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刑事审判调查汇报

时间:2022-06-25 07:41:00

导语:法院刑事审判调查汇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院刑事审判调查汇报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和主任会议安排,9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调查组,对市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其间,听取了市法院的情况汇报,察看了有关制度建设情况,召开了由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等部门有关人员和部分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法院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职能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制环境,被市法院授予系统“集体三等功”荣誉称号。2008年以来,收案909件同比增长12.3%,结案1018件同比增长19.6%,审判质量和数量均位于全省前列。

(一)发挥刑事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围绕平安建设,积极参与严打整治斗争,坚持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杀人、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等影响社会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上。2008年以来,打掉抢劫、盗窃团伙20个,判处三年以上中长期有期徒刑的罪犯211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二是从严惩处,依法打击经济犯罪。配合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审结了涉及贪污、侵占、挪用等经济犯罪案件24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对涉及经济犯罪的23名党员干部进行了依法惩处。另外,对违法发放贷款等新型、疑难案件,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研究法律适用、吃透立法精神、精心审理,确保了适用法律的正确和案件处理的社会效果。三是慎重对待,科学审理少年犯罪。本着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市法院率先通过少年合议庭采用“圆桌审判”方式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以类似谈心的方式审理案件,强化了法庭教育功能,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实,也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改造。

(二)坚持标本兼治,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采用多种形式帮教未成年犯。通过建立未成年罪犯帮教领导小组,把判后帮教的重点落脚到未成年犯的健全人格塑造上。创立“新生基金会”,对家庭困难的未成年犯进行救助,目前已资助15名未成年犯;创立“新生学校”,对少年犯定期进行培训,目前新生学校授课已达14场次;创立“新生义工站”,开展服务社会活动。二是注重疏导,加大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针对此类案件赔偿标准提高、调解难度加大的现状,市法院想方设法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侧重化解当事人矛盾。一年来,审结刑事附带民事案件338件,占结案总数的42.3%,调解结案304件,调解率达90%。如被告人张顺与张金系多年邻居,因琐事发生矛盾,积怨较深。张金因张顺胡同垛草妨碍其通行,带人将张顺打成轻伤,后张顺与张金之母发生争执,并将其打成轻伤,两案同时公诉到法院,审判人员通过深入细致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化解了他们多年的积怨。三是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化解纠纷。在街办社区设立法官联系点,接受法律咨询,帮助村委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积极化解庭前矛盾纠纷。同时,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和帮教力度,走进农户和学校进行法制宣传,对判处非监禁刑的犯罪分子进行帮教。2008年通过3次集中宣判,对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和多发性案件进行严厉打击,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收到了判决一案、震慑一片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队伍建设,审判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市法院重视加强队伍管理,锻造“为民、务实、清廉、勤奋”的刑事法官队伍。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刑事审判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通过组织“立足岗位做贡献”、“岗位明星”等主题活动,增强了干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二是狠抓学习培训和案卷质量,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实行刑事审判人员自学与集中研讨相结合、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等方法,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在抓案卷质量方面,实行承办人、案卷质量监督员、庭长三级审查制度。三是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庭审质量和效率。实行审理期限承诺制度,对案件判决期限实行倒计时,督促审结,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集体会诊,庭内反复讨论,查书籍找案例,确保了案件质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市法院的刑事审判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导致调解难、执行难。目前,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成为工作的第一难点和重点。一方面真心悔罪的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应该得到宽大处理;另一方面个别受害人又漫天要价,不达目的不谅解。法官在化解矛盾和贯彻宽严相济政策间很难找到平衡点,造成了调解难。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能力不足也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件,基层法院面对的大多是赔偿能力较差的农民,难以负担巨额的赔偿金,这也造成调解难、执行难。

(二)刑事案件逐年增加与审判人员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刑事案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增多,审理难度不断增大。同时,法官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和刑庭办案人员偏少与案件多、审理难度大的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结案514件,判处人犯718人,人均结案136件。

(三)刑事法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法官的司法能力和业务水平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刑事审判工作的需要,与刑事法官职业化、专业化、精英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创新意识不强;对刑事法官队伍的业务培训尚未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机制。刑事法官在民事审判知识上的不足,增加了其审理附带民事案件的困难。

三、今后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学习培训,强化刑事审判队伍建设。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人员,不但要加强刑事审判知识的学习,还要注意加强民事审判知识和其他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综合业务素质。要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优化法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增加刑事审判人员数量,努力提高其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建立一支纪律严、素质高、执法公的刑事审判队伍。要狠抓廉政教育,逐步健全拒腐防变长效机制和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促进法院廉政建设工作真正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二)增强创新意识,推进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一要积极探索刑事和解方式的运用,结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发挥好刑事审判在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方面的作用,确保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二要继续发扬公、检、法、司四部门密切配合联合办案的做法,研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同时,要大力提倡合议庭会商法律文书的工作方法,提高庭审质量和裁判水平。三要认真执行人民陪审员制度,严格陪审员从选取到管理的各项程序,保障其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促进司法的公正和民主。

(三)提高办案质量,维护公平正义。在定罪量刑上,要坚持以证据为本的原则,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从有利于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出发,严格把握自由裁量权和量刑平衡的关系,做到宽严相济,不枉不纵。要严格遵守罪刑法定、程序法定、罪刑相适应、罪责自负和疑罪从无的原则和司法理念,确保司法公正。要进一步提高审判效率,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审限意识,加强审判流程管理,提高办案效率,防止超审限办案,杜绝超期羁押。

(四)坚持“严打”方针,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打击刑事犯罪,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依法加大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的力度。要继续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减少、预防犯罪,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创建活动以及社区矫正工作,共同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