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总能冲锋报告

时间:2022-10-12 02:58:00

党员干部总能冲锋报告

党员是先锋,党组织是堡垒,这种作用在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尤为明显。探究党组织和党员总能在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根本动力以及产生动力的内在因素,我们主要归纳形成了以下观点:

一、导向带动

1、舆论引导。在信息极其畅通、舆论强势扩张的社会环境下,媒介宣传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会议、墙报、简报、电视、报刊、网络等途径,广泛宣传党员的理想信念、服务宗旨、责任义务等,使一些带有革命性、根本性、长远性的观念深入到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据不完全统计,从**年至今的五年间,**县各级党组织开展党的知识宣传活动1.8万余次,新闻媒体和社会媒介宣传信息达3万余条,引导带动党组织1300余个,教育引导党员4万余人。

2、典型引导。典型示范是非常直接的导向带动因素。我县一直坚持把“树立一个典型、教育一批党员、扩大一片影响、取得一番实效”作为教育党员的重要方式,引导党员远学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近学赵本权、徐景平,同时树起了郭家敏在“9.3”洪灾中奋不顾身抢求高龄老太、杨朝霞夜以继日抗旱为民、李三玉舍己为人抗击洪魔等典型人物,利用“农民的好伙计”龚德兴、“‘6.30’抗洪模范”何能权两名党外干部的典型事迹为素材广泛造势,以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为参照教育党员,促使党员在学习非党干部事迹的过程中升华先进性。同时把众多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广为散发,在3.5万名党员中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3、教化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在党员间广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结成党员帮扶对子5000余对,着重帮扶思想落后党员,引导他们向身边的党员、干部、群众学习,通过言传身教感化党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带动,有力促进了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全面优化。一是强化了思想牵引。通过突出的导向带动和理念渗透,使党员干部心中的榜样更形象,目标更鲜明,宗旨更深化,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二是升华了主观意识。广大党员干部对入党为什么、服务靠什么、如何发挥作用、怎样体现先进性等主观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这种理念与意识境界的提高,为促动他们在关键时刻冲锋上阵提供了最根本的思想先导。

二、组织调动

1、坚强的组织领导。在我县近三年连续发生的特大自然灾害中,各级基层党组织都能在最紧要的时刻担纲重任,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聚起来形成合力,为抗灾救灾提供最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财、物力支撑。无论是抗击洪灾旱灾还是处置突发性事件,县、乡、村党组织都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抗灾救灾,涌现了如贺成忠、王渠、郭家敏等一些勇斗洪魔的先进党员,广大党员干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构筑起了一道抗灾救灾的屏障。

2、系统的安排部署。为了使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工作井然有序,各级党组织通过系统的安排部署,把任务逐级落实到党员、干部和群众,迅速调集人、财、物力资源。县委组织部紧急通知基层党组织整合党员干部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各乡镇、村党组织和县民政、救灾等部门系统安排调动党员干部,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机制,为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平台。

3、科学的协调指挥。在不同阶段与不同环境下,各级党组织通过科学判断形势和策划工作,进行统筹协调指挥,注重把党员干部调派第一线抗击灾害和调处问题,在紧急关头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避免党员干部任务不明确、行动无头绪。在抗洪抗旱的灾害救助中,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与指挥调度,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队伍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正是由于调度及时、安排有序,各级党组织成为了党员干部冲锋上阵的核心与保障,在调动党员能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增强了党员思想的向心力。党组织在关键时刻发挥牵引、凝聚党员干部的作用,使党员干部的思想信念坚定不移地靠向党组织,保证了党员思想不分散、干劲不松懈、目标不转移。二是增强了党员行动的统一性。各级党组织把政令传递给每位党员干部,将党员干部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实行统一调度,有秩序地安排党员赴一线、担重任,为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提供了核心领导保障。

三、党性驱动

1、政治觉悟逐步提高。通过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洞察力显著增强,在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他们的党员干部身份价值观和宗旨意识便会集中体现出来。在我县开展的问卷调查中,92%的党员干部表示因为政治觉悟的提升继而产生了冲锋上阵的强大动力。来自农村一线的党员张仕奇道出了几乎所有党员干部的心声:党员高于普通群众的意识觉悟,就需通过实际行为,在关键时刻才能得到检验。

2、执政理念逐步深化。我县坚持大力推进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切实转变和深化了党员干部的执政理念。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在紧要关注冲锋在前,那是因为形势在促动、人民在召唤,刺激了他们那颗“执政的根本在于民生民利”的心灵,也才涌现了千千万万冲锋上阵的党员干部。据统计,近100%的党员干部均表示执政必须为民,为民必须在最危险的时刻敢于拯救人民于生死之间。这种执政意识的深化也成为了党员干部冲锋上阵的关键因素。

3、纪律意识逐步增强。关键时刻,铁的纪律不容违反,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共同遵循的原则。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县发生的突发性重大事件和特大自然灾害中,冲锋在一线的群体中,党员干部约占38%,这些党员干部都自始至终地战斗,没有一名党员干部不听指挥、不服从安排而临阵逃脱的。由此说明,党员干部之所以冲锋在前成为战斗主体,与他们在关键时刻树立的“军纪战令”纪律意识不无关系。

通过党性的长期教育与锻炼,为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是激活了党员干部内驱力。党性增强是潜性的,作用发挥是显性的,在潜性向显性转化的过程中,来源于党性意识的内驱力被充分激活,成为了党员干部冲锋上阵的思想导因。二是激发了党员干部能动性。在党性内驱力激活、膨胀的过程中,能动性也被党员干部的主观意识激发、带动出来,转化成了冲锋上阵的具体行动。正是由于党员干部的党性内驱力与主观能动性的连贯暴发,方才为冲锋上阵提供了不竭动力。

四、责任促动

1、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就算一名普通群众,在面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时,为了拯救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也会义不容辞地冲上去,何况党员干部。”石桥镇党委书记蒋洪毅如是谈论党员干部的责任观。这种观点是普遍性、大众化的,它反映出众多党员干部的共同心态,也昭示了党员干部高于普通群众的责任感。这种正确的责任意识,我们认为其源于党性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共同成果。

2、责任制度体系完善。县、乡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均建起了《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党员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的具体责任》等必要制度,对包括党员干部、无职党员在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的责任划分、履责事项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将责任制度化、明晰化、具体化,填补了指令的空虚与制度的缺失。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说:“完善责任制度,可以为促动党员干部冲锋上阵提供制度保障。”

3、责任落实具体到位。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具体责任逐级落实到每名党员干部,分别明确党员干部如抢救财产、转移群众、衣食供应等职责,要求党员干部务必在规定时限冲到第一线进行灾前监测、灾中救灾和灾后重建,保证了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义不容辞冲锋上阵的稳定性,使得党员干部作用的发挥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

党员干部总能冲锋在前,也源于一种责任使然,这种责任与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有很大关系,产生了良性的责任促动效应。一是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心。众多党员干部均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我们必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锋在前,这是身为一名党员干部的最基本的责任。由此反映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在他们的行为中发挥了重要的促动作用。二是产生了督促带动效力。在责任具体细化落实后,责任制度已客观成为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的一项“硬性指标”与又一保障性因素。

总之,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冲锋在前,这种简单、质朴的行为现象,蕴含着广泛而深刻的道理。但究其根本原因,笔者认为主要还应归结于人的能动意识激越出来的动态能量,而驱使能动意识的“支配器”便是思维与理念。因此,要保持党组织和党员总能冲锋在前的良好势头,必须在理念上加以引导,从制度上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