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工作方案8篇

时间:2022-08-29 09:20:41

工商局工作方案8篇

第一篇:工商局行政调解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和文书,规范行政调解程序,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法院诉讼相衔接的诉调联动机制,推动大调解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商机关行政调解组织机构和网络,壮大调解员队伍,提高调解能力;充分发挥工商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最大程度减少信访事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工商行政调解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各项行政调解工作要遵循程序、使用统一文书,制定台账及报表,完善回访等制度。要严格遵循省局出台的《工商行政调解工作规定》《工商行政调解工作规范》《工商行政调解工作程序》《工商行政调解文书示范文本》《工商行政调解宣传语范围》要求,在6月底前建立健全本单位的行政调解制度。

2、重点抓好诉调对接制度的建立。积极主动与当地法院部门联系,于6月底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推动本单位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为群众提供一个零收费、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纠纷化解途径,保障工商行政调解的效率性。

3、大胆开拓调解工作领域。改变消费调解一枝独大的局面,逐步拓展合同、知识产权等领域民事争议的调解,妥善解决在企业登记等过程中产生的行政争议,实现各个调解部门齐头并进,做大调解总量。

(二)建立一支专业较强的工商行政调解队伍。

1、领导小组。按照行政调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于6月底前成立县局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单位行政调解工作组织、指导、检查和考核等日常工作。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分局、机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规股,由法规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

2、行政调解委员会。县局于6月底前设立行政调解委员会,下设4个专业调解室和13个基层调解室。专业调解室依托业务职能分为行政许可争议、执法监管争议、合同争议、消费争议4种,由分别负责各相关业务范围内的股(室)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各基层分局分别设立基层调解室,负责本辖区的行政调解工作。

3、调解员。县局行政调解委员会4个专业调解室的调解员分别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担任,基层调解室的调解员由分局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工作人员担任。

4、调解队伍公示。在办公楼公示栏等处张贴、公示,对外公布行政调解领导小组、行政调解委员会和行政调解员名单及联系方法,让民众了解、知情和选择。

(三)建设一个有品牌特色的工商行政调解工作室。

在7月中旬前建设一个有品牌特色的工商行政调解工作室,统一流程、统一文书、统一格局、统一设计、统一内部设施、统一调解用品、统一布置。

(四)开展一项“进千家门,解万户忧”的调解六进活动。

县局组织在8月底前开展一项“进千家门,解万户忧”活动。通过制度上墙、上网,调解联系卡发放等方式,公示宣传工商行政调解的工作职能、调解范围,使工商行政调解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使得人民群众知晓工商行政调解,并自觉自愿地接受和选择工商行政调解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最大限度的发挥工商行政调解的作用,扩大工商行政调解工作品牌的影响力度。

(五)组织好一系列大型品牌宣传活动。

1、加强工商行政调解信息报送工作。各业务职能股(室)、基层分局要明确专人负责工商行政调解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和报送(专人负责人员名单及时报送县局备案)。对重要、典型的工商行政调解工作信息,要采取专报形式及时上报县局法规股。

2、加大对行政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集中宣传一批典型品牌示范单位和调解能手、有影响案例,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公众信任,切实打造出我县工商行政调解的工作品牌。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认真开展行政调解活动,积极主动提供方便、快捷的纠纷解决途径,既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化解基层群众矛盾、为民解忧的重要手段,更是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举措。各分局、机关相关股室要高度重视,主要责任人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要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及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为民解忧,保证工作开展取得实效。

(二)全面保障,严格考核。县局对开展活动的经费将给予必要保障,规范调解室的设置,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设备,为群众提供便利条件。县局将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加强检查督导,严格奖惩制度,强化对行政调解工作的程序规范和质量控制。对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局将给予表彰,对于工作开展不力,差距较大的单位县局将进行通报批评。

(三)加强宣传,树立形象。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对行政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报道典型调解案例,展示工作成效,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公众信任,不断提升行政调解工作的社会效果。同时,通过加强宣传,进一步在群众中树立工商机关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工商局行政执法办案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创新执法办案模式,建立办案事权大集中、办案队伍专业化的执法办案工作体制,防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等问题,全面提升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调动全局人员执法办案的工作热情,使全局的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执法办案领域不断拓宽,查办案件质量显著提高,办案人员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二、工作措施

(一)优化执法办案机制,整合执法资源。积极推进执法办案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类执法资源的整合,以提高执法效能为导向,积极探索相对集中办案的模式,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执法队伍,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快捷、高效协调、有机互动的执法办案机制。

1、加强办案装备保障。县局成立2个办案小组,为每个办案组配备1辆执法车、1台手提电脑、1部照相机、1台便携式打印机和1支录音笔。

2、加强办案经费管理。县局按照市局《市工商局“一支队伍办案”实施细则》(试行)要求及时、足额拨付办案经费,办案人员要严格按照账务制度的规定,对办案经费做到合理使用,专款专用。

3、加强办案队伍建设。基层分局至少设立一个由2名专职执法办案人员组成的办案组,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赋予的职权以及县局授权,依法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公平交易局、基层分局为我局主要的执法办案机构,并指导各业务股室根据各自职能积极开展执法办案工作。县局初步建立一支由公平交易局和各业务股室专职办案人员组成的执法办案队伍,在查处大要案件、群发性案件时由县局统一指挥调动,强化执法合力,形成强大震慑力。

4、加强办案人员管理。明确公平交易局、基层分局专职执法办案人员在分管局长的领导下开展执法办案工作。公平交易局为全局行政执法案件的归口管理单位,各分局及各业务股室查办案件均由公平交易局统一管理。

5、加强办案指导督查。公平交易局要加强对基层办案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其它业务股室要支持办案工作,热心为办案部门提供相关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规范执法办案制度,提高执法办案效能。要树立“制度治本”的理念,建立健全各种执法办案制度,使之规范化、科学化,直接为提高执法效能提供保障。各单位要按照上级局出台的一系列办案制度来执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执法办案水平。

(三)加强案源申报管理,建立案件线索集中管理制度。公平交易局对案源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分派,归口处理。基层工商分局作为执法一线,定期对巡查情况进行排查,将梳理出的案件线索填写好《案件来源登记表》,在1个工作日内采用书面方式报送公平交易局;各有关股室对通过日常履职或上级机关交办、其他有关机关移送等途径发现和收集到的案源,应当立即填写《案件来源登记表》,在1个工作日内采用书面方式报送公平交易局。收集案源应遵守法定程序,制作案源材料应完整、真实,能充分固定涉案第一现场并有利于后期调查取证。

公平交易局建立好案源管理台帐,对案源的登记、审查、分派、跟踪和反馈等情况予以登记。公平交易局在分派案源时,应将案源材料(投诉材料、举报材料、上级机关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当事人提供的材料、监督检查报告、已核查获取的证据等)同时完整移交给承办人员。

县局将综合各单位报告情况掌握全县执法办案动态,及时确定阶段性、区域性案件查办的重点目标和方向,适时组织对大要案件、群发性案件的集中查处,实行集中办案,强化对全县工商系统执法办案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指挥。

(四)加强网上办案,提高执法办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按照“谁办理、谁录入”的原则,一般程序处罚案件全部同步录入案件管理系统,实现案件从立案审批、调查取证、核审到听证、处罚结案全程“信息化管理”,案件承办人对案管系统的录入负责。

(五)突出执法重点,促进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充分运用工商职能,加强市场巡查监管,推动执法到位。在执法办案中,科学合理使用执法力量,集中精力突出抓好大要案件的查办。确定每个阶段的执法重点,着重抓出几个典型案件,达到查处一个案件规范一个行业领域的执法目标。同时,定期不定期地由局领导带队,组织公平交易局、办公室、法规股人员,会同基层分局,进行交叉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以增强执法办案工作的针对性。

(六)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案件查办奖惩激励机制。本着奖罚分明,公正公平的原则,采取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奖励措施,对查办案件有功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办案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在年终评优评先时优先选拔。

在行政执法中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及造成错案的,依据党政有关纪律规定和《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责。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在贯彻落实方案中,要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本辖区实际的实施计划,提出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要统一思想认识,转变思想观念,把创新执法办案工作作为当前执法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二)明确职责,依法行政。各单位要明确职责,实行案件级别管辖,严格遵守各项办案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办案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为目标。

(三)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各单位要上下沟通,加强协作,对跨辖区的案件要请示局领导指定管辖。协助单位要支持主办单位,提供各种方便,必要时要联合办案。在办案过程中,如发现大案、系列案时,可以申请公平交易局抽调相关办案人员共同参与办案。

第三篇:工商局深化改革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县《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工商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发展,在推动赣南苏区兴发展中更有作为、再立新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着力打造深化改革开放模范县、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模范县、红色文化传承发展模范县、作风建设模范县”目标,围绕“五个一”改革重点,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心,加快职能转变,再造工作流程,着力推动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工商监管、执法、服务、维权水平,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新局面。

二、主要内容

(一)实行一个窗口审批。

1.窗口集中审批。按照“一窗多能,一岗多责”的目标,统一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一审一核”,实现审批“三个集中”,即所有审批权限集中到窗口实施,所有审批申请集中在窗口受理,所有审批核准集中在窗口办结。明确县局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13个基层分局窗口的行政审批权限、范围和内容。

2.县局驻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实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度。窗口首席代表是县工商局派驻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各类审批事项的第一责任人和对工商窗口人员实施管理的直接负责人。县工商局授予窗口首席代表相应行政审批权和管理权,代表县工商局直接在窗口履行审批和管理职责。

3.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准入门槛;改革监管制度,推行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制定负面清单,逐步实行先照后证;实行名称预先核准改革;及时创造条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简化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

4.加强窗口建设。再造窗口办理审批流程,改善办事环境;合理配置窗口人员,实行一专多能受理;制定标准化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工商窗口服务效能。

(二)实行一支队伍办案。

1.优化执法办案机制。积极推进执法办案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类执法资源的整合,以提高执法效能为导向,积极探索相对集中办案的模式,建立“精简、统一、高效”的执法队伍,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快捷、高效协调、有机互动的执法办案机制。基层分局至少设立一个由2名专职执法办案人员组成的办案组,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赋予的职权以及县局授权,依法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

2.理顺执法办案权限。公平交易局为全局行政执法案件的归口管理单位,各分局及各业务股室查办案件均由公平交易局统一管理,负责指导各业务股室和基层分局开展执法办案工作。县局逐步建立一支由公平交易局和各业务股室专职办案人员组成的执法办案队伍,在查处大要案件、群发性案件时由县局统一指挥调动,强化执法合力,形成强大震慑力。公平交易局要加强对基层办案工作的指导、组织、协调、督查和考核,其它业务股室要支持办案工作,热心为办案部门提供相关指导和咨询服务。要坚决防止多头执法、重复执法和执法缺位、行政不作为等问题。

3.规范案源线索管理。建立健全案源信息管理制度,将案源线索的受理、登记、转办、反馈等纳入统一管理,完善案源线索交接工作机制。公平交易局对案源线索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分派,归口处理,负责对机关消费、经营类投诉、申诉、举报或上级机关交办、其他有关机关移送、业务股室履职中发现的案源线索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并依照相关规定对案源线索提出处理意见,经局领导批准后分别交相关办案机构处理。

(三)实行一张网络维权。

1.拓宽维权渠道。在继续畅通“12315”电话、语音短信和网络受理平台的同时,建立网络微博维权平台,制定微博维权工作制度、处置流程、处理时限,安排专人负责对微博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跟踪、回复,适时通过微博消费维权信息和消费警示,加强与消费者的网上互动,方便消费者即时维权。

2.织密维权网络。加强“一会两站”和12315“五进”工作,大力推广和完善消费纠纷和解直通直联机制,力争今年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全覆盖”。在县局设置“工商行政调解室”,在县城建立“12315”快速处诉队,切实打造消费维权“半小时”工作圈。

3.创新维权机制。逐步推广“诉调对接”维权模式,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实施细则,规范相关工作流程与文书,逐步建立县局、市局、司法三重调解新格局。

(四)实行一套机制保障。

1.构建高效的财务保障机制。加强经费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支出,合理安排预算资金。优先保障人员经费、执法监管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进一步加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内部工作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考评的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差支出,加强对重点项目和政府采购支出管理,确保三公经费逐年下降。

2.构建高效的后勤保障机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强化设备维护、安全保卫、卫生保洁、会务接待、绿化养护等工作,加强节油、节水、节电工作,降低机关运转成本。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实行所有车辆统一调配和使用制度,建立健全车辆故障报修、车辆保养维护、车辆事故处理、车辆用油及油卡管理、车辆停放、机关车辆外出报告等管理制度,优先保障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用车。规范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品等机关耗材的申报、采购、仓储、领用等流程,定期对资产进行造册登记。加大食堂管理保障力度,确保职工用餐方便安全和财务收支平衡。

3.构建高效的信息保障机制。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职能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所有市场主体数据进行快捷有效的管理和应用。按照信息化建设提前或者同步适应履职需要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基础建设,逐步提高网络带宽,改造机房网络环境,提升系统信息化水平。

4.构建高效的档案保障机制。严格规范档案交接程序,加强档案日常管理,确保档案无丢失、无损坏、无虫蛀、无霉变。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档案数据库,积极开展档案综合利用工作,充分挖掘档案的“大数据”价值。构建高效的档案查询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资料查询规定,明确职责分工,再造办事流程,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努力为社会、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档案查询服务。

(五)实行一把尺子考核。

1.理顺考核关系。理顺政府绩效考核、系统绩效考核与机关内部科室考核、党员考核、公务员考核等内外考核机制的关系,将考核内容相同或近似的考核项目进行合并,减少重复考核,提高考核效率、减轻考核负担。

2.改革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和内容,突出工作实绩考核。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单位考核和个人考核结果进行“捆绑”,实行综合评定。

3.科学合理奖惩。将考核与奖惩挂钩,把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惩戒警示、个人考核、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实现奖优罚劣。

三、措施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工商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负责涉及全局重大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组织实施、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由各分管领导牵头,相关股室共同参与,负责制定“五个一”专项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细化任务目标,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主体,有效落实改革事项。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发挥以点带面作用,进一步营造大胆试、大胆闯,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工作环境。

(二)充分论证方案。“五个一”改革是一项全面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改革幅度大,全系统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深入探讨、反复论证改革的方法、措施和路径,在学习借鉴外地工商部门先进经验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县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地制定、完善各专项改革方案,切实防止出现大的反复。

(三)严肃改革纪律。全体干部职工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加强对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坚决克服上班迟到早退,工作责任心不强、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等不良现象。要注重抓好工作上的衔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统筹兼顾,确保今年工作任务和改革工作的顺利完成。

第四篇:工商局实行一套机制保障实施方案

服务保障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提供经费保障、办好机关食堂、管好公务用车、做好会议服务为重点,加强组织协调,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监督落实,推进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十项”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效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保障有力的原则。围绕工作重点、关键环节、要害部位,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扩展服务保障范围,不断增强服务保障服务工作的实能力,确保工商行政管理所需的人员、经费、物资的充足。

2、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按照节约型机关的要求,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制定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及办公用品的购置计划,按需购置。加强成本核算,完成节约指标。完善财务制度,控制费用支出。

3、坚持安全优先的原则。在提供各种服务保障的同时,要优先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做到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健全值班制度、巡检制度、维修制度。加大安全检查力度,确保消防设备、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机制。加强经费预算管理,规范财务支出,合理安排预算资金。优先保障人员经费、执法办案和日常公用经费。加大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内部工作流程再造、信息化建设和绩效考评的资金投入。严格经费审批权限,实行分管领导审核常规性费用及1000元以内零星费用的审批报销,金额在1000-3000元的其他经费经局长批准后由分管领导审批,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其他经费开支,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严格经费审核程序,实行先预算申报后支出原则,明确各类经费支出经办机构,审核证明机构。严格资金管理,从严控制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公务出差支出,加强对重点项目和政府采购支出管理,确保“三公”经费逐年下降。

2、车辆保障机制。严格执行《车辆管理制度》,加强机动车辆的维修保养,强化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严格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杜绝公车私用、酒后驾车和违章行车,确保行车安全和公务用车的保障有力。杜绝违规出车,确保执法办案用车。车辆实行定点维修,单车核算,维修时先预算后审批;需大修或更换大件的,提交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加强对基层分局执法车辆的运行管理,凡是离开辖区一律要经主要领导同意。基层分局的车辆实行经费包干制(除年审、保险),车辆油耗及维修费用定期公布。

3、用餐保障机制。机关食堂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抓好对食堂饭菜质量、卫生状况、就餐环境等的管理。食堂采购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合理安排好每天用餐量,不造成菜肴变质、浪费,保证用餐标准。严格把好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加工制作等各个环节,确保新鲜、安全、节约。积极指导基层分局食堂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确保饮食安全。对于基层分局,按照核定的经费,每月及时足额拨付,确保工作人员安心工作。

4、设施保障机制。以信息化设备、电梯、机房、通讯设施、配电房等为重点,加强管理和维护。严格工作规章,规范操作程序,落实责任制度,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保证机关的正常运转。对基层分局的办公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按程序及时报批、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减少能源消耗,避免浪费。坚持设备的定期清理清查制度,做到帐物相符。

5、环境保障机制。广泛开展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活动,认真抓好机关和基层分局办公楼的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做到楼道每日有清扫,楼梯扶手经常擦洗,玻璃定期清洁。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定期投放和喷洒灭鼠、灭蟑、灭蚊、灭蝇药剂。加大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做好食堂、注册窗口等地点卫生大扫除工作。加强花圃绿地的管理、养护和修剪,营造舒适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6、会务保障机制。县局机关会议室管理由县局办公室负责,基层分局会议室指定专人负责。机关各股室需使用会议室时,须提前通知县局办公室,办公室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精心起草各种会议材料,提前下发会议通知,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布置好会场。在会议材料的起草、印发等方面严格按照审核程序,确保会议材料数量足,质量高。每次会议后,应及时打扫会议室卫生,确保干净整洁,桌椅摆放整齐。

7、安全保卫机制。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制,在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应优先确保服务的安全性。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办公大楼坚持24小时有人值班并开启安防监控,做到防火、防盗、防爆、防事故。健全值班巡检制度、维修制度,加大安全排查力度,确保电梯、机房、配电房、消防的安全使用措施落实到位,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8、水电节约保障机制。按照节约型机关要求,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制定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及其它用品的措施,做到办公室下班后关闭所有电源,办公设备不使用时要关闭设备,避免长时间待机造成电力损耗。白天应打开窗帘,室内光线充足时,尽可能不开灯。非工作期间尽量不使用空调,使用空调时做到人走关机。下班后应关闭饮水机,发现漏水器具应及时报批维修。垃圾不论大小,不应从便池用水冲,杜绝长流水,控制费用支出。

9、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制定局机关和分局的固定资产的配备及使用标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属政府采购的不得自行采购,不需政府采购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在广泛的市场询价基础上择优购置。做好固定资产实物登记统计工作,定期对资产进行清理核对。按规定做好调拨、报废等有关管理工作。基层分局资产按属地管理原则,落实使用责任人;贵重资产除专人保管外,要落实安全保管措施;对资产的变动,按规定实行报批手续;对尚有利用价值,但不宜使用的闲置资产由分局指定专人保管;分局每年对固定资产清理一次,做到账物相符。

10、监督检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强化物资采购、经费报销、物资采购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县局办公室、监察室、后勤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全系统服务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每月对本单位能源消耗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能源的不正常消耗。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要追究设备使用人的责任,由此造成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四、几点要求

1、统一思想认识。服务保障工作关系到工商工作的成败,也是关系到我局各项工作任务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要条件,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对机关正常运转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体干部职工必须统一思想,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以有力的服务保障确保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2、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工作领导,经党组会研究决定成立“一套机制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办公室、后勤服务中、监察室等股室负责人和基层分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局办公室,负责“一套机制保障”工作的沟通协调、组织实施和其他日常事务。

3、提高保障质量。健全完善修订《县工商局日常事务管理制度》,相关部门要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细化,加大贯彻落实力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规范管理,使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高效有序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4、强化宣传教育。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防火、防盗和节约的有关知识,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节约意识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力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的意义。在机关办公大楼要张贴提示牌,提醒干部职工和前来办事的群众注意环境卫生,不要随意丢弃垃圾,注意随手关灯、关水、关门,确保办公楼干净整洁,建设节约型机关。

第五篇:工商局市场监管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和完善市场规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合同监管、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三项工作,全系统围绕市场监管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推进农资市场监管

1、要认真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资的违法行为。

2、要认真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傍名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检查农资市场、农资经营者建立和执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销售凭证等制度的情况,对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的农资经营者,要按照《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厉查处。

3、全面推进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认真贯彻全国农资监管信息化建设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总局《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和省局《实施意见》,把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作为今年农资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4、认真做好农资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健全农资监管信息数据库。将农资信息采集作为基层工商分局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查验农资台账和票证,认真填写《农资经营户信息采集表》和《农资商品信息采集表》(以上两表在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中),详细采集农资经营户、供应商、农资经营品种、商标等相关信息,由专人录入系统,建立商品流通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保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主要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

5、进一步加大农资检测力度,抓好农资监管办案。积极组织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的监测,完善农资商品质量档案,建立和健全监测信息制度,加大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的力度。

6、积极开展农资诚信示范店创建。结合商品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创建诚信市场、文明集市活动,在经营户中广泛开展创建“诚信经营户”、“农资商品示范店”等活动,积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每个分局选取1-2个农资监管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作为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示范店,县局加强对示范店工作的督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和推广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扎实推进网络商品交易市场监管

认真贯彻实施《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网络市场监管的现代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维护好网络市场秩序,按照“以网管网”的要求,提高“发现问题、证据固定、查处取缔”执法水平和监管效能。

1、强化网络执法,进一步规范网络市场秩序。重点抓好对大型购物网站的监管,加强日常规范监管,及时发现并查处违法行为,并逐步落实对网络交易平台内网店的监管,对辖区内网络经济户口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对网店违法行为的有效查处。

2、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网络经济发展。培育和扶持网络市场主体,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网络渠道开展经营活动,加强行政指导,鼓励和支持企业自律,积极推进网络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3、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做好数据库的动态更新,进一步提升网络市场监管效能。

三、贯彻落实两个《办法》,大力加强合同监管工作

要认真贯彻实施总局51号令和省政府179号令,进一步贯彻落实总局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加大合同监管力度,强化合同监管队伍建设。

1、继续开展对电信业、银行业及供水、供电、供气业以规范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同时重点查处房地产业利用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依法查处其强制交易,销售商品时搭售、指定或附加不合理条件、滥收费用等行为,每个分局至少依法查处一起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件,规范其经营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消费环境。

2、进一步贯彻实施好《省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加强对合同格式条款备案工作。

3、加强对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积极为企业融资服务,切实保护债权人权益。

4、进一步规范拍卖市场秩序,完善拍卖备案制度,查处拍卖活动中各种违法行为。

5、进一步完善在基层分局建立合同指导站工作,加大“合同助农”工作力度,加快推进订单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加大涉农格式合同推广力度,做好涉农合同的行政调解,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6、继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申报认定工作,引导企业诚信经营、诚信履约

四、切实加强活禽交易市场管理

1、各分局要摸清辖区内市场畜禽批发、零售及其制品经营户底数,建立专门台帐,做到数据清、情况明,坚决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行为;

2、加大市场巡查力度,立即启动早市巡查制度,建立专门的市场巡查记录,实行市场巡查监管痕迹化,以利出现问题畜禽能及时追根溯源.

3、加强对进入批发、零售市场销售的畜禽及其制品的查验,查清进入市场销售的畜禽及其制品的来源和检疫、检验情况,凡是未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及其制品,一律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并及时函告农粮动检部门依法处理;对无法办理营业执照的及时函告政府部门并说明情况。

4、严厉查处无证经营、无运销货台帐、销售病死、注水或来历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等违法行为;

5、督促市场开办者切实履行市场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责任,按照农业部门《活禽经营市场清扫消毒技术要求》,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活禽经营市场清扫消毒工作;要求各市场管理者严格落实活禽经营市场常态预防措施,实行“三个一”(即:一天一清洗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周一休市)制度,同时要求改善市场软件条件,推行禽类交易空间独立分离,买、卖人禽分离,以及售卖活禽不过夜。

6、各分局对辖区内禽类及其产品经营户发放《食品安全警示书》,与场内家禽批发户签订食品安全责任状。积极引导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不进、不销病死或来历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

五、加大猪肉、牛肉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

1、加大对对集贸市场的巡查力度,严查市场猪肉、牛肉是否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制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严禁未经检疫检验牛肉产品进入市场销售。

2、发现市场上有销售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牛肉产品的,要依据检测结果,依法严厉查处,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继续加强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和监管工作

1、加大农村经纪人培育、发展、监管工作,积极引导农村经纪人注册登记,取得合法主体资格;鼓励农村经纪人发展专业合作社,走品牌经营之路;帮助农村经纪人广辟销售渠道,搞活农产品流通。

2、指导帮助农村经纪人规范使用农业经纪订单合同文本,实施“订单农业”;进一步完善农村经纪人信用档案,对农村经纪人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3、认真抓好农村经纪人帮扶联系点工作,鼓励帮扶各基层分局成立农村经纪人协会,积极发挥农村经纪人协会的作用。

4、规范房地产经纪市场秩序,加强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监管,推进房地产中介信用监管,促进房地产中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七、继续深入开展各项市场监管工作

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建材等重要商品市场的监管工作。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春运市场、旅游市场、“扫黄打非”、烟花爆竹市场监管等工作,抓好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十一”黄金周等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职能任务交叉较多。要站在全局高度,本着为民服务的宗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依照法律所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召集相关单位开调度会和协调会,做到不推诿、不扯皮。坚持整治与规范相结合,边整治边纠正,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第六篇: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方案

一、工作目标

此次集中整治行动,贯彻“属地管理、上下联动、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的原则,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建平安为目标,认真履行工商监管职责,严格市场准入程序,强化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通过集中整治,积极维护校园周边消费环境安全,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

二、整治重点

1、严厉整顿毒害青少年的娱乐场所。清理整顿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网吧,清理整顿学校周边非法经营的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室、桌球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违禁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学生”做到及时查封,及时收缴。

2、严厉清理非法经营商店、流动摊点。进一步加强学校小卖部和周边餐饮服务业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针对校内、外的流动摊点,特别是无证无照经营的非法摊点要加强清理整顿,要坚决防止“反弹”,杜绝学生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加大对校内及周边食品经营户的市场巡查力度,对校内及周边商店、摊点是否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进行专项检查,督促食品经营户建立食品源头追溯、索证索票和质量保证机制,切实把好进货关、质量关和退市关,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3、严厉打击校园及周边传销活动。全面推进打击传销宣传进校园、活动,广泛宣传《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和《刑法修正案(七)》中有关“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内容。要继续加强与宣传部门联系与沟通,健全宣传机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打击传销的社会氛围,提升青少年防范传销的能力。并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对校园及周边传销活动做到发现就查、露头就打,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4、严厉查处取缔黑网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进行重点清理整治,对网吧、游戏厅前置许可证到期或过期的,责令限期重新办理审批,逾期不办理的坚决予以取缔;严厉打击买卖、出租、转让网吧、电子游戏室营业执照的违法行为;对黑网吧做到发现就查、露头就打,保持高压整治态势。

三、工作要求

1、迅速开展整治。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按照“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的工作要求,把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什么问题反复就整治什么问题”的要求,布置整治任务,提出整治要求,明确工作目标,迅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2、严把准入关。要严格审查学校及周边经营户的主体资格及登记申请材料,重点审查前置许可证件,必要时进行实地核查。对在校园及周边200米内申请设立网吧、电子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经营场所和成年人性用品商店的一律不予核准登记。加强巡查,对巡查中发现的无证经营户抄告相关前置许可部门,对有证无照经营户责令限期整改。

3、实行跟踪问效。各单位要充分利用集中整治的契机,建立健全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对整治了的问题要安排人员进行跟踪,查看实效、防止反弹。对存在的问题未及时解决到位的,县局将进行通报,因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引发安全事故的,将从严追究责任。各分局于5月27日前将整治情况以书面形式和电子稿(FTP)上报企业注册局。

第七篇:消费维权活动方案

为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切实解决边远山区经营户往返基层分局路途遥远、从事经营活动的残疾人申请办照行动不便等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消除监管盲区,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实行无缝巡查,解决市场监管“最后一间店”问题;为进一步拓宽消费维权网络覆盖面,延伸维权站点,方便消费者就近申诉,及时有效调解消费纠纷,解决消费维权“最后一站路”问题,按照《县工商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立足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力服务振兴发展大局,更好地发挥工商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改进基层分局服务方式,着力解决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助推各类市场主体做多做强做大;进一步延伸监管触角,消除监管盲区,着力解决市场监管“最后一间店”问题,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延伸基层分局消费维权站点,着力解决消费维权“最后一站路”问题,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目标任务

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分局的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基层分局登记服务便民化、高效化,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享受工商部门高效的服务中做大做强,让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在享受工商部门便捷的服务中得到实惠。

通过转变执法理念、改进巡查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分局巡查监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基本实现巡查无盲区、监管有目标、执法有规范,达到巡查全面化、操作具体化、职责明确化。

通过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分局的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基层分局消费维权便民化、快捷化,减少消费者的投诉成本,就地及时调解处理消费纠纷。

三、具体措施

(一)改进服务方式解决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具体措施

1、提升人员素质。5月份,拟举办一期业务培训班,以工商登记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及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优惠政策为培训内容,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分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使基层分局工作人员都能独立依法受理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申请,并清楚答复各类市场主体提出的业务咨询。

2、公示联系电话。在各乡镇主要街道设置公示牌,将各基层分局负责注册登记、食品许可、消费维权工作人员、照片及联系方式向社会公示,方便办事群众咨询联络。

3、实行设点服务。一是设立工商登记联络站,各基层分局应在管辖的非驻地乡镇便民中心设立工商登记联络站,定期开展登记服务;二是设立流动工商登记服务点,各基层分局要设立流动工商登记服务点,深入到各边远山区开展登记服务。

(1)、向经营户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经营者的法律意识。

(2)、现场答复经营户的咨询。

(3)、对申请人由于文化程度等原因不会填写申请表格的,应热情指导填写有关表格。

(4)、对申请材料齐全的,现场受理,材料受理后统一交分局注册员,并在下一次在联络点工作时间将营业执照发到经营户手中。

4、实行上门受理。各基层分局应当每半个月上门受理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食品经营许可。

(1)、对地处偏远,来分局办理执照不方便的个体工商户,分局工作人员应利用巡查的机会,当场告知其办照需提交的材料,如经营户材料齐全则当场予以受理,如材料不齐全,再约时间上门现场受理。材料受理后统一交分局注册登记人员,并及时将打印好的营业执照送至经营户经营场所。

(2)、对行动不便的经营户,基层分局工作人员应携带办照申请表等相关材料上门服务,现场受理经营户提出的办照申请,如经营者材料齐全则当场予以受理,材料受理后统一交分局注册登记人员审核,并及时将打印好的营业执照送至经营户经营场所。

5、定期上门服务。定期或预约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业务,对企业登记事项进行现场指导,以实际行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发展。

(二)消除监管盲区解决市场监管“最后一间店”具体措施

1、明晰巡查责任区域。即基层分局要明晰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区域,,制定巡查计划,定期对责任区域进行巡查。

(1)、按安全生产重点行业实施市场巡查:(每月至少巡查两次,适节假日增加一次)

a、采矿业(含小煤矿、非煤矿山、采砂厂、砖厂及其他采矿业);

b、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含烟花爆竹生产及销售、引线厂、爆竹原材料经营);

c、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和成品油的生产、加工、经营(含加油站、农资经营、其他危化品生产及经营);

d、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维修;

e、食品生产、经营(含生猪屠宰);

f、交通运输业;

g、文化娱乐场所、网吧;

h、宾馆、饭店、超市商店(指营业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

i、其他(含三合一服装加工厂)。

(2)、按信用分类实施市场巡查:

a、A类:除专项检查和举报外免于日常巡查;

b、B类:实行警示制度,除专项检查外,每季度巡查一次;

c、C类:在经济户口管理中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每个月巡查一次;

d、D类:定期进行回查,重点检查其是否已停止经营活动并进行清算。

(3)、按风险行业分类实施市场巡查:

一(甲)级:每个月巡查一次,重点检查其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

二(乙)级:每二个月巡查一次,重点检查有售假等违法记录的企业。

三(丙)级: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娱乐场所和网吧重点检查其许可证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四(丁)级:依据其信用等级确定巡查周期。

2、明确巡点,消除监管盲区。

(1)、针对农村经营的季节性和时间性较强,大多数农村经营户为“钟点式经营”,即闲时经营、农忙时休业的现象,巡查人员要加强巡查,立即启动早市、夜市巡查制度,建立专门的市场巡查记录,实行市场巡查监管痕迹化,以利出现问题能及时追根溯源;

(2)、加强对农资市场的巡查监管

a、要认真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农资的违法行为。

b、要认真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依法查处销售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有效含量不足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傍名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等违法行为,检查农资市场、农资经营者建立和执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销售凭证等制度的情况,对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力的农资经营者,要按照《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严厉查处。

c、认真做好农资信息采集工作,建立健全农资监管信息数据库。将农资信息采集作为基层工商分局日常巡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查验农资台账和票证,认真填写《农资经营户信息采集表》和《农资商品信息采集表》(以上两表在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系统中),详细采集农资经营户、供应商、农资经营品种、商标等相关信息,由专人录入系统,建立商品流通信息数据库,并及时对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保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主要数据、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工作完成情况列入年度绩效考评。

d、进一步加大农资检测力度,抓好农资监管办案。积极组织开展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的监测,完善农资商品质量档案,建立和健全监测信息制度,加大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的力度。

(3)、加强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巡查。

a、进一步维护好网络市场秩序加强网络市场巡查力度。按照“以网管网”的要求,提高“发现问题、证据固定、查处取缔”执法水平和监管效能。

b、重点抓好对大型购物网站和网络交易平台内网店的巡查监管,对辖区内网络经济户口建立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实现对网店违法行为的有效查处。

c、推进网络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做好数据库的动态更新,进一步提升网络市场监管效能。

(三)延伸维权站点解决消费维权“最后一站路”具体措施

1、以基层分局为单位,强化业务培训。一方面以各基层分局为单位,组织分局工作人员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熟悉调解业务;另一方面,组织维权站点的联络员学习基础的维权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维权能力。

2、以“一会两站”为基点,完善维权站点建设。我县已在工商分局所在地设立13个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分会,在全县范围内设立12315消费维权联络站、消费者投诉站232个。我局将在现有的“一会两站”基础上,继续加强站点建设,不断提高覆盖面,落实市局提出的“中心城区半小时维权圈,边远山村一小时维权圈”。

3、以12315“五进”活动为契机,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我局在辖区内已建立消费维权站5个,其中超市2个、市场1个、企业1个、景区1个,我局将在加强现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维权网络,在各类学校、幼儿园设立消费维权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消费教育引导,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维权意识。同时,要求执法人员对消费者投诉受理后,实行就地调解,降低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成本。

4、以规范调解为目标,严格受理程序。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投诉管理办法》和省《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工作规范》为标准,对消费者的咨询、投诉、举报热情接待、及时受理、耐心解答、依法处理。同时成立调解应急专业队伍以应对重大突出的消费纠纷事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四、有关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基层分局改进服务方式解决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消除监管盲区解决市场监管“最后一间店”、延伸维权站点解决消费维权“最后一站路”问题,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工商部门的客观要求,也是基层分局强化自身建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所作为、勇于担当的必然要求。全系统工作人员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工作上精心部署,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激发全体干部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深入调研,强化督导。各督导组要深入挂点联系的基层分局调研解决登记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解决市场监管“最后一间店”、解决消费维权“最后一站路”问题活动开展情况,并加强督查指导,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固化成果,构建机制。县局活动办要及时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工作成果的有效转化,以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活动成果,构建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引发、促成新的工作效能的提升。

第八篇:工商局公平交易执法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现就我局公平交易执法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以提高执法权威,立足竞争执法职能,扎实有效地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工作,围绕公平竞争、和谐稳定、打击经济领域违法违章行为的工作目标,达到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

二、工作任务

(一)抓好重点工作,提高行政执法力度

2014年竞争执法工作要以省、市工商局安排的执法要点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全力做好行政执法工作。

1、关注民生,大力整治公用行业违法行为,努力打破地区封锁。一是要紧紧抓住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信服务、公共交通运输、水电气供应等公用企业和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市场调研,收集消费者对公用行业的意见,掌握现阶段我县公用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查处限制竞争违法行为。二是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存在强制交易、滥收费用和搭售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危害轻微的行为及时予以规范。三是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

2、彰显公平,加大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查处力度。要根据辖区实际,确立重点查处领域和重点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执法工作,力争我局竞争执法工作达到治理领域有新突破、案件质量上新台阶。一是有针对性的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资源开发与经销、金融、医药购销、教育领域、中介服务领域为重点,开展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着力查办一批大要案件。二是严厉打击傍名牌行为。要以农资、建材、汽配、家具、食品等商品为重点,着力打击仿冒行为。要严厉查处利用境外登记的企业名称(主要以合同、协议、委托加工、授权使用、监制等形式)的名义加工生产“傍名牌”产品的行为。三是加大虚假宣传打击力度。着重查处保健品夸大宣传功效、保健品宣传药用疗效、对商品价格、原产地、制作成分做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等行为。四是大力查处大型零售商滥用优势地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认真规范和查处零售商供应商之间的不公平交易行为。

3、维护稳定,加大打击传销力度,积极开展“无传销县(市、区)”创建工作。一是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密切合作,重点查办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社会危害深的大要案件。坚决打击诱骗学生、农民工、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参与传销的行为;严厉查处利用互联网传销和为传销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严惩传销组织者、策划者和骨干分子,坚决遏制传销发展蔓延势头。二是继续深入开展“无传销县(市、区)”创建活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要求,在实现“无传销社区(村)”的基础上,开展“无传销县(市、区)”创建工作。力争2014年至2018年,用5年时间完成创建无传销县(市、区)工作。三是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开展打击传销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车站、进劳务市场活动,采取专题报道、公益广告、播放专题片、发送短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打击传销法律法规及知识,教育群众提高对传销危害性的认识,增强防范能力,有效遏制传销滋生蔓延的势头。四是继续完善打击传销信息资料库,加强信息通报和执法合作。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全县传销组织者、骨干分子和参与传销人员信息库,将危害严重的传销组织列入“黑名单”重点监控,实施精确打击,摧毁传销网络。

4、促进发展,加强直销企业日常监管。加强直销企业监管,促进直销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依法、依程序查处直销企业存在违规招募、培训、夸大计酬收益、擅自扩大区域、超产品核定范围等方面的不规范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打着直销旗号从事传销的违法行为。

5、服务经济,大力开展经济检查工作。一是做好打假治劣工作。积极组织开展烟酒、食品、建材、汽车及配件、低压电器、服装、成品油、农资等市场专项整治及监测工作,加大对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良好的公平交易市场秩序。二是做好扫黄打非相关工作。按照省、市工商局的要求,配合文化等部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按照上级工作安排,认真清理查缴政治类非法出版物和其他非法出版物,维护安定、团结、和谐的政治局面。三是做好配合性检查工作。积极履行工商部门流通领域监管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打击走私、禁毒、反假币、反洗钱、非法地面卫星接收设施、保护军服及专用材料等工作。

(二)健全各项制度,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水平

1、建立健全日常工作督查通报制。本局将加大日常工作的督查力度,采取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上级安排部署的工作进展情况、实际效果、案件办理情况、执法领域突破情况、交办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以督查促日常工作出实效,以通报促行政执法效能。

2、建立重点工作督办制。对于上级安排的重点工作(案件),通过跟踪办理、检查指导、参与查处等方式进行督办,时刻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最新情况和动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指导意见,纠正偏差、弥足不足。

3、完善执法办案激励机制,激发执法办案工作热情。一是认真落实办案奖励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将执法办案成果纳入绩效考核内容,促进执法办案工作有新提升。二是开展“执法办案先进单位”和“执法办案能手”评比。根据业务考试、执法检查结果,结合办案数量、质量等因素评选出全县“执法办案先进单位”和“执法办案能手”各3名,并予以表彰奖励,充分调动执法办案人员的积极性。

三、具体要求

1、各分局要进一步提高对行政执法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辖区特点开展工作,力争有所突破并取得实效。

2、加强信息沟通,对执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疑难问题要认真分析并及时上报。

3、各单位要对专项整治开展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研究改进措施,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