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回乡创业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5-27 04:18:00

党员回乡创业调查与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在这一趋势中,不少党员也加入了流动大军。作为党的先进一分子,这些流动党员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相比一般流动人口整体上要强很多,他们中不少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或取得了经营上的成功、或获得了一技之长、或开阔了眼界……。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重心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不少外出流动党员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作为一个工业尚不发达的农业大区,在实施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动力不足之时,如何充分利用外好出流动党员资金雄厚、信息广泛、创业欲望强的优势来发展、服务本地经济,增强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已成为我区各级党组织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近日,我们对全区13个镇流动党员回乡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襄阳区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基本情况

(一)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基本情况

全区13个镇长期在外流动党员1564人,创建的流动党组织21个,覆盖流动党员315人。近年来,先后有120名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其中,直接投资的28人,投资总规模2794万元。主要投资项目为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建筑、餐饮等行业。在回乡的120名流动党员中,先后有112名带动身边的群众致富,涌现出了养猪状元梁随政、养鸭状元肖清勇以及刘大忠、张印德、李顺功等10多位创业典型。

(二)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主要类型

一是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少回乡创业流动党员回乡兴办规模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小农户与大产业、小生产与大市场进行有效的对接,发展起来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朱集镇潘湾村流动党员潘世传知道家乡投资政策后,主动回乡,投资500多万元创办了华得莱粮油加工厂,日加工面条3万斤,年产值700万元,帮助本地50余名富余劳力就业,成为当地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

二是兴办“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农村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批回乡创业人员利用亦工亦农亦商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技能、资本或技术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竞争,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一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走出一条靠农村内生力量发展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的新路子。如黄龙镇的万亩冬桃、东津镇的千亩小龙虾,东津的养鸭村、张集镇的养猪村等等,都是返乡党员带头发起创办的“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集群。

(三)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基本特征

1、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成功率高。回乡的流动党员普遍带有创业意识,在120名回乡流动党员中,有112名创业成功,占93.3%。

2、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带动作用大。回乡的112名创业成功的流动党员,都能够带领身边的群众致富。如:东津镇沈营村支部书记肖清勇,原来在浙江温州打工,学到了养鸭技术,1993年回乡后,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通过学到的养鸭技术,带头养鸭致富,并把养鸭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当地群众,帮助村民发展养鸭。2005年成立了沈营村养鸭协会,发展会员122名,除本村76名会员外,还有黄龙、张家集、古驿、黄集等镇以及宜城、枣阳等地的养鸭户加入。全村养鸭总量在15万只以上,日产鲜蛋1.2万斤,养鸭户年增纯收入300多万元,成为全区五个省级养殖小区之一,有效地带动了该镇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3、回乡流动党员带来的创新意识强。尽管目前外出务工党员返乡创业的人数还不算多,但这些人能量大、创新精神强,代表着发展的方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正日益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少回乡流动党员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突破了因循守旧的老路。如朱集镇四新村的刘大忠,自2005年回村任村支部书记以后,敢于破除常规,走招商引资的新路,不到两年时间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四新养殖小区,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900多万元,可解决富余劳力200多人。

4、流动党员回乡创办的企业规模偏小。流动党员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10-10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如张家集镇张集村一组流动党员张德印回镇投资120万元的免烧砖厂、峪山镇土沟村陈涛回乡投资28万元创办的石珠厂等都是科技含量低的小企业。

二、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重要作用

(一)回乡创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依托打工时掌握的各种资源与家乡的各种资源进行了整合,从事特色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他们不仅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而且还起到了相关技术的示范、推广等作用。在“农牧渔”初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贸工农”发展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残缺不全的缺陷,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的格局,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二)回乡创业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据统计,一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7-8个人就业,全区112名回乡创业党员,可以安排近千名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每个人每年增收5000元左右。

(三)回乡创业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培育了一大批企业家,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回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通过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对农业资金支持,提高了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的基础条件;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成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四)回乡创业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创办、领办企业,促使资金、先进技术等企业资源向农村地区集中。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市场这所“大学”培育出的农民党员创业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农村提供和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其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现实的企业家。以这些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镇、村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增长。

(五)回乡创业成为吸引人才回流农村的有效途径。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些人的外出在为农村发展带来了信息和收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了一部分素质比较高的劳动力,无疑是农村人才的一种外流。而回乡创业恰恰是其中一部分优秀者又回到了农村,他们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从而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因而,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不但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人力资本又有了新的提高。

三、流动党员服务回乡创业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主要集中于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加之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多数投资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因此,创业过程中面临不少问题。

一是资金投入不足,缺乏金融支持。虽然流动党员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对于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所需资金额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如果政府和银行不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解决资金问题,多数返乡党员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很难成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大气候。

二是政府重视不够,缺少政策支持。各级政府专门针对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较少,缺乏有力地支持引导。虽然一些镇制定了一些鼓励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政策,但许多政策不够具体,实用性和有效性差,缺乏政策的吸引力。据有的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反映,政府在对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过程中缺乏帮扶力度,往往只是在创业前邀请、引进,而在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缺少关注和支持,使得回乡创业人员的创业受到制约。

三是投资环境不够宽松,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些镇投资用地控制较紧,加之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手续办理复杂,导致政府对待回乡创业的一些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同时,对创业人员缺少相应的保护和激励机制,如税费减免、资金扶持和金融信贷方面,使一些创业人员没有发展后劲和动力。

四是创业者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营管理经验。由于许多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和知识水平限制,不少人营销观念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短期行为较重,缺乏长远眼光,创办的企业一般都处于小规模、低效益。同时技术水平低,品种单一,档次低,缺乏竞争力。还有相当一部分回乡创业人员所创办的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不清晰,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五是信息技术缺乏,投资盲目性大。一些回乡创业党员在外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回乡后对当地实际和市场需求不能准确把握,对产品的营销存在信息不畅,手段缺乏。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投资,达不到投资的理想效果。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改善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环境。一是以城镇为中心,搞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加速城镇化步伐,做好硬件建设,在县城和中心小城镇逐步进行创业园区和商品流通、专业批发市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回乡流动党员办企业的聚集地。二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简化投资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克服部门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强化市场、技术信息的服务职能,真正树立起小政府大服务目标,努力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

(二)搭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服务平台。一是帮助返乡创业党员获得必要的技术支持。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从高校或其他各类科技机构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对创业流动党员开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解疑答难;帮助创业党员同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建立经常性联系,以便遇到问题可以及时请教。二是帮助返乡创业党员开拓市场。区政府特别是镇政府要多方位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如印发简易的市场信息报,在镇政府设立市场信息专栏等)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流动党员,帮助他们开拓市场,把企业做强做大。

(三)拓宽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融资渠道。一是解决返乡创业党员资金来源。首先要政策开路,增加农村资金供给,对符合要求的创业流动党员从贷款额度、还贷时间上放宽限制,改善对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融资服务。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改革现行的贷款制度,改进资信评估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和评级、失信惩戒机制。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继续采用信用证制度、农户联保贷款制度、各种抵押制度,并大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试行农民承包土地抵押,可以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基金,以企业会员制为基础的农村信贷担保资金等。三是开放融资渠道。逐步放宽政策,允许民营金融机构进入民间融资领域,促进资金信贷的市场竟争,激活金融机构的信贷机制,使符合条件的民间金融机构浮出水面,积极吸引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入股,形成深入社区、根植乡镇企业、互信共荣的机制。四是倾斜政策。政府用于开发性生产经营项目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向返乡创业流动党员倾斜。促使从事农业信贷工作的金融机构对返乡流动党员创办的企业和从事的养殖业项目以及非农产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四)提高回乡创业流动党员的素质。一是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利用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和科技人员,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培训机制,以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校企结合,开展定单、招标培训,将流动党员回乡创办的企业员工培训纳入“蓝色证书”工程范围。二是发现培养创业农民。提高回乡创业人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着力打造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农村能人、致富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

(五)加大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鼓励和支持流动党员回乡创业。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像招商引资工作一样摆上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流动党员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二是建立激励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回乡创业的流动党员给予一定数额的创业补贴或启动资金,对回乡创业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带头人、企业家和优秀个体、私营企业经营者给予表彰,总结其经验,发挥其示范作用。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区镇府要建立完善的优惠机制,制定出台相关具体的优惠措施,给投资者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优惠。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把各类创业扶持资金捆绑使用,给回乡人员以最大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