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文化强区建设意见

时间:2022-06-11 08:41:00

区委文化强区建设意见

中国共产党市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区实际,深入研究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文化强区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全面兴起文化改革发展的新高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新形势下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对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形成了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对全省全市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在学深学透文件、掌握精神实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会提出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努力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开创我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加快文化强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积极参加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活动为抓手,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与我区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区目标相衔接的文化强区。

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理论武装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在全国、全省、全市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成效,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走在全市前列。

二、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水平

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勤劳、诚信、自强、忠厚”为内涵的地域文化,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开设“讲堂”,与理论中心组学习相结合,每2个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模范典型和基层骨干,围绕上级决策部署、各地先进经验、党的革命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和人文管理知识等专题,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讲。结合科教、文体、法律、卫生下乡进社区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大力宣传文化建设、支农惠民、法律法规、医疗卫生等政策知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活动,主动做好各项服务。深入开展社会科学应用性研究,做好优秀社科成果推荐工作。

(二)深入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德工程”建设,继续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积极挖掘、培养、宣传全区各行各业的道德典型,每两年评选一批道德模范,用身边事影响带动身边人。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对见义勇为行为,出现一起奖励一起,匡正道德风气,弘扬社会正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村(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和农村学校少年宫提档升级,力争到2020年,每个镇(街)都建有综合性未成年人活动中心,每个村(社区)都建有独立的未成年人活动室,每所农村中小学校都建有高标准的少年宫。

(三)着力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巩固全省文明区创建成果为抓手,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到2020年,市级以上系列文明单位占全部文明单位总数的比例达到45%。在机关,大力弘扬“团结、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引导各级干部自觉比实干、讲奉献、谋实绩,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行业服务窗口,深入开展“争创一流窗口,争当服务标兵”活动,推出一批窗口服务品牌;在企业,大力倡导“爱岗敬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经常性举办文化建设成果展,扩大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在城区,以“睦邻相处、和谐共建”为主题,大力推广“五联共建”经验做法,探索建立社区文明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在镇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改善农村面貌,倡树文明新风,提高农村文明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定期举办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整合规范义工等各类志愿者队伍。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宣传舆论工作。重点打造电视台主阵地,优化栏目设置,加强改进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充分利用好各类网站、镇(街)村(社区)简报、自办刊物等媒体,丰富信息内容,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公众吸引力;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舆论引导机制,完善党委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强化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发挥引导舆论、促进和谐等积极作用。

三、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城乡基层为重点,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加快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区级文化设施上档升级,规划建设展现海洋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文化,集文物藏品、精品收藏、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区群众文化服务中心,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完善镇(街)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建设村(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到2012年,实现村村有文化大院等活动场所的目标,打造15—20分钟文化服务圈,并逐年上档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推进公益电影免费放映工程,在确保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基础上,丰富播放内容,提高片源质量。选购实用性强的精品书籍和音像制品,充实到农家书屋和社区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借阅。加快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与市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实现镇(街)、村(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落实好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向社会开放的规定,保障不同群体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适应广大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需要,积极推进镇村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在镇村,进一步打响秋冬群众文体活动品牌,确保群众参与率达到60%以上。在社区,广泛开展日常性文化活动,定期举办“5.23”歌咏会、夏季广场纳凉晚会,不断创新组织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在企业,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在学校,利用教师节和“六一”儿童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文体活动月等活动。同时,创造有利条件,广泛开展针对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文化关怀,鼓励农村、社区、企业、学校之间的文化活动交流,支持基层文艺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各类文化团体、各级文学艺术类协会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三)大力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保护挖掘整理宣传沿里口山、正棋山、棉花山、崮山等山脉为主线形成的佛家、道家、儒家等宗教文化;以孙家疃靖子、里窑、外窑等地为代表的渔家文化;以古陌岭、鹿道口等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桥头笔架山、羊亭贝草夼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扶持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和传承锡镶、剪纸、面塑、布艺等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加强老街、老洋房、大集体建筑、家庙宗祠、主题公园等乡土遗产的保护利用。精心打造电视文化栏目《传承》,全方位探寻本土历史,体验民俗风情,传播优秀文化。鼓励、支持和规范民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

(四)不断激发文艺作品创作活力。充分借鉴《天赐》等获奖作品的成功经验,设立“区文艺精品奖”,激发创作热情,鼓励文艺创作,积极参与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及市文学艺术奖等评选活动。进一步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以宣传为主题、社会反响好、影响力强的精品力作,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扶持奖励。

四、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工程,努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层次为重点,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努力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印刷、传媒、影视、网络、动漫等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电影休闲娱乐业,实施横店影院上档升级和宝泉广场影城等新建工程;培植永丰印务、祥同彩印等骨干印刷企业;提升长生岛等书画古玩城文化品位,打造艺术品交易、交流、培训聚集区;加快推进宝泉广场锦绣大道、侨乡广场二期工程,建成集娱乐、休闲、商业、酒店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休闲区。严格择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财政贡献大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优势文化企业集群。进一步发挥优势,着力打造仙姑顶传统民俗文化、“幸福海岸”旅游文化、“歌咏之乡”群众文化等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上档升级。

(二)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以宝泉汤温泉、温泉风情小镇等项目为载体,深度挖掘温泉衍生产品,增加温泉旅游产业附加值;以半月湾、嘉德威游轮、仙姑顶二期、褚岛文化休闲基地、桃花源景区为重点,壮大休闲旅游产业,构建以文化内涵为主干,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推动文化与体育融合,以金海游艇俱乐部、铁人三项赛场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融合,鼓励发展以各类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进一步理顺电视台财政体制,面向市场加快推进区电影公司改制步伐,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途径合法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监管,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组织好与韩国中区厅等的文化交流活动。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的新变化,不断扩大文化消费。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将其与经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人大、政协和各人民团体要依法履行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动员和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宣传文化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组织参加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大力支持文化建设,积极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对文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同财政收入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预算。自2012年起,全区财政文化事业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保证一定数量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镇、村文化建设。制定我区鼓励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自2012年起,区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有较大幅度增加,并健全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提高使用效益。积极支持文化创新型企业(项目)和文化高新技术企业(项目)申请享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政策,推动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纳入省优先发展产业目录。

(三)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配足配好镇(街)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文化服务工作。加强对优秀民间文化人才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演出队、庄户剧团、文化专业户、义务文化管理员等,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每年选拔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文化人才实行跟踪培养,每三年将全区基层文化队伍轮训一遍。定期举办文艺工作者联谊活动,积极营造增进沟通、加强交流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人才考评奖励制度,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奖励有突出贡献文化工作者和优秀社会文化团体的具体办法,定期评选全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突出贡献奖。

(四)进一步完善文化行政管理和执法改革工作。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正确处理管理、执法和服务的关系,完善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处罚、年审结果和法定变更事项互报互存及沟通协商机制,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和综合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政策,提高管理效能。完善文化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市场秩序和国家文化安全。

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并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