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村新型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1 06:50:00

渔农村新型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为切实抓好渔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在渔农村基层的执政能力,我们采取查阅统计资料、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形式,就渔农村新型社区党员队伍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全区渔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基本状况

近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渔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将此作为渔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先锋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方面,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

1、借助载体,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按照中央和省、市委要求,结合渔农村党员的实际,深入开展“双思”、“学教”、党的十六大主题学习、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以多种方式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基本做到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一年一个主题,达到了“学习理论,提高素质,树立形象”的目标,使渔农民党员的综合素质逐年提高。

2、加快培养,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深入扎实地开展渔农村基层党建“三培养”活动,为渔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逐步转变了渔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面貌。坚持重点在渔农民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增强致富意识和致富技能,提高“双带”能力;引导致富能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政治上成长进步;引导党员致富能手关心集体,提高工作能力,服务群众,并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担当渔农村“领头雁”。从2003年以来,全区已将430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503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305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为村干部。

3、贴近实际,创新了组织活动方式。适应渔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巩固乡镇(街道)业余党校、党员信息电教室等党员教育阵地,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组织活动,活跃党的组织生活。如各地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日”活动,面向广大群众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服务;以“一个党员一面旗”为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员责任家庭”、“党员示范户”、“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强化党员的政治责任意识;定期对各级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党员争先创优;试点并推广渔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开通“新干线”,着力构建渔农村和谐社会。

4、完善体系,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注重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如制订党员发展阶段性规划,对渔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为主线,健全党员学习、民主评议、设岗定职、流动党员管理、党员干部培养等制度;研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向符合条件的曾任村(乡、公社)干部的党员发放“以奖代补”金,对生活困难党员进行定期补助;落实党员队伍建设工作责任制,并将此列入乡镇(街道)党委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等等。

二、渔农村党员队伍的突出特点

从整体上看,近几年全区渔农村党员的政治信念、党性观念、知识技能等都得到了切实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促进了渔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当说,绝大部分渔农村党员是优秀的、合格的,他们对党及对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比较坚定,在思想上都能够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积极响应、宣传和落实。但是,也应当看到,当前渔农村党员队伍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特点,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1、党员流动频繁,管理有难度。全区共有渔农民党员6135名,占到党员总数的42.5%,分散于全区41个渔农村新型社区、173个行政村。渔农村党员的从业结构多样,特别是一些青壮年党员,在渔村的大多出海生产,仅有少数从事渔业后勤等服务性工作;在农村的大多从事个体经营、手工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种自由职业,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出门在外,或者长期离家。据统计,目前全区渔农村流动党员约占到总数的六分之一,其流动范围遍及本区内外,情况比较复杂。虽然各地结合实际,对流动党员管理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组织党员参加一些集中活动还是不太容易。

2、结构略显老化,活力有不足。与过去相比较,近年来全区渔农村党员结构有所改善,但从绝对值看,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全区渔农民党员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2490名,占总数的40.6%,平均年龄56周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5324名,占到86.8%。一些年龄较大的党员往往文化程度不高,社会接触面狭窄,有的思想僵化,因循守旧,难以接受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参政议事能力差,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渔农村加快发展的需要。

3、生活比较困难,形象有影响。在当前一段时期,由于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一些党员因年老体弱或者一旦患病、遭受灾害损失,很容易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特别是老年党员丧失劳动力后,基本依靠子女赡养,其抵御养老风险的能力较为脆弱。据调查,全区至少有10%左右的渔农村党员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但生活比较困难,约有3%左右生活特别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渔农村党员的先进形象。

4、价值趋向多元,信念有危机。在肯定广大渔农民党员主流的前提下,也应该看到,相对于城市来说,渔农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碰到更多的实际问题,有的党员因此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个别地方为加快发展实施征地拆迁等工作,一些群众对此不理解、采取不支持甚至抵制的态度,个别党员也参与其中,做群众的“尾巴”;有的改造世界观不彻底,封建迷信意识较浓厚;有的凡事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自由散漫,组织不找他,他就不找组织,参加组织活动常借故请假,甚至过组织生活要求领误工补贴;有的放松对自己的纪律约束,违纪甚至犯罪。这些党员应当属于不合格,但实际上只有个别严重违法违纪党员被开除党籍出党,而对广义上的不合格党员并未进行出党处置,存在着党员“出口”不畅的问题。

渔农村党员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除了有党员流动、年龄自然增长等客观因素之外,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消极因素,党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都对此造成影响。当然,渔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上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也不容忽视,比如:因为缺乏合适人选,有的支部班子配备不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思考全局性工作少、应付经常性事务多;有的支部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往往停留在读读书报、看看文件上,没有把理论、政策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缺乏针对性,安排一些组织活动偏重娱乐性、缺少政治性和思想性,对普通党员的思想动态也不过问、不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有的支部对党员没有落实严格的管理措施,开展“”等活动不正常,对外出党员放任自流,失去监管;有的支部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失之于宽,严肃性不强,不能正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未能对后进党员采取措施,表现好或不好结果都一样,后进党员在思想上基本没有什么触动,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风气。

三、加强渔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几条对策措施

加强和优化渔农村党员队伍管理,提高党员素质,是加强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针对目前渔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探索研究,考虑可以从以下几个重点着手解决:

1、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完善落实各级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并做好日常检查和专项考核、年度考核工作。与此同时,切实加强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业务督导,根据工作任务的调整变化及时抓好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

2、增强学习教育实效。针对制约渔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因素,从有利于开展教育和党员便于接受教育的要求出发,坚持分类施教,对老年党员、妇女党员、青年党员、流动党员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教育标准,努力把共产党员的时代性特征融入其中,保证他们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大局中始终走在前列。在学习教育过程中,注重合理安排时间、方法,讲究质量,做到“少宣本、多互动,少灌输、多启发,少空谈、多务实”,尽量不干扰党员的正常生产活动,体现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

3、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规划,以党员力量薄弱的某些方面为重点,不断优化渔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重点抓好“”、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的落实。结合渔农民党员的个体特点,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和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渔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制度,适当调整组织设置,为每名符合条件的党员确定10—20户群众家庭作为联系对象。要求党员切实承担职责,经常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和利益诉求,深入开展服务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密切党群关系,构建渔农村和谐社会。

4、坚持真心关爱基层。认真开展“落实三真,关爱基层”行动,积极向基层党组织提供人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为其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原村(乡、公社)干部“以奖代补”的实施办法,积极援助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党组织落实对党员的“必访”制度,如党员罹患重病时必访、党员思想情绪有较大波动时必访、党员家庭发生意外时必访、党员因自然灾害遭受经济损失时必访、党员对党组织决定有较大意见分歧时必访,让党员体会党组织的温暖与关爱。满腔热情地帮助广大渔农民党员解决一些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如帮助有致富潜力的党员提供培训技能、了解信息、融汇资金、开拓市场、带民致富等。如条件许可,党组织可为曾获区级以上荣誉称号或党龄较长、年龄较大的渔农民党员,安排定期免费体检或疗休养等活动。

5、疏通党员“出口”。严格执行《党章》及有关条例的规定,将“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标准予以量化、具体化,比如可以结合各地实际,制订最基本的渔农民党员行为规范,要求党员不得参赌、不得搞迷信活动、不得诋毁党和政府形象、不得参与非组织活动、不得参与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等等,明确党员如违反行为规范,经教育无转变的即予劝退,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所犯错误性质严重或有危害党的行为的开除党籍。衡量和确定不合格党员时,应坚持下列原则:把理解能力差导致的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理解,同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区别;把组织上放松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造成党员不履行义务,同党员本人主观上不愿意履行义务相区别;把年老体弱,长期患病,丧失活动能力,无力履行义务,不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同革命意志衰退而不发挥作用相区别;把犯有错误,但信念坚定,愿意改正错误并积极为党工作,同没犯错误,而不愿继续为党工作相区别。按照“出党自由”的原则,向那些没有违纪违法行为但思想上已经“退党”的党员敞开大门,经党员本人自愿申请,可允许其退党,确保党的肌体健康富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