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民政工作年终报告及明年工作意见

时间:2022-01-07 11:55:00

区委民政工作年终报告及明年工作意见

年,区民政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践行“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以建立完善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体系为抓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服务,改善民生,打造亮点,培育品牌,认真履行保障民生职责,促进了各项民政事业健康和谐发展。今年,我局巩固保持了市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被省发改委、省人事局评为三峡移民先进单位,被市警备区政治部评为全市军休安置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推荐为市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被区政协评为政协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区阳光民生救助品牌被评为市“贴心民政”十佳品牌,“阳光民生、救急助困”被市直机关工委表彰为“机关党员先锋号”,区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区和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区。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上,区民政局不仅获得了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十佳行风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六个单项奖,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科学发展考核最高奖——科学发展先进单位奖。

一、年全区民政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民政干部整体水平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学习提高与整改落实相结合,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民政事业大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相结合,以创建“贴心民政”服务品牌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打造出“阳光民生救助”、“柳埠镇孤老优抚对象休养院”、全福街道“一居一品”“一居多品”“邻里互助”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贴心民政子品牌;将解决民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大力推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干部作风、业务能力和党风廉政“五个建设”,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能力突出、廉洁高效的民政干部队伍。

(二)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从总体上抓好五个一,打造阳光民生救助平台。今年以来,区民政局作为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围绕建立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以“大民政、大民生、大救助”为工作目标,按照“三专”的工作方式和“五个一”的具体要求,全力打造阳光民生救助品牌。一是建立一套社会救助保障制度。对全区五大类二十多项常规救助保障制度进行整合,统一纳入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立了全区救助工作的联动机制。二是搭建一个救助平台。成立阳光民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以区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为中枢,以街镇、部门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站为枢纽,以村居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点为基础的三级阳光民生救助平台。三是建立一个阳光民生救助信息网络。开发研制了区阳光民生救助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困难群众基本信息数据库和救助成果信息数据库。今年以来,全区投入救助资金近5000万元,惠及各类困难群众近15万人次。四是开通一个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热线。热线号码为“”,4月份以来,中心及各街镇、部门阳光民生救助服务站共接听各类咨询求助电话近万个,全部及时办结处理。五是设立一个应急救助基金。制定《区阳光民生应急救助实施办法》,区、街镇按照万人万元标准分别设立了100万元和90.2万元的应急救助基金,对因天灾人祸等特殊原因导致的突发性困难,及时给予应急救助。通过搭建救助服务平台,对全区救助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进一步完善了救助工作机制,逐步建立了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

2、整合资源,依托阳光民生救助平台,实施阳光民生救助。

一是围绕“学有所教”,实施阳光民生助学工程。对困难大学生按照大专2000元、普通本科2500元、重点本科3000元、城乡低保家庭困难大学生第一学年学费全额救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入学救助。共救助困难大学生394人,发放救助金109.6万元。其中低保家庭困难大学生最高救助额达到10000元,最低也有3600元。

二是围绕“劳有所得”,实施阳光民生就业援助工程。重点抓好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对于不符合“双零”家庭条件的农村特别困难家庭人员,积极开辟114个镇村环卫、道路养护等公益岗位促进就业。通过设立就业指导站和“就业伙伴”服务中心,全方位为困难家庭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

三是围绕“病有所医”,实施阳光民生医疗救助工程。设立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对困难群众大病患者按比例给予救助。今年以来,对1872户患大病的城乡困难群众进行了医疗救助,发放救助金207.66万元。

四是围绕“老有所养”,实施阳光民生养老服务工程。以保障老年群体的利益为重点,完善多元化养老体系,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多层次、多渠道解决城乡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五保供养实行财政供养机制。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保障经费分别达到每人每年2700、1700元。全区投资5500余万元,11个镇、2个农村办事处按照省一级敬老院的标准完成敬老院改造建设任务12处,其中6处已验收为省一级敬老院,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9.5%。争取市民政局“寒冬送暖”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区唐王镇举行,为我区10处敬老院争取到40吨煤及4车白菜,确保老人们温暖过冬。日前,区人大对全区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工作视察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建立起财政惠老补贴制度。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为全区1132位90至99周岁,且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发放长寿生活补贴;为百岁以上老人,按每人每月300元标准发放长寿金。郭店镇从今年1月份开始,对全镇70岁以上的农村户口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的养老补贴。

五是围绕“住有所居”,实施阳光民生安居工程。在城市,对住房困难的家庭,实行实物配租、廉租房补贴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农村,计划从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完成资助1356户农村住房困难家庭房屋修建任务。今年共投资1280万元,按照每户1.6万元的标准,资助了800户农村困难群众修建房屋。重阳节前夕,为阳光民生安居工程户中的困难老年人发放了13台电视机,在寒冬来临之际,又投资33.4万元,实施阳光民生温暖工程,为334户困难群众送去了取暖炉具和取暖煤,确保他们能够温暖过冬。

六是围绕“难有所济”,实施阳光民生应急救助工程。建立应急救助制度,对各类困难群众家中发生突发性意外事件的,及时给予应急救助。四月份以来,区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已实施应急救助121例,发放救助资金26.2万元。做好春节期间的困难群众救助慰问工作,年春节期间共投入资金650万元,救助全区16796户各类困难群众。

3、围绕阳光民生救助体系建设,实施好两大救助工程

一是城乡低保全覆盖工程。今年将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年1320元提高到了今年的每人每年1440元。1-12月份,全区共有2年61户次、44549人次得到城市低保补助,发放低保金870.71万元,人均月补助195.45元;1-12月份发放农村低保金760.8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63879户次、120669人次,人均月补助63.1元;共有1106户次、2216人次享受分类施保救助,共发放救助金22160元。在全区推行“阳光诚信低保”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优抚对象救助工程。严格贯彻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建立重点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足额发放抚恤定补金。对全区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摸底普查登记,对重点优抚对象的电子档案数据库进行整理修改,增补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15名,参战退役人员35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重点优抚对象3446名,其中伤残军人652名,“三属”人员232名,在乡复员军人1261名,参战退伍军人492名,涉核退役军人98名。健全完善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为农村的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住院费定点按比例报销制度,全年共为3106名农村籍的抚恤定补优抚对象报销金额达143万余元,为417名城镇优抚对象办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卡,报销金额达121万余元,切实解决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定的医疗难问题。下拨经费17万余元,为全区21名困难优抚对象修建房屋。在敬老院设立光荣间,有效解决孤老优抚对象的养老问题。建立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制度,为符合条件的61名伤残军人配发轮椅、配置假肢,为5名重点优抚对象提高了伤残等级,建立优抚对象联络员制度,确定133名优抚对象为联络员,向优抚对象发放服务手册3500册。优抚对象救助工程的实施在全区建立起了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和精神抚慰“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

到目前为止,全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由被动救助向主动救助转变,由分散救助向统筹救助转变,由节日救助向日常救助转变,由封闭运作向公开透明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的“五个转变”。国家民政部,省、市科学发展观指导组,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等各级领导先后来阳光民生救助服务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均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视察后十分高兴,非常满意,给予高度评价。省卫视、《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市日报》、《市时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区的阳光民生救助工作进行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记者在深度采访的基础上,编写了《动态清样》及《内参选编》新闻稿。

阳光民生救助体系的建立完善,解决了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了群众满意度。根据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年上半年区区委、区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区的满意度为78.1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不满意度为9.34%,比上年下降5.6个百分点。从测评的八项指标看,评价最高的是“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满意度是80.95%,不满意度最低,为6.84%。

(三)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城乡社区为重点,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

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一是搞好精品社区创建工作,培养打造亮点社区。在4个街道打造8个精品样板社区。11月上旬齐副市长带队,对上海花园和辛店社区进行现场观摩,对我区精品社区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围绕打造城市“十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搞好社区服务工作,让社区百姓享受到更多周到便捷的服务。今年以来,区社区服务中心以社会化运营的方式,接听社区服务热线3100多个,为千余户社区居民提供了家政、月嫂等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服务站也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低保、优抚、慈善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三是做好社区养老工作,共有109名老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继续推广全福街道小辛社区裕辛苑托老站的经营模式,上海花园等社区新建立了日间托老站,全区社会化养老工作趋向完善。四是加强居民自治工作,各社区制度上墙、组织健全、工作到位、自治有效。五是搞好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洪家楼街道鑫达社区和花园北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450万元建成了面积1500余平米的全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福街道小辛社区裕辛苑托老站改扩建工程和南全福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建设也进展顺利。六是及时发放社区居委会干部补贴和社区办公经费,较好的解决好了有人干事、有钱干事的问题。

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对年打造的60个农村社区试点村,进一步搞好整合、规范、提升,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对今年的6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平台,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各村社区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经检查验收全部合格。做好港沟镇章灵办事处四村的换届选举工作,村民参选率97.5%,四村选举成功率100%。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起草并由区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与区纪委、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局联合起草《关于在全区农村全面推行“三项制度”的通知》,11月18日,在华山、镇召开了“三项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为构筑我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村级民主管理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做好村干部误工补贴发放工作,调动了村书记、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四)搞好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落实

搞好双拥工作。制定下发了《年度双拥工作意见》,调整充实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做好节日期间拥军优属工作,春节期间,走访慰问384户困难优抚对象和驻区部队,“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驻区部队、庆“八一”军民文艺联欢会等系列拥军活动,投入30余万元,走访慰问建国前“三老”优抚对象1072人;抓好双拥办公室的设立、双拥档案整理、双拥一条街建设、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等工作的落实,在西营镇召开了双拥工作现场会,推广西营镇的经验做法;协调部队开展“三下乡”和扶贫帮困活动,我区25家驻军部队分别与25个村结成共建对子;进一步加大了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力度,区财政、四个街道办事处、华山、王舍人镇共同出资200万元,援助71777部队战士食堂建设,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为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奠定坚实的基础。全国双拥办副主任董华中一行来我区视察双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今年《中国民政》第七期、《双拥》杂志第九期分别以“双拥花盛开”、“拥军办实事、爱民动真情”为题,刊发了全区及西营镇的双拥工作事迹。

做好优抚安置工作。根据20年底义务兵征集情况发放军属牌476幅,为215名城镇义务兵发放安置卡,发放义务兵优待金90.2万元;对20年度退伍士兵档案进行了整理审查,将其中农村籍5至8级伤残军人档案和195份城镇退役士兵档案及相关材料及时移交市安置办,为258名农村籍退伍士兵办理报到、落户手续;做好年度退伍士兵的档案接收及农村籍退伍士兵的落户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项待遇,为4名军休干部办理公费医疗手续,接收安置伤残军人1名。

(五)加强社会事务管理,搞好公共服务

一是做好地名管理工作。继续做好我区村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撤销孙村镇、设立孙村街道办事处和巨野河街道办事处工作,完成唐冶新区南北五条道路、东西四条道路及一座立交桥的命名工作;开展“平安和谐边界”建设工作,在各街镇实行“两图一责”界线管理,签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责任书1014份,做好与泰山区、天桥区、长清区的边界联检和行政区域界限的审核工作。服务城市化进程需要,开展了东部新城片区规划调研活动。

二是民间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规范民间组织登记和年检工作,加强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有社团122个,其中农村行业协会6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7个。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报市民政局收养公告28件,办理收养登记19件。

三是加强服务,搞好婚姻登记工作。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坚持节假日婚姻预约登记制度,以婚姻登记服务窗口为载体,巩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成果,进一步提升服务理念,强化婚姻登记、婚前体检、婚前教育等“一站式服务”,打造“心相印”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全年共办理婚姻登记13029对,其中结婚登记10012对,离婚登记1494对,补发结婚证1432对,补发离婚证91人。

四是在巩固提高火化率基础上,完善帮困济丧制度。按照区《帮困济丧补助试行办法》规定,落实城乡困难群众、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丧葬救济补助,共发放补助金3.47万元,减轻了困难群众办理丧事的负担。

(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招商引资、包村、对上争取和信访稳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全面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的标任务,引进外资50万美元。

民政局扶持资金10余万元(所包村筹措10余万元),投入资金20万元,帮助镇塔窝、三泉峪两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分别帮助两村完成“户户通”工程、修筑生产路、打井、铺设自来水管道,为两个村图书室各添置了价值15000元的图书。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到镇塔窝村和三泉峪村走访救助困难群众34户,为每户困难群众送去了“三个一”(一桶花生油、一套帮助群众致富的“种养加”图书、一笔救助资金)的救助慰问金、慰问品。

按照“保增长、重民生”的要求,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市儿童福利院项目落户我区做好协调工作,争取敬老院建设、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中心等扶持项目,共对上争取扶持资金3669.32万元,比上年增长15%,促进了民政事业发展。

做好信访稳定工作,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互相协调的工作机制,主动排查和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各种矛盾,做好涉军稳定工作,一次性救助6万元,解决了张景英信访问题,确保了庆祝新中国六十二华诞和十一运期间无越级上访、无集体上访、无进京上访。

二、年全区民政工作意见

年全区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和大力发展城市经济这一主题,牢牢把握“挖掘新潜力、增创新优势、谋求新跨越”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突出抓好“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以健全完善“五大体系”为主线,抓管理、强服务、创品牌、出亮点,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努力开创全区民政工作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贴心民政”品牌创建工作,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一是围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开展“贴心民政”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提高服务质量,树立民政部门是困难群众的贴心部门,民政干部是困难群众贴心人的理念,切实做到民政用心,百姓安心,推动民政事业科学发展。二是围绕效能建设,在推动民政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上下功夫,推动民政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境界,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热情,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进民政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心、亲民之举、为民之道通过民政干部职工传送到千家万户,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树立“民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二)实施“五心工程”,完善“五大体系”,进一步深化细化民政业务

1、实施“暖心工程”,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

按照救助流程更规范、救助排名更科学、救助服务更贴心和科学救助再提升、救助服务上水平、人民群众更满意的工作要求,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为抓手,完善阳光民生救助平台建设,及时充实困难群众信息数据库,实现救助范围无缝隙覆盖、困难群众全方位救助;以排忧解难办实事为重点,围绕“六有”工作目标,结合改善民生“双十工程”,深入开展阳光民生助学、就业、医疗、养老、安居、应急等阳光民生十大救助行动,确保各类困难群众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科学规范的救助;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扩大阳光民生救助服务范围,丰富阳光民生救助服务内容,提高阳光民生救助服务标准,推进全区阳光民生救助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围绕“学有所教”,实施“阳光民生助学行动”。完善阳光民生教育资助体系,对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全程救助,在确保“学有所教”基础上,推进“学有优教”。

二是围绕“劳有所得”,实施“阳光民生就业援助行动”。满足城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不同就业需求,进一步促进阳光民生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和城乡劳动力培训,计划安置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组织转移就业能力和技能提升培训9000人,组织创业培训1000人。

三是围绕“病有所医”,实施“阳光民生医疗救助行动”。搞好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对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患者按比例进行救助,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参加城镇基本保险、新农合,按个人交费标准给予救助。创新医疗救助服务,探索建立大病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无缝隙对接、一站式结算新模式。根据“区别不同对象,实行分类救助”原则,对五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抚恤定补优抚对象根据农民自付医药费额度按比例给予救助。

四是围绕“老有所养”,实施“阳光民生养老服务行动”。开展“阳光民生敬老院规范化建设行动”和“老龄事业合力推进年”行动,大力发展敬老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开展邻里互助、社会认助等活动,倡导、鼓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形成社区志愿助老服务的长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实现多元化养老。

五是围绕“住有所居”,实施“阳光民生安居行动”。在城市,全面落实保障性住房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经济适用住房为主,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托底的面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在农村,继续实施“阳光民生安居行动”。投资900万,每户按照1.6万元资助标准,帮助556户农村困难家庭新建房屋,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安居工程。

六是围绕“难有所济”,实施“阳光民生应急救助行动”。开展“阳光民生春节添暖行动”,采取走访慰问与实施救助结合、集中救助与分散救助结合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对各类城乡困难群众进行“添暖救助”;开展“阳光民生应急救助行动”,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区、街镇均按照万人万元标准设立应急救助资金,对遭受突发性意外事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应急救助。继续实施“温暖工程”,在寒冬来临之前,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温暖救助,使“温暖工程”救助常态化。

围绕“六有”,实施好城乡低保全覆盖工程,进一步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39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32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44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560元,以“阳光诚信低保”服务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完善城乡低保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服务程序,提高审核效率,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城乡低保覆盖率,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真正实现“进出有序、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兜底保障”的城乡低保工作目标。

2、实施“舒心工程”,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围绕“欢度晚年、幸福养老”的目标,进一步抓好敬老院建设和五保供养工作。一是落实五保供养经费,将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800元。二是在巩固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在75%以上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敬老院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敬老院规范化建设行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开展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化建设达标升级活动,达到院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规范、服务到位的目标,让五保老人“进得来、住得下、过得好”。三是加强对敬老院院长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关爱老人,贴心服务,让五保老人日子舒心、住得安心,让五保老人精神愉快地欢度晚年、幸福养老。四是组织好“五进”敬老院活动,实施有线电视、公益电影、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卫生服务、志愿服务进敬老院等各项活动,丰富五保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不断推进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化,搞好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逐渐形成以养老机构为载体、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养老服务体系。

3、实施“称心工程”,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

围绕构建和谐,以和谐社区建设为总揽,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培养典型,整体推进,不断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城市社区工作。进一步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搭建社区工作平台,在以往打造的17个“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基础上,继续打造20个“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围绕打造5个精品城市社区,提升社区建设的形象和水平;围绕居民自治,搞好今年第四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推进社区居委会直选,搞好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围绕社区服务用房建设,积极做好对上争取。

农村社区工作。围绕新建设60个农村社区,打造20个农村精品社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提升农村社区建设覆盖面,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覆盖率70%以上。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为核心,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切实搞好今年第十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通过城乡统筹、城乡互动,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4、实施“放心工程”,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服务体系。一是打好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攻坚战。坚持军地统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双拥共建新路子。加大智力拥军、科技拥军、实事拥军、新型社会组织拥军为主体的社会化拥军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军民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在各街镇打造双拥一条街、双拥工作站、双拥办公室,动员全区军民积极参与双拥创城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会唱戏”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化拥军,建立志愿者拥军队伍,树立我区的双拥工作品牌,确保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二是围绕争创“双拥模范区”,抓好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建立抚恤定补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健全优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落实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加强敬老院光荣间建设,探索建立优抚对象精神抚慰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生活、医疗、住房和精神抚慰等“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做好义务兵家属优待工作和退伍军人以及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落实好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

5、实施“顺心工程”,完善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坚持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的管理方针,进一步做好社会团体、民非企业的培育和年检工作,推行社会团体和民非单位网上审批,提高民间组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收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依法开展收养登记工作;二是要服务城市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好片区规划调研和实施,完成各乡镇地名标志设置工作,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示范活动,搞好区划地名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促进婚姻登记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让婚姻服务对象“顺心”满意;搞好殡葬管理服务工作,继续实施帮困济丧救助,巩固提高火化率。

围绕中心,服务民生,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包村、对上争取和信访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