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实施意见

时间:2022-05-24 05:06:00

市政办发展乡村民俗旅游实施意见

为加快我市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拓展旅游服务领域,适应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现就加快发展我市乡村民俗旅游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市打造“一城、两带、三片区”的城市建设框架和“一心两翼”大旅游格局,以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明确标准、突出特色、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方针,坚持特色定片、主题定线、以线定点,把乡村民俗旅游融入滨海生态文化旅游主线,走出一条“以旅促农、依农兴旅、旅农结合、共同繁荣”的乡村民俗旅游发展新路子。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乡村民俗旅游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科学编制乡村民俗旅游发展规划,逐步建成以休闲度假景区为龙头、综合经营户为骨干、单一经营户为补充的乡村民俗旅游产业链。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滨海生态旅游资源和底蕴丰厚的渔家文化,依托重点景区带动,大力发展集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增强乡村民俗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

(三)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坚持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三、工作目标

大力实施乡村民俗旅游“十百千”工程,即:十个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村)、百个乡村民俗旅游特色村、千个乡村民俗旅游专业户。通过三年努力,打造镇村、林场度假村、镇村观光采摘、镇天鹅摄影、街道渔家民俗、街道特色采摘园区、街道大鱼岛渔家风情、街道民俗村、虎山镇好当家露华农园艺观光园、斥山街道波通达生态园10个乡村民俗旅游示范点,到年培植起100个乡村民俗旅游特色村,新培植1000个乡村民俗旅游专业户,逐步形成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民俗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规划重点

综合我市自然、生态、人文、历史、资源等因素,重点培埴渔家体验游、采风写生游、休闲度假游、农业观光游4大类乡村民俗旅游。

(一)渔家体验游

充分发挥渔村临海和渔民长期生产劳作所形成的渔耕文化以及纯真古朴的渔家民俗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以“吃渔家饭、干渔家活、住渔家炕、体验渔家生活”为主题的渔家体验游。通过政策引导,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提升服务,重点培植镇河口胶东渔村、街道民俗村、街道渔家民俗村等示范点,新增成等20个渔家民俗旅游村,新培植200个渔家体验旅游专业户,打造集垂钓、赶海、观光、体验等特色于一体的渔家民俗旅游目的地。

(二)采风写生游

借助我市“中国大天鹅之乡”、“中国黄嘴白鹭之乡”以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草房三大生态品牌优势,对现有天鹅湖、海驴岛、市文博中心“渔家傲”展馆、阳光文苑展馆进行精心包装,加强对镇村、街道村、港西镇村等特色村庄的保护,组织举办各类摄影书画创作比赛活动,吸引众多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创作写生,新增镇村,镇大庄村、村,街道村、村,街道村等10个采风写生特色村,新培植100个采风写生旅游专业户,打造集观鸟、摄影、书画创作于一体的采风写生旅游目的地。

(三)休闲度假游

紧紧围绕全国最大的自然渔村大鱼岛村,大力发展以渔岛观光、渔村体验、影视题材创作为主的民俗风情文化游;林场度假村要结合资源特点,大力发展森林公园、民俗体验、海滨娱乐、生态科普等旅游项目,新增街道赵家村、镇大山口村、滕家镇鲍村、虎山镇罕山村等20个休闲度假特色村,新培植300个休闲度假旅游专业户,打造集民俗体验、休闲养生、度假疗养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农业观光游

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发展以采摘、观光为主的农业观光游。以等新农村为典范,改造建设用于乡村民俗旅游的农民别墅、农民公园,新增10个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样板示范村;以街道村为重点,辐射周边的等10个村发展草莓种植采摘;以街道宁家村为重点,辐射周边神道、东庄等10个村发展樱桃种植采摘;以镇村为重点,发展休闲采摘观光体验园;以虎山镇好当家露华农园艺公司葡萄园采摘、名贵花木栽植为重点,发展高科技农业生态观光园;以斥山街道波通达生态园为重点,发展自然生态型农业观光园,培植夏庄、、荫子、埠柳等镇的20个农业观光特色村,新培植400个农业观光旅游专业户,打造集农业示范、生态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观光采摘旅游目的地。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统一组织指导和调度实施全市乡村民俗旅游工作,同时,将乡村民俗旅游工作列为市级重大督查事项和日常督导范围,纳入对各镇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各相关部门要把发展乡村民俗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整合资源,将乡村民俗旅游业设施的改善作为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先将具有发展乡村民俗旅游条件的村庄作为村庄整治建设对象,优先安排村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休闲场所、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各镇(区)、街道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具体抓好辖区乡村民俗旅游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从年起,市里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乡村民俗旅游发展布局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队伍培训、旅游商品开发、组织参观学习等。根据相关规定标准,每年在列入“十百千”工程的乡村民俗旅游点(村)中遴选部分优秀者,推荐评选国家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村)、旅游特色村、农家乐星级旅游户。对我市范围内新获评的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每个奖励5万元、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村)每个奖励2万元。五星级农家乐(户)每个奖励1万元、四星级农家乐(户)每个奖励5000元、省级旅游特色村(民俗村)每个奖励2万元。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选派10名旅游管理人员到旅游院校或旅游产业发达地区学习培训。

(三)强化促销管理。旅游部门要制订乡村民俗旅游宣传促销方案,并列入全市宣传促销计划,搞好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专版,集中时段和版面强化对乡村民俗旅游的宣传,提高我市乡村民俗旅游的知名度。要充分利用我市旅游的品牌优势,加强景区景点与乡村民俗旅游点的联合协作,扩大乡村民俗旅游的影响力。要加强对乡村民俗旅游的行业管理,严格审批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实行依法经营,提高服务质量,促其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