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水利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06:09

吉林水利论文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水利法制体系;水利治理能力;建设

1水利法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不断完善和制定配套的水利法制规定和政策,保证水利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其次,加强对本地区流域的治理和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质量管理手段和措施。如果发现某些不法行为的话必须进行严厉地处罚。再次,采取创新的管理方法,不断完善内部交流沟通管理机制,或者是建立奖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来奖励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并且派遣表现突出的执法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和进修。或者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的方式来加强水利法治体系的建设,聘请水利法制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最后,重视对水利法制工作的宣传,在此过程中需要各级地方水利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可以利用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法制体系的宣传,通过微博、微信和QQ等方式进行法制体系的宣传。此外,严格管理法制体系的运行过程,理顺管理水利工程中的网络化执法问题,坚持依法治水的原则。

2持续推动水利法制体系和水利治理能力建设

2.1全面加强水利法制体系的建设。首先,完善水利立法体系建设。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完善水资源节约配置保护等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的社会管理措施,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大水政执法监管力度,加强水利相关部门的执法能力,推进监察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再次,完善水事矛盾纠纷协调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水事纠纷工作机制,地方政府加强自身的责任,各部门协同配合地方政府的工作。最后,加快建设互联网的平台服务。不断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强化制度的监督管理,简化行政审批的流程。2.2构建科学的水灾害防御体系。首先加强对上游拦蓄工程和海塘的改造,不断提高挡潮的能力,同时借助交通、人文、旅游等功能打造科学的防御体系。其次,加强防洪排涝河道的建设。最后,建立科学有效的排涝体系,推进重点堤防工程的整治和建设工作,提高水利工程的排泄能力。2.3采取科学的开源节流措施,建立水资源保障体系。首先,重点建设一批水源工程,加快地区水库建设,做好水库建设的前期工作等。其次,强化政策的引导,通过科学的节水方案的实施,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从政策和制度等方面加强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推广工业水的循环利用,重视对一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建设,积极推进节水型社区和节水型机关建设。再次,重视水资源的统筹合理分配,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后,加强水资源执法管理和地下水监测的力度,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2.4坚持统筹开发的原则首先,加强对水环境的治理工作,重点抓岸上治理,加快对污水处理厂的扩容和改建工作,截断外源污染。还需要抓岸下清淤工作,目的是减少内源污染。还应该增强河水的流通性,加大对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断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此外,构建完善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水体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还应该制定应急调水方案,通过精准的调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5构建水生态修复体系。首先,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加强对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护和管理,强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水生态的环境。其次,采取科学的生态流量管控措施,合理控制水量的应用。再次,强化对水源的生态保护,积极建设水源地生态保护项目,将生态保护、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措施相结合。最后,重视对水域的保护,在此过程中全面开展水域调查,全面了解本地区水域的现状,之后采取科学的水域保护规划,对非法占用水域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6解放思想,提高创新能力。在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坚持转变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原则,改变传统的重建设和轻视管理的原则,重视相关部门管理职能的提升,采取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社会管理措施。其次,改革体制,提高治理能力,加快对现有水利体制和水域体系的建设,促进水利企业的健康发展,引导企业发展,提高水利行业的竞争能力。最后,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水利治理的能力,结合地区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治水理念和具体措施,改变传统的水利治理方式,结合地区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2.7提高监督管理的服务能力。首先,坚持科学的监督管理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在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更好地实施水资源的监督管理奠定基础。其次,依法监管。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采取科学和精准的监督管理措施,推进监督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再次,采取科学规范的监管措施,在执法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社会公信力。此外,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服务的质量,提高监督管理的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最后,进一步完善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保证水资源的利用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2.8提升攻坚克难的能力。在水利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强化监督管理措施,对重大的决策和项目进行重点分析,集中攻关,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效。其次,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拼尽全力将工作做好。最后,创新攻坚的方法。为更好地提高水利治理的能力,应该创新攻坚方法,当遇到困难时,可以转变思路,转变方式,采取灵活变通的处理方式,提高水利工程的治理能力。

3结语

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水利治理体系和水利治理能力的意义。在此背景下,各个地区应该加强水利治理体系的建设,抓住水利治理建设的关键时期和转型期,推进我国水利治理体系和水利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2

【韩长赋】: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建设标准农田450多万亩

[主持人]:我们知道吉林省日前启动了一个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并且给大家介绍一下它最新的进展情况?

【韩长赋】:吉林省最近启动实施了“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可以说这个工程是吉林省在土地开发整理,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一个历史上的最大的工程。我们觉得,它现在也是我们国家这个方面一项重大工程。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决策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国家需要粮食,农民需要脱贫,吉林西部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需要改善。这项工程,现在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工程实施规划,而且,在西部我们又一共规划了几片,其中镇赉县50万亩已经开始开工建设。我刚才讲,国家需要粮食,我想保证粮食安全,提升我们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这一方面适合各个方面,包括广大网友都是非常关注的,我想不必更多的解释。

说农民需要脱贫,我们工程规划的重点地区,4个县区有三个县是国家贫困县,有一个县是民族自治县,所以吉林过去有句话叫“困难在西部,潜力在西部,希望也在西部”,西部在吉林相对中部和东部来讲,贫困面大一些,农民的收入偏低,所以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为农民的脱贫致富创造了基本条件。

另外,就是我刚才讲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市场条件。西部地区过去讲“十年九旱”,现在是“十年十旱”。今年像西部的松原和白城两个市,这两个市一共是八个县市,春旱连夏旱,所以今年我们吉林的粮食生产,由于历史上多年少见的重大旱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是影响最大的一次。

通过实施这个工程,第一,可以为国家增加粮食,第二,可以改变西部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第三,可以,改变西部的生态环境。刚才我讲了西部那么多困难,但是西部在土地开发上也具有潜力,也具备条件。潜力方面,一个是它有土,西部有2千多万亩的低产田,还有一千多万亩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过去为什么没有开垦呢?过去主要是因为缺水。由于缺少水利工程,所以水土不匹配,再加上西部的土地偏盐碱,种水田是可以的,因为水可以压碱,但是种旱田,收成就很低。

今年起,我们在国务院支持下,我们实施了两项重大的水利工程,一个是嫩江的饮水工程,还有一个是松花江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实施两项工程之后,把水能够引到吉林西部,这样水土匹配了。所以,应该说条件成熟了,开发条件具备了。因此,我们也根据国家粮食生产的形势需要,根据吉林自身的条件,也根据我们与土地开发整理直接相关的水利工程的建设进程,我们实施了这项西部土地整理工程,这项工程要建设标准农田450多万亩,其中新开垦的耕地250万亩。

土地开发整理基金取之于地,用之于地

[主持人]:这个项目投资达到了62亿元,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个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请问一下您,资金的落实情况怎么样?

【韩长赋】:我刚才讲了,规划450多万亩,总资金量需要62亿,我们大体上整理开发好一亩耕地需要1500元左右,资金应该说是可以很快落实的,因为我们整个工程规划要和水利工程相匹配的进行,所以我们规划用四年时间完成这个任务。大体上每一年15亿左右的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省里的资金;一个是国家支持的资金。省里的资金和国家支持的资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的资金,这个资金从哪来?主要是城市工业以及各方面建设用地占地收取的土地开发整理基金,实际上是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应该说资金是有保证的。

[主持人]:这么资金巨大的项目,在启动前,经过了哪些论证和审查?

【韩长赋】:经过了层层论证,我们吉林同志知道,而且经过多年的研究论证。我刚才讲了,实施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要有科学依据。比如说,土地条件的依据,比如说水利支持的依据,比如气候条件支持的依据,我们西部地区,别的生产生活条件差,但是光照条件非常好,水利情况,吉林的过境水430亿立方米,国家经过研究和平衡,允许吉林用水102亿立方米,现在我们大量的水资源都没用。土地资源情况刚才我讲了。

实验条件方面,现在我们西部地区近些年小打小闹地搞了一些土地整理项目,包括把盐碱地开垦出来之后再打个井,用井水,吉林叫小井道,用当地可怜有限的水,农民种点稻子。种稻子都很成功。我亲自到西部地区农村里去考察,去访问农民,所以,很多地区土地开垦的试点是成功的。

另外更重要的论证就是农民期盼多年,农民跟我们讲,说我们希望把水引过来,把土地整理开发出来,然后把地改造,种上水稻,我们都想疯了。应该说,这些考察科研,我们省国土资源部门从今年春天开始,特别是下半年派了100多人在项目区搞具体地块勘察、规划,应该说,整个研究还是很到位的。

比如说,一亩地开发整理出来1500块钱,一般水平就是8—900立方米水生产1千斤水稻,一亩水稻扣除成本,大体纯收益在600块钱。这样的效益,无论是粮食生产效益,还是收益的经济效益都是可观的。所以我们相信这项工程能够在科学规划指导下,顺利地实施。

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改善生态环境

[主持人]:土地开发整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紧密相连的,会不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呢?

【韩长赋】:这问到了一个核心问题。因为一般大家说,开垦地会不会影响生态。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慎重的考虑。吉林西部本身过去生态条件不太好,但是搞了这项工程以后,对它的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只有好处,所以我把这项工程比作“粮食工程”,是一个“脱贫工程”,同时也是“生态工程”。为什么这么讲呢?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湿地,因为西部,风比较大,盐碱地一干了以后,地面就是白的,核心的问题就是没有水。第二,我们采取了土地开发整理和保护西部的草原湿地同步建设的方针,因为原来人均土地少,现在一开发以后,项目区一个农民平均5、6亩的水田,多的地方人均10亩水田,当然土地的权属是农民承包的、集体管理的,还有国有的,但是总体土地资源丰富了。

然后,我们把西部的湿地,这个湿地一千多万亩,核心区有1500多万人口,我们把他移出来,移到开垦土地的地方,这样的话,他就不在这里开荒了,不在里面打鸟了,这样的话,等于把湿地更好地封闭和保护起来了。

第三方面,我们在土地开发建设的同时,同步建设田水林路。过去没有水,只能长一些草,很难长乔木,灌木生长都很困难,现在是同步生产,是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所以我相信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有同志到西部去过,再去看看,湿地保护和林木建设应该是很好的。所以你说的问题很重要,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相信,这个工程建成以后,生态效益会综合的发展。

.

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

[主持人]:建设吉林的西部新粮仓,是不是意味着轻工业、重农业,您觉得农业能强省吗?

【韩长赋】:我觉得不存在这个问题。现在一个地方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发展,工业、农业都要协调推进,所以这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讲到“三农”问题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以我觉得,我们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也就是粮食工程、富民工程、生态工程,从根本上讲,有利于吉林经济、社会、工业、农业协调发展。而且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抓好农业保障和促进工业。这个问题,我们整个国家过去都有经验教训。我们在50年代后期,都是大办工业、大炼钢铁,那时候农民进城是没有限制的,那时候户口没有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户口制度,但是最后很多工业下马了,农村大量的下岗户,就是城里的工人下岗。现在他们在企业下岗了,我们有失业救济、低保,他不会到农村去了。你是农村来的到农村,不是农村来的,下乡到农村。那时候的口号是“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当时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农产品的供给、农村购买力和农村市场,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的大规模的工业建设,现在工业化这么好了,工业化速度加快,重要的原因是农业增长了,这就是过去同志讲的论十大关系,真想还是假想,真想工业了,就把农业抓好。我想这并不矛盾。

另外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的历史阶段,越是加快工业化,越是加快城市化,就越是要加快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的发展。我想我们吉林现在三个产业的比重,是农业10.1%,工业44.4%,三产服务业是39.5%,现在看我们工业比重逐步增加,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工业振兴,逐步提高我们工业化的比重,提高工业对经济财政的,对农民收入的份额。

所以我们省里面在老工业基地振兴方面,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工业提速、增效。所以我们也是城乡两手抓,通过实施这样的工程,把农业基础打得实一点,工业促进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我想,不但不会发生矛盾,不但不会厚此薄彼,而且会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四年以后吉林西部项目区的四个县会成为“鱼米之乡”

[主持人]:在建设西部新粮仓的过程当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能够坚持下去吗?

【韩长赋】:困难应该是有的。早期的困难,主要是水利条件支撑的困难,现在,随着我们水利工程建设,这方面的困难在同步的克服。运行起来以后,筹集资金当然也是困难,现在因为国家有政策,我们省里下决心,另外,你们都知道,现在征用、占用土地的补偿金增加了,用于土地开发整理的资金也增多了,所以这个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应该说,目前技术上的问题我们经过论证有关部门的探讨,我们有一批专家在支持,包括我们水压碱,把PH值降到合理的水平,包括培育适应西部生长的新的水稻品种,因为现在已经有几个品种,西部的几个县市生产这些优良的粮食品种都已经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应该说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

当然因为项目好,老百姓欢迎,所以我们想加快项目建设,现在,东北的冬季时间长,夏天的时候,希望老乡尽量轮作,利用秋收后整地,现在你去东北,可以看到老百姓在大规模的整地。这可能是东北的一个实际困难,当然这个困难也是可以克服的。因为我们现在指导思想原则很明确,统筹规划来分布建设。这是原则。另外水土匹配,这是原则。另外保护生态、协调发展,这是原则。另外一条是统筹兼顾、惠及农民。所以现在政府的积极性、农民的积极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还有很多看好这个项目的外面投资人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有信心能够按照规划如期的推进,用四年时间把这个项目干完,而且我相信四年以后,你们再去看,吉林西部项目区的四个县会成为“鱼米之乡”。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是带着感情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

[网友hyty]:省长您这么重视土地开发整理,是不是发挥您曾长期在农业领域工作的优势?

【韩长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但是我还愿意回答,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始终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觉得,总书记高屋建瓴,深刻地把握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党要认真处理好的一个核心问题。农村的发展繁荣稳定,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最艰巨的任务,所以我觉得,一个地方的领导干部,当然也包括中央领导干部,都会高度重视,也会关心农业和农村问题。

当然,说到我个人,我确实是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研究农村工作,而且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有与生俱来的“三农”情结,确实是带着感情在研究解决“三农”问题。还有这种自觉性。包括刚才你说的重视农业,当然我还不敢说我现在已经重视农业了,我觉得还重视不够。包括刚才网友们提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我确实是很用心,我也几次到现场去调研、去考察,多次具体的讨论研究解决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问题,包括你刚才说的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确实是带有感情,有自觉性。

我觉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吉林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大省,我想不管谁来吉林当省长,都会重视农业,都会重视解决农村问题,都会支持和推动农村发展。我不知道我这个回答,网友们满意不满意?但是我说的是心里话。

新增耕地和复垦既保证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又保证我们的饭碗

[网友mztyhao]:有报道称,投资62亿元,吉林省将新垦良田250万亩,如何处理新开垦良田与工业用地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

【韩长赋】:我觉得这项工程——开垦新良田,正是缓解工业用地需求增加的矛盾。开垦新良田和耕地,问题是前者正好支持后者。刚才我讲了,我们国家要加快工业化,要推进城市化,这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这次胡总书记报告里面讲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市场化,又加了一个信息化。我想这是现代化核心的几个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必然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这是没办法的事,但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两方面,第一要严格控制占地,该给的要给,该解决的要解决,要大力的集约用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复垦,要开发一部分耕地,复垦耕地包括灾毁的、工矿用地,包括村落村庄的合理整合的土地等等。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像我们吉林的地方,有后垦资源,开垦一部分资源,新增耕地,就是为国家的耕地平衡,守住温总理讲的18亿亩的红线,为保住这18亿亩的红线作出贡献。吉林可以增加250万亩的新增耕地,而且都是标准农田,很多领导同志包括土地管理部门,都很高兴,大家都说,这是好事。所以我觉得,通过新增耕地,通过复垦,既保证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同时又保证了我们的饭碗,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关注,谢谢!

【韩长赋】:谢谢人民网,谢谢网友关注吉林、介绍吉林。谢谢大家!

嘉宾简介

韩长赋,男,1954年10月生,历任团中央青工部部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党组副书记兼常务副主任等职务,长期致力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及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土地制度、农民工问题、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统的观点和思路。

其专著《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是一部破解三农、推动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专著。多年来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在理论界与政府决策部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3

一、要加强政治品德修养,打牢“干事”的思想基础

“干事”是为政的行动。想干事、想多干事、想干大事是每个党员干部践行“干事”的思想基础。正如湖同志所说的那样,我是农民的儿子,今天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感到问心无愧。我们学习湖,就要学习他思想深处的活的灵魂和精华,学习他努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尚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不加强党性修养是不行的,不锤炼品德是不行的。现在我们有的党员干部思想上考虑自己的官职多了,而为党为民尽职的念头少了;行动上玩虚头、耍花架子的多了,干实事、鼓实劲、求实效的少了。凡此种种现象,与湖同志的事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是与“三个代表”思想格格不入的。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坚决克服“庸懒无为”的错误思想,升华人品、官品,打牢思想根基,努力形成多干事、比奉献的良好作风。

二、要加强业务技能学习,打牢“干事”的知识基础

“学习是一生须臾不可离开的。”这既是湖同志的人生感叹,更是他真实生活的写照。他的工作岗位虽然换了十几次,原有的知识用不上了,但他坚持不懈学习,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正是由于他的不断学习,才使他无论走上什么工作岗位都能迅速适应需要;才有了十几篇专业论文在水利部刊物的发表;才有了吉林省西部治水方略的出台。只有加强知识的更新,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丰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成为工作决策取之不竭的源泉。

总书记号召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在当今知识社会、信息社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要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能力,积极应对时代的挑战,在竞争中“出活”,在竞争中取得胜机。否则,知识陈旧、观念落后只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只会上演“出局”的悲剧。

三、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打牢“干事”的决策基础。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4

拉林河是松花江右岸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的白石砬子山,流域面积19200km2,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省际界河,其中属于黑龙江省的流域面积为10600km2,河源海拔高程1698m。

该流域东南高、西北低,是黑龙江省的主要暴雨中心之一。流域内山高林密,多生长杨、桦、榆等阔叶林,土层较薄。流域呈圆形状,河谷多呈V或U型窄深河谷,汇流历时短,水位暴涨暴落,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磨盘山水库位于拉林河干流上游,在五常市沙河子镇磨盘山村东南2km处,地理位置E127。42、N44~24。控制流域面积115t。至河口343km,至下游五常水文站106km。水库上游高山峻岭,森林茂盛,主要河流有拉林河、大沙河、三岔河、大石头河、黄泥河等。水库下游有大支流:右岸有牛亡牛河,流域面积5300km2;左岸有溪浪河和卡岔河,流域面积分别为3040kIII2和3085。

1.1降水特征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759.8mm,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历年最大降水量为1980年1041.4mm,历年最小为1979年581.9nlm,相差1.79倍。本站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为529.1nlm,约占年降水量的70%。历年最大6~9月降水量778.1mm(1960年),历年最小6~9月降水量351.9mm(1978年),历年最大月降水量330.6mm(1954年8月),历年最大日降水量113.3mm(1956年8月613),历年最大1h降水量46.6mm(1988年8月3日14时)。

1.2洪水特征

磨盘山水库洪水为典型的雨洪径流,年最大洪峰集中出现在汛期6—9月,尤以7—8月最为集中,78月出现年最大洪峰的概率为60%。

磨盘山水库洪水多单一峰,洪峰停留时间可分为两种情况:

(1)2004年9月28日前洪峰滞留时间为1l1左右。

(2)2004年9月28日水库大坝合拢后,自2005年凌汛至夏汛,由于水库泄流只靠导流洞,最大泄流能力只有110m3/s左右,个别有双峰型,一次洪水历时7d左右,洪水总量多集中在1—3d内。

历史洪水(1932—2008年)。历史洪水排序表见表1。

2洪水预报经验分析

磨盘山水库洪水预报方案主要采用降雨径流预报方案,本次分析采用19532004年的有代表性资料。

2.1产流方式

磨盘山水库站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59.8him,多年平均径流深476.7mm,年径流系数为0.63。次洪平均径流系数为O.56。汛期由于降雨入渗影响,本流域地下水埋深较浅,暴雨洪水峰型尖瘦,次洪过程呈现涨洪陡、落洪缓的偏态型。一次洪水过程地下水比重均占总径流量的10%一20%,退水时段持续颇长,由此可以确定本流域产流方式是以蓄满产流为主,产流量计算采用降雨径流经验相关法。

2.2产流参数的确定

2.2.1的确定

由前期雨量计算,也称前期影响雨量,为土壤湿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Po-l+l=(Pl+P)

设每年5月1日=30,用公式Pm+1=K(+P1进行逐日推算。每次洪水资料,则用水库流域内水文自动测报系统14个遥测雨量站算术平均值为流域前期影响雨量的计算依据,并以,一为上限控制。

2.2.2,一的确定

由于该流域汛期降雨集中而又连续,流量过程多为连续峰,因此,选择完全满足推算k条件的资料比较困难,推求的,一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由《黑龙江省产流参数的地区规律》一文可知,拉林河流域,一为90mm,故此方案中仍取90mm。

2.2.3值的确定

根据建库前沈家营站1953~1974年实测水面蒸发资料计算各月蒸发量均值见表2。

为了计算,值采用固定系数为0.93。

2.3一次洪水径流深总的推求

2.3.1退水曲线的形式选取多次峰后基本无雨的径流过程点绘关系曲线图,综合出£退水曲线。由于本流域平均坡降较大,洪水具有明显暴涨暴落的特点,峰后退水段只有当地表径流终止后才渐变缓,故退水曲线可选在较小流量以下部分。退水曲线与本次洪水过程起涨流量Q起有较密切的关系,当起涨流量较大时,表明前次地下径流在本次洪水过程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本次洪水退水愈慢。反之若起涨流量愈小,本次洪水退水愈快。

2.3.2基流

基流是深层地下水对河流的补给量,根据对历年畅流期最小流量分析确定为l5m3/s,在洪水后或较丰水期则确定为20I3/s、30m3/s。

2.3.3R蘸的推求

采用水平直线分割基流,再将连续洪峰按所选退水曲线割去前期退水,即得本次降雨相应的径流深Rg。采用下式来计算

尺总=∑Q×/XtX3.6/F×1000

2.4降雨径流相关图分析

拟定的PPoR及P+R相关图,高水点子少,由于一般多为复式峰,低水点子较乱,因56月的洪水由于地表尚未完全解冻,使径流深偏大,再者5月1日Pn定30rnm也影响5~6月的洪水预报精度。

2.5建库后汇流分析

自20032008年的19次洪水过程统计中,只有“04一077—24”洪水相对较大,就以此次洪水为例来分析各入库控制站及磨盘山水库的汇流情况。各入库控制站汇流情况:

亮甸子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2时14分降雨停止24日8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接近6h。

王家街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1时31分降雨停止24日9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为8h30min。

大新屯水文站2004年7月24日1时08分降雨停止24日7时出现洪峰,汇流时间接近6h。

2.6突出点据分析

“88—07一l8”号洪水,降雨中心偏下游,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88一08—21”号洪水,降雨中心偏下游,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00一07—17”号洪水,由于前期较干旱,损失较大,使预报径流深偏大。

3体会

(1)雨量观测为日雨量,人为分析12h单位线有一定误差,所以对预报结果有一定影响。

(2)设每年5月1日为30mm,纯经验性。另外,在计算中取用同一值,累积到后期误差偏大,同样对预报结果有一定影响。

(3)由于考虑地面径流实际过程,本方案汇流单位线净雨深在10.0l左右,未对单位线进行修正。

(4)水库上游各控制站资料年限较短,构不成资料系列,使产、汇流分析计算比较困难,也使预报因子很难选择。

(5)由于流域面积较小、汇流时间短、控制站资料年限短,对预报精度有一定影响。

(6)磨盘山水库实用洪水预报方案将随着资料系列的增长而需逐步加以分析完善。

[参考文献]

[1]葛文军,邢贞相.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洪水过程预报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12(3):166—167.

[2]关晓芳,历红雨,孙振林.五常市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减灾措施[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3):92—93.

[3]潘华盛,王春丽,高煜中.山洪灾害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1):5—9.

[4]刘守财,毛世峰,孙景路.二门山水库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讨论[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33(2):56—57.

[5]马振.振弦式传感器在磨盘山水库大坝渗流观测中的应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13(6):378—379.

[6]谢昆亮,马冲,王宇.哈尔滨市洪涝风险分析与灾情预警[J].水利科技与经济,2O07,13(10):752—753.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以吉林省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城市干旱缺水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脆弱性和防旱抗旱能力入手,对城市干旱缺水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实现吉林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改造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吉林省是我国北方干旱缺水省份之一,水资源总量为40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357亿立方米,地下水113亿立方米,全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52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68%;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由东南部的长白山区向西北部的松嫩平原递减,东部白山、通化市的年均降水量约800毫米,西北白城、松原市不足400毫米。总体上看,我省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水资源量相对不足,导致干旱频繁发生,干旱影响逐年增大,影响范围逐渐扩展,旱灾损失越来越重。特别是1998年以后,我省持续发生严重干旱,城市干旱缺水问题也相当突出。

一、城市旱情及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改善使得城市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干旱缺水也呈发展加剧态势。据今年6月初统计,全省共有辽源市、四平市和公主岭市、洮南市等12座县级以上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35万吨,影响人口152万人,月影响工业产值约1460万元。干旱缺水主要表现为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三种类型。如辽源市属于资源型和工程型双重重度缺水城市;四平市属于资源型和水质型双重重度缺水城市;公主岭、洮南也属于资源型和工程型双重缺水城市。分析和归纳我省城市干旱缺水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波及范围广。1998年以来,我省持续严重的干旱对城市供水造成了巨大威胁,给城市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2006年和2007年的两年春夏连旱,全省49座县级以上城市有45座城市缺水,占城市总数的91%,其中地级城市缺水的有7座,占9座地级城市总数的78%。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正常生活、工业生产及商业服务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很大影响。

二是干旱程度重。受气侯、环境等因素影响,我省城市干旱缺水程度日趋加重,旱情严重时的2007年7月,日缺水量达133万吨,影响人口203万人,其中长春、四平、辽源、通化、白城、松原和白山7座地级以上城市日缺水量70万吨;有16座城市严重缺水,162万城市人口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城市的缺水率高达25%以上。

三是旱灾损失大。城市干旱缺水,给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给工商企业和服务业造成的损失相当大。因干旱影响被迫对耗水量高的工业企业限量停产;非重点项目的建设被迫停工;关闭部分洗浴业;对居民生活采取分区、定时供水;限量供应城市绿化和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供水。据2007年6月统计,全省因旱日影响工业产值亿元以上,并间接影响城市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省各受旱城市针对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对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基本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为当地社会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还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城市抗旱工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顺,目前机构不健全。个别地方没有设立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现有人员不足,城市抗旱工作没有机构和人员去抓;二是基础工作亟需加强。对于城市抗旱的基本概念、工作内容、对策措施和方法步骤,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需开展必要的理论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以便于指导城市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城市抗旱工作的应对手段亟待提高。农业农村抗旱,我们已有一整套对应措施、手段和经验,城市抗旱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投入机制、对策措施和管理手段等。四是城市抗旱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下步工作计划仍需尽快完善。针对我省城市旱情的发生特点和基本规律,要以“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开源节流并重、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并举和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总体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我省的城市抗旱工作。三、解决缺水的主要对策

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城市水源工程建设。城市是人口高度密集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随着人们城市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必将快速增长。为此,应积极采取工程措施,通过拦、引、蓄等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的供水能力。首先,对已建成的杨家崴子、明月沟等城市供水工程,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工程效益;其次,抓紧长春、四平、辽源等中部城市群从丰满水库引水工程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及早立项,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城市群缺水问题;同时,对一些县级城市的供水水源工程也要抓好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当条件具备时,可随时开工建设。

(二)抓好城市综合节水工作。水资源短缺是我省的基本省情,节约用水应该作为城市抗旱的一项基本对策,长抓不懈。一是要继续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措施,强行推广应用节水型设备设施;二是对用水大户提出中水利用率的达标标准和期限,努力提高水的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把我省的万元产值耗水率和重要产品的单位耗水量降下来,提高城市用水管理水平;三是适当时机提高水价,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四是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节水观念和节水意识,树立节水为荣、浪费水为耻的社会风尚,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三)开展抗旱的基础性工作。根据开展城市抗旱工作的需要和可能,积极开展有关城市干旱标准、城市抗旱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对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开展城市抗旱应急预案的编制试点工作,在完成国家防办下达给我省的城市抗旱预案的编制试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经过示范、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学习和借鉴外省经验,尽早完善《吉林省抗旱工作条例》,为城市抗旱工作提供法律政策依据。

(四)抓好当前的城市抗旱工作。了解和掌握目前城市旱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和决策意见,为领导指挥抗旱提供科学详实依据;加强城市抗旱用水调度,必要时可实施跨流域调水和开辟必要的临时水源等措施,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6

(一)会议纪要的含义

行政公文和党的机关公文,都以会议纪要为主要公文文种。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规定,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容易和会议记录相混淆,其实,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文体性质上看,会议纪要是正式的公文文种,而会议记录只是会议情况的记录,只是原始材料,不是正式公文。

其次,从内容上看,会议记录无选择性、提要性,会议上的情况都要一一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有选择性、提要性,不一定要包容会议的所有内容。

其三,从形成的过程和时间方面看,会议记录是随着会议的进行过程同步产生的,而会议纪要则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后通过选择归纳、加工提炼之后才能形成。

会议纪要通过记载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成果、会议议定事项,综合概括性地反映会议的基本精神,以便与会单位统一认识,在会后贯彻落实。会议纪要基本上是下行文,但与会单位不一定是召集会议机关的下属,有时是协作单位,所以它作为下行文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会议纪要有时要向上级机关呈报,有时向同级机关发送,有时向下级机关下发。

(二)会议纪要的特点

1.纪实性

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它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纪实。会议纪要的撰写者,不能更动会议议定的事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定。除此之外,撰写者也不能对会议内容进行评论。总之,会议纪要必须忠实反映会议的基本情况,传达会议议定的事项和形成的决议。会议纪要的纪实性特点,使得它具有凭证作用和资料文献价值。特别是一些重要的会议纪要,多年后还会作为人们确认那段历史的依据。

2.概括性

但是会议纪要并不是把会议的所有内容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它要有所综合、有所概括、有所选择、有所强调。在一个会议上,与会代表的话题涉及面是宽泛的,观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水平也是有高有低的,这些内容全部进入会议纪要,不现实也不必要。会议纪要重点说明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基本议程,与会者有哪些主要观点,最后达成了什么共识,形成了什么决定或决议,就可以把会议的基本情况如实反映出来,不必像记流水帐一样事无巨细一律照录。所以,会议纪要需要在会议后期甚至会议结束之后通过概括整理才能写出,而不像会议记录那样随会议的进行自然而然地产生。

3.指导性

除凭证作用、资料作用之外,多数会议纪要具有指导工作的作用。它要传达会议情况、会议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和相关部门以此为依据展开工作,落实会议的议定事项。

二、会议纪要的分类

会议的内容和目的不同,产生的会议纪要性质也有所不同。有人按会议类型的名目来称呼会议纪要,将会议纪要分为办公会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经验交流会纪要、学术会议纪要等等,这种分法重复了会议名称,对写作来说并无太大意义。我们根据会议是否作出决定或决议,是交流为主还是研讨为主,将会议纪要分为决策型纪要、交流型纪要、研讨型纪要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纪要,其写法是很不相同的。

(一)决策型纪要

以会议形成的决定、决议或者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称为决策型纪要。这种会议纪要的特点是指导性强,会议上确定的工作重点,对工作的步骤、方法和措施的安排,都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或执行。这种会议纪要的内容有些类似于指示和安排工作的通知,只是发出的指导性意见不是由领导机关作出的,而是由会议讨论议定的。这样的会议纪要,除大家共同遵守的内容外,还常常会有一些工作分工,每个与会单位除完成共同任务之外,还要完成会议确定自己承担的那些工作。如《关于改革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的会议纪要》,就议定了成立北京铁路管理局,下设北京、太原、天津、石家庄四个铁路局,不再设铁路分局。确定山西煤炭运输主要由北京、太原及相关的郑州铁路局承担,有一些具体的分工,并对各方如何协调工作进行了安排。由于最后议定的事项是与会单位的共识,这样的指导性公文落实起来应该是比较顺利的。

(二)交流型会议纪要

以思想沟通或情况交流为主要内容的会议纪要,属于交流性会议纪要。它的主要特点是:以统一思想、达成原则共识或树立学习榜样为目的,而不布置具体工作,有明显的思想引导性,但没有明显的工作指导性。一些理论务虚会、经验交流会形成的会议纪要,大多属于这种类型。这样的会议纪要,往往多处采用“会议认为”的说法来表达会议在原则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或者将会议上介绍的先进经验以及与会单位的评价、态度作为主要内容。

(三)研讨型会议纪要

这种会议纪要的鲜明特点是并不以共识和议定事项为主要内容,而是以介绍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争鸣情况为主。研讨会和学术讨论会的纪要多是这种类型。会议开完了,各家的观点也发表过了,但是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当然更谈不上确定什么议定事项,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必要发会议纪要,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会议的情况,了解不同的观点及其争鸣过程。这对启发和活跃思想,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的形成是有促进作用的。

三、会议纪要的写法

(一)会议纪要的标题和成文日期

1.会议纪要的标题

会议纪要的标题与一般公文略有不同,因为会议纪要是以会议的名义发出的,而不是以领导机关的名义发出的,所以会议纪要的标题多是以会议名称、文种两个要素构成。如《东北三省四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第五次协作会议纪要》、《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也有采用一般公文标题写法的,由主要内容(事由)加文种组成,如《关于解决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后遗留问题的会议纪要》。

2.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

会议纪要的成文日期一般加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以会议通过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也有出现在正文之后的。

(二)会议纪要的正文

会议纪要的正文分为前言、主体、结尾三大部分。

1.前言

前言的写法与一般公文区别较大,主要用来记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持人、主要出席人、会议主要议程、讨论的主要问题等。如:

1994年7月28日至30日,东北三省四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第五次协作会议在沈阳召开。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工商局和哈尔滨市、长春市、大连市和沈阳市工商局的主要领导及有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共58人参加了会议;应邀到会指导的有:国家工商局副局长杨培青、办公室副主任杨沫以及沈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的领导同志。杨培青等领导同志分别在会上讲了话。与会同志紧紧围绕国家工商局提出的“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问题进行了研讨。对会议基本情况的介绍,要根据需要把握好详略。这部分表达完毕后,可用“会议纪要如下”或“会议确定了如下事项”为过渡,转入主体部分。

2.主体

主体是会议纪要的核心部分,会议的主要精神、会议议定的事项、会议上达成的共识、会议对与会单位布置的工作和提出的要求、会议上各种主要观点及争鸣情况等等,都在这一部分予以表达。决议型、交流型、研讨型的会议纪要,各自在主体部分的写作上有较大的不同,前面在分类时已有介绍。由于这部分内容复杂,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分条分项撰写。不分条的,也多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提出”等惯用语作为各层意思的开头语,以体现内容的层次感。

3.结尾

结尾比较简短,通常用来强调意义、提出希望和号召等,如下面这段结尾:

改革铁路体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步子一定要稳妥。北京、太原铁路局管理体制的改革,作为全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今年下半年作好准备,明年初开始实行。铁道部和有关省市要密切配合,加强领导,注意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

结尾处还可以对会议的情况作一些补充说明,如:

会议在广泛研讨主题的同时,还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立足职能支持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方面工作进行了书面经验交流。

在不影响全文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也可以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范文一

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

现场办公会会议纪要(节选)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中发[1998]15号,以下简称中央15号文件)和全国江河堤防建设现场会会议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计划会议对1999年水利工作的部署,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对长江沿线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的移民建镇、兴修水利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12月21日、22日在武汉市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和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省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听取了4省和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建设部介绍开展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的情况,明确了今冬明春开展灾后重建、兴修水利工作的任务。会议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中央15号文件深受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按照中央的要求,一场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兴修水利热潮正在长江沿线兴起,群众热情之高,投入资金之多,机械化施工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搞好水利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的指示精神,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雷历风行、精心规划、相互配合、行动迅速,在短短两个月中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安徽等4省94万移民的安置规划已经落实,大规模的移民建镇工作正在展开,80%需移民安置的灾民可望在春节前住进新房,明年上半年可完成全部94万移民的安置工作。如此大规模移民,安置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各级政府的努力,大灾之年没有出现荒年景象,社会安定,广大群众情绪稳定,灾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中央15号文件的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出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现在还只是贯彻中央15号文件的开始,今后的工作任务很重,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当前工作也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解决。主要问题有:

第一,当前的大堤建设和分蓄洪规划是按1992年长江流域规划进行的,由于受今年特大洪灾影响和三峡等控制性工程的建设,原有的规划建设标准、设计已不适应,需要调整和补充,分蓄洪区规划也要进行调整。在调整的规划未完成前,各省存在各行其是、盲目攀比堤顶高程的倾向和移民点选址不当的可能,必须加快规划调整工作的进度,避免因规划滞后给工程带来影响。

第二,项目组织管理和资金安排需要改进。有的水利建设项目没有严格履行建设程序,有些项目招投标流于形式,监理队伍资质缺乏严格把关,同体监理现象比较普遍。

第三,工程质量存在隐忧。有些项目质量标准不明确就开始施工,监督责任制不明确,存在设计漏项、多次修改的现象,在施工环节上层层转包,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第四,移民建镇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有的建材质量较差、灾民建房缺乏技术指导、户型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当前工作和存在问题,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范文二

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

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

由科技大学、电讯工程学院组织筹办、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于19年月日在市召开了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市的大专院校、科研所、厂矿企业等58个单位,86名代表。

会上,市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同志首先向大会宣布:市物理学会X射线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会议开始。市科委主任同志传达了中国物理学会X射线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以及省、市有关文件,市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协作组组长、科技大学教授王同志总结了三年来协作组的工作并讲了今后的打算和努力方向,市科学交流中心主任张同志讲了话,他希望各位代表回到原单位后,加倍努力,提高X射线分析的工作效率,为“四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议邀请了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刘副教授作“非晶态结构的X射线衍射测定”的专题报告;中国科学院分院张助理研究员作“晶体结构测定方法及其进展和EXAFS原理及其进展的专题报告。仪表厂、仪表原件厂的代表分别就单色四聚焦照像机的原理和结构特点及各种X射线照像机和防护罩、X射线管的使用和维护等进行了介绍,受到代表们的欢迎和好评。

会议收到了论文资料40多篇,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性强。既有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研究,又有结合我省自然资源的地理、采矿、治金、建材、化工、电子和国防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探讨。如电子元器件生产过程的检测、煤石的应用等。其中25位代表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余的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会议认为,这些论文是宝贵的科学性的经验总结,对今后的工作定会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推动作用。

会议决定:

一、于19年下半年举办一次“荧光分析”专题讨论会。由医学院、地质矿产研究所负责筹办。

二、于19年举办一次“计算机在X射线分析中的应用”讲习班,由电子计算机科研所、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负责筹办。

三、19年在市举行第四届学术交流会,由科学院物理所、大学负责筹办。

为了迎接第四届X射线衍射分析会的召开,会议要求各单位抓紧时间积极开展工作,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参加全国学术年会。

会议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收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7

【英文摘要】Fromthemiddleperiodsofthe19thcentury,theQinggovern-mentforsookthepolicyofblockadingontheNortheastofChi-nagradually.SothatlotsofimmigrantsfromKoreagotovertheboundaryriveroftheTumenjiangandtheYalujiang,andmi-gratedintotheborderlandofChina.TheearlyimmigrantsfromKoreaovercameeverydifficultysuchasthefrigid,theshortfrost-freeperiodandthelackofwaterconservancyfacilities,etc.andtriedtoopenuplotsoftracts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ThustheyraisedthecurtaininthehistoryoftheopeningupofpaddyfieldintheNortheastofChina.

【关键词】清末/东北地区/朝鲜移民/水田开发

theendofQingdynasty/theNortheastofChina/theimmigrantsfromKorea/theopeningupofpaddyfield

【正文】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无霜期短,是我国水田开发较晚的地区。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的清朝末期,随着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并由此而引发朝鲜移民的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拟从清政府弛禁放荒政策和朝鲜移民迁入的角度,对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历史进行初步的考察。

一、清政府的弛禁放荒政策

1860年,沙俄侵占中国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使东北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由于清政府的封禁政策,造成边疆地区人口稀少,经济和国防都十分空虚,当清政府面临沙俄和日本两个强大的侵略者时,东部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就成为燃眉之急。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之后,清政府遭到了很大的打击,战乱之下的关内流民纷纷出关,使清政府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受到严重冲击。清朝中央政府因财力枯竭,无力供应东北,使东北地方当局陷入财政危机。于是,清政府遂以“安置流民”、“开荒济用”、“以利饷源”、“移民实边”为目的,逐渐放松了对东北的封禁。

奉天东边封禁山场位于柳条边以东,包括今辽宁省丹东市和吉林省通化地区的大部分市县,是清朝长白山永陵龙脉及内廷供奉贡品的采捕地,历年封禁甚严。1848年,清政府在凤凰城封禁边界内查出大量私垦地亩,“饬令地方各官分别招佃征租”(《奉天通志》卷39)。1869年,自凤凰边门以南至旺清门北,查出已垦熟地9.6万余垧(1垧约合0.92公顷,下文同),准许流民就地安插试垦。同治年间盛京东边封禁地已丈放升科地50.5万余亩。光绪元年(1875年)“大东沟一带旷土,自被流民私垦,多年已成熟地”,因而派员在鞍子山各处设局,“开办升科纳税等事”(《奉天通志》卷44)。次年春设立了安东县,当年安东县就丈放升科熟地53万余亩。1877年,清政府在放垦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奉天东边道及宽甸、怀仁(今桓仁)、通化三县。1907至1909年,又丈放凤、岫山荒123.275万亩。至此,东边封禁地基本上被全部丈放。

吉林地区的封禁也由西向东逐渐松弛。1861年,吉林省下令丈放“省西围场”边荒和蜚克图东围场边荒,伊通河及阿什河流域开始逐渐弛禁。此后,吉林弛禁区逐渐向东扩展。1879年,阿克敦一带的私垦者呈请政府承认,经吉林将军奏准,当年正式开放该处官荒。1880年清廷派吴大徵到吉林东部边疆地区督办防务和屯垦事宜,从此本区禁荒开始全面开放。1881年珲春设招垦总局,并设分局于南岗(今延吉市)和五道沟(今珲春东沟)。清政府制定了招垦章程,在当地遍贴招垦告示,并派人到山东、辽南等地招徕垦民。上述措施颇著成效。1881年,南岗垦局奏报已垦成熟地18939垧9亩3分,设立了志仁、尚义、崇礼、勇知、守信、明新等六社;珲春垦局奏报已垦成熟地5620垧1亩6分,设立了春和、春云、春华、春明、春融、春阳等六社;五道沟垦局奏报已垦成熟地2073垧9亩6分,设立了春仁、春义、春礼、春知、春信等五社(《延吉边务报告》第2章)。

鸭绿江流域和图们江流域的先后开放,为江对岸朝鲜流民的迁入和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地理空间。

二、朝鲜移民的大量迁入

在清政府弛禁的同时,朝鲜方面因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促使大批灾民流入中国东北,加入流民私垦行列。1860年8月,北关地区发生水灾,富宁等十个邑均受其害,1225户房屋被淹没。茂山、镜城等邑受灾尤重,作物几乎完全绝收。1861、1863、1866、1869、1870年朝鲜北部地区连续发生水旱灾害,致使当地居民大量外逃。外逃灾民的主要流向,便是鸭绿江和图们江对岸的中国东部边疆地区。

在鸭绿江对岸,早在1845年,就有十几名朝鲜人潜入临江县。进入19世纪60-70年代,由于朝鲜北部连年灾歉,大量灾民涌入奉天东边封禁区。1870年前后,朝鲜饥民流入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一带已达千余户,临江、辑安和浑江两岸山间朝鲜贫民星罗棋布,遍布其间。1891年,朝鲜国王向平安监司闵丙奭问及边情时,闵丙奭回答说:“本道江边九邑,接壤彼界。我民之越去者,不下十余万”。[1](P5)平安道的朝鲜流民,大多定居于邻近鸭绿江北岸地区。1897年,该区仅二十八个“面”中所聚居的朝鲜流民即已达8700余户、37000余口。1903年,奉天当局将鸭绿江北岸东边道的朝鲜流民村落改编为乡、甲,实行乡约制,对于他们的入居给予承认,并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越过鸭绿江的朝鲜流民,除了定居于上述六县外,还继续向西迁移。清朝末年,奉天省的通化、桓仁、兴京(新宾)、抚顺、本溪、海龙、柳河、沈阳、新民等地也陆续出现朝鲜流民,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较大的朝鲜流民聚居点。

图们江北岸也是朝鲜流民较集中的地区。早在清政府弛禁之前,就已有朝鲜灾民越江私垦。19世纪60年代,咸镜北道连年发生自然灾害,大批灾民越江谋生。1869、1870年朝鲜会宁府使垦请清朝救济灾民,允许饥民迁入图们江北岸。1870年10月,朝鲜庆兴郡阿吾地的一个村19户农民一夜之间集体迁入今珲春市敬信乡境内。1873年,部分朝鲜流民从珲春凉水泉子转迁到汪清县小百草沟落户。[2](P325)

1880年延边地区全面开放后,朝鲜人的迁入因公开化、合法化而数量大增。光绪初年敦化县开禁之时,即有一批朝鲜流民冒禁进入茂山对岸的外六道沟等处私垦官荒。1881年珲春开办招垦后,更多的朝鲜移民越江垦种,1885年,清政府遂设越垦局,“划图们江北沿岸为韩民专垦之区”,被称为“越垦区”(《珲春乡土志》卷3)。从1890年3月到1891年7月,清政府全面清查了越垦区的户口和土地,查有朝鲜垦民4300余户,丈出熟地1.5万余垧。1894年又改越垦局为抚垦局,越垦区内垦熟地亩一律给照升科,并将垦民“立社编甲”,在图们江沿岸分别设立了宁远、绥远、安远、镇远等四个堡,下属39社124甲。光绪末年,以上四堡朝鲜移民已达5990户,已垦耕地25501垧5亩。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俄国乘机派军队侵入东北,延边被俄兵袭取,当地中国居民大部分向西逃入吉林地区避难。战乱后,中国人多数没有回迁,遗下大片空旷之地。于是,朝鲜移民乘机大批迁入该地,中国当地官府也允许他们入籍定居。[3](P62)因此,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数量迅速增加。1894年,图们江北岸地区的朝鲜垦民有4300余户、20800人。而到1906年,仅延吉、和龙一带的朝鲜垦民就已猛增到14650户、72470人。到1910年,延边地区的朝鲜移民总数已达109500人。[4](P121)朝鲜移民在当地居民中的比重,已远远超过了汉族和满族,成为当地占有绝对优势的民族。

越过图们江的朝鲜移民,不断向西、向北移动,其波及地区日趋扩大。

在与延边毗邻的吉林地区,朝鲜移民大致从两条路线迁入:一条是从南向北,即越过鸭绿江的朝鲜移民经由凤城、宽甸、桓仁、浑江、通化、桦甸、磐石、永吉诸县;另一条是从东向西,即越过图们江的朝鲜移民经由延吉、铜佛寺、明月沟、敦化,迁入吉林地区的额穆、蛟河、永吉等县。

东北北部地区(又称“北满”,即今黑龙江省地方)的朝鲜移民,主要经由三条路线迁入:一条路线是越过图们江进入延珲地区,再向北沿瑚布图河、大绥芬河、大肚川河迁入东宁、宁安、海林等县;第二条路线是越过鸭绿江进入东边道地区,然后经由通化、吉林地区,进入今黑龙江省的五常、阿城、哈尔滨等地;第三条路线是移居俄国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因受中国放荒招垦和建路开矿等项政策的影响,越过中俄边界,进入东北北部及东部的边疆地区。1900年,来自朝鲜北部和其他各地的朝鲜移民参加了中东铁路修建工程。1903年铁路竣工后,这批朝鲜移民便广泛散布于哈尔滨、一面坡、横道河子、穆棱、绥芬河等铁路沿线各地,安家落户,从事农耕及其他行业。1910年8月“韩日合并”后,又有大批因反抗日本殖民统治而遭受迫害的朝鲜反日人士和农民经过延边等地迁入宁安、海林、宝清、饶河等地。[5](P32)据1912年8月份吉林垦植分会对中俄东部边境地区的调查,在人烟稀少的虎林县乌苏里江沿岸地方,竟也有已经生息几年甚至三十几年的朝鲜移民。由此可见,到清朝末年,朝鲜移民已流布东北各地,为东北的土地开发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

朝鲜移民具有善于耕种水田的传统,移入东北后,他们凭借在半岛的水田农作经验,大胆地在一些稍具水利条件的地方,尤其是在一些汉族农民放弃的草甸地、苇塘地和涝洼地上开发出片片稻田。

朝鲜移民在东北试验种稻的历史非常悠久,几乎是和朝鲜移民进入东北的时间同步的。东北最早出现朝鲜移民种稻的地方,是今鸭绿江上游对岸的浑江流域。1845年,朝鲜平安北道楚山郡的80多户越江进入浑江流域伐木的朝鲜农民,发现浑江下游两岸土地肥沃宜耕,于是进入该地私垦。后来在宽甸县下漏河太平哨一带发现了当时开发水田用的铁锹,表明当时这一带曾经种植过水稻。[6](P96)尽管该地的水田没有延续下来,但朝鲜移民沿浑江向北发展,进入桓仁、通化一带开发水田。1875年,有金姓朝鲜移民在今辽宁省桓仁县下甸子地方试种水稻,获得成功。1883年,金华友等数名朝鲜移民,从通化小湾沟移居柳河三源浦地方,试种水稻亦获成功,不久之后,三源浦一带成为著名的朝鲜移民聚居区和产稻区。随着朝鲜移民不断向北向西发展,稻作试验区也逐渐向北向西发展。1890年,柳河、海龙、安图等地的朝鲜移民又移入桦甸开发水田。1903年,永吉县某些僻静的山沟里出现了种稻的“韩人”,他们在山间小河沟边开出小片水田,逐渐试种。到1905年,从通化、桦甸等地迁来的朝鲜移民,在永吉县的鳌龙河、五里河、牤牛河、团山子一带,开出水田300余垧。到1910年以后永吉县的江密蜂、太平乡、新安屯、杨家乡的大裕屯、大岗乡的东响河、西响河、三家子等村屯,皆出现朝鲜移民种植水田。[7](P63)与此同时,朝鲜移民沿着松花江、牡丹江和辉发河,移入磐石、蛟河、舒兰等地开发水田,并进而移入德惠、怀德、伊通等地试种水田,从而把水田试种区从东部山区扩展到东北平原的腹心地带。

朝鲜移民水田试验区的另一扩展路线,系由鸭绿江下游的丹东地区向西南方向扩展。1861年,有朝鲜移民进入丹东三道浪头地方,根据海潮的涨落进行排灌,开辟了一片水田。1890年在凤城县汤山城有张姓汉族地主招雇朝鲜农民开辟水田。该县沙里寨汉族农民沈某也开始耕种水田。嗣后在岫岩、庄河、复县、熊岳城等地也出现了水田。1897年熊岳城马家屯的孙兰阶开始种水稻。1906年朝鲜平北碧泷郡的金时顺在奉天(今沈阳)经营水田。翌年,安奉线的汤池子、三道浪头、珲水港、梨树等地相继出现水田。1908年,金州汉族地主赵恩海在新民县公太堡地方招雇5名朝鲜农民开发水田。1910年朝鲜平北义州县的宋秉植、金万里等在抚顺鲍家屯等地开发水田。1911年新民县设立了水利局。[8](P212)

东北北部地区也有朝鲜移民进入开发水田。1880年饶河县大和镇一带由俄国境内移入一批朝鲜人,在当地建立村庄,开田种稻。附近的小佳河地主苑福堂看到朝鲜农民种稻有利可图,乃从俄境招雇8户朝鲜人开发水田。1880年朝鲜人安宗浩等迁入东宁县三岔口高安村,开始引小绥芬河水开发稻田。1888年前后,五常县沙河子乡也出现了水田。1895年又有朝鲜农民从舒兰县迁入五常县沙河子乡小孤山一带垦地种稻,稻种有红毛、白毛两种。1897年前后,有参加甲午战争的朝鲜败兵移入宁安县勃海镇的上官地及三灵一带开垦水田。俄国修筑中东铁路时,曾雇佣大批朝鲜劳工,1903年筑路工程完工后,部分朝鲜劳工定居在绥芬河、磨刀石、一面坡、哈尔滨等铁路沿线地区,其中有不少人从事水田开发。[9](P183)

延边地区虽然早已有大量朝鲜人移垦,但以开发旱田为主,从事水田开发者并不多见。据载,1890年左右在图们江沿岸钟城崴子(今龙井市光开乡光昭一带)开始出现水田,1900年海兰江畔的端甸平原和智新乡大教洞附近也开始试种水稻。1900年后,珲春县板石乡南秦泰一带开始试种水田。1905年,南秦泰、马滴达乡五道沟、密江乡中岗子等地已有12.6垧水田。到1911年,珲春全县水田面积已达185垧。[2](P329)在水田开发过程中,朝鲜农民还开出了一条条水渠。1906年6月,延吉县智新乡大教洞14名农民共同开掘水渠1308米,引河水灌溉33垧水田,这是延边地区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1911年秋,延吉县尚义乡八道沟朝鲜族地主延长沟渠12公里,灌溉面积95公顷,总工费1800圆,翌年竣工。此后龙井的水南村、磐石村,和龙的头道沟、平岗等地的渔民也开掘水渠。继而朝鲜农民在图们江北岸和海兰江两岸的平岗、瑞甸平原以及南北侧的山溪、布尔哈通河下游和嘎呀河下游的广阔地区广开水田,其中平岗平原的守信乡(今和龙县头道沟一带)已成为比较发达的稻区。[10](P10)

朝鲜移民为把种稻技术引进东北,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探索。朝鲜移民进入东北之初,使用的稻种都是从家乡带来的。清宣统元年(1909)刻印的《岫岩州乡土志》中记载:“稻,大米。谷分粳、糯二种。糯米性粘,味甘;粳米味甘,性平。岫属所种粳曰水粳,种自朝鲜来”。但是,这种来自朝鲜半岛的稻种,在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的东北北部地区却很难生长。据载,从俄国沿海州、吉林、辽宁以及朝鲜等地迁入黑龙江省境内的朝鲜移民,在试种他们自带的水稻品种时,大多没有成功。有的稻种虽然生长起来,但产量很低。后来,有一位来自朝鲜南部名叫申友景的移民,弄到了日本北海道的“赤毛”稻种,在牡丹江地区的磨刀石、海林一带进行试种。几年后,终于培育出适应黑龙江自然条件的耐寒性强、早熟、产量较高的新品种,使水稻种植在黑龙江地区逐渐推广。

朝鲜移民早期开垦水田,多在中小河流两岸,因为当时朝鲜移民数量不大,规模较小,再加上技术条件所限,只能利用中小河流搞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这些工程的主要项目是修筑简易的柳条拦河坝。据五常县朝鲜族老农回忆迁入时拦河修坝的情形,系在每年春节后,农民们割柳条(即柳树的枝条),采运石头,打草帘子和草包,江水刚刚解冻,就开始修拦河坝。人们在冰块漂动的河水里打桩子,铺柳条,然后用石头和装上土的草包把柳条压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简易的柳条坝。水坝筑成后,河水水位提高,便流进已经掘好的水渠里,把水引进了稻田。这种引水工程比较简易,因积水量少,又易被洪水冲走,因而只适用于小规模的水田种植。但在朝鲜移民迁入初期,因受自然、经济、技术、人力等诸多条件限制,他们能利用当地有限的条件,艰苦地建造这处适用的引水工程,为东北早期的水田开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东北无霜期短、水温低、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水稻生长。早期的朝鲜移民为了克服这些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经艰苦实践逐渐摸索出了一系列寒地种稻技术。这些技术主要有:(1)适时早插,为不误农时,朝鲜移民往往不等冰雪开化就修水渠,打池埂子,翻地整地,小满即开始播种,到芒种时已全部播种完毕。(2)浸泡种子,加温催芽。为延长水稻有效生长期,朝鲜移民先把稻种在室内浸泡,使稻种在室内提前催芽,然后再播种到大田里,这样可以使水稻早熟半个月左右。(3)调节水位,清除杂草。早期新开荒地,因地多人少,杂草茂盛,耕作粗放,易成“草荒”。在朝鲜移民为提高去除杂草效率,普遍采取调节水位的方法,淹死稗草和杂草。[5](P47-49)

总之,在朝鲜移民迁入初期,以不怕艰难的顽强精神和聪明才智,在东北各地试种水稻,为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金泽.吉林朝鲜族[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2]金东俊.珲春朝鲜族的迁入及其历史作用[A].中国朝鲜民族迁入史论文集[C].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9.

[3]船桥半山楼.鲜人满蒙移住史[M].大连:新天地社,1930.

[4]牛丸润亮.最近间岛事情[M].汉城:朝鲜及朝鲜人社,1927.

[5]徐基述,徐明勋.黑龙江朝鲜民族[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

[6]黄今福.浅谈朝鲜族人民在近代东北水稻开发史上的贡献[A].延边大学学生论文选编[C].延吉:延边大学科研处,1984.

[7]马坤.昔日吉林地区朝鲜族概念[A].吉林朝鲜族[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8]满铁调查部.满洲经济研究年报[M].东京:改造社,1941.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优势;制约因素;方法策略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确定了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提出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了同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围绕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和长远的规划。吉林省农业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加快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视吉林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2015年在吉林省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吉林省要坚定不移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争当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的指示,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1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优势和保障

吉林省土地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在粮食生产和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吉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吉林省农业增加值为598.16亿元,相对2017年增长3.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560.00万hm2,比上年增加5.61万hm2;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633.00万t;全年全省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51.70万t。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吉林省近年来在土地管理、农业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吉林省农林牧渔等产业总产值的配比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产值和结构比重有所下降,林、牧、渔业的产值比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农业产业配比关系的变化,意味着吉林省的传统农业结构正在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进行合理地调整,是吉林省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是检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超级稻一号”、“杂交稻一号”等农业新品种的培育,极大推动了吉林省粮食的增产增收,政府部门积极推广农业培训,使吉林省广大农民和基层的农业干部在业务和整体素质上有了显著提高,这些成绩都是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中央关于“吉林省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的指示精神明确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吉林省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充分领会了新时代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和方向,是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策保障。

2影响吉林省农业现化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吉林省的玉米、水稻等粮食产量逐年稳定增加,渔、牧业等的比重也有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显著提高,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约着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可以加速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农村人口远远高于城市人口,城乡发展一直不平衡,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农业大省,当前正面临着快速发展城市经济建设、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吉林省农村的人均消费的交通、信息、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也较落后,部分地区还缺少基本的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存在孩子上学困难、村民就医困难等现象,这种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差距过大的现象,必然影响吉林省农业现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吉林省现阶段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影响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着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2018年,吉林省农机总动力是3464.19万kW,拥有机电井19.42万眼,节水灌溉机械5.49万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220.26万hm2。虽然近年来吉林省重视和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但是这些设施仍然不能满足吉林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部分地区的农民仍然在靠天吃饭,许多已有的水利设施是20世纪60、70年代的基础建设,严重老化,影响灌溉效率。农业机械化设施的建设和有效利用也影响着吉林省农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在种植、收割时仍然依靠人力,存在劳动生产率低下等问题。2.3农业科技水平落后是制约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转化与推广成效显著,但从整体来说,农村农业技术的实际水平与国内其它地区的差距还比较大,存在农业科学研究与农业科技的应用、推广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农业科研项目实效性不强,因技术、成本等原因,还无法进行实际的应用和推广。吉林省应在农业科技研究中发挥自身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玉米深加工、人参、鹿茸营养提取、应用等技术的研究和革新,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农民是农业科技的直接应用者,吉林省在农业人才培养、农民的农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农村很多地方,农户的科技意识不强,应用科学技术的能力还不够,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吉林省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重视农村新型农民的培养,使农民在农业科技发展和应用中发挥主体作用。2.4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是吉林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资源的过度和盲目开发导致吉林省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近年来水土流失、盐碱地、荒漠化土地面积的迅速扩张,严重威胁着吉林省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化肥、农药等的过量使用也影响着吉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过量的化肥不仅会残留到农作物中,还会随着灌溉、地下水、地表等渠道流入江河、湖泊,破坏水源及整个水源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同时对土地质量也有严重影响,造成土壤结构变差、板结、肥力衰退、农作物减产等现象。可见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耕地的破坏、污染日益加重,是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2.5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大限制了吉林省农产品向国内外市场的开拓。我国新时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中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农民和厂商,农村和城市联系在一起,是推动吉林省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并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玉米、大豆等种植业价格高于国际市场,畜牧业产品加工质量、外观包装不占优势,人参、鹿茸等林产品科技开发不足等现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完善吉林省农业发展制度、开拓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环节。

3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3.1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才能促进土地的增产增收,最大化地实现土壤、水、生物等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收入的提高,紧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吉林省农村目前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式经营,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吉林省农业现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省目前还未形成完善的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改变传统思想,理解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性,同时建立完善吉林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鼓励农户进行土地转让经营或合作化经营,实现土地的统一管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配置和流转可以通过市场进行调节,这样既能减少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分歧和争端,也能使农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切实提高土地耕作的经济效益。3.2健全农业发展制度,拓展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健全完善各类农业发展制度是吉林省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包括吉林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保障制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应从经营组织入手,通过引导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营组织和服务机构,信息共用、利益共享,提高农产品加工的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健全专业化的农业市场体系,扩大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批量化,推动吉林省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与国家或国际农产品市场相对接,促进市场流通;农业信息网络的发展也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通过在广大农村建立信息化网络,可以让农民随时学习农业生产和科技方面的最新资讯,是传授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渠道。完善的农业保障制度是推进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吉林省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的技术、资金等管理制度,保障农业发展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加大对农业发展的监管力度,以农产品的绿色、环保、无公害为标准,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的监管制度。只有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规范化,实现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竞争力,拓展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流通。3.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当前吉林省应着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完善农机的推广、供应、销售、维修、装配等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根据吉林省的农作物种类和地理环境特点,应重点加大农田水利、机械化种植、收割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还应逐步加大温室、渔塘、养殖场等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扶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蔬菜、水果、花卉等的种植及渔、牧业的养殖,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吉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也应重视农业科技基础条件的改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的水平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研究,政府应加大农业实验室、实验基地等的投资和建设,以基础设施为保障推动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3.4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吉林省应响应国家号召,加大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入手,改革和完善吉林省的农业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评价制度,鼓励各企业、高校、科研所等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根据吉林省长久以来的农业发展特点,应着重在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生产、农耕地盐碱化治理等技术上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农业发展还应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应在广大农村推进新型农民的培养,充分利用吉林省的农业培训中心、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网络教育机构,加大培训的力度和广度,积极培养农村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等类型的实用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只有不断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才能将科技兴农的号召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加快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3.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道路。吉林省应结合自身的环境特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旱作农业、节水农业等资源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尽可能发挥吉林省黑土地的资源优势,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省部分地区的耕地资源、水资源等没有得到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面对部分地区农业生态比较脆弱的情况,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就要高度注重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提倡绿色循环农业,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寻找突破口和方向。发展绿色循环农业,要通过农田科学施肥、耕地合理种植、土地、河流的污染治理等措施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要发展和提倡无土栽培、立体化种植、养殖等高效的种植技术和健康养殖技术,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方式来节约农业资源;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以科技带动农业发展,推进耕地荒漠化、盐碱化的治理与改良,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的防灾减损,玉米、水稻、畜牧产品等农产品的贮藏及精加工技术等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价值,推动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吉林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吉林日报,2019-4-30(011).

[2]袁伟楠.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透视[J].现代商业,2018(34):159-160.

[3]张煜晗,裴莉,徐勇,王瑛彤,陈涛,杜娟.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1):70-71.

[4]陈锦茂.农村合作社与发展农业经济内在关系的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9(15):245.

[5]王果.农业集约化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现象研究[J].农业经济,2018(10):62-63.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干旱是制约泰来县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介绍泰来县旱灾情况、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基本情况及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工程建设对本县抗旱及其他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处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辖8镇2乡,83个行政村,532个自然屯。总人口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8万人。全县总幅员面积3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1.5万亩、草原109万亩。境内有“一江五河”(嫩江、托力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小绰尔河、乌裕尔河)、374个泡沼。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37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3.22亿立方米。全县水源充沛,地表和地下水贮量非常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0-30mm,年径流量0.78亿立方米,过境河流嫩江多年通过我县水量241.82亿立方米,大绰尔河年平均引水0.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地下水量为3.70亿立方米。

二、旱灾情况

泰来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风大,夏季高温少雨,秋季干燥多风,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降雨量392.6毫米,且雨量分布不均,80%集中在6、7、8月份。年均蒸发量1717.1毫米,是年均降雨量的4.4倍。每年8级以上大风天气在20天以上,最大风力达12级,是典型的风沙干旱区。自1949年-2006年58年中,我县发生旱灾48年,春旱连夏旱20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几乎年年春旱,特别是自2000-2006年,旱情越来越严重,春旱连伏旱,夏旱连秋吊。一是2000-2004年,五年降雨量分别为217.1毫米、189.2毫米、310毫米、385.8毫米和194.2毫米,分别比历年平均降水少175.5毫米、203.4毫米、82.6毫米、6.8毫米和188.4毫米。2000年以来,高温少雨导致我县连续特大旱灾,旱灾面积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二是连续干旱使全县土壤墒情降到历史最低点,我县岗地、平地、洼地10-30厘米耕层土壤含水量只有6.9-12.7%。三是全县地表水蓄积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幅度较大。除嫩江、托力河和少数几个泡沼外,其它河流、水库和泡沼全部干涸,正常年份全县374个泡沼蓄水可达1.4亿立方米,但现在蓄水量不足0.2亿立方米。由于干旱,自建国以来,我县累计作物受旱面积3419万亩,受灾面积2760万亩,成灾面积2129万亩,绝收面积363万亩,旱灾共造成损失粮食13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9.9亿元。2004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82.9万亩,成灾面积155.6万亩,绝收面积80.5万亩,损失粮食24.1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草场受旱面积109万亩,其中70万亩返青后干枯,林业受旱面积50万亩,导致新植林的成活率仅为45%。2005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00万亩,成灾面积75.8万亩,绝收面积30.2万亩,损失粮食12.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0.31亿元。2006年作物受旱面积达150万亩,2007年旱灾面积71万亩,绝产面积15万亩。

三、规划依据及工程概述

干旱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最主要因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县的干旱问题,县委、县政府从我县水资源条件出发,依据通过水利部和省水利厅专家审查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抗旱总体规划报告》(2002年10月),委托齐齐哈尔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2003年11月)和《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位于泰来县中南部,行政区划包括江桥镇、平洋镇、克利镇、胜利乡、泰来镇、宁姜乡等6个乡(镇),23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70万亩,其中耕地75.2万亩,总人口11.28万人。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从嫩江取水。工程有灌溉和引洪两项任务,提水灌溉水田8万亩,旱田22万亩,解决抗旱水源27万亩,提水流量20m3/s;引洪水到宏胜水库及周围湿地,年最大自流引水量1.084亿m3。

引水工程渠首位于江桥水文站上游约6km,嫩江与绰尔河交汇处的杏花山开山口。嫩江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江桥水文站45年径流系列(用水还原为天然径流)进行分析,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5.3×108m3,(多年平均流量为714m3/s),年径流CV=0.46,P=75%的年径流量为149×108m3。

本区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地形坡降1/3000-1/7000,北部较平坦,南部遍布泡沼、湿地及沙岗。

干旱是本区主要自然灾害,造成农业减产,地下水位降低,灌溉水严重不足,草原、苇地退化,土壤沙化、盐碱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农民生活水平很低,制约当地经济发展。

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2007年,我县先后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和技术审查工作,完成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水土保持论证等六个相关论证。省水利厅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出具了审查意见,项目土地预审和水资源论证分别得到省国土资源厅、松辽水利委员会批复。2007年11月,省水利厅将项目建议书报水利部审查。2008年1月,水利部委托松辽委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审查并提出核批意见后,2008年6月水利部商同国家发改委同意该项目由我省发改委立项审批。2008年8月,省发改委先后批复了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省水利厅批复了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项目渠首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08年9月20日工程正式开工。

五、工程建设其他意义

泰来县抗旱灌溉引水工程建成后除可以解决本区农业用水解决干旱问题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引水工程是泰来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各种经济的需要

目前泰来县中南部地区耕地面积75.2万亩,主要以旱田为主,种植结构为玉米、高粱、绿豆等低附加值农作物。引水工程实施后,可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湿,退耕还草,以草原为中心发展畜牧业,以水面为中心发展畜禽养殖业,促进各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引水工程可为泰来县中东部补充地下水

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降水偏少,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据1995年至2001年对泰来县城周边6眼井(好新白庙子、宏升郑家屯、街基绿化、胜利五家子、平洋镇、泰来镇)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该区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46m,极值最大降深达2.13m,致使该区20%的农田井抽不上水,60%的农田井抽水量不足,因此实施引水工程,将嫩江水引入该区的湖泡中,补充地下水。

(三)引水工程充分利用了现有工程

引水工程输水渠道利用已建江桥灌区灌溉渠道,进行整修扩建,引嫩江水入宏胜水库等库泡,进行调蓄,减少工程占地。

(四)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

吉林水利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1水土流失现状与危害

水资源与土壤资源是生态系统当中极为重要的元素。但水与土地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们为了生产生活,对土地的过度开采导致了水土流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导致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这不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土地本身质量降低。在我国江河湖泊河和水库当中出现了泥沙的淤积问题,这也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泥沙淤泥导致水库的发电能力受到影响、灌溉能力也减弱。同时,江河湖泊的航行能力也进一步降低。近年来,长江流域还出现了频繁的洪涝灾害,这主要是由于江河湖泊的面积不断缩小导致河道淤积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造成洪水的破坏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很多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都会出现土地肥力下降、生态模式丰富度降低的问题,从而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了阻碍。国家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进行综合治理,并将生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重要任务。总体来说,我国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建设已被提上日程。

2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1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目前,我国对环境治理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此,对于水土流失的问题需要在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几率。以高速公路的修建施工为例,一是要在设计选线的时候就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选择环境友好型的方案,例如,要选择线路比较短、占地面积比较少的方案,同时还要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开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不良地段;二是在选择取土场的时候也要坚持水土保持的原则,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要尽量选择原始线路、植被较少的地方,或者是地势比较低、没有地表径流的荒坡沟当中,这样可以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对于水土保持项目的建设要求;三是对于全线路基、战场和隧道的施工要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通过移挖作填、填挖相间的方式来扩大路堑断面取土,减少取土场的数量和弃土弃渣的数量。2.2优化工程施工。对于工程施工来说,要在开挖区、回填区以及弃渣场等地方将工程手段与生物手段相结合来实现对施工的综合优化。同时还可以使工程区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提高施工作业区地表植被的覆盖率,从而提高土壤的抗腐蚀能力,使水土能够有效保持。在挖方区还可以设置排水沟来避免地表的水土流失;设置抗滑桩来避免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对于回填区则需要对坡地地形进行治理,增加植被的种植面积来降低施工过程当中的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与此同时施工会经常占用临时耕地,因此,要格外关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处理,要在施工完成之后将废渣处理干净,还要补填地表植被,充分做好防护措施。对于治沟工程来说还要结合实际地形特点,并借助当地的水文优势来避免边坡受到大面积的冲刷。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生活区域的管理,使现场施工人员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避免生活污水对临时耕地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是水利工程施工还需要关注蓄水与饮水的使用,这很容易对地表的植被造成破坏。2.3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很多建设单位在项目开发的时候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并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对此,为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大惩处力度,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的、典型的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需要依法严惩。对于开发建设单位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行为需要单位的负责人员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则需要承担相关的治安管理责任,而对于对水土流失造成严重危害的违法行为则需要追究项目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只有树立起良好的依法处理典型;才能树立法律的威慑力。与此同时,对于生产建设活动来说,如果有损坏水土建设和地貌植被的行为,应当要求建设单位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用于专项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相关部门还要加大对水土保持的宣传,加强开发建设人员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媒体手段来提高公众对于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3结语

目前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制约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为此,应采取相关的措施在水土流失之前和建设项目过程中进行治理,加强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建设的各个环节当中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保持工作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建立起完善的水土保持长效机制,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银.渭北旱塬典型矿区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经验探讨[J].地下水,2018,40(06):242-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