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食品生产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26 04:50:00

安全食品生产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吃得健康、营养、合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因食物中毒、污染而造成的重大损失和危害常见于报端,引起人们对食物安全的强烈关注。如何保证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新世纪的社会性、世界性的重大课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除了政府、食品生产企业做出努力外,更要提高全民的食物安全意识和普及相关的知识。

(一)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1)环境因素

随着工业排放废渣、废水、废气的增加,农用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和城乡生活垃圾与污水的聚集,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正日益恶化,污染已由城郊向农村蔓延,由局部向整体蔓延,我国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坏的农田面积已达200万亩以上,1/5的耕地不同程度受到汞、镉等重金属污染,8000万亩以上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用污水灌溉的面积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没有安全的生产条件,也就不可能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

(2)生物因素

沙门氏菌、至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农产食品可造成食物中毒。毒蘑菇、木薯、苦杏仁、鲜黄花菜、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甘蔗等本身含有毒素也可使人中毒。我国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粮食和花生容易受潮发霉而被黄曲霉素污染。炭疽、布鲁氏菌病、结核、马鼻疽、口蹄疫等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通过肉食可传染给人。目前,生吃水产品甚至一些其他动物肉类的行为在部分地区较普遍,这使得人们患寄生虫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部分地区的食物源性寄生虫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3)人为因素

在农产食品生产过程中,滥用化肥、农药、兽药和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些物质在农产品中含量超标时,就会对人体有毒害。更令人发指的是一些人利欲熏心、丧尽天良,在农产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中,掺杂造假,添加有毒有害物质,使农产品从安全变成不安全,不安全食品从致病变成致命,严重侵害消费者经济利益,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

一些农资生产企业,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有速效、高效作用,擅自在低毒农药中加入高毒和禁用农药成分,随意在农业标签上扩大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致使农民不能科学合理用药,而造成农产品污染。

(4)技术因素

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科学、合理、合法地使用合格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学的进步,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一般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食用。但由于食品添加剂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物,部分为生物技术生产,使食品添加剂的食用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其食用安全性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因技术落后、技术不当、技术失误也会造成农产食品污染。

转基因食品也可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潜在危险:可能损坏人类的免疫系统;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

(5)容器和包装材料

食品的包装是防止微生物污染的重要方法,各种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可能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经营过程中造成食品污染。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所使用的化学成分多且复杂,包装材料中潜在积聚的有毒化合物(如氯乙烯、邻苯二甲酸盐等)可渗入食物,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此必须对这类产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

(6)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一个人们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估计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尽管食物过敏的问题没有食品污染问题那么严重和涉及面广,但一旦发生后,后果是相当严重的。90%以上的过敏反应是由8类食物引起的,它们是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所有的过敏源都是蛋白质,在食物众多的蛋白质中只有几种蛋白质能引起过敏,并且只有某些人对其过敏。引起过敏的蛋白质通常能耐受食品加工、加热和烹调,并能抵抗肠道消化酶的作用。

(7)消费因素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食品营养、卫生和安全的宣传,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科学或者是片面的消费心理,有些消费者认为大米越亮越好,面粉越白越好,水果个头越大越好,食品颜色越艳越好,贮藏期越久越好,猪胴体上瘦肉越多越好,等等。殊不知,正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些需求,不少生产企业也迎合这种消费者心理,有人就在生产中将农药、兽药、兴奋剂、激素、色素、增白剂、防腐剂越用越多、出现市场上诸如面粉越白越有毒,越有毒产品越畅销的怪现象。

(8)管理因素

我国现已颁布的法律法规对伪劣有害食品的产销者还未形成威慑力度,而导致“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措施

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更与我们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存有关。我国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发展到供求平衡、年丰有余以后,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解决餐桌污染,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必须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健全农产品规格标准制度。规格化、标准化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尤其对于食品,规格标准更为重要。由于我国食品规格化标准化的滞后,已经造成一些恶果。要真正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建立从生产→收购→加工→流通→消费的统一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科学的食品资格认证制度,尤其要对我国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作科学的论证。

制止“造假”、欺诈,就必须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规格化标准化,而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施食品标签制度。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7718-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对引导食品的正当流通,保护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我国食品规格与国际接轨有十分重要意义。2003年3月10日,全国人大正式通过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英文缩写为FDA),负责对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的查处。这是一种科学选择,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是防止提高食品安全事故,保证人体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