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平安村创建工作意见

时间:2022-03-28 08:50:00

保险平安村创建工作意见

为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3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政发[]45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政发[]13号)等文件精神,现对全市开展“保险平安村”(以下简称“保险村”)创建活动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建意义和原则

㈠创建意义。通过开展“保险村”创建活动,促使我市广大农村居民了解保险、认识保险、参加保险,提高抵御、化解风险的能力,使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补”,提升生活质量,培养广大农村居民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推动农村文明与进步,保障农村社会的稳定。通过在农村开办健康保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储蓄式养老保险、外出务工农民意外伤害保险等险种,完善全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㈡创建原则。一是坚持“保险经办机构引导、农村基层组织配合,农民自愿”原则。二是坚持“稳步创建,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创建条件,选定一个,建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大起大落。三是坚持“依托社会,共同建设”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争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建设“保险村”。四是坚持“适当投入,强化保障”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加大“保险村”的建设投入,抓好协调、培训、宣传、服务等工作。

二、创建标准及目标

㈠创建标准。投保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70%以上,全村年度寿险首年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即为“保险村”。所辖行政村有70%以上达到“保险村”创建标准的乡(镇、办)为“保险乡(镇、办)”。

㈡创建目标。年,全市力争创建30个“保险村”;年,全市有2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保险村”标准;年,全市有3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保险村”标准;2010年,全市有4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保险村”标准;年,全市有5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保险村”标准,并建设一批“保险乡(镇、办)”。

三、创建措施

㈠成立“保险村”创建领导小组。以乡(镇、办)为单位成立“保险村”创建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办)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乡(镇、办)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村党支部书记和各乡(镇、办)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人担任。

㈡确定“保险村”办公室人员和待遇。被确定为创建对象的行政村,设立村级保险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村委会,办公室人员至少有1-2名保险专职营销员和1名保险监督员。保险营销员可优先在当地落聘的村干部中选聘,也可由当地政府从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其他人员中推荐产生。监督员由1名村委会班子成员兼任。保险营销员应具备保险公司规定的基本条件。保险营销员接受所在乡(镇、办)保险经办机构的领导,待遇按保险公司的相关规定执行。

㈢培训保险营销员、监督员。由乡(镇、办)保险经办机构对保险营销员、保险服务监督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保险的基本知识、操作实务、业务流程等,能独自开展工作。

㈣大力宣传保险知识。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保险知识,提高广大居民的参保意识,努力营造“保险村”创建氛围。

㈤认真办理投保手续。各村保险营销员要在村委会和乡(镇、办)保险经办机构业务人员的协助下入户排查、摸清情况,做好宣传工作,认真办理投保手续,并搞好售后服务。对条件好的村和企业,可集体办理养老、大病医疗、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

㈥建立长效机制。保险公司应逐步完善工作制度,使“保险村”村级保险办公室成为贴近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直接服务村民的窗口,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保险村”的优惠政策,使投保群众得到实惠。

四、组织领导

各地要将保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帮助本地保险经办机构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保险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各职能部门要为保险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保险在农村经济补偿、扶危济困方面的典型事例,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保险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市人寿保险公司等保险机构和乡(镇、办)保险经办机构作为创建主体,要深入宣传相关政策,严格业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维护参保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通过创建活动,增强农民群众抗御风险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