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24 04:14:00

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调研报告

2008年2月26日至3月1日,国家林业造林司、林改办、经研中心一行6人赴*省*市、*市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察看受灾现场,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交流,听取林业部门工作汇报,对*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对灾害造成的影响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有了新的认识。

1林业受灾基本情况

调查组察看了*市峡江县、*市林科所、泰和县芦居山林场、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市分宜县、袁州区、明月山风景区管理局和宜丰县灾情现场,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成片竹林倒伏、爆裂,大片松林拦腰折断。据*省统计,全省有林地受灾面积356.7万hm2,占总有林地面积的40%,其中毛竹林73.9万hm2(占全省毛竹林面积的90%),湿地松53.3万hm2,油茶20.3万hm2,杉木87.1万hm2,马尾松55.1万hm2,其他树种66.9万hm2。受损毛竹近6亿根,损失林木1266万m3,折合木材788万m3。林业直接经济损失154亿元,其中林木直接经济损失134亿元;随着灾后调查和统计评估工作的深入,*林业受灾经济损失的数字仍在攀升。

通过调查了解,*省林业雨雪冰冻灾害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受灾区域的广泛性与高位性。全省从南到北、从东到西,100个县(市、区)林木资源普遍受灾。森林蓄积量大的林业大县受灾损失尤为严重。海拔300m以下的林子受损较轻,海拔300m以上树种受损明显增大。坡度陡峭山场比平地和缓坡地受灾重,阴坡山场比阳坡山场受灾重,风口处的林子基本荡然无存。

二是受灾树种的多样性与集中性。虽然有毛竹、湿地松、马尾松、杉木、油茶、木荷、枫香、樟树、泡桐、桉树、杨树等多个树种受灾,但以毛竹、湿地松受灾尤为严重。同时,针叶树比阔叶树受灾严重,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受灾严重,速生树种比非速生树种受灾严重。

三是不按森林生长的自然规律营造和利用的森林受灾严重。没有开展森林经营的林子比开展森林经营的林子受灾重;采脂的松林比没有采脂的松林损失大,采脂强度大的比采脂强度小的损失重;毛竹林密度小的比密度大的损失重,没有保留阔叶树的毛竹林比保留阔叶树的损失重;纯林比混交林损失重,人工林比天然林损失重,大树比小树损失重。

2采取的主要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措施

在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面前,*林业抗灾救灾工作措施得力,工作有序,目前灾区民心稳定,林政稳定,社会稳定。

2.1认识到位,行动迅速

灾情发生后,*省林业厅迅速反应,紧急部署,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礼祖同志为指挥长的防范灾害性雨雪天气应急指挥部,同时组建了百人应对灾害性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大队,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林区,了解灾情。2月10日至17日期间,先后召开了全省林业系统抗灾救灾电视电话会、林业灾情汇报会、座谈会、林业灾后重建动员大会,之后组织了“百组千人”,奔赴100个受灾县,现场指导抗灾救灾活动。林业厅提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投入到抗寒防冻救灾战斗中,努力使灾害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

2.2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支持

在国家林业局的关心下,财政部于春节前紧急拨付*省林业救灾资金5O0万元;省财政紧急安排种子购置资金340万元,近日*省财政又安排林业灾后重建资金9000万元。据介绍,这样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在*林业受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财政部下拨*的灾后重建资金1.16亿元,省厅已计划安排在营造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等6个方面。

2.3组织好营造林生产

一是编制灾后重建规划。从2008年2月15日开始,林业厅组织了全省林业系统1000名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全省100个县(市、区),全面核实灾情,落实灾后森林恢复地块和面积,指导各地开展受灾木竹清理,编制林业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目前,以县(市、区)为单位的林业灾后重建森林恢复规划已编制完成,各地正在着手将2008年因灾新增的补植补造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经营主体。

二是抓住机遇,大力开展营造林。面对灾害后的造林工作,*省林业厅极为重视。2008年2月26日,在新干县召开了全省林业灾后重建造林现场会,*省副省长熊盛文到会讲话,提出林业营造林灾后恢复意见。目前,*省营造林工作,围绕一个目标——恢复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巩固*“青山绿水”生态品牌;突出两个重点——新增13.5万hm2迹地更新任务和准备好充足的林木种苗;处理好三个关系——增量和存量的关系(20万hm2的造林计划和13.3万hm2的灾后损失补造)、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注重质量)、生态和经济的关系(多造混交林);强化四项措施——领导责任、扶持措施、经营机制、督促检查。

三是实施补助政策。一是林木良种补助。*省财政近期安排2100万元资金购买林木良种,免费提供给林农,开展容器育苗,解决造林苗木缺口。二是受灾毛竹林施肥补助。2008年计划对33.3万hm2竹林开展竹腔施肥,对林农推广竹腔施肥和容器育苗所需肥料,*省财政安排6900万元给予补助。三是贷款贴息资金补助。企业收购林农因灾清理木竹所需的流动资金,省农发行等金融部将给予贷款支持,省财政适当予以贴息。

2.4加强资源林政管理,稳定林区秩序

一是全面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即禁止采挖春笋,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受损木竹一律不准采伐,不能补植补造更新的林木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对野生植物的采集、移植审批和放行,严防借机乱砍滥伐。加强对受灾木竹清理工作和企业收购木竹行为的监督,做到凭证采伐、凭证收购、凭证运输。防范林业次生灾害的发生,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强化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严防病虫害大面积爆发。

二是帮林农解决受灾木竹的采伐收购。要求重灾县调整木材生产计划,优先保证林农清理因灾损毁木竹的需要。对林农销售受损木竹实行临时保护价,其中松木每吨不低于400元,毛竹每吨450~500元。对农民销售毛竹免收育林基金。

2.5实施科技救灾技术

*省林业厅成立了林业灾后重建工作指导组和10个林业灾后重建专项工作组,实行分类指导、科学救灾,提出了灾后重建营造林采取“封、清、造、补、施”的五字措施。

封,就是对受灾轻度(30%以下)的湿地松、杉木、阔叶树林分,进行灾后清理,之后实行全封山,特别是交通干线重要地段两侧的生态公益林,要严加管护,严禁保存下来的湿地松割脂和人为破坏;对受灾的毛竹实行全封山,严禁采挖竹笋。

清,就是对灾后冻死、压死、倒伏、折断、主干爆裂的林木或竹子进行砍伐清理,严禁砍伐被雪压弯曲的林木和竹子,严禁砍断梢、断枝的林木,特别是断梢、断枝的阔叶树萌芽恢复能力强,不得任意砍伐。毛竹要等到竹林出笋结束新竹发枝长叶后开始对毛竹林进行清理。

造,就是对受灾重度(71%以上)的林木,进行采伐清理,没有倒伏的不能采伐,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阔叶树比例不得少于30%,属国有林场的,混交阔叶树比例不得低于50%。所有重造小班都要严格按照森林防火要求,搞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在山顶、山脊上、小班界、路边、山脚与农田相连处栽种木荷或杨梅等防火树种,主防火林带不少于10行20m宽,次防火林带不少于5行10m宽。

补,就是对受灾程度(30%~70%)的林分,不管是公益林还是商品林,及时对灾毁木进行清理,采取块状或星状方式进行补植补造,做到适地适树适种源,选择抗自然灾害较好的乡土树种木荷、枫香等阔叶树补植补造,每公顷不少于1650株。

施,就是对受灾的竹林进行灾后护理及竹腔施肥。首先实施禁笋育竹,直到林分恢复到合理密度为准,同时大力推广竹腔施肥丰产技术;其次夏季将垦复松土与施肥,促进来年发笋;再次对实施低改的竹林禁止过度砍杂,必须保留一定比例(2~3成为宜)的其它伴生树种,特别是山顶山脊和林缘将适当多保留一些,增强毛竹林抗冰冻雪压能力,有条件的拟在林间零星种植一些白花泡桐,减少病虫危害,促进竹林健康生长,增强抗逆能力;第四,高海拔地区竹林采取新笋适度摇梢和幼竹钩梢,减少冰冻雪压危害,提高林分的抗风和抗雪压能力。

3林业灾害的影响

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引发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并将逐步显现出来。一是林农生产生活出现困难。目前,*省林区大部分群众人均只有几分口粮田,主要的经济来源靠山上、靠林业,雨雪冰冻灾害断掉了大部分林农的财路,不仅多年投入打了水漂,更对眼前及未来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的林农已举家外迁。二是森林资源恢复时间长。面对同样的雨雪冰冻灾害,农业最多一个季节可恢复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林业周期长,受损程度大,恢复需要长时间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从*省林业受灾情况看,毛竹林需要3~5年,湿地松林需要10~15年,生态林需要更长的时间。三是生态平衡受到重创。雨雪冰冻灾害造成森林植被受损或丧失,大面积山地失去森林的保护,水土流失必然增强。灾害对树体产生冻害,树势衰弱,森林健康水平下降,抗性下降,易爆发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四是加剧了本就紧张的木材供需矛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清理林木后的若干年内影响木材及林产品供应,进而影响以木材为原料的企业持续不断地生产。五是打击了部分林业投资者、经营者等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4恢复重建面临的突出问题

4.1受损木竹清理和补植补造任务繁重,劳力不足,经费缺口大

*省林木受灾面积约占森林总面积的40%,如果不能及时清理,会增加经济损失,影响补植补造。目前,部分重度受损林地(主要是公司承包的林地)清理和更新造林正在同步进行,大户林农也积极开展自救与森林植被恢复。但由于劳力有限,受损木竹清理和补植补造工作进展缓慢,更多的受损林木无力清理。

雇工困难、劳力紧张导致*全省务工费上涨。林农和企业已遭受严重损失,务工经费支付困难,成为影响受损木竹清理和补植补造的关键因素。

4.2林农近期生活来源没有保障,贷款造林者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林权改革激发了*省农民投入造林的积极性,几乎全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被投入到林地上。灾害过后的5年(甚至10年)内,林农不能从林地上获得收入,相反,需要继续投入来完成受损木竹清理和补植补造。林农近期生活来源如何保障?这是当前必须明确的问题。事实上,农民放弃林地,举家外出打工的现象已在*省出现,值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关注,更应该尽快研究应对措施。

*省目前各类造林未还贷款总额有5个多亿(人民币),但无论是企业还是林农几年内都无力偿还到期贷款,因此要背上长期、越来越重的包袱,同样会打击林农和企业继续支持林权制度改革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信心。

4.3灾后出现和可能出现的诸多问题,缺乏技术指导以及相应保障措施

灾害使广大林业工作者更加充分认识到了科学培育森林和利用森林的重要性,尤其是造林过程中科学设计、适宜树种选择、树种配置、发展混交林、重视和加强森林经营、科学采脂等,对培育形成抗病抗灾的健康森林十分重要。尽管有了这些认识,也希望通过森林恢复达到目的,但目前缺乏相关技术指导,更缺少培育优质森林的扶持引导政策,比如营造珍贵乡土树种、发展混交林、开展森林经营,是否纳入政府营造林计划,给予更多补助?由于一些林化企业急需松脂原料,目前*受灾湿地松林地的森林恢复大多继续补植湿地松。科学的树种配植、造林要维护地力,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为了保障林木所有者收益,*要求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受损木竹,木竹材保存和防腐将是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但目前没有可靠的技术措施,需要相关科研机构给予支持。此外,怎样做到科学清理林木,不借机滥伐森林,也不损失浪费应清理下来的林木,需要果断科学决策,资源林政管理压力较大。许多保护区和林场难以在夏季到来之前完成死亡木竹清理,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压力较大,相关部门不仅要提高警惕,更应该尽早解决有关问题,防患于未燃。

5恢复重建的政策需求与建议

5.1规划和启动灾后森林恢复工程,通盘考虑灾后林业生产和林农生活问题

灾后森林恢复的重点是有林地更新造林、人工补植、抚育、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重造、补植、未成林抚育等,应按分类经营,中央地方事权划分,发展混交林和阔叶树,充分利用自然力,必要的人工干预,突出重点,总体推进,先急后缓等原则抓紧规划和启动灾后森林恢复工程,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同时对灾区农民生计问题政府也应给予必要的补助,尽快研究制定补助林农和林场职工生活补贴方案,解决他们的基本需要。

5.2延长造林贷款偿还期限,降低贷款利率

鉴于灾情严重,林农和企业无力偿还贷款,我局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迟贷款造林项目的还款期限,免除期间的利息或由财政贴息。对于林农和企业灾后林业恢复重建所需的贷款,应予以贴息补助,鼓励金融机构尽可能满足灾区林业恢复重建的资金需求。

5.3对可能发生的次生、衍生灾害做好防范工作,组织科技力量解决灾后出现的技术难题

对于林木清理问题应遵循森林生长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法依规有序进行。清理林木的次序应该是先针叶树后阔叶树,先人工林后天然林,先商品林后生态林,先低海拔后高海拔,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预计不能发生次生灾害或清理所需的工本费入不敷出或今年不能开展更新造林或预计能够自然恢复的前提下,可不急于清理。应加大清理林木工作的检查监督力度。对于各地灾后林业恢复重建过程中出现和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国家林业局应及时掌握,并协助尽早解决

5.4提高防灾意识,实行森林保险制度,建立起抵御灾害发展林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尽快协调保监会、金融和财政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共同研究制定林权抵押贷款的强制保险险种和适合一般林农的森林自然灾害保险险种。对林权抵押贷款,规定贷款涉及林木必须投保,以减少自然灾害引发的信贷损失。对适合一般林农的森林自然灾害险种,国家、林农各出一点保费,保险期限相对要长一些,同时,国家要通过建立该险种的风险基金,减轻大面积灾害发生时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并保证林农能及时拿到赔付金,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和简单再生产。

6两点思考

一是这次灾害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了林业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看到了森林质量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了科学经营的必要性。因此,今后林业建设应该高度重视科学造林和营林工作,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并以此次灾后重建为契机,真正将森林经营作为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抓紧抓好,全面提升林业建设水平和质量。

二是应全面正确认识林业的风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林农几乎将全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林地上,因而灾害损失对其打击非常沉重,已无力进行灾后恢复与重建,很容易丧失对林业的信心。林业生产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一次可能损失掉多年积累的成果,这种风险是林农难以承受的。通过这次灾情,全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对林业面临的风险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尤其是林业部门,今后应该积极引导农民理性投资、分散风险。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林业的地位作用,恢复和保护社会各界投资林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