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事业监督整改意见

时间:2022-03-01 06:29:00

审计事业监督整改意见

为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维护我县经济安全,促进廉政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审计工作的意见》(云政发〔〕73号)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145号)要求,结合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审计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审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审计监督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经济监督制度。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依法行政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审计工作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民生、推进法治,以及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中央宏观政策、推进科学发展、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维护经济安全、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依靠审计监督手段对社会经济秩序进行监控,利用审计成果指导和改进工作,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树立科学理念,明晰审计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警示干部、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按照“依法、规范、质量、文明”的要求,明确工作重点,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公平正义、监督权力运行和推进廉政建设等方面的监督职能作用。

三、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审计监督实效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推动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

(一)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坚持“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加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加大对财政预算资金、转移支付资金、部门预算外资金、非税收入等资金的监督力度。关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执行情况。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以涉农、社保、教育、医疗、科技、环保等资金为审计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使用财政资金较大的预算执行部门实行年审制;其他各预算单位,无论是否安排审计,都要对年度财务决算情况进行自查,自查结束后及时向县审计局报送自查情况报告,并报送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备查;未安排审计的乡镇每年自行组织一次财务审计,并将审计结果报送县审计局,县审计局每年抽查1—2个乡镇的审计情况。

(二)加大政府投资审计力度,发挥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一要落实国家建设项目必审制度。各项目建设单位组织实施的国家建设项目,都要在工程竣工决算后3个月内自觉向审计机关提请审计。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把“工程结算以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为准”作为专用条款写入建设工程合同;建设单位在建设资金的拨付上,应留足工程合同价款的10%以上,待审计机关审计后拨付。二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审计机关必须参加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做到审计关口前移。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可以利用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坚持以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以工程造价和项目效益为重点,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2015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覆盖面要达到100%。

(三)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坚持以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重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使用、重大经济决策和投资项目建设情况、债务举借、有关科学发展重大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情况,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审计对领导干部的教育、警示和保护作用,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搞好离任审计的同时,加大任中审计比重,合理确定审计对象。

(四)加强专项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加强对救灾救济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国家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强农惠农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防止挤占、挪用及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确保各项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到2015年,专项资金审计覆盖面要达到100%。

(五)积极推行绩效审计,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体系和审计模式,自觉将绩效理念贯穿于审计工作始终。各项审计工作都要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其效益、效率和效果。使用财政资金较大的重点部门、重点专项资金要逐步开展绩效审计。到2015年,重点投资绩效审计项目要达到50%以上。

四、重视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

(一)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建立由县委组织部、县政府督查室、县监察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地税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公安局等组成的审计整改联席会议机制。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召集人为县政府分管审计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主要研究分析审计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制度、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机关要依法积极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加审计结果透明度,实现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计划内项目的审计结果公告率要达到100%(不含涉及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三)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审计机关报送的审计结果报告、审计调查报告、审计专报等要高度重视,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报县审计局。审计结果作为评先评优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对执行审计决定不力、屡审屡犯、整改不彻底、不积极的单位,要在全县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实施问责。同时,财政部门要扣减相应预算拨款。

五、加强领导,营造良好审计工作氛围

(一)定期研究审计工作。县委、县政府定期研究审计工作,及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二)将整改问题列入督查事项。要将审计整改工作列入督查事项,对被审计单位需要整改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督查,必要时邀请同级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委员会共同开展督查。

(三)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拒绝、阻挠、干扰、干涉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得对审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确保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