆子还不大,不敢突破固有思维、不敢突破固有模式、不敢挑战新事物;脑子还不活,缺乏创新精神、缺乏改革精神、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责任缺失、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影响了党性、党风和党纪。我省审计机关作为综合监督部门,对实践科学发展观还缺乏执行力,对改革和创新的态度还保持着“无为也无过”、“隔岸观江火”的庸俗思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新环境不愿意研究,对新变化不愿意适应,对新要求不愿意执行,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作思路不理解,理解了不知道怎么做,知道怎么做也不做,没有真正的负起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害怕担当改革、探索、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和代价,对各种变化缺乏敏锐的观察和适应能力;同时,审计机关内部管理机制不科学,在人员的考核评价和任免奖惩工作上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审计干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不畅,干部出不去等原因,也影响了工作的活力,影响了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工作、主动学习的激情。

(三)缺乏政治敏锐性和大局意识误导了审计职责定位。发展是第一要务,我省审计发展至今已25年,在基本职责和定位上还处于模糊状态,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对法律的研究不透,没有明确审计部门是政府管理内部监督机构,需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在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自身发展,对于审计的发展方向摇摆不定,有时过多的受到西方审计讲求独立性的影响而忽略了我国审计体制下要讲究政治性;对党委政府和群众对审计的需求研究不深,仍机械地按照以往的经验办事,还基本处于为审计而审计的状态,不能做到围绕国家大局来发挥职责作用,对当前国家安全、金融安全、民生安全等重大经济事项缺乏政治敏锐性,没有及时介入防范风险;对中央提出的强化对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根本性要求,没有积极研究如何执行,研究如何实现,而是愿意沉迷于以往成功经验,审计的保障和服务功能大打折扣。

(四)工作体制、机制设置不科学制约了审计工作绩效。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审计在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需要作为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审计力量和审计任务的客观矛盾,而没有从改变工作模式的角度上去思考如何提高审计绩效,思考如何挖掘潜力,如何集约化作业,如何科学管理,如何在新环境中改进工作方法方式。审计内部绩效不高,一些应该采用经常性的工作手段去处理的审计业务,不能在日常工作中去实现监督和控制,不能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网络,没有建立集约化、科学化的审计资源利用系统平台;重复审计、审计职能交叉重复、审计机关之间没有分清职责层次和建立工作配合机制,没有将各自的工作目标统一起来共同去实现,不能将已有的审计成果进行共享,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各类审计主体之间工作不协同等等,都影响了审计职能有效发挥。

(五)“言出不行、行出不果”弱化了“以人为本”的审计效果。应该说,我省审计在全国率先提出“民本审计”观念,在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上发挥审计作用方面的理论准备是充足的,但在由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过程中,效果不明显,对围绕民生来开展什么审计、达到什么目标研究不足,重视不够;一些民生审计项目“挂羊头卖狗肉”,没有拿出好的成果,没有维护百姓利益;口头重视,实践忽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还比较多;高高在上,浅尝辄止,不深入了解群众需求的工作方法不少。这些原因的直接后果就是没有能够在予以党委政府决策和群众知情权方面拿出好的成果、好的建议,没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发挥审计功效。

四、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对于存在的与海南社会经济科学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下一步我省审计工作,要按照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系统地加以解决。要按照省委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解决审计发展思路和方向不明,创新意识不强,发展方式方法落后,发展人才缺少等方面入手,切实转变我省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要着力于通过以信息化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以内部机构职能调整明确工作职能和统一思想认识等入手,创新海南审计工作模式,积极实践和优化。

(一)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水平。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厅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制定和落实学习计划,努力提升党组中心组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突出实践性,不断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努力做到认真领会、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集中精力抓好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

(二)用科学发展观研究为谁审计,解决审计定位和方向问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围绕怎样有效履行审计职责,在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能做什么,今后怎么做?要明确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机关是政府监督部门,根本任务是保障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目标的实现,要保证国家各项政策能够有效实施,使国家机器健康、安全地运行。要按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及时“设计”、“生产”出适用的审计“产品”,监督财经法律法规的执行,维护国家财经法纪和正常财经秩序,促使不出或少出问题,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纠正;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检查政府各部门实施各项中心工作的效果,保障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提高政府效能,促进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推动政府廉政建设;当好国有资产的“守护神”,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要根据群众对审计的需求,维护好群众利益,促进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三)用科学发展观明确审计什么,解决审计内容问题。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所有审计工作中,围绕改善民生的中心工作,加强民生审计监督和服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公共财政”理念,加强民生审计,主要是盯住新增财力投资方向,盯住社保、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资金,盯住惠民利民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民意,反映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涉农资金和涉农项目、对环境保护资金和政策的审计监督。

要积极推行绩效审计,实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政府落实绩效问责。明确绩效审计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造和谐社会,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监督手段,是行政问责的重要基础;要加强绩效审计研究,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全程监督的思路,探索我省绩效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技术方法,事前审计要注意揭示管理的薄弱环节,促进建章立制,将防范风险关口前移,保障经济活动正常开展和资金安全及有效使用;事中审计要及时发现经济活动运行过程的漏洞和问题苗头,提出改进工作、解决问题的建议,纠正偏差,达到控制的目的;事后审计要注重发现和处理问题,评价履行责任情况,追究责任警示后人,完善规章制度。当前要以中央扩大内需,解决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冲击的政策为中心,以揭露损失浪费问题为重点,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目标,保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顺利施行。

(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怎样审计,解决审计方法方式问题。要努力创新审计工作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审计监督网络,切实推进审计工作一体化。一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方式,形成有效的审计监督实体网络,要统一工作目标,形成各审计主体协同作战的实体网络,实现审计资源和成果共享;要实现审计机关之间上下联动和其他监督部门的左右互动,真正落实审计法规定的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职责。要通过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监督,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核查,通过各审计主体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审计组织体系的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协同配合、互相监督”的审计工作模式。要与党委巡视组、纪委和纪委派驻组及各种监督机关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机制,放大审计工作的效用。二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联网监督,推行“网络化审计”工作方法,建立全省审计机关网络沟通和指挥的平台,打造审计一体化新模式。要紧扣预算执行审计主线,所有审计项目首先要考虑如何实现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目标,其次要考虑主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再次才考虑各个审计项目的具体目标。要通过审计监督网络的构建,在事前、事中敏锐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要建立审计监督常态机制,发挥审计机关“免疫系统”作用。要发挥预防、预警、治疗的作用,建立具有威慑力的常态审计制度,一要科学配置各类审计资源,将审计管辖内的经济事项都纳入审计监督视野,实现审计的全面覆盖,让所有被审计对象意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在审计监督之下,形成常态审计威慑机制。二要突出对重点事项、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事关发展大局、政府领导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工作上。三要建立“年度联系制度、随机抽审、结果公开”相互联系的常态监督机制,以少量的审计项目实现全面的审计威慑。四要建立审计对象基础数据库,收集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所有被审计单位及相关经济事项的信息,通过定期报告制度实现常态和全面监督。五要设立审计业务年度,以审计结果报告上报的时间来确定审计业务年度的起止时间,省级可定为当年7月1日起至下年度6月30日止,有利于审计业务与审计结果报告在时间上一致,有利于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安排项目计划,有利于将年度审计结果逐步向社会公开。

(五)用科学发展观思考用谁来审计,解决审计干部的使用问题。当前要解决人力资源配置问题,鼓励敢闯敢干的人做事,即使做错了也不怕,关键是不要带着私心做事,对那些占着位子不做事的,不能推行审计新模式的,要实行工作绩效问责。要建立一种激励和使用人才的机制,使那些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不出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做到使用对科学发展有深刻认识的人来谋划审计事业,使用能解放思想的人来创新审计事业,使用能实事求是的人来开创审计事业。一要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审计人力资源评估体系,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二要健全审计职业培训机制,建立人员培训档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原则要求,提升我省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建立审计组长任职资格制度,明确各种审计项目审计组长所需要的能力、知识结构、实践经历、工作业绩等任职资格,使审计组长能够组织好审计项目实施,确保审计目标顺利实现;四要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各项工作、每个岗位都要明确目标要求和管理责任,以目标责任细化年度考核工作。完善以审计项目为基本单位的业务考核奖惩办法,使每个审计人员都在具体工作中负起责任,理顺审计组内部关系,做实审计组长负责制。五要有廉洁自律的自我约束,通过完善审计业务的报告和信息反馈制度,限制审计人员自由使用审计监督权力的空间,打造一支清正廉洁的审计队伍,塑造良好的审计形象,以清廉创审计精品。

(六)进一步提高机关管理水平,保障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一是将2009年定为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年,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审计质量管理、提高审计业务质量、强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进一步提高行政执行力,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保证机关管理更好地服务审计业务工作;二是推行建立项目库管理机制,建立审计项目备选库,把政府中心工作转化为审计项目,用计划管项目,实现审计项目管理的强制性、动态性、明确性;建立被审计对象数据库;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数据库。三是严格审计程序,明确责任追究,强化审计业务集体审定制,对重大事项、争议事项必须经过审计业务会议集体研究,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以上查找出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方向都只是初步的,我厅领导班子将在省委第五检查指导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继续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剖析根源性问题,实事求是、客观坦然地对待问题,促进整改,更好地发挥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为海南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