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拆迁安置工作的调研和思考

时间:2022-12-07 09:45:00

市拆迁安置工作的调研和思考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现代化新*”的宏伟目标,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做好拆迁安置工作是现代化新*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问题。最近,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对全市拆迁安置工作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突破这个“天下第一难”瓶颈,提出了思考和探索。

一、近年来拆迁安置工作的基本做法和评价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速,而作为前期保障的拆迁安置工作,力度也逐步加大。20*年以后,在规划的引导下,我市年均拆迁量都在60万至80万平方米之间,其中70%为上世纪70至80年代建造的劣质城乡住宅。近年来拆迁安置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明显特点:一是与开发建设相同步。*港经济开发区港区、新区和各乡镇开发区的拓展,均以拆迁安置工作为基础。二是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中心城区、新城区的一大批工业企业被“退二进三”,现代化建筑群拔地而起,这些均与拆迁安置密不可分。三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拆迁安置,引导农民向新规划的80个居住点集中,改变原来散居模式,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四是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一致。通过拆迁安置,大批被拆迁居民住进了现代化新小区,改善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大批失地农民实现了“土地换保障”,每月有固定的劳保收入;同时被拆迁户得益于“拆一还一”的拆迁政策,有了自己的第二、第三套住房而成为小业主,有了不菲的物业收入。拆迁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认可和拥护。

从目前我市拆迁安置的类型看,主要分成三种:

1.市区及各镇国有土地范围内的拆迁安置,执行的是20*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及江苏省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各类配套政策。其核心是取得合法手续(拆迁许可)的拆迁人,委托具备资质的拆迁公司实施拆迁。拆迁补偿的方式实行货币补偿,也可以实行产权调换(拆一还一)。在实际操作中,70%的被拆迁人选择原地产权调换。拆迁管理由本区域县市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双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可申请主管部门依法裁决,并强制执行。

2.新区、南郊新城区和城厢镇规划区内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拆迁,因毗邻市区,参照市区政策(第一种)执行。安置补偿上,自市政府颁布《关于贯彻落实<*市宅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太政发〔20*〕79号)文件后,逐步实行了多层公寓房产权置换安置,并对失地农民实行了“土地换保障”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对个别坚持要求安置宅基地的被拆迁户,通过拍卖原自拆自建小区内多余的宅基地来进行调节。

3.乡镇(城厢镇除外)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拆迁,主要由各乡镇自行制定补偿安置政策进行拆迁。一般乡镇采用“重置价”评估补偿,并在农村集中居住点上安排宅基地让被拆迁户“自拆自建”的方式进行补偿。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拆迁适用《土地管理法》,但尚无具体的实施细则,操作比较困难。乡镇一般采用“预拆迁”方法和农民进行协议拆迁。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农民都能理解和支持,但也有少数农民协商不通,形成了星星点点的“钉子户”现象。

二、当前拆迁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成因

目前拆迁安置工作处于新老法律的转换时期,随着《物权法》和《城乡规划法》的实施,国家将重新出台新的拆迁征收《条例》。拆迁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之大局,国家颁布新《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法规,将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过渡期将继续实行20*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及其配套政策。分析当前拆迁安置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的成因,笔者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

1.社会舆论的“失之偏颇”。个别地区的“违法强拆”和“不文明拆迁”,确实激化了社会矛盾。“重庆钉子户”和“广州钉子户”的处理,又使一部分群众错误地认为,拆迁都是非法的和违法的,惟有满足被拆迁人的要求,才是合法合理的。社会舆论的同情弱者心态,使一部分被拆迁人离开了法律和政策轨道,漫天要价,并以越级上访相“要挟”来争取“超大化”的利益。同样,一些严格执行拆迁安置政策,支持城乡建设的正面舆论又没有占据主流地位,这给拆迁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压力。

2.相关部门的“害怕心理”。拆迁安置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从项目立项、拆迁许可、补偿安置到公示听证,涉及到10多个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在拆迁安置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少数政府部门怕被拆迁人“越级上访”,怕“发生群体事件”,怕被“无理纠缠”等“害怕心理”突出,造成拆迁安置各个环节上的“软作为”,增大了拆迁安置工作的难度。

3.拆迁政策的“政出多门”。当前拆迁工作基本上由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导,拆迁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补偿安置政策的多样化,“一区多价”、“一路多价”、“一组(村民组)多价”的现象时有发生。政策的不统一,客观上带来了被拆迁户的相互攀比现象,给“协议拆迁”带来了很大难度。同时,一些未经批准,由户主擅自变更性质的住宅用房,由于申领到了工商营业执照,业主自认为应按数倍于住宅房的商业用房价格进行补偿,其矛盾十分突出。

4.经济补偿的“越拆越高”。由于近年来房价的不断上升,使拆迁也通过“提高区位价,增加差额补贴,加大奖励力度”等手段提高经济补偿数额,造成“越拆越高”。尽管拆迁人承诺“同一项目、同一时间、同一价格”,但被拆迁人往往认为“先拆吃亏”、“后拆得利”,而期望通过拖后拆迁期限来获取更多的经济补偿。

5.安置方式的“配套不够”。目前,就拆迁难度而言是市区大于城郊,城郊大于农村。导致这种梯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安置方式的不同所致。农村大多采用“自拆自建”式联排别墅安置,被拆迁户由于受“土地换社保”政策的吸引,拆迁积极性较高。而城市被拆迁户特别是城市拓展后形成的“城中村”,因居住上的观念问题,撤销村民组建制后安置上的历史遗留问题,违章占地擅自搭建后取得的利益问题和破窗开店问题等,成为拆迁中的“难中之难”。另外,由于市区拆迁安置房建设上的“相对滞后”,也影响到了城市居民的拆迁积极性。

三、关于破解拆迁难题的思考和探讨

如何破解拆迁安置这个“天下第一”难题,笔者通过调查研究,提出如下思考和探讨。

1.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拆迁安置,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和有力保障。我市目前实施的新一轮城乡改造建设所涉及的拆迁对象,70%以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设计标准低、建筑质量低,历史保存价值低的“三低建筑物”。通过科学论证和规划,将破旧不堪的老城区改造成现代化新城区,逐步实现工业企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村居住向新村集聚的目标,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现代化新*的必然选择和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全市人民生活和居住水平的有效措施。要通过提高思想认识,破除目前存在的“难、怕、等”思想,形成有利于做好拆迁安置工作的良好氛围。

2.必须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要落实责任机制。明确任务、明确分工、明确职责,充分调动拆迁工作人员责任性和积极性。二是落实各方配合机制。根据拆迁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综合协调,各方配合,形成合力。针对拆迁过程中少数“钉子户”漫天要价、阻扰拆迁及违法建筑等突出问题,要充分整合行政管理资源,切实做好行政裁决、强制拆迁、执法检查、拆临拆违等工作。三是有情操作机制。对被拆迁户存在的实际困难,要认真对待和切实帮助解决,并尽最大可能缩短过渡期。对有些特殊情况,在不违背大原则的情况下,一事一议,实事求是地确定解决方案,尽力做到有情操作。

3.必须完善配套政策。要着重研究《物权法》及新拆迁条例颁布前后的应对措施,着重配套完善好下列政策措施:一是新老拆迁政策的衔接问题;二是城乡拆迁政策的合理统一问题;三是拆迁补偿标准问题;四是安置方式方法问题;五是被拆迁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六是推进保障措施问题,主要是“钉子户”的处理问题。通过完善配套政策,营造“依法实施拆迁、依法服从拆迁”的良好环境。

4.必须夯实物质基础。拆迁工作推进顺利与否,与物质基础关系紧密。一是要确保拆迁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一线拆迁安置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要超前谋划,加快推进安置房建设,牢固确立“以建促拆、先建后拆、快建快拆”的先进理念,从重视拆迁逐步转变到重视安置房建设上来。三是落实被拆迁户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下决心逐步解决“城中村”居民撤组中的社保、医保等历史遗留问题,使被拆迁人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