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时间:2022-10-22 04:59:00

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构建“一圈两翼”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石柱、秀山、酉阳、彭水、武隆等**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一)总体要求。经过十年发展,**东南地区已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东南地区广大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创新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以思想大解放和观念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按照“加快”“率先”和“做特做优”的要求,实施大通道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坚持产业发展与基础建设并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并行,人口转移与扶贫开发并促,自力更生与结对帮扶并立,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并进,努力建设武陵山区经济高地、民俗生态旅游带和扶贫开发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6∶39∶42.4。转移人口3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达到2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00元。乌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标准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立,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新转移人口45万人以上。力争2017年总体跟上全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基础设施条件、城镇功能、产业竞争力和社会发展水平领先于武陵山区,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地位基本确立。

二、立足优势资源,做特做优特色产业,建设武陵山区经济高地

(三)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山地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地、绿特农产品种植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优质特色中药材产业带,大力发展农林畜牧产品加工业。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十一五”后三年安排约3亿元资金实施一批地勘普查、详查项目。择优发展黑色及有色冶金等矿产资源加工业,打造煤、天然气及铅锌、铝、锰等矿物原料及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重点推进水能资源开发,适度发展煤炭火电产业,积极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建设一批乡镇连锁超市、村社放心商店,建设区内物流畅通、跨区域水陆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边贸中心和武陵山区物资集散基地。

(四)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坚持产业布局与城镇功能相衔接,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协调。**区建成**东南地区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秀山县建成辐射武陵山区腹地的边贸中心城市、锰钒矿深加工基地以及旅游中转集散地。石柱县建成特色山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彭水县建成能源生产基地、烟叶复烤基地和萤石重晶石加工基地。酉阳县建成**东南林纸基地和青蒿种植加工基地。武隆县建成世界级山地运动及休闲旅游基地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五)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继续实施**东南少数民族科技专项。建立农副产品检测检疫中心,引进、选育和推广种养殖业优良品种,推进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快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引进,推广和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建设民俗生态旅游带

(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线,建成全市林业改革发展示范区。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启动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推进土地开发整理。2008年底前建成秀山、酉阳、彭水县城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强农村面源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染等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型产业,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严格新上项目环保准入条件,加快工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和列入国家规划的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和污染整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建设与使用补偿机制。

(七)保护和开发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加强民族服饰、用品、建筑等民族物质文化的研究、开发与传承。保护和开发文化古镇。以民俗文化挖掘整理为重点,以民俗文化体验为主题,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充分发挥旅游对民俗文化的展示、传扬作用,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八)统一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按照综合规划、统一布局、科学开发、联合经营的要求,建设民俗生态旅游带。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区、小南海武陵山乡旅游区、乌江风情画廊旅游区、黄水森林湖泊旅游区、民族文化古镇等特色精品景区。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建立**东南连接周边景区的快速通道,协同构建大武陵山区旅游环线。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举办好武隆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重庆森林旅游节、武陵山民族文化旅游节。建立**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

四、结合新农村建设,创新扶贫模式,建设扶贫开发示范区

(九)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整合培训资源,改进培训方式,全面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对初中毕业未升入高中、高中毕业未升入大学的学生实行“直通车”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培育劳务中介机构,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区域性劳动力市场。开展统筹城乡信息化试点,建立健全劳务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以劳务移民、教育移民为重点带动人口转移。**年至2020年累计向外转移115万人。

(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素质为重点,以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强资源整合,推进片区开发。完成贫困村基本农田改造4.5万亩,新建及改建乡村公路8000公里,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口,全面解决贫困村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到2010年,基本完成616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力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6万人以内。

(十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易地扶贫搬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国家补助、自力更生的原则,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梯级转移安置等多种形式,对缺乏基本生存发展条件区域的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到2010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万人。

(十二)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具有相对稳定收入和合法固定住所为基本落户条件,建立城乡户口合理流动制度。完善以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以多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进城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鼓励社会资本和工商企业到农村承租土地兴办农业企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设施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

(十三)构建内外通畅、城乡通达的交通网络。建成**舟白机场。加强乌江航道整治,建设西沱、武隆、彭水等港口,提高航运能力。加快**怀铁路沿线站场扩容和配套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重庆—利川铁路、南涪铁路。适时启动**怀复线、黔石铁路前期工作。2010年前,建成忠县—石柱—利川、重庆—长沙等高速公路,酉阳—来凤、彭水—酉阳、武隆—务川等县际公路,规划建设万州—**高速公路。加快连接路、断头路、过境路和旅游公路建设。实现乡镇通畅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和通畅率40%的目标。纳入国家规划的乡镇通畅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标准按60万元/公里执行;建制村通畅公路建设资金补助标准按15万元/公里执行。

(十四)加强水利、电力建设。2010年前,建成石柱万胜坝、彭水三江口、**城北、酉阳金家坝等水利水电枢纽,实施小南海补水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太极等一批中型水利工程。推进三峡库区中部大灌区、梅江大灌区以及**诸佛江、武隆东风等中型灌区建设。建成各区县城区防洪护岸工程和一批重点集镇防洪堤,整治病险水库119座。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城镇供水工程,解决1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推广节能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抗旱排涝能力。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实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和取水许可制度。加快彭水水电站、银盘水电站等在建水电项目建设,建设石柱火电厂,推进白马水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强电网改造和建设,在自备电网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主城大电网**东南地区全覆盖。

(十五)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高起点高水平做好**东南城乡总体规划,加快制定覆盖全区域、统筹城乡的各层次城乡规划。支持**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支持石柱建成部级山水园林城市,支持秀山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酉阳县城—龙潭、彭水县城—保家一体化发展并建成市级山水园林城市,支持武隆建设成部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东南各区县连接城市组团的道路(隧道)系统。加快城乡统筹建设示范镇、中心镇、经济强镇和交通干线沿线重点城镇建设。加强农村居民点的规划、管理和村级公共设施建设。

(十六)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五大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为中心打造**东南职业教育组团,筹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健全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把**区中心医院和**区中医院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医疗机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开展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2010年建立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2年前实现每个区县都有合格的文化馆、图书馆、影剧场、体育运动场馆和群众文化广场,每个乡镇都有文化站、影剧会场和体育锻炼场所,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有文化室。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2010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5‰以内。建立免费婚检和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制度,降低出生缺陷实际发生率,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六、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整合政府公共资源,支持**东南地区加快发展

(十七)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要务是加快发展。改革是加快发展的动力。**东南各区县要争取在农民工服务和管理、人口有序转移、土地流转、区县乡镇和村社三级基本公共服务、乡镇债务化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等方面改革有重大突破,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八)进一步下放权力。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自治条例》规定的权限依法扩大适用于**东南其他四个民族区县;法律法规没有特别限制的,扩大适用于武隆县。依法授予或委托**区行使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项。

(十九)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支持力度。**委发〔2006〕5号文件对民族地区的各项财政税收等支持政策延长执行到2012年。全面落实少数民族增值税增量返还政策。石柱、武隆继续享受三峡库区有关扶持政策。从**年开始,市财政每年安排5500万元建立**东南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支持**东南地区逐年化解乡镇政府性债务。

(二十)加强金融支持。进一步改善**东南地区金融环境。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和林权所产生收益的质押贷款业务。实现重庆银行分支机构**东南区县全覆盖,积极组建**东南地区信用担保机构,支持三峡担保公司加强**东南地区业务。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成立后,在**设分行,在**东南其他区县设支行。鼓励各金融机构在**东南区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积极推动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大力开展针对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农民的各种保险业务。引导市级投资集团参与**东南地区重大项目建设。

(二十一)加强人才支持和培养。继续实施“千村人才工程”。全面实施“**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东南地区和市级部门及“一圈”区县的人才交流机制。市级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和“一圈”区县,每年定向选派一批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到**东南区县挂职或任职,每年定向接受一批**东南区县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挂职或任职。加大**东南地区干部培养力度。

(二十二)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市里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东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会议。完善市级领导对口联系区县制度,把市级对口扶贫集团、“一圈”区县对口帮扶**东南区县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口帮扶的合力。要从吸纳劳动力就业、扶持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扩大招商引资、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努力加大帮扶力度,着力培育**东南区县发展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