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制解民忧

时间:2022-07-08 03:27:00

课题制解民忧

去年冬季,一种新的工作方法,终于"激热"了冰城哈尔滨。过去经常造成受冻居民大规模上访的城市供热问题,成了满意率达98%的市政府工作的亮点。

这种新的工作方法,就叫做"课题制"。

"课题制",是哈尔滨市政府借鉴科技领域搞科研攻关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施行的,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它把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政府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初步解决了诸如城市供热、清扫冰雪、道路畅通等多年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日前,中央领导同志到哈尔滨视察,对哈尔滨市政府这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既认真调查研究,又解决实际问题--"课题制"成为破解各种难题的"金钥匙"

近两年来,哈尔滨谋发展、解民忧新"招数"层出不穷,一个个困扰人们多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迎刃而解。这些都无不得益于"课题制"。

--冰城冬季多降雪,百姓苦于出行难。过去街道、单位等义务"各扫门前雪",效率不高;锹铲斧砸,还破坏路面。市政府清冰雪指挥部把清冰雪列入课题,通过市场化运作方法,促使全市组建了39家规范化清冰雪公司,采用专业机械,把握清扫时机,不仅及时清除冰雪,而且不伤路面,不碍交通。下雪成了下"资源",冰雪不再是负担。

--哈尔滨是老城,道路交通欠账多。市交通局把与群众出行密切相关的公共交通问题纳入"课题制"范畴,考察学习上海、青岛等城市的经验并经过专家论证,采用公交线路经营权有偿使用等办法,改善了公共交通条件,又减轻了财政负担。

--城市卫生管理看似小事,却是事关百姓生存环境的大事。南岗区用"课题制"研究出"城管的士"的独特办法。他们利用出租车走街串巷、耳目灵通的特点,让他们监督城市管理,对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者给予奖励……一项项工作的新突破,使人们看到了"课题制"的威力。

"实行课题制,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客观需要。

最早提出并实施"课题制"的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石忠信,对"课题制"颇有心得,"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令人振奋和鼓舞。但是也要看到,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情况不断地变化,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我们常说要理论联系实际,怎样联系?在实践中,我们借鉴科研攻关的思路,形成了课题制这样一个基本工作方法。

把难点变成要点,把问题变成课题--"课题制"找到政府工作和群众利益"结合点"

今年4月,市政府在各项工作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召开了一次专项课题推进会议。农民增收、解决"烂尾楼"问题、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等11个百姓关心、事关全局的问题,被确定为今年全市的重点课题。

两年多来,"课题制"已成为哈尔滨市政府工作中的一种基本工作制度,市政府每年都集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课题。而确定这些重点课题的过程,也是把工作难点变成工作要点、把实际问题变成工作课题的过程。

首先,市政府组织专门的部门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先摸清问题底数,找症结,加以梳理,分门别类地作成一个一个的课题,定出任务,初步确定责任和分工,为开展课题攻关做准备。用市政府有关部门同志的话说:研究确定课题时,不怕矛盾大、困难多,就怕抓不住重点、难点、热点。

其次,作为一种工作制度,重点课题一经确定并分解到各部门,就具有很强的约束力。确定的重点课题,就是当年的重点工作,要作为考核部门和于部业绩的内容之一。一些重大课题还要公开向群众作出承诺。

重点课题,等于明确了政府的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制"的设计和安排,层层有课题、层层抓课题,人人都在想问题、思对策、出主意。"人想不想事情,结果是不一样的。"市长石忠信再引申一步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看他是否琢磨事情;一个部门有没有作为,就看它是否研究问题;一个城市有没有发展,就看它是否使每个人都了解和关注城市的重大问题。""课题制"把每个政府部门于部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如此一来,不管那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多么突出、难啃,只要被当作课题来攻关,就离解决的目标不远了。

近年来,哈尔滨市许多这类"硬骨头"都是用这种方法"啃"下来的。在解决城市居民十分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时,城乡绿化、轨道交通、垃圾处理、沿江截污等7件大事,都分别成立专题推进组,请专家、搞调研、外出考察,群策群力抓落实,使哈尔滨重现"天鹅项下珍珠城"的熠熠风采。

形成调查研究风气,切实转变机关作风--"课题制"搭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平台"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名不虚传,每年供暖期长达半年之久。"暖屋子"和"米袋子"、"菜篮子"一样,是关系百姓生活的大事,前些年一度成为群众犯难、供热部门叫苦、政府头疼的事。

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市政府专门成立供热办,集中实行城市供热体制改革这个重大课题的攻关。一次次的调查摸底,一次次的专家"会诊";一次次的外出考察学习,仅委托市社科院进行的专项调查就进行了两次,终于找出了"症结"。一是过去职工用热、单位交费的福利"包烧制",使交费责任模糊,热费收不上来;二是"热"这种商品在单管串联式这种旧的供热系统中运行,难以一家一户进入市场;三是部门多头管理,小锅炉遍地,停转现象极易发生,一个小锅炉停转,就会造成几栋楼的居民受冻……

"症结"找准了,对策也一一出"炉"。从采取多种手段追缴欠费开始,一直到推进分户循环供热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期间,各种争议也纷纷攘攘。市政府一直按照"课题制"的规则,听取不同意见,反复进行论证,有的专家在论证会上争得面红耳赤。结果是改造计划一步一步走向科学,施工方案越来越细致、文明,逐步被市民所接受和欢迎。仅2002年就完成分户供热改造面积50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近9万户。屋子暖了,百姓心里热了。

解决"供暖包烧"问题,不仅反映出"课题制"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实绩,更反映出它带来的政府工作的新变化。

变化之一:"课题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促使各级干部更加自觉地结合课题中的实际问题,寻求理论上的指导,吸取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思考筹谋自身发展的答案。一位政府机关干部深有感触:"没有?课题制,不少人可能也在忙碌,但是早上到机关大门口逐个问一问他准备干什么,他肯定说不出个重点。但是一旦承担了课题,他的答案就会很清楚,明白自己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因为他天天都要围绕这个课题进行思考。

变化之二:"课题制"构建了科学、民主决策的"平台"。有了"课题制",政府部门不能不真心诚意地请专家、学者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外出"借脑"。一些课题把专家、学者吸纳进课题组,直接参与课题攻关。一些重大课题还面向社会招标,广泛吸纳省内外、国内外咨询机构和有识之士的智谋。石忠信的观点是:"不一定政府里这些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全社会都解决不了。集中群众的智慧,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一切难题都会得到破解。

变化之三:"课题制"破解了诸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课题一经确立,就纳入整体行动之中。指定一个部门牵头,其他方面紧密配合,凡介入课题的部门,都要共同对课题负责。于是,不同部门的人都有了共同语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即使在同一个部门,也改变了过去领导布置、下边去干的旧模式,因为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只靠一两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课题攻关任务,因此,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实践,成为政府工作的新风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