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力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时间:2022-02-27 11:00:00

侨力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开发我市的和侨力资源,促进全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据市政协一届六次常委会议的决定,由市政协侨和外事委员会、市侨办、台办、外办、商务局、旅游局、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市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对市和侨力资源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在各县(区)政协书面调研的基础上,于2005年10月17日至10月24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陈建疆带队,到和澜沧县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侨的基本情况

市拥有丰富的和侨力资源,是云南省的四大侨乡之一,国内归侨、侨眷、台属和海外侨胞、同胞众多,从本次调研和各县(区)反馈的情况看,全市侨同胞和归侨侨眷总人数有15万人以上,这些人数中侨胞约占67%;归侨侨眷约占26%;台胞约占2%;台属约占5%。、和四县是我市的重要侨乡。十分丰富的和侨力资源无疑是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可以挖掘并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力量。

1、同胞、侨胞、台属、归侨侨眷的分布情况。国内归侨侨眷中,90%散居山区半山区,台属中多数也散居农村,以农业为主,总体上看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也还较深;城市的归侨侨眷和台属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行各业。在外侨胞分布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印度、德国、英国、法国、新西兰、西班牙、巴西、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香港、澳门等2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聚居在与我市接壤的周边和邻近的缅、老、泰及其它东西亚国家和地区,他们中多以农业和工商业为主;台胞绝大多数居住在台湾,其他约2%居住在港澳,6%侨居其它国家。侨居在欧美地区及日本、港澳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侨胞,以技术型的公司职员和从事工商业的为多,其中又以1979年以后移民国外的新移民(也叫新的华侨华人)居多。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市在外侨胞和同胞中的一部分人已经逐步成为在当地有一定实力、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影响的重点侨胞或侨领。如:巴西里约联谊会会长雷滨,泰国云南会馆理事长欧阳嘉运,副理事长龙凤德、泰国曼谷云南会馆理事长张传述,泰国云南同乡会副理事长钱翰民,泰国曼谷云南会馆副理事长万本芬,缅甸景栋云南理事长马秉祈等,已成为当地有一定影响和实力的侨领;在外侨胞的许多后裔也在经济上、政治上不断崛起,实力正在增强。

2、同胞及侨胞积极捐助我市兴办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全市共接收249名台胞给教育、卫生等事业的自愿捐款,人民币192.2万元、美金26.25万元;接收香港乐施会援助经济、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1439万元;接收华侨华人捐资助学853.85万元;建立华侨教育基金会13个,对我市教育、卫生设施的改善,对品学兼优的中小贫困学生给了一定的帮助。

3、同胞及侨胞在我市投资办企业的基本情况。改革开放以来,市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快,到1992年全市实现了同胞及侨胞在我市投资兴办企业零的突破,到2004年,全市累计批准同胞,侨胞投资企业47户,其中的台资企业11户,侨资企业26户。协议投资额16724.02万美元,注册资本8513.08万美元,实际到位投资3725.29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22.3%,其中实际到位资金2512.29万美元,占合同外资额的37.4%。通过2004年年检,批准投资的47户企业中,仅有15户企业处于正常经营或筹建中,其余的32户企业有4户注销,19户因资金不到位而无法开张,9户因管理不善而停业。

从调研分析的情况看,这15户企业中普洱高峰茶叶有限公司、普洱裕河茶叶有限公司、红塔木业有限公司、金凤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金澜沧丰产林有限公司、万润利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势头看好,它们以自己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开发当地资源,带动了骨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和财政的增收,有的已成为县乡的龙头企业,如金澜沧速生丰产林有限公司,仅林基地种植一项,去年就使拥有项目的乡镇农民人均增加现金108元(不含土地租金),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七分之一。

二、具有进一步开发和侨力资源的优势和基础

侨同胞、台属、归侨侨眷历来都是中国和我市经济建设及对外开放的一支重要力量,侨同胞在我国引进外资中约占70%,云南超过70%;云南省边贸,最高年份成交额达到30多亿人民币,其中80%以上是通过侨同胞参与和促成的,我市引进外资绝大多数也是通过侨同胞参与和促成的。海外3000万华侨华人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由于勤奋努力和善于经营,资本实力非常可观。在世界华人富豪中,有88%集中在东南亚,泰国华侨华人在全国人口中占11%,但总资本占全国的90%;印尼华侨华人在全国总人口中不到4%,但华商所占经济份额则占全印尼的80%;马来西亚华商经济份额占全国的65%;新加坡华侨华人占全国的3/4;菲律宾华商经济占全国的40%。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仅东南亚华商手中就掌握着大约1.5万亿美元的游资,加上雄厚的资金优势,这些对象,无疑是我市引进外资的重点。

市历届党委、政府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侨工作在对外开放、经济建设、反台独促统一和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断加强和提高对侨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对加速开发和侨力资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制定的涉台涉侨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健全。通过长期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使各级各部门、各社会阶层群众对涉台涉侨法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胞、侨胞、台属、归侨侨眷应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其合法利益依法得到了较好的维护,贯彻落实涉台涉侨的法规政策的良好氛围在全市逐渐形成。

——与国外及同胞、华侨华人的交往联谊不断增加。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目前与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25个国家和地区有了经贸合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至2004年底,全市共接待台胞2472人,台胞来访693人,我市组织赴台进行文化、农业、林业等项目交流10批46人;全市近5年来共邀请接待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港澳同胞、华商共160多人(次);市侨办、侨联先后8次组织对缅甸、泰国、老挝等周边国家侨团、侨校就经济、华文教育工作进行考察调研,并选派华文教师38名帮助开展华文教育工作,先后向缅甸部分侨校赠送华文教材90688册,举办3期华文教师培训班,1期侨校校长培训班等。通过开展以上活动,加深了同胞情谊,并与一批港商、澳商、台商和侨领建立了关系。

——市通过积极实施对属、归侨侨眷的帮扶活动,加强与他们的联谊联系,关心、鼓励、支持、保护他们发展非公经济和早日脱贫,并积极争取省侨办下拨我市侨务扶持款32.6万元给予帮扶,全市共扶持、救济、慰问属、归侨侨眷近3000人次。通过各级各部门为属和归侨侨眷办了大量的好事和实事,一批属和归侨侨眷走上了脱贫之路,维护了我市的团结和稳定,增强了凝聚力。

——市具有“一江通五邻、一市连三国”的优越地域,市的华侨华人绝大多数居住于东南亚地区,随着市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昆曼”公路的全线贯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加快和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按协议建成,为“侨乡”的和侨力资源的开发和与东南亚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特别是对周边国家、地区的开放,加快和侨力资源开发的时机日趋成熟。

三、当前开发市和侨力资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市开发和侨力资源的工作得到了全面推进,但与沿海一带相比差距很大,丰富的和侨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制约其开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六点。

1、对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参差不一。侨工作是我们党和国家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对外影响大的特点。在新的发展时期,是一项事关对外开放、祖国和平统一、发展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的全局性工作。对于不断深化我市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市委和市政府在我市的总体工作中,始终注重把侨工作作为促进稳定、发展对外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引资引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但由于各级各部门对侨工作的认识程度不一,有的认为此项工作很难为地方带来“实惠”,有的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有的认为此项工作属部门的事,加之分管领导调换较为频繁,不少县(区)、乡(镇)领导干部存在侨工作的政策水平低;对搞好此项工作意识谈薄等现象,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县与县之间、城乡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支持配合不力,工作力度不一,致使我市侨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低,形不成良性有效的工作环境和招商引资氛围。搭建的平台不够,形不成合力共同开发和侨力资源的机制;没有建立以涉侨部门为主的统筹协调机制;缺乏做好我市台属、归侨侨眷对外引资、引智工作的激活机制;没有以各级政府为主的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服务机制。这已成为严重影响和制约侨商投资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的主要因素。

2、侨工作基础条件较为薄弱。从目前全市的侨工作系统来看,虽然从市到县(区)都设有相应机构,但基础条件薄弱,主要表现在机构级格低、人员编制少、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不统一、工作经费难以保障四个方面。在港澳侨机构设置上,除、与外办、旅游局合署设为一级科(局)外,其它县(区)为挂靠某部门;在人员编制方面,全市现在明确的专职干部共22人(其中7人为兼职),除市级侨办侨联5人编制6个人外,平均一个县(区)专职干部仅有0.9人;在经费方面,绝大多数县(区)没有设置专项经费,各县区侨务部门成立至今20年,除个别县配有电脑、相机等少数办公设备外,多数县均无此类工作设备。西盟、孟连两县的经费问题尤为突出,就连一名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经费、电话费都难以解决。在涉台机构设置方面:市台办是1981年5月27日,经原地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设立的专门办事机构,正式列编配备专职对台干部3人,挂靠统战部、与统战部合署办公,现市台办只有一个事业编制,一般性工作经费基本能保证。由于长期无办公用车,给开展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全市九县一区台办只有牌子,无人员编制,更无专项经费。人少事多,经费奇缺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全市侨工作的开展。

3、开发和侨力资源的环境条件有待改善。我市有着丰富的热区、水能、林业、矿产、民族文化、和侨力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对外工作的区域条件,但由于整体上存在着对侨工作重视不够,对“侨经济”的社会意识较差,使我市开发和侨力资源的工作显得十分滞后。和侨资企业在市的现状是,发展的不多、困难的多;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投诉的多。三乱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些现状的原因在于市的软硬件环境差,突出的问题是观念陈旧,地方性“吸引”和配套性政策不够完善、不够优惠和不能得到很好落实;对侨企业引导和保护不够、关爱不够,接谈务虚热、务实冷,非权力部门积极、权力部门消极,土地、税收、贷款、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服务、行政审批等不能完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和配合,各自为政、缺乏统筹等。

4、对和侨商的招商引资项目储备不足。缺乏招商引资规划,能发挥我市的优势,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项目严重不足,没有好的项目向和侨商推介,缺乏吸引和侨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导致我市引进和侨资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行业领域窄、生存和抵御风险能力弱的原因之一,招商引资还处于低层次、低水平。

5、开展联谊交往和宣传活动较少、条件差。对外没有很好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开展联谊交往活动,造成与我市有联系的、有一定层次、关系较为密切的侨商和台胞、侨胞的总量过少;总体上对台属、归侨侨眷的关心帮扶不够,使他们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对外宣传上,由于经济部门、市内企业的对外拓展和外宣意识不强,与侨部门的联系渠道不畅、沟通和衔接差,使我市的优惠政策、优势产业、好的项目不能在侨同胞中进行有效宣传,难以密切与同胞和侨胞的往来,凝聚两地同胞的情谊,从而无法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提升。

6、对和侨情不清。我市89年开展的侨情普查时就存在着许多漏缺,再因为我市对侨管理部门在机构、人员、制度方面没有健全,现有的数据已不能真实反映我市和侨情。和侨情不清已难以适应当前和今后的对外开放工作,影响对和侨力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四、对策与建议

经济全球化、市场多元化及以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面对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只有牢固树立大开放才能促进大发展的观念,认真总结对外开放经验教训,结合实际,制定更加优惠,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优化软、硬投资环境来增强我市对外吸引力和对内凝聚力。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侨力资源,是有利于我市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弥补我市建设中的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的不足,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这样一个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重点侨乡、做好和侨的工作,是我党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在党和国家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显得及为重要和紧迫的特殊工作。应把做好和侨的工作,开发好其资源作为我市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加以重视,使其与当地资源优势更好的结合、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夯实侨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领导要以战略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侨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领导,把侨工作纳入全市对外开放的总体格局中,明确责任目标、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各种引导机制。从市至县(区)都加强涉侨工作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使之隶属关系统一,人员配备精干,工作经费充足,为侨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济支持,使其能更好地履行职能和有效地开展工作。侨工作部门和相关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领导关于侨问题的重要讲话,学习贯彻有关涉侨的法规政策,在工作上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主责;分管领导全力抓,行业主管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其它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效力,热情为侨同胞和台属、侨眷服务,依法维护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扎实工作使我市在侨工作,在引进侨商的总量、质量、效益上有更大的起色。

(二)突出工作重点。从市到县(区)都要有计划地确立工作重点。即在开展侨工作中突出抓好重点侨商、重点项目、重点服务,以点带面,积极增加我市对外交友总量,激发同胞和海外侨胞关心和参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建设事业的热情,推进全市侨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要尽快开展全市的和侨情普查,摸清我市和侨的基本情况,为我市下一步扩大对外关系、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和招商引资工作,最大限度地开发和侨力资源打好基础。

(四)认真研究做好项目储备和引资规划。侨行业主管部门要协同经贸等相关部门和企业编制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使之编制预期效益好、市场和经济条件具有优势,并有一定规模的项目。对需引进外资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向和侨商积极宣传推介,并提供必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此增强我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五)在与同胞和侨胞、台属、侨眷的联谊交往、引导上下功夫。要加强与同胞、侨胞、台属、侨眷的联谊、交往、培养一支友好的、促统反独的力量;要深化与同胞、侨胞的密切往来,建立与之长期、密切、稳固的友好关系,特别要与重点商、侨商、侨领保持友好交往;要积极主动地为来我市投资开展经贸科技合作的侨商牵线搭桥,提供信息;要做好为侨同胞、台属、侨眷的服务工作,在此基础上,引导商、侨商来投资;引导同胞、侨胞以自己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发展;引导同胞、侨胞帮助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同胞,侨胞引荐外国跨国公司和大财团来投资。

(六)通过政府推动,建立多层次的立体交流平台。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同胞、侨胞回家参观、访问、发展事业;鼓励和支持台属、归侨侨眷、相关部门、民间或企业互访和联谊交往,互设商会、企业办事机构、旅游办事机构;鼓励和支持开展多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深化区域合作,促进我市和侨力资源的开发,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