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局项目化管理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15 10:30:25

导语:畜牧局项目化管理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畜牧局项目化管理工作意见

经过“十五”期间的调整和优化,从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看,畜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相对独立的的一个大产业;在率先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进程中,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最为活跃、最为实在的增长点和亮点,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在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加快推进畜牧经济发展,切实把各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研究制定2012年重点工作项目管理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战略规划的开局年,做好2012年的畜牧工作,承上启下,至关重要。我市畜牧业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融入大、建设大畜牧为方向,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为核心,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为支撑,标准化园区和基地建设为基础,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与国际接轨无疫区为平台,积极构建产前良种现代化和园区示范体系、产中支持保护体系、产后加工创汇体系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站在高起点,实现新跨越,进一步巩固畜牧业生产大市地位。围绕落实上述指导思想,实现既定任务,在实现新发展的把握上,具体要着力锁定三个目标,突出三个体系,抓好两个工程,推进一个战略,强化五个措施。

二、发展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总的目标锁定三个方面:一是坚持融入大,建设大畜牧,通过跨越式发展,加速建成市现代化畜牧业先行区、畜产品出口创汇区、与国际接轨的无规定疫病出口保护区、名牌畜产品集群区,把我市畜牧业打造和构建成市畜牧业发展的强势主体和桥头堡,保持和发展我市畜牧业在市和全省的领跑地位,进一步夯实发展格局和基础优势。二是2012年争取农区牧业生产全国第一位次。三是到2010年努力把畜牧业建设成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相适应,以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工业化、国际化为标志,集经济、社会、可循环发展功能于一体,“创新、亮点、特色、品牌”主题鲜明的现代化基础产业,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5%以上。2012年全市畜牧经济发展主要预期指标为:全年肉蛋奶总产达到45万吨,畜牧业产值2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

三、重点工作

(一)集中力量突出构建产业化经营体系、标准化生产体系、动物防疫体系三大体系,提高畜牧业的综合竞争力

1、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势推进产业化经营体系建设。

一是统筹产业布局,突出畜牧业特色,加快培育三大产业集群。突出抓好肉鸡产业集群。重点扶植好三统万福、九联食品、田润食品、昱合4家“旗舰”企业,及早摆脱禽流感疫情影响,拉动全市肉鸡生产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建成全国有影响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2012年带动发展合同农户5000个,肉鸡出栏1.2亿只,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加快培育肉牛产业集群。以裕龙食品为龙头,同步推进琴豪、琴圣等5家规模成长企业尽快扩张释放潜力,进一步提高我市肉牛产业化生产水平,全年出栏肉牛15万头以上,再造“中国肉牛之乡”品牌辉煌。积极培育饲料工业集群。以统一、希望、环山、九联、六和、大成六家饲料企业为龙头,加快优质饲料生产步伐,打造全省最大的饲料工业基地,年内生产优质饲料40万吨,产值13个亿。

二是做足资源文章,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鼓励现有骨干企业加快升级,尽快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的重要支撑,为产业化多层、多元、多面发展奠定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2年,生猪产业链抓好百乐食品、龙大食品60万头生猪加工,带动全市120万头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争取市生猪生产第一;依托田润、昱合带动500万只肉鸭基地建设,实现市肉鸭生产加工零的突破,促进养禽业全面发展;依托统一福记禽蛋加工、顺科无公害鸡蛋生产,打造全市7万吨优质禽蛋生产基地,力争全省禽蛋产量第一;以裕龙食品4000吨蜂蜜加工催生养蜂产业链,带动全市养蜂规模发展到5000箱。

三是积极引导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畜牧业生产组织化水平。坚持以“因地制宜、多元创办、市场运作、民主管理、部门指导、政府扶持”为原则,围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稳妥创办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牵头型、村集体创办型、市场依托型、品牌拉动型、专业技术部门领办型等多种形式、横向覆盖、纵向延伸,服务网络健全、运行机制完善、市场竞争力强的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到年底在册合作组织发展到30家,入会养殖户户达到2500户,有效推动整个产业体系的产销对接。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2012年力争全市养殖小区发展到650个,订单农户达到7000个,真正形成一种链条式、订单式、集群式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

2、切实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

一是大力宣传无公害畜产品行动计划和质量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搞好培训,抓好典型,梯次推进,全市年内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普及率递增10%以上,肉鸡、蛋鸡、奶牛、生猪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分别达到85%、70%、75%、65%,畜牧业生产初步进入标准化发展轨道。二是加大“九联模式”由肉鸡生产向其领域延伸推广力度,鼓励镇村实行龙头企业、专业化基地、中介组织、标准化手段整体推进,建设工厂化、标准化养殖基地和养殖园区,2012年至少建成10处有规模优势和竞争力的畜牧业标准化高效示范基地。着重抓好裕龙食品2万头规模集中育肥场一期工程建设和三统万福国家级出口鸡肉标准化示范区后续项目,力争搞成畜牧业精品工程,打造一批代表我市形象和国家级水平的畜牧业亮点。三是坚持以品牌促认证、以认证促发展,抓好畜牧业品牌开发。2012年力争规模以上企业全部通过ISO9000和HACCP质量体系认证,新培育琴豪、昱合、达生泽六等6家企业获得京津沪市场准入,完成三统万福、田润、九联3家重点出口龙头企业获欧盟认证或国外兽医卫生注册,全市出口饲养场认证数量增长20%达到200多个,将琴圣牛肉、顺科鸡蛋培育成省名牌农产品,将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确认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

3、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不断强化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以无疫区后续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争取多方支持,从2012年开始投资525万元持续完成全市15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的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年内投资50万元搞好市动物疫病监控中心的搬迁改造,提升市级实验室水平。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手段在内的综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构建配套完善、协调联动、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及畜产品安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的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坚决按照“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防控工作,努力实现“把住关口不输入、发现疫情早扑灭、严格控制不扩散、确保人员不感染”的防控目标,促进“平安”建设。

(二)积极实施良种工程、科技兴牧工程两大工程建设,切实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

1、大力推进良种工程。

积极实施农业部“万枚胚胎富民工程”项目,重点抓好爱德现代牛业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发展,2012年推广移植高产奶牛胚胎10000枚,加快我市奶业生产步伐,建设全省规模较大的奶牛胚胎移植产业化基地。抓好三统万福、鹏飞10万套种鸡更新换代,力促香港和丰20万套父母代肉鸡良种繁育项目及早动工,打造全省重要的种禽繁育基地基地,跟进国际先进水平。加快实施肉羊良种工程,搞好市艾格瑞畜牧良种繁殖中心引进农业部良种羊纯繁项目,推动优质肉羊规模化生产。

2、狠抓科技兴牧工程。

从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和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推动畜牧业科技入户。围绕促进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加快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2012年选择部分镇(处)规划发展万亩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加强秸秆养畜综合技术推广,完成40万吨饲料青贮计划;加大畜牧养殖场沼气环能工程示范推广力度,实施生态建设;完成对1000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户的排污改造指导,统筹畜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减少城乡污染。二是深入开展“科技联户”活动,与养殖大户结成对子,建立32科技示范点,解决实际问题,使联系的养殖户饲养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突出“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教学光盘”的“四个一”培训模式,重点培育千名村级科学养殖能手。

(三)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立足我市畜牧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放大磁场效应、俱乐部效应,锁定引进一批国子号的大项目;积极争取蛋制品、乳制品、牛肉、羊肉、兔肉和优质特种经济毛皮等出口创汇的外向型项目。2012年,内资重点抓好九联集团投资5000万元的5000吨肉鸡产品熟食加工项目及早落拍,力争三鹿乳业集团总投资1亿元人民币、日加工1000吨规模的奶制品项目签约引进,力争田润食品5000吨熟食加工项目上马,并通过恳谈力促六和工业园这一大项目落户,真正形成产业集聚;外资重点瞄准加拿大爱德牛业投资200万美元的肉牛加工项目搞突破,切实推进招商引资向“大、高、强、特”的更高层次转变,拉长我市主导产业链条。同时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下功夫,争取一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和资金。

四、保障措施

从实际出发,从部门职能上进行转变,从工作思路上进行调整,从服务观念上进行落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严谨、有序、协调、高效的项目管理运作机制,提高项目化管理的实效。具体狠抓以下五项关键措施:

第一,突出重点抓落实。

一是加强领导。充分认识对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项目化管理作为开展工作的总抓手,加强领导,形成浓厚的抓落实氛围。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都要由局“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调度和考核,一支班子抓到底。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把规划作为项目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所有重点工程项目,组织业务专家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力行节约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建成一个项目,出来一个精品。三是奖优罚劣。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依靠制度和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第二,积极打造高效便民政务环境。

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惩处并重的软环境建设机制,大力营造团结奋进的人文环境、诚信法治的市场环境、务实高效的服务环境、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凝心聚力促进发展。推行“积极行政”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基层和群众提供快捷、精准、细致的服务,特别是要努力为企业提供前期立项、审批、规划、以至到后期生产经营管理“一条龙”服务。2012年,重点开展好“阳光部门”创建和“软环境建设年”活动。

第三,大力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加大兽药、饲料等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大刀阔斧的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全面推行诚信承诺生产经营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生产要素向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大力加强机关建设。

以建设高绩效机关为目标,以科室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效率为核心,继续深化“五项工程”、建设“四型机关”等活动,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政务品牌创建工作,将原来“情系畜牧、服务万家”服务品牌浓缩为“兴牧富民”,提高部门的亲和力和包容性。进一步挖掘品牌内涵,完善品牌体系,创新工作机制,丰富机关文化内涵,着力为群众搞服务、解难题、办实事,努力营造务实高效的机关服务环境。

第五,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2012年结合开展“创建高绩效机关,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集中开展机关工作人员精神品质、法纪和公务员守则、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勤勉、合作、务实、创新的精神品质。大力加强队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干部队伍素质提升、结构优化、激励约束机制。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将正式实施,以此为契机,全局上下将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大造畜牧业发展声势,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大法的出台,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