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04 04:15:00

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问题研究

为了建立起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先进性教育成为人民群众满意工程,今年8月份以来,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市20多家有代表性的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的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确立的情况下,日益出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的趋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党员的思想同样出现了多样性的局面。因此,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对于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执政是通过全体党员的活动来实现的,党的执政能力也是通过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体现的。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党的先进性是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目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存在着不相符合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只有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保证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发挥模范作用,才能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

(二)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迫切需要。党员队伍建设是我们党一切事业的基础工作。我们的党员队伍,从总体上看是好的,是具有先进性的。但是,也必须看到,有一部分党员的素质还不够高,先进性还不能发挥和体现;也有一些人已经不合格或者基本不合格;还有少数人问题相当严重甚至腐败变质。因此,很有必要切实加强体制和机制的探索创新,建立一套适应党建工作需要的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运行办法,确保党的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的轨道,使党员队伍建设在改进中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三)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党的先进性与党员的先进性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先进性要靠无数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离开了每个党员具体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就是空的。因此,保持党的先进性,核心是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实践证明,党的先进性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我们不能企求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次集中学习解决所有问题,而要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先进性建设,才能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也就是说,保持党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只有建立起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用制度规范和引导广大党员,使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所遵循,才能真正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发展。

二、我市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基本现状

党员队伍建设是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基础工程。为充分了解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基本情况,我们在全市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座谈和重点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市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的总体是好的,在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实践结果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工作开展的误区所在,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总结和思考。现结合调查情况,将基本现状介绍如下:

(一)党员思想状况呈现多样化态势。

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思想同样出现多样化的局面,这使得保持党员先进性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信念方面。具有牢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思想的主流,但认识模糊、信念摇摆不定的比重还比较大。理想信念问题是保持先进性的关键问题。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就应该是实现共产主义。调查表明,认为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的有579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48.9%(表1所示),说明我市多数党员对实现我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社会是充满信心的。同样在调查“您为什么入党”问题时,有71.6%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而入党的。因此,在我市党员队伍中,具有牢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员队伍思想的主流。但值得我们引起注意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党员思想状况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变化。调查发现,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的问题上,35.2%的同志既对共产主义实现抱有信心,但仍对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表示困惑,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是十分坚定,此种情形表现极端的是15%的人对共产主义的实现表示怀疑和不关心。这些党员理想信念认识模糊,摇摆不定,甚至发生动摇和漠视的现象,值得我们高度注意和认真思考。

*

2、党性观念意识方面。多数党员党性意识较强,但党性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党员的党性意识是党员思想道德、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内容。调查显示,对于党性意识,有62.7%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任何时候都会想到自己是党员(如表2所示),71.5%的同志认为“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表明我市多数党员能够牢记党的宗旨,不为浮华所动,具有较强的党性意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确立,特别是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党员党性观念受到来自市场经济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党性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如表3所示,19%的调查对象认为“为人民服务只是停在口号上,真正做到的很少”;8.2%的调查对象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没有什么新意,只是一个口号。极少数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有8.3%的调查对象认为现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年代;0.6%的人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个人利益为重。这些充分表明,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党员党性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2、党性观念意识方面。多数党员党性意识较强,但党性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党员的党性意识是党员思想道德、自身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内容。调查显示,对于党性意识,有62.7%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任何时候都会想到自己是党员(如表2所示),71.5%的同志认为“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表明我市多数党员能够牢记党的宗旨,不为浮华所动,具有较强的党性意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进一步确立,特别是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党员党性观念受到来自市场经济及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党员党性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如表3所示,19%的调查对象认为“为人民服务只是停在口号上,真正做到的很少”;8.2%的调查对象认为“三个代表”思想没有什么新意,只是一个口号。极少数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变化。有8.3%的调查对象认为现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年代;0.6%的人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以个人利益为重。这些充分表明,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条件下,党员党性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

3、党员作用发挥方面。多数党员对党建工作持基本肯定态度,但党员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较为突出。调查中,1/3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党的建设抓的比较好,效果比较明显。47.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不断改善、不断密切,对党的建设情况持基本肯定态度。这与当前中央和地方及时根据形势变化调整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是有很大关系的。与党建工作的不断改善相对照,感觉矛盾的是,党员在履行义务,发挥作用方面却步履为艰。调查显示,46.4%的调查对象只是一般地履行了党员义务,2.9%的没有或不知道该履行哪些义务。在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方面,35.4%的人只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才去了解监督,近4%的人选择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二)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面临较大的挑战。

党员和党的组织密不可分。党员离不开组织,就像细胞离不开肌体,大雁离不开雁群。离开党组织的熏陶与哺育、监督与磨练,党员就很难保持政治上的先进性。自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面对社会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各级党委坚持不懈地加强组织建设,就如何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改进党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取得一些实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依然普遍受到困扰,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面临较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部分党员经济利益的诉求对象由党的组织转向市场,致使部分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动力不足,自觉性下降。调查表明,我市党员队伍中,只有1/3的党员能过上正常的有规律的组织生活,35.2%的调查对象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党员身份,46.4%的调查对象只是一般履行了自己的党员义务。这无不折射出目前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

2、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有所减弱。一是一些组织架构狭窄僵硬,运转不灵。目前,相当多的党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而党的组织架构却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与社会现实不相适应,结果在一些非公经济、社会组织和流动务工经商群体中,出现大量“流动党员”、“长期未与党组织联系的党员”、“在外企务工的党员”等。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党员“安家工程”,使大量流动党员重新过上了组织生活。但需要重视的是,在调查中许多调查对象普遍担忧,如果组织架构不改变,这些重新回到组织的党员能否长期过上正常有规律的组织生活。二是教育手段单调,方法落后。调查中发现,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套路,教育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内容照抄照转,语言苍白无力,严重脱离新时期党员的思想实际需要,使得党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管理制度滞后需要,缺乏活力和弹性。调查中,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前,组织“入口”把关不严,“出口”不畅,一些徒有虚名党员的存在,损害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工作目标和具体方法,无法对普通党员的义务行为进行客观的考评。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后,一些问题得到了较大的扭转,但对流动党员、农村无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等群体的管理,尚未建立起一套适应新情况、较有操作性的办法和机制。这些问题造成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某些隔阂,不利于长期稳定地保持党员先进性。

(三)党内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我们党主要通过思想作风教育、组织要求管理和纪律监督约束来开展党员先进性建设,但对于如何发挥政策和制度的效能作用重视是不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党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党内民主监督和党内制度管理,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冲击下,有意无意远离了党内政治生活中心,“身份麻痹”现象越来越明显,给整个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我们党的民主制度的内涵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但实际贯彻中有偏颇,党内民主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

1、对党内民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调查表明,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在党内民主问题的认识上过分强调绝对服从而忽视制度民主,强调民主是手段而忽视民主过程和目的,强调民主形式而忽视民主内容。在党的建设方面,只有24%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效果明显的,反映出许多党员对党内建设上是不满意的,而对党内民主的不了解、对党的建设的不明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

2、党内民主的工作上有所缺陷。主要是党员领导干部疏于联系普通党员,随意省略民主程序,以行政职务身份代替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党内生活,以行政指令处理党内同志间的平等关系等现象。使得党内民主生活难以正常开展,难以形成有效党内监督氛围、制度,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3、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上存在不足。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各单位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现行的某些民主制度设计基本上沿袭了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在普通党员如何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党代表如何行使职能、党组织如何畅通反映党员意愿的渠道、党内监督等方面改进不大,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人翁地位存在某种“虚置”状态,难以激发和保持党员的积极性和先进性。

三、我市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现状分析

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我市目前保持党员先进性现状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我市保持党员先进性机制建设不容乐观,在党员思想状况、党组织建设、党的制度建设等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和总结。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从客观社会环境氛围来看,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党员在社会经济实践中产生的种种疑问和各种客观现实,对保持党员先进性构成了巨大挑战,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

1、“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影响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所谓“四个多样化”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的情况下,社会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这一社会现象。在“四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上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党员队伍思想的多样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多样性对党员队伍和整个党的建设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一方面,这些多样性使得党员队伍的思想空前活跃,党内政治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现象。有些人党性意识和思想观念动摇、后退,甚至从根本上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放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退步者、落伍者甚至是腐败变质分子。因此,社会现实的变化对党员思想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在形形色色的思潮影响下,意志或党性意识不强者都有可能难以保持先进性。在入党动机问题的调查中,答案的分化就说明了这种问题(如表6所示)。

2、党员群众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实践中遇到的客观现实和种种疑问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从大处看,一种前无古人的新的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日益成长着;从身边看,利益多元化、社会多层的格局正日益演化着。在经济实践中,原有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被实践不断突破,我们过去一直秉承的所有思想理论都需要重新检验,也面临着党员的“考问”。面对这种情况,一部分局限于传统思维的共产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困惑和疑问,从而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上述现状中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减弱都有这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包括:

(1)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和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鼓励竞争和追求最大利益,这是社会进步需要的。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给竞争能力较弱的党员带来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致使许多党员整天为生计奔波上,这种客观情况容易使党员淡化遗忘其职责和义务,难以保持先进性。调查中,出现许多流动党员、“口袋”党员、“隐性”党员等现象,客观原因也在于此。

(2)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贫富分化现象和社会结构分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分层的客观现实,特别是雇佣关系的普遍存在,使部分党员对党内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关系认识不清,少数党员片面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己劳动只是为老板服务,为自己挣钱,而不是为人民服务,从而不知觉地割断了具体服务对象和根本服务对象(人民)的联系。

(3)社会分配体制的不健全、不合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所有制形式多样,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利益多元,使得社会分配体制多样,处于不断调整阶段,社会财富分配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致使少数党员看不清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觉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质疑自己和别人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对党员义务和党性修养产生了怀疑和疑问,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形成和保持。

(二)从党员主观方面来看,党员自主学习的减少,党性锻炼修养的放松和思想意识的偏差使得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

1、党员自主学习和党性修养的放松导致党员先进性难以实现。思想是行动的指南。长期以来,由于个体社会经济压力的增大和党组织学习方式的陈旧,使得广大党员在组织生活学习中敷衍了事,或是在经济生活中放弃自我学习,党性修养难以与时俱进,对党员先进性的形成和实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党员思想意识和党性观念的偏差使得党员先进性难以保持。调查显示,在目前我市党员队伍中存在多种思想和认识,如唯市场论、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在党员队伍中还相当有市场。许多党员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认识模糊,如现状部分所述,35.2%的调查对象认为共产主义可能实现,处于中间层次。28.4%的人入党是因为其他原因的。在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看法的调查中,选择的多样性显而易见(如表7)。因此,这些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使得部分党员的先进性难以保持下去。

(三)从党组织作用发挥来看,入党把关不严,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对党建工作的不重视和教育管理方式的滞后,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

1、入党把关不严影响了党员队伍实现和保持先进性。在调查党员入党动机时候(如表6所示),明确表示为个人进步和发展而入党的有16.6%;是组织要求加入的为5.2%;因为周围人影响而入党的有4.2%;其他原因入党的1.7%。四种入党动机不端正的调查对象总计占28.4%,近3/10的调查对象在入党动机上存在问题。一个在入党动机上存在个人化、利益化趋势的党员,即使在今后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思想会有所提高,但对于他今后的岁月中,能否一直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是值得怀疑的。同时,这些人加入党的组织,不仅有损党的形象,而且对其他党员有着不良的影响,也凸显出部分党组织在党员发展制度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实现和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首先把好党员“入口关”,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生活不正常影响了党员队伍实现和保持先进性。从现状描述中可知,当前基层党组织工作不力,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非常突出。在对党组织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中(如表8所示),认为党组织作用发挥一般或不能发挥的调查对象占20.5%,而认为作用发挥好的仅有31%。这反映出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基层党组织的软弱涣散,使得部分党员难以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不及时。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新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无法适应,不能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逐个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导致了基层党组织的进一步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发挥,党员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势必导致党员思想的下滑,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和保持也就是水中捞月了。

3、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缺乏理解和关心,管理方式陈旧落后,影响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调查表明,如表9所示,认为党组织对党员关心做得一般的达到46%,认为只是在特殊时期表示关心和慰问的有13%,认为做得不够的占7.1%,三项综合起来高达65.7%,也就是说多数党员对组织还是关心自己是不满意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部分党组织管理方式、手段上的落后,对党员实际需求的漠视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许多党员由于年老体弱,下岗失业等原因,生活上陷入困难,迫切需要组织帮助解决就业、医疗等实际困难,如果党组织仍漠视党员的实际需求,而搞些不切实际的活动,一味强调讲奉献、尽义务,就会大大打消党员的积极性,难以实现和保持先进性。因此,必须立足党员实际,通过关心爱护党员来调动党员先进性。

三、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保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保持党员先进性,不仅是眼前的工作,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必须思考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问题。所谓长效机制,是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严格执行制度,使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一项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形成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制度是基础,贯彻执行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作为地方基层党组织来说,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必须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依据党员实际需求,着力提高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现结合我们调查的情况,对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提出一点粗浅看法,与大家交流学习。

(一)强化学习教育,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学习教育机制。

我们正处于一个需要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党员的先进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进行党性修养,长期教育和培养出来的。从对我市党员保持先进性基本情况的描述可知,我市党员思想观念中存在的众多问题都与我们党员和组织长期忽视自我教育和组织教育有关系。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党员素质提升和学习教育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客观要求。具体而言:

1、建立学习的动力机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保持党员学习教育过程中的兴趣,不仅要严格按照纪律实行教学管理和考核,而且要结合各地区党员实际的需要,精选学习内容,把握党员学习的兴趣点,提高党员对学习的思想认识,促使党员在日常学习中能保持高昂的自我学习动力。如坚持“”、“党员活动日”等项制度,将集中教育学习与经常性教育学习结合起来,双管齐下。

2、建立学习的规划管理制度。要确保学习的实效性,就要制定相应的学习教育的制度和规划,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档案,做到时间、方式、内容、人员、形式、效果“六落实”。在学习时间上,机关、企业、学校、乡村和街道社区的党员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或每两周固定学习一次;在教育方式上,要发挥各参学单位的特色,采取专题讲座、业务辅导、办学习班等方法,有计划分层次地搞好教育学习;在教育学习的形式上,除传统的有计划、有笔记、有体会、有交流的形式外,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如在党建网或报刊杂志上开辟专栏和版块、开设网上党校等;在学习教育效果上,要帮助党员运用所学的知识,到前沿岗位、高科技岗位、管理岗位、领导岗位等重要的岗位去实践锻炼,使党员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实施学风督察制度。加强对党员学习教育情况的督导检查,关键要把握好对党员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习效果的考核。通过学习情况报告制度、不定期抽查、群众评议等方式,实施对党员学风的督察,克服“学风不浓、玩风太盛”的问题。

(二)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目标管理机制。

在当前我国“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不断加快,党员分散性、流动性显著增强。因此,要根据党员队伍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目标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日常管理。党员目标管理机制包括:

1、确定党员目标管理制度。所谓党员目标管理,就是以支部为单位,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应做的工作转化为具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经党员讨论、支部审核后付诸实施。其特点是:把组织的制约性与党员的自觉性有机结合起来,把远大目标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激励党员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目标考评,既可为表彰优秀党员提供客观标准,也可为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提供准确依据。目前,全国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如山西省应县推行党员目标管理“五标法”:党员报标(党员结合自身实际书面提出保持先进性标准和工作实绩目标)、民主评标(由党支部、群众、党员个人共同评议目标可行性)、支部定标(支部开会讨论确定考核标准)、公开亮标(通过大会、牌卡公示,接受各方面监督)、升级达标(深化教育促达标、量化管理保达标、强化监督助达标),使党员先进性目标管理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对于我市而言,可借鉴这“五标法”的做法,根据自身实际,在广大党员队伍和基层组织中实行党员目标管理。

2、建立党员责任落实制度。保持党员先进性,发挥党员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履行好党员义务,落实党员责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党员难以履行党员义务的状况在我市党员队伍中普遍存在。认为很好履行党员义务的调查对象只占49.6%。因此,要保持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建立党员责任落实制度。其实质也是防止党员的“不作为”。对此,我们可尝试以下做法:一是强调党员责任。在党支部会议上,都要着重强调党员自身肩负的责任,促使党员落实党员管理目标;二是坚持党员思想和工作汇报制度。党员必须按时参加党支部活动,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及党员责任落实情况。通过指导、帮助、检查、评比、奖惩等一系列制度,促使党员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三是将党员责任落实情况纳入党员年终考核。

3、完善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党员的民主评议制度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建立党员目标管理的重要一环。党员民主评议的内容,就是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和党员管理目标,通过党员的自我教育和党内外群众的评议,以及党组织的考核,对党员的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通过组织措施达到激励党员、纯洁组织、整顿队伍的目的。我们可采取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思想总结,自评、他评、党内外评相结合的方式,写出评议意见和评定等级,形成教育与监督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具体而言,可在每年召开两次民主生活会(6、12月),对党员民主考评等次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并对优秀、不合格做有书面材料存档,激发党员实现党员目标的积极性。

(三)强化党员权利保障,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党内民主参与机制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积极参与党内民主生活是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力量源泉。只有党内民主得到有效的发扬,党员才能体现作为党员的价值,才会有保持先进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就必须发展党内民主,构建党内民主机制,而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就必须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健全党员权利保障运行机制。当前,在党内民主的构建上,重点要完善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党内民主的运行机制。结合实际,具体而言:

1、完善党员知情权的运行机制。知情权是党员行使其他各项权利的基础。扩大党员知情权的基本途径,一是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做到重大事情党内先知道,重要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问题党内先讨论,重大决策实施党内先发动;二是落实党务公开制度,努力公开党内批评、公开办事程序和决策程序、公开监督等。

2、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权的运行机制。党员参与党内事务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条件。一是进一步扩大普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范围,在参加人员、讨论内容、参与方式等方面做文章,有效发挥普通党员作用;二是建立有效的上下沟通机制。主要是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意见能够及时、准确反映到上级党组织,把来自党员、来自基层、来自实践的经验通过良好的渠道反映出来;三是建立健全党内议事规则。建立重大问题充分论证制度,明确规定凡属党组织工作的重大问题、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决策前必须组织党员讨论。

3、完善党员选举权的运行机制。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是保障与实现党员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健全和落实党员的选举权利,一是改进党代表产生方式,提高党代表素质。可以试点党内候选人“双推制”,即在坚持上级党委提名的同时,允许党代表或党员提名候选人;二是改进候选人介绍方式,可让候选人与大家见面,发表职位演讲,让普通党员更好地了解候选人;三是有计划的推行党内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的民主推荐、民主评议、民意测验制度;推行考察预告、差额考察、考察结果通报制度;落实考察前公示、任前公示等制度,增强党员的民主权利。

(四)强化效果考核,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激励惩戒机制。

要建立健全党员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和奖惩激励机制,是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良好的效果考核,有利于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激励奖惩机制。

1、建立健全党员的表彰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它可以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引导党员增强自律性,引导党员的思想行为向着党员管理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目前“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现实,建立具有良好指导意义的激励机制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具体而言,表彰激励机制可采取以下多种方式:(1)目标激励。主要是通过目标管理,使党员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对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有利于形成实现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良好氛围。(2)榜样激励。一个优秀的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从雷锋、焦裕禄到今天的孔繁森、周国知、祁爱群,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要充分发挥模范党员的榜样作用,特别是身边优秀党员的先进事例,用生动的实例影响、教育和激励党员。(3)竞争激励。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队伍中营造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对党员的表彰激励机制,要实行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激发党员的光荣感、荣誉感、责任感,启发、影响、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取精神。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公务员法》即将实施的时候,我们要结合《公务员法》中提出的奖励措施进一步探讨对党员的激励方式。例如,可否将对党员的考评与对党员的奖励结合起来,在党员年终评为优秀,予以物质表彰的同时,能否考虑在党员连续三年或多年评为优秀时发一个嘉奖或记三至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等(均为《公务员法》中规定的正式奖励),将平凡与伟大结合起来,以激发党员长期保持先进性的动力和积极性。

2、建立健全对党员的约束惩戒机制。惩处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对违纪者进行惩处是一种思想上的震撼,有利于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保持。(1)强化道德约束机制。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是在法律基础上对人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党员来说,应当而且必须具有更高的道德要求。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其职业道德要以法律或法规的方式加以确定和强化,从道德法的角度约束权利行为,增强清正廉洁的自觉性。(2)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坚强对违纪党员的处罚力度。对于严重不合格党员,要依照程序予以清除。在大力表彰先进党员的同时,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坚决清除腐败分子,做到奖励不吝啬,惩处不手软,达到警示教育党员的目的。

总之,建立和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各级党组织要把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不断探索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方式和做法,不断深入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