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强市建设交流

时间:2022-10-10 01:47:00

中医药强市建设交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发展我省中医药事业作的批示和题词,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为此,我局提出发展中医的新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效益**的目标,规划先行,重视中医立法,推进中医项目,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中医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强规范管理,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的步伐,力争成为**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排头兵”,为文化立市、建设和谐**效益**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在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正确指导下,**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市中医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部分指标处于全国或全省领先地位。“十五”期间我市中医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一是中医资源配置有较大投入:全市中医、中西结合治疗机构121家,其中中医院5家,中西医结合医院1家,研究机构2所;市、各区政府共投入3.75亿元。二是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年完成中医治疗人数350万人次,占全市门诊总量的9.9%,中医病床使用率88%,比综合平均使用率的81.9%高出5.6%;以市中医院为例,完成118万人次,中医门诊平均每张处方费用127元,平均住院费用为6816元,西医门诊每张处方费用为202元,平均住院费用为1**91元,分别占西医门诊费用的62.8%,住院费用的65.6%,结果表明中医在节约医疗资源,降低成本,减轻病人负担具有明显优势。三是中医科教工作成绩斐然:共承担各级科研课题252项,其中部级课题72项,省部级课题112项,先承担和主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22项,省级38项,市级77项,承办全国名医论坛10期,有效促进了中医药人员知识更新。四是改革办医模式:引进民营资本共3.78亿元,先后批准立项**仁济中西医结合医院,**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2家。目前,**仁济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五洲中西医结合医院相继开业,有效地缓解当地居民看病难的问题。五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相继出台,如《**市中医常见病症基本诊疗规范》、《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六是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对7个示范中医科,13个特色专科,18个放心药房进行了检查评估和二期建设。七是打击非法行医、虚假广告等,净化医疗市场,加强社会医疗机构监督管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就医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随着法律知识、医药科普知识的普及,市民健康、安全、法律意识的增强,人口增长对中医药需求的急增,中医药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卫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现实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医院的内涵建设有待加强,中医中药的特色不浓,中医医疗行为欠规范,管理渠道欠顺畅,政策法规滞后。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医药强省”的要求和我市文化立市的要求,**市委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和谐**、效益**,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战略目标,中医事业的发展业迫切需要新的定位和标杆。

三、加快**中医事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结合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的实际工作,坚持中西并重方针,以特别之为,定中医地位。

(一)制定**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大力扶植中医事业发展。

首先,必须以规划为前提,保障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此,我局专门成立中医“**”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按照《国家中医药条例》和《**省发展中医药条例》有关规定,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将中医药资源配置、中医医疗机构的配置和网络布局纳入我市的区域卫生规划。目前,已将中医发展纳入我市的“**”规划,明确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对卫生财政补助结构的调整,中医专项医费占卫生事业医费比例达到10%。其次,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完善中医进入社区的网络建设,即重点建设市中医院,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社区,带动区级中医院与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建设。第三,加强中医科教管理工作。第四,加强行业管理,净化医疗市场。首先加强社会医疗机构和国有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清理无证行医,虚假广告。其次实行医疗机构准入许可,合理配置资源;准入人员许可,及时注册,持有效证件,依法行医;加大监督和服务工作力度,落实责任,提高效率。

(二)制定《**市中医事业发展条例》,为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制定中医药政策法规是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工程。我国相继出台一系列中医法规,**年公布施行《**省发展中医条例》,20**年公布施行《中医药条例》。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必须从法律法规上确定中医药在我市的地位,因此,加快我市中医药立法,制定实施《**市中医事业发展条例》势在必行。目前,我局与市法制办公室联合成立了《**市中医发展条例》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已作出工作方案,拟纳入2006年的立法计划。

(三)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规范中药处方和调剂工作,确保用药安全与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局组织**市中医药专家,制定了《中药处方与调剂规范》,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予以施行,将其作为拓展“放心”中药房建设的重要内涵,使医务人员对中药处方与调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依此规范进行操作,筑起了一道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防火墙”。

(四)突出内涵,夯实中医药基本功底,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中医的内涵建设就是中医的人才建设。对初级人员要认真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打实中医临床的基本功。对中级人员要认真按照继续医学教育要求,在中医临床和理论上,筑实基础,并在专业上有所定向。不论哪级医院还是哪个专业,中医高职称人员都应力争具备:高、博、专、争、能等五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高”即基本理论,临床功底、学术成就要求要高;“博”即知识广博,尤其是中医经典理论和辨证论治知识面要博;“专”即学术上确有专长,专科上能起到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争”,即具备竞争意识,能够在临床实践和理论探讨中不断学习,精益求精;“能”即有临床、科研、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知识,具有创新能力。为此,要建立中医学科带头人/骨干的培育机制;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加大引进力度,对市内缺乏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看准了的要大力引进,尽快形成合理而科学的中医各级各类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引进职位竞争机制,打破职称聘用的终身制,实行定岗定编,竞争上岗;鼓励人才市内流动,鼓励在职人员进修学习和在职进行学历教育;加大四大经典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修力度,确保中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沿着中医的轨道发展。

(五)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增加建设省级15个、市级30个特色专科;加强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到2010年各级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开设中医科都要达到《**市示范中医科评估标准》;加强放心中药房建设,所有国有、非国有医院已开设中药房都应达到《**市“放心”中药房评估标准》。

医院要走“院有专科”之路,而且全市要形成专科门类齐全、各级专科都有的专科格局。要支持鼓励医院多创办专科、办各级专科。临床科室走“科有专病”之路。中医专业技术人员走“人有专长”之路。为此,一要培育中医特色优势,二要加大中医医院制室的建设力度,三要形成医院的综合实力,尤其提高现代诊断与急诊急救综合实力。四要加强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力度。

未来的五年,是实施“**”中医事业发展规划,推进中医药强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探索建立**特色的中医药发展自主创新格局,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自信,需要清理,需要只争朝夕。我们决心在省中医药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事业,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振奋精神,团结一心,鞠躬尽瘁,为全面落实推进中医药强市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