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思考

时间:2022-10-19 03:13:00

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思考

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能不能成功解决党内监督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是事关我们党能否经受住各种考验和严峻挑战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方针、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机制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既要更新观念,体现时代性,又要实事求是,具有可行性能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监督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固有的思维方式的束缚,放开视野,敞开思路,置身更高的层面、更大的空间、更宽的领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新形势下必须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的问题。

1、监督制约机制的运行方式应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体现开放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逐步提高。干部监督工作必须打破相对封闭的格局,步入开放式监督的轨道。一是监督的途径应由组织监督向执纪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不断拓展,形成立体式、全方位的监督网络,真正做到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实施到哪里。二是监督的范围从工作圈向其生活圈、社交圈延伸,不断扩大有效监督的范围。三是监督形式要由相对单一的监督,向多形式监督转化,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干部监督的整个过程之中,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考察环节,就应改变以往机械划定考察范围的工作方式,主动深入到所有“知情”群众中,对干部进行立体开放式考察,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考察工作中来,在更广泛的社会空间内“透视”考察对象,使干部接受群众的有效监督。

2、监督制约机制的运行程序应由事后向事前、事中转化,充分体现全程性。长期以来,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事后监督上,即干部出现了不良苗头或问题才去制止,去纠正,去查处。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那么,怎样才能由被动监督转变为积极监督呢?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锻炼和自身修养入手,开展思想监督;二是从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入手,实施权力制约;三是从遏制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行为等方面入手,强化组织监督;四是从增强权力运行透明度入手,引进群众监督。通过对干部行为的全方位规范和约束,可以起到超前防范性监督的作用。

3、监督制约机制的运行渠道应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充分体现立体性。采取自我监督与纪律监督并重,制度监督与立法监督并用,公开监督与隐形监督并施,组织监督与社会监督并举等措施,逐步实行干部监督制约机制系统化、科学化,切实改进传统的单纯依赖纪律监督和组织部门监督的做法。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季与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执纪执法部门联系一次,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综合分析干部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剖分析案例,研究相关对策,制定防范措施。对来信来访或举报中反映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由纪委、公安、检察等单位进行立案审查;对于匿名来信或一时难以查证的,或反映干部一般问题够不上立案审查的,由组织部门调查核实,进行诫勉谈话;对重要的或涉及面比较广的案件,经党委批准,组织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共同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同时,加强与人大合作,支持人大做好对政府组成人员的述职、评议工作,强化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通过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形成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合力。

二、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既要强化监督主体,使其永葆先进性,又要强化监督客体,使其外在行为具有规范性

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是一个系统工程,监督主体作为党内监督的实施者,是一种处于主导、支配地位的力量,直接影响与制约着党内监督体系的结构和效能。应通过强化党内监督主体,实现权力制约机制的现代化,来保证权力的廉洁运行。

1.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永葆先进性,提高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党员自我监督就是通过党内教育活动,使每个党员经常对照《党章》、《准则》检查自己有无“越轨”行为,不断加强党性锻炼和理论、道德、纪律的修养,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挥党员的自我约束机制,是最积极的监督,也是搞好组织监督、群众监督的基础。

2.通过严格的党的组织生活实行组织监督。党组织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本形式,通过党组织实行监督,其方法主要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党员鉴定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考核评议实行监督;通过对党员谈话,个别帮助,把问题克服在萌芽状态;通过党风党纪检查和机关思想作风整顿对党员实行监督等等。

3.依靠广大党员进行自下而上的监督。党员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对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是一项重要的民主权利。依靠党员群众搞好党内监督,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民主评议党员,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和举报的工作,建立群众性的党内监督组织。

4.健全党委内部相互监督机制。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二是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切实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每次民主生活会应着重解决领导班子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一两个突出问题。三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民主氛围。

党内监督的客体,是指党内监督的对象。党内监督对象是全方位的,一切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受到监督,但是从总体上看,权力越大的,领导职务越高的,越需要受到监督,越是重点。对待监督客体,必须严格执行人人平等的原则,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都必须严格遵循干部制约制度,无条件地接受党内的各种监督以及来自党外的监督,不允许有任何超越监督和不受制度约束的特殊党员、特殊干部。根据党章对全党的四项基本要求,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各项基本条件,鉴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目前在监督客体上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权力授予过程中的监督制约机制。在权力授予过程中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把好干部任用的入口关,构筑起防止权力腐败的第一道防线,是十分重要的。一是要把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关,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选拔任用干部。二是要把好重要岗位干部的任用关,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三是要实行用人失察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发生严重腐败行为,不仅要追究其本人的责任,而且还要追究主管领导用人失察的责任。四是要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人事部门任用干部应事先征求纪检监察等执法部门的意见,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

2.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形成相互制约的权力格局。合理调整部门和个人权力与职能,适当分散权力,使部门权力适度分解,避免集权于少数人,从而实现部门权力之间的协调。二是建立告诫谈话制度。在干部任职期间,发现有违纪苗头时,必须亮黄牌,由上级领导或纪委和组织部门进行谈话,做到防微杜渐。三是建立个人廉政考察制度。在干部任职期间,由纪委和组织部门抽调素质较高的同志组成联合考察组,结合年度考核进行廉政考察,同时对一些班子的调整进行不定期廉政考察。四是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交流制度。

3.加强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检查。加强权力运行结果的监督检查是震慑权力滥用和惩治腐败的重要措施。一要实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二要实行领导干部民主评议制度。三要实行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四要建立领导干部的财产申报、登记和公布制度。领导干部到职后,必须向纪检机关、组织部门申报自己的财产及其来源,并登记注册,必要时可以公布。通过上述制度,可以增强党内监督的可操作性,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效的对领导干部的党内监督机制。

三、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既要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要着眼长远,不断解决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一、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应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群众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

首先,从监督对象上来说,重点要盯紧“重要岗位”。把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作为工作重点落到实处,这是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关键环节。一把手是领导班子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主要负责人,如果对一把手的权力运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会导致权力失衡、决策失误和行为失控,给工作带来损失,给事业造成危害。

其次,从监督内容上来说,重点要把住“重要决策”。重要决策是指重要的工程项目,重大的财政财务开支,重要的公务活动,重要的人事安排。在这方面要对领导干部重大决策权的运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制定实施细则,包括违规后的相应处罚措施,杜绝违规操作后无人制约的现象。

再次,从监督时间上,重点要关注“重要时间”。如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子女婚丧喜庆、职务升迁调动、逢年过节,还有所谓“59岁现象”,即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慎终”,保持晚节,以及领导干部所谓“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亲属圈”,都要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监督。

二、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应着眼长远,不断解决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多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眼长远,从制度层面进行探索和努力。

一是要着力解决好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对建立干部监督制约机制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没有把加强监督干部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思想上有顾虑,监督部门的同志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思想,不能积极履行监督职责;思想上有抵触。一些领导干部害怕监督、排斥监督,缺乏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未能妥善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监督之外。

二是要着力解决好制度的系统性、方法措施的可操作性不够,导致监督执行难的问题。有些监督制度过于原则。正面要求多,具体措施少,执行中难操作,执行得好与不好,难以衡量,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如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工作,上报的收入全是明的收入,灰色收入又会有几人真正申报,又会有什么部门去真正检查;同时,有些监督措施难落实。主要是“五易五难”,即开展专项监督易,实施全方位全程监督难;对违规行为纠正易,对用人失误追究难;选拔任用程序监督易,对用人标准监督难;对下监督易,对上监督难;工作时间内监督易,八小时以外监督难。如对党政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调查难、取证难、处理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此外,有些监督方法欠妥当。一些同志主张以教育为主,轻视和忽略了来自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三是要着力解决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监督体制不够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偏重于自上而下的单向监督、在监督的功能上偏重于追惩性的事后监督,忽略预防性的事前和事中监督,监督部门各自为政,较难形成合力等。

四是要着力解决好对监督结果综合运用不够,导致监督成效不显著的问题。对监督的成果疏于运用,监督到的问题往往避重就轻,疏于解决,使干部群众看不到监督的成效,也是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情况,应从四个方面着力解决:

一是突出增强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解决好“愿不愿”的问题。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各级党员干部对监督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帮助和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强化自律意识。

二是创造有利于干部监督的环境和氛围,解决好“敢不敢”的问题。着力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舆论氛围,营造层层照章办事的工作氛围,营造违纪必纠的法纪氛围,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切实改变感情代替原则、人情大于法纪的政治空气淡化现象。

三是积极探索干部监督的特点和规律,解决好“会不会”的问题。拿出符合实际的监督制约措施。对象上,从监督领导干部向监督权力主体延伸;手段上,从监督权力向制约权力转变;过程上,从阶段监督向全程监督转移。做到事前堵住,事中卡住,事后查住,环环扣紧。

四是建立规范严密的干部监督制度,解决好“能不能”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严肃性,这是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仍以前面提到的领导干部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为例,若能进一步完善报告的内容和程序,强化奖惩措施,并将每年执行结果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