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意见

时间:2022-06-04 11:39:00

市政府经济社会软环境建设意见

为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整治软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打造“行政效能最高、投资环境最佳、企业满意度最好”的城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清理审批、收费、检查项目。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的审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和市级以上政策规定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律实行“非禁即准”。市法制办会同市发改局、财政局、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等部门,对予以保留的审批、备案、收费事项编制《目录》,向社会公开。严格涉企检查,除特殊情况外,对企业检查一律实行预先审报制度和首检不罚制度。

二、做好签约项目衔接推进。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进入审批程序。市招商引资各工作组的牵头单位要做好相关项目衔接的协调工作,凡是全市集中签约或者有市级领导参加签约的项目,项目引进单位要在签约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将签约情况报送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正式进入督查程序。对违反规定、不能及时衔接延误项目审批的责任人和单位,予以问责。

三、调整优化规划审批流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审批的原则,调整优化规划审批工作流程。对灵山湾旅游度假区、大学科研区、中央商务区、董家口临港产业区和城市片区的控制性规划,、两级重点项目规划,滨海公路城市建成区段两侧2000米范围内和其它主干道两侧的大型建筑、重要节点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建设等项目规划,由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委员会审议确定,重要规划提交市委专题会议研究。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琅琊台旅游度假区三个省级园区的工业项目规划,由各园区自行审批。其他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建设项目规划,除商品住宅类招拍挂用地项目外,全部属地审批,报市城乡规划管理处备案。

四、扩大网上审批范围。除涉密事项外,凡市本级行政审批权限的事项一律网上审批,申报材料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告知,逐步实现“一表受理、一网运作、一次发证”。凡是提前介入、需要项目方或者属地管理单位出具证明材料和承诺材料的,需要报送纸质材料存档或者转报上级部门审批的,可在网上审批后报送。市法制办、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审核确定实行网上审批的事项、运行流程,并列出单子,向社会公示。加快完善电子监察系统,强化网上督查督办,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行政审批网上运转、行政效能网上监察。

五、加强投资代办中心建设。设立市投资代办中心,在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加挂牌子,增加人员编制。凡是列入市级及以上的重点项目、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交办的项目,全部由投资代办中心免费办理相关手续。大力实施审批流程再造,积极推行并联审批和联席会议审批,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把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效能提升中心。依托市民服务中心,加快建设市、镇(街道、园区)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水平。

六、推进新一轮简政放权。立足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对予以保留的203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本着“权责一致、提高效率”的原则,除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利益等方面的许可事项外,全部采取直接放权、委托放权、延伸放权等方式,依法下放到省级经济园区、镇、街道办事处,切实增强基层发展活力。具体办法分别由市发改局和市法制办研究制定,于6月1日起实行。

七、对中介服务实行统一招投标。凡是行政审批涉及的中介服务机构,由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会同相关部门进行筛选、分类,实行公开招投标。建立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库,对行政审批需要的中介服务机构,由项目单位从库中随机选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强行指定。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中介服务库的建立与日常管理。

八、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由市法制办牵头,组织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和单位,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制定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具体处罚标准,于6月30日前向社会公开和公布。凡是没有细化量化自由裁量规定的,在行政处罚时一律按下限执行,严禁乱用自由裁量权,严禁弹性罚款。

九、建立干部轮岗交流机制。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建立起各级干部特别是中层干部轮岗交流机制。除涉及保密工作岗位等不宜交流的外,凡在一个岗位上任职满五年的中层干部,原则上全部轮岗交流,重要岗位和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中层干部要跨部门、跨单位交流。

十、建立人才保障服务体系。用活用好市财政设立的1000万元优秀人才发展基金,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力度。对政府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招商等紧缺人才,实行聘任制、政府雇员制。对企业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管理,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府从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等方面,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服务和保障。加快规划建设人才公寓,提高公租房配建比例,完善人才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相关政策措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十一、实行服务承诺制。结合开展“解放思想、勇争一流”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和单位要把服务内容、规定条件、所需手续、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程序、办事人员和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等,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市直各单位、各镇(街道、园区)的“一把手”要在市电视台公开亮相,作出承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大力倡导“五办”作风,建立实行倒逼工作机制,对基层、企业、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立即办”,老大难问题“主动办”,普遍性问题“上门办”,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跟踪办”,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问题“公开办”。

十二、完善效能监督平台。加强市效能投诉中心、市长公开电话、“群众关注”、“行风在线”、短信投诉、网上举报等平台建设,开通12345热线服务电话,健全和完善网络、电话、来信、来访“四位一体”受理、处理和督查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派人士的监督职能,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对软环境建设工作的视察、调研、评议活动。建立实行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部门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并经查实的,给予一定奖励,奖金由违纪直接责任人和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承担。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具体办法。

十三、定期进行行风评议。组织开展“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由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向服务对象报告工作情况,现场听取群众意见并进行民主评议。在年底进行的目标绩效考核中,把行政效能作为电话民意调查的重要内容并增加权重,对各部门、单位的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软环境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

十四、加大明察暗访和公开处理力度。市纪委、监察局组织有关单位,以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部门以及各部门服务大厅、服务窗口为重点,采取灵活有效的手段和形式,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明察暗访活动。在电视台、电台、市讯、政务网等设立“曝光台”,对明察暗访、举报查实的损害软环境的个人和单位公开曝光处理。每季度召开一次新闻会或情况通报会,通报软环境治理情况。凡是一年内被公开曝光一次的部门、单位,全市通报批评;两次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市委书记、市长约谈;三次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

十五、严厉问责、严格考核。市纪委、监察局制定出台《关于对损害发展软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就问责情形、问责方式、问责程序等有关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把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市考核办年终根据明察暗访、民意调查、投诉举报和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投资代办中心)的评价等情况,对各部门、各单位软环境建设工作考核情况排出名次,通过媒体面向全社会公开。凡是软环境建设考核排名后三位的市直部门、单位和后两位的镇、街道,一律取消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优秀等次评选资格,主要负责人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并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市直部门、单位和镇、街道,对主要负责人予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