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三提升三创建三满意工程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28 09:03:22

质监三提升三创建三满意工程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做好服务全市经济转型升级、质量安全、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工作,根据省质监局《关于全面实施“双提双创”工程的意见》和市局《关于全面实施“三提升三创建三满意”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局党组决定,自今年起至2015年,在开展“争先创优、谋求新跨越”活动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三提升三创建三满意”工程(简称“三三三”工程),即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创建全省一流质量强市,努力做到政府满意;提升行政监管能力,创建全省一流监管体系,努力做到社会满意;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创建全省一流检验检测体系,努力做到企业满意。

自2010年开展“争先创优、谋求新跨越”活动以来,有力地推动了质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批工作指标在乃至全省提档进位,一些工作甚至走在全国前列,为实施“三三三”工程打下了良好基础。与2010年相比,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企业对质监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的期盼更高,人民群众对质监部门保障民生的呼声更高,政府对质监部门加强质量管理的目标更高。在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下,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机遇,主动作为,乘势而上,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推动质监工作的更好发展。

一、实施“三三三”工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始终贯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坚持率先、争先、领先,建立促进质监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使质监工作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在、全省的地位相适应,与各级政府、企业和群众对质监工作的新要求相适应,为建设“效能、幸福、美丽”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从2013年开始,用3年时间,实施创新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力争“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达到省定标准,全市大质量工作机制趋于完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和经济运行质量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同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实施行政监管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建成制度设计科学、队伍素质优良、方法手段先进、运行顺畅高效的全省一流的质量监管体系;实施技术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形成布局总体合理、覆盖主导产业、科研能力较强、运行效益良好的全省一流的检验检测体系,力争人员能力水平、装备水平、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更好服务企业发展、产业提升、经济转型。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聚焦转型。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必须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作为能力提升的方向,以服务经济转型发展作为能力提升的主要目标。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创新是质监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障创新,推出破解以往能力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一系列举措,向外学习成功经验,向内进行积极探索,把能力提升建立在观念、思路和工作持续创新的基础之上。

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实现“三三三”工程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推进法制建设,重点对法律风险进行排查,完善法律风险点防范程序及制度,通过标准化手段把法律、法规内化为自觉运行的制度,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现靠制度立人、成事、兴业。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质监人的成长,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导向,将提升人的能力作为“三三三”工程的核心内容,力求取得质监事业全面进步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双丰收”。同时,狠抓为民服务,强化民生质量,提高百姓的质量安全幸福程度。

二、实施“三三三”工程的具体要求

(一)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创建全省一流质量强市,努力做到政府满意。

1.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质量强市良好环境。

积极发挥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以争创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契机,切实提高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和经济运行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市,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质量基础。

2.着力优化服务,确保质监履职卓有成效。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名牌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名牌经济的贡献份额,构建品牌高地。拓展技术标准战略,按照《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三年行动计划》要求,不断争取标准“话语权”,实现“制造”到“创造”、“质量”到“标准”的跃升,构建技术标准高地。完善计量保障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构建计量发展高地。推进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强制性和自愿性认证,构建认证认可高地。

3.突出创新引领,构筑质量强市特色亮点。

将创新理念贯穿“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争创活动全过程,不断完善质量强市建设长效机制,突出特色、形成亮点。全力做好羽绒服装、超市货架等各级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激发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构建超市货架、玻璃模具和红木家具等产业联盟,制订产业联盟标准;加快推进蒋巷乡村旅游和市行政服务部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与工商、物价部门探索开展“物价、质量、计量”诚信单位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网格化挂钩联系、三解三促等服务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基层、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广泛开展行政指导工作,超前介入,减少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

4.注重民生质量,赢得广大群众普遍认同。

始终将服务百姓、惠及民生作为建设一流质量强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完善农贸市场计量器具“四统一”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商贸流通企业计量诚信工程和健康计量惠民活动,使计量惠民工作进一步彰显成效。及时处理12365等举报投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提升行政监管能力,创建全省一流监管体系,努力做到社会满意。

1.优化监管路径。

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借鉴省内外监管的成功经验,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显现质监工作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质量分析报告制度,科学评估全市宏观质量总体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开展产品质量提升活动,查补区域产品质量“短板”。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以物品编码管理为溯源手段的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大对质量失信的惩戒力度。

2.形成监管合力。

树立“大监管”理念,准确定位监管与服务、发展、执法的关系,推动监管工作向协同式、开放式、共享式转型。充分发挥政府、社会、消费者等多方面监管作用,提高质量监管有效性,提升社会影响力。加大网络舆情监测力度,收集分析监督抽查、日常检验数据、投诉举报等信息,强化风险预警治理手段,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3.构建监管标准。

把标准化工作方式方法引入日常质监工作之中,深入推进制度建设、落实执行、监督制约三个层面的标准化工作。做好廉政建设标准化试点,强化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监控,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全市质监系统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

4.强化监管队伍。

以促进人的能力提升为核心,完善监管组织体系,统筹推进领导干部、公务员及稽查人员、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加大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轮岗力度。按照“稽查队伍正规化建设标准体系”,大力提高稽查执法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从严抓好队伍监督管理,推进政风行风建设上新台阶。

(三)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创建全省一流检验检测体系,努力做到企业满意。

1.增强项目建设的针对性。

坚持走技术能力提升与市场业务拓展“双轮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做到“四个面向”,实现“三个转变”。即面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上项目提能力,把质监公共检测平台建在产业链上;面向新的领域、新的行业,拓展技术服务范围;面向长远发展,实行技术能力激励政策;面向效益提升,加强内部科学管理。由载体建设向加大装备投入转变,由硬件投入向技术人才投入转变,由后道检验检测服务向全面技术服务转变,把技术服务延伸到企业原材料把关、新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提升、标准制(修)订、品牌创建等全部环节。

2.增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从实际出发,准确定位检验检测机构的功能,主动加强与省市质检机构的合作,形成互补优势,强化技术机构的保障作用,重点做好基础性、常规性技术服务工作,满足日常监管和就近就地服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已建成的部级、省级质检中心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功能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在技术服务机构广泛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行为。

3.增强公共检测平台的开放性。

积极借助社会资源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合作,搭建“产学检研”合作平台,实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探索共建共用共管模式,强化市场化运作机制,使之成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向大专院校开放,建成大学生实习基地;向社会开放,设立开放日,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向企业开放,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探索与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进行合作,争取国际互认。

三、抓好“三三三”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三三三”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局领导负责制。局计划财务科负责日常工作,分解目标任务,建立起灵活高效、富有活力的工作机制。

(二)加快实施进度。

各科(室)、各直属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分年度确定行动计划,合理细化具体指标,加快推进,落实到位。

(三)加大考核力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制定检查考核细则,市局监察室负责督查,定期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及效果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和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