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案件的民事责任之探析

时间:2022-07-29 11:46:00

医疗事故案件的民事责任之探析

随着广大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因医疗事故导致的诉讼案件越来越多,这里面既有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问题,也有危重疑难病型和医疗设备技术等问题。

病员的死亡,无休的纷争,持久的诉讼,医患纠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十分关注,并不断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那么,作为审判人员如何正确把握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及归责原则

由于医疗活动本身的特殊性,国内外民法立法、判例与学说对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性质,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医疗关系是一种非典型的契约关系,患者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按照医疗科学和行业惯例、规定的要求,合理、谨慎地对患者诊断、治疗、护理,医疗机构有向患者索取相应的医疗费用的权利,故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互为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双方构成合同关系,医疗机构因过失未适当履行其合同义务,就构成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有观点则认为,医疗机构的过失行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权这一绝对权利,给患者造成一定损失,医疗事故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有观点认为,医疗事故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受害人可选择主张权利,既可根据侵权法请求赔偿,又可以根据合同法请求赔偿。笔者认为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性质应认定为侵权责任,理由如下: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调了“过失”在构成医疗事故中的重要性,而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行为法中的最基本的归责原则,但是我国合同法的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无过错责任原则。⑵《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关于医疗事故赔偿项目的规定中有精神损害赔偿,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中都不承认违约责任中有精神损害赔偿,但却承认侵权责任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此,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性质应为侵权责任,其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二、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从中可看出,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几项:

⑴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医务人员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如医师、护士等。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主体不是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则属于“非法行医”。非法行医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不属医疗事故,但这也属于侵权行为,受害人及其家属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条第2款及第×××条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损害赔偿。

⑵医疗事故发生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活动一般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借助其医学知识专业技术、仪器设备及药物等手段,为患者提供紧急救治、检查、诊断、治疗、护理、保健、医疗美容等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所必需的活动。医务人员必须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造成就诊人损害才构成医疗事故,否则属非法行医,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⑶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民事侵权行为法中的违法性,其本质是指行为因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而遭受民法的否定性评价,而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违法性是指该行为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这些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都在实践中遵循的。

⑷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主观上具有过失。这是作为现代侵权法基本归责原则的过错责任的要求。医疗事故只能是过失,不包括故意,过失的形成可以是疏忽,也可以是懈怠,在审判实践中认定医疗事故责任中行为人的过失时,一般要掌握两个不同层次的判断标准。第一层次,以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标准,如果违反该标准,其行为即具有违法性,根据“违法推定过错”规则,可以判定行为人的行为具有过失,除非其反证自己没有过失,第二层次,以合理的技能与注意为主要标准,而以地理范围的差异作为辅助标准。“合理的技能与注意”要求行为人符合自己的其他同行在相同的情形下应当采取的技能为注意。在审判实践中,若没有发现行为人有违法行为存在,则要按事实判定行为人在对患者进行医疗活动时,中否尽到其相应专业要求的注意、学识及技能要求,若未尽到则可认定过失,但同时考虑地理范围的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存在相当的差距,判定他们的医疗活动是否存在过失时,不能都以大中城市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技术设施与知识水平、医疗经验为依据,而应以同地域类似地区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技术设施与知识水平、医疗经验为准。

⑸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侵害患者身体,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所造成的损害侵权法理论要求侵权行为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发生现实的损害,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实际损害作为成立要件,只要有损害就有可能赔偿,否则,没有赔偿。

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不法行为与患者遭受的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侵权法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与前提,是判定是否属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存在过失行为,但没有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不应视为医疗事故,虽然存在损害后果,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并没有过失,也不能判定医疗事故,只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过失行为是患者损害后果的适当条件即具有因果关系,才构成医疗事故。因果关系的判定,关系到追究医疗机构的责任,确定对患者的具体赔偿数额。

三、医疗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分配

在医疗事故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中,正确分配医患双方的举证责任,便于审判人员正确把握其民事责任,使案件得到公正、正确的处理。民事诉讼中对举证责任的分配,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提出权利请求和事实主张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在实践中,由于医疗机构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掌握相关的证据材料,具有较强的证据能力,患者则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依据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患者往往因举证不能而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为平衡当事人利益,更好地实现实体法保护受害人立法宗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二款第(八)项作出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确立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实行举证倒置的分配规则,适用过错推定、因果关系推定原则。也就要求当患者向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提出侵权诉讼时,医疗机构若反驳对方的诉讼请求,即应当举证证明其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其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如果医疗机构提不出具有合理说服力足以使人信赖的证据,医疗机构就要承担败诉的结果。但在审判实践,应注意让患者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即患者应当首先举证证明其与医疗机构存在诊疗关系,接受医疗机构的诊断、治疗并因此受到损害。

另外说明一个问题,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引起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时应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为依据,该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在有的情况下,虽然患者身体因医疗机构的过错行为受到损害,但经过鉴定医疗机构的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的,不能作为医疗事故进行处理,医疗机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条和第×××条规定,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承担医疗过失致人损害的民事赔偿责任。因为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的权利,尊重保护人的权利这是我国法律确定的基本原则。不论什么性质的侵权行为,只要损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就应当给予经济赔偿,这既是我国法律给受害人最基本的救济方式,也是宪法中关于保护人的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