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韩长赋谈吉林西部土地开发

时间:2022-10-17 04:15:00

吉林省长韩长赋谈吉林西部土地开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十七大代表、吉林省省长韩长赋。省长,非常欢迎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请您和网友先打个招呼。

【韩长赋】: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建设标准农田450多万亩

[主持人]:我们知道吉林省日前启动了一个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最新的进展情况?

【韩长赋】:吉林省最近启动实施了“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可以说这个工程是吉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一个历史上的最大的工程。我们觉得,它现在也是我们国家这个方面一项重大工程。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国家需要粮食,农民需要脱贫,吉林西部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这项工程,现在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工程实施规划,而且,在西部我们又一共规划了几片,其中镇赉县50万亩已经开始开工建设。我刚才讲,国家需要粮食,我想保证粮食安全,提升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这一方面适合各个方面,包括广大网友都是非常关注的,我想不必更多的解释。

说农民需要脱贫,我们工程规划的重点地区,4个县区有三个县是国家贫困县,有一个县是民族自治县,所以吉林过去有句话叫“困难在西部,潜力在西部,希望也在西部”,西部在吉林相对中部和东部来讲,贫困面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偏低,所以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基本条件。

另外,就是我刚才讲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市场条件。西部地区过去讲“十年九旱”,现在是“十年十旱”。今年像西部的松原和白城两个市,这两个市一共是八个县市,春旱连夏旱,所以今年我们吉林的粮食生产,由于历史上多年少见的重大旱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通过实施这个工程,第一,可以为国家增加粮食,第二,可以改变西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可以,改变西部的生态环境。刚才我讲了西部那么多困难,但是西部在土地开发上也具有潜力,也具备条件。潜力方面,一个是它有土,西部有2千多万亩的低产田,还有一千多万亩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过去为什么没有开垦呢?过去主要是因为缺水。由于缺少水利工程,所以水土不匹配,再加上西部的土地偏盐碱,种水田是可以的,因为水可以压碱,但是种旱田,收成就很低。

今年起,我们在国务院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两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一个是嫩江的饮水工程,还有一个是松花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实施两项工程之后,把水能够引到吉林西部,这样水土匹配了。所以,应该说条件成熟了,开发条件具备了。因此,我们也根据国家粮食生产的形势需要,根据吉林自身的条件,也根据我们与土地开发整理直接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我们实施了这项西部土地整理工程,这项工程要建设标准农田450多万亩,其中新开垦的耕地250万亩。

土地开发整理基金取之于地,用之于地

[主持人]:这个项目投资达到了62亿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请问一下您,资金的落实情况怎么样?

【韩长赋】:我刚才讲了,规划450多万亩,总资金量需要62亿,我们大体上整理开发好一亩耕地需要1500元左右,资金应该说是可以很快落实的,因为我们整个工程规划要和水利工程相匹配的进行,所以我们规划用四年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大体上每一年15亿左右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省里的资金;一个是国家支持的资金。省里的资金和国家支持的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的资金,这个资金从哪来?主要是城市工业以及各方面建设用地占地收取的土地开发整理基金,实际上是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应该说资金是有保证的。

[主持人]:这么资金巨大的项目,在启动前,经过了哪些论证和审查?

【韩长赋】:经过了层层论证,我们吉林同志知道,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我刚才讲了,实施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要有科学依据。比如说,土地条件的依据,比如说水利支持的依据,比如气候条件支持的依据,我们西部地区,别的生产生活条件差,但是光照条件非常好,水利情况,吉林的过境水430亿立方米,国家经过研究和平衡,允许吉林用水102亿立方米,现在我们大量的水资源都没用。土地资源情况刚才我讲了。

实验条件方面,现在我们西部地区近些年小打小闹地搞了一些土地整理项目,包括把盐碱地开垦出来之后再打个井,用井水,吉林叫小井道,用当地可怜有限的水,农民种点稻子。种稻子都很成功。我亲自到西部地区农村里去考察,去访问农民,所以,很多地区土地开垦的试点是成功的。

另外更重要的论证就是农民期盼多年,农民跟我们讲,说我们希望把水引过来,把土地整理开发出来,然后把地改造,种上水稻,我们都想疯了。应该说,这些考察科研,我们省国土资源部门从今年春天开始,特别是下半年派了100多人在项目区搞具体地块勘察、规划,应该说,整个研究还是很到位的。

比如说,一亩地开发整理出来1500块钱,一般水平就是8—900立方米水生产1千斤水稻,一亩水稻扣除成本,大体纯收益在600块钱。这样的效益,无论是粮食生产效益,还是收益的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所以我们相信这项工程能够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顺利地实施。

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改善生态环境

[主持人]: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呢?

【韩长赋】:这问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因为一般大家说,开垦地会不会影响生态。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慎重的考虑。吉林西部本身过去生态条件不太好,但是搞了这项工程以后,对它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只有好处,所以我把这项工程比作“粮食工程”,是一个“脱贫工程”,同时也是“生态工程”。为什么这么讲呢?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湿地,因为西部,风比较大,盐碱地一干了以后,地面就是白的,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水。第二,我们采取了土地开发整理和保护西部的草原湿地同步建设的方针,因为原来人均土地少,现在一开发以后,项目区一个农民平均5、6亩的水田,多的地方人均10亩水田,当然土地的权属是农民承包的、集体管理的,还有国有的,但是总体土地资源丰富了。

然后,我们把西部的湿地,这个湿地一千多万亩,核心区有1500多万人口,我们把他移出来,移到开垦土地的地方,这样的话,他就不在这里开荒了,不在里面打鸟了,这样的话,等于把湿地更好地封闭和保护起来了。

第三方面,我们在土地开发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田水林路。过去没有水,只能长一些草,很难长乔木,灌木生长都很困难,现在是同步生产,是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所以我相信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有同志到西部去过,再去看看,湿地保护和林木建设应该是很好的。所以你说的问题很重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相信,这个工程建成以后,生态效益会综合的发展。

.

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

[主持人]:建设吉林的西部新粮仓,是不是意味着轻工业、重农业,您觉得农业能强省吗?

【韩长赋】: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工业、农业都要协调推进,所以这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讲到“三农”问题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也就是粮食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吉林经济、社会、工业、农业协调发展。而且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抓好农业保障和促进工业。这个问题,我们整个国家过去都有经验教训。我们在50年代后期,都是大办工业、大炼钢铁,那时候农民进城是没有限制的,那时候户口没有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口制度,但是最后很多工业下马了,农村大量的下岗户,就是城里的工人下岗。现在他们在企业下岗了,我们有失业救济、低保,他不会到农村去了。你是农村来的到农村,不是农村来的,下乡到农村。那时候的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当时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农产品的供给、农村购买力和农村市场,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现在工业化这么好了,工业化速度加快,重要的原因是农业增长了,这就是过去同志讲的论十大关系,真想还是假想,真想工业了,就把农业抓好。我想这并不矛盾。

另外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历史阶段,越是加快工业化,越是加快城市化,就越是要加快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发展。我想我们吉林现在三个产业的比重,是农业10.1%,工业44.4%,三产服务业是39.5%,现在看我们工业比重逐步增加,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振兴,逐步提高我们工业化的比重,提高工业对经济财政的,对农民收入的份额。

所以我们省里面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工业提速、增效。所以我们也是城乡两手抓,通过实施这样的工程,把农业基础打得实一点,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想,不但不会发生矛盾,不但不会厚此薄彼,而且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四年以后吉林西部项目区的四个县会成为“鱼米之乡”

[主持人]:在建设西部新粮仓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吗?

【韩长赋】:困难应该是有的。早期的困难,主要是水利条件支撑的困难,现在,随着我们水利工程建设,这方面的困难在同步的克服。运行起来以后,筹集资金当然也是困难,现在因为国家有政策,我们省里下决心,另外,你们都知道,现在征用、占用土地的补偿金增加了,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也增多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应该说,目前技术上的问题我们经过论证有关部门的探讨,我们有一批专家在支持,包括我们水压碱,把PH值降到合理的水平,包括培育适应西部生长的新的水稻品种,因为现在已经有几个品种,西部的几个县市生产这些优良的粮食品种都已经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应该说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

当然因为项目好,老百姓欢迎,所以我们想加快项目建设,现在,东北的冬季时间长,夏天的时候,希望老乡尽量轮作,利用秋收后整地,现在你去东北,可以看到老百姓在大规模的整地。这可能是东北的一个实际困难,当然这个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现在指导思想原则很明确,统筹规划来分布建设。这是原则。另外水土匹配,这是原则。另外保护生态、协调发展,这是原则。另外一条是统筹兼顾、惠及农民。所以现在政府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还有很多看好这个项目的外面投资人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有信心能够按照规划如期的推进,用四年时间把这个项目干完,而且我相信四年以后,你们再去看,吉林西部项目区的四个县会成为“鱼米之乡”。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是带着感情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

[网友hyty]:省长您这么重视土地开发整理,是不是发挥您曾长期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优势?

【韩长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我还愿意回答,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觉得,总书记高屋建瓴,深刻地把握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党要认真处理好的一个核心问题。农村的发展繁荣稳定,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最艰巨的任务,所以我觉得,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当然也包括中央领导干部,都会高度重视,也会关心农业和农村问题。

当然,说到我个人,我确实是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研究农村工作,而且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有与生俱来的“三农”情结,确实是带着感情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还有这种自觉性。包括刚才你说的重视农业,当然我还不敢说我现在已经重视农业了,我觉得还重视不够。包括刚才网友们提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我确实是很用心,我也几次到现场去调研、去考察,多次具体的讨论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问题,包括你刚才说的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确实是带有感情,有自觉性。

我觉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吉林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大省,我想不管谁来吉林当省长,都会重视农业,都会重视解决农村问题,都会支持和推动农村发展。我不知道我这个回答,网友们满意不满意?但是我说的是心里话。

新增耕地和复垦既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又保证我们的饭碗

[网友mztyhao]:有报道称,投资62亿元,吉林省将新垦良田250万亩,如何处理新开垦良田与工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

【韩长赋】:我觉得这项工程——开垦新良田,正是缓解工业用地需求增加的矛盾。开垦新良田和耕地,问题是前者正好支持后者。刚才我讲了,我们国家要加快工业化,要推进城市化,这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次胡总书记报告里面讲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又加了一个信息化。我想这是现代化核心的几个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必然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这是没办法的事,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两方面,第一要严格控制占地,该给的要给,该解决的要解决,要大力的集约用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复垦,要开发一部分耕地,复垦耕地包括灾毁的、工矿用地,包括村落村庄的合理整合的土地等等。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像我们吉林的地方,有后垦资源,开垦一部分资源,新增耕地,就是为国家的耕地平衡,守住温总理讲的18亿亩的红线,为保住这18亿亩的红线作出贡献。吉林可以增加250万亩的新增耕地,而且都是标准农田,很多领导同志包括土地管理部门,都很高兴,大家都说,这是好事。所以我觉得,通过新增耕地,通过复垦,既保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同时又保证了我们的饭碗,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韩长赋】:谢谢人民网,谢谢网友关注吉林、介绍吉林。谢谢大家!

嘉宾简介

韩长赋,男,1954年10月生,历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兼常务副主任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土地制度、农民工问题、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观点和思路。

其专著《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是一部破解三农、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专著。多年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在理论界与政府决策部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006年12月8日,吉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任命韩长赋为吉林省副省长,决定韩长赋为吉林省省长。

2007年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韩长赋为吉林省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