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执政能力调查意见

时间:2022-09-28 04:01:00

干部执政能力调查意见

**县现有39个乡镇,其中建制镇14个,共有乡镇干部874人,其中女干部121名,党员702人,35岁以下326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579人,占66.2%。乡镇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执行党在农村工作方针的骨干力量,其政治素质、思想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的事业的成败。近年来,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就如何提高乡镇干部执政能力,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了一系列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解剖的13个乡镇(全县39个乡镇)来看,当前乡镇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能基本适应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需要,担当起农村基层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重任。同时,我们也发现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和突出,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研究解决。

(一)领导素质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实施,社会转型下的乡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矛盾,客观上对乡镇干部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反映,有27%人反映自己的工作越来越被动,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具体表现:一是少数党政一把手驾驭全局的能力较低。调查中发现,有个别党政一把手管理协调能力不强,不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解决班子内的问题,碰到矛盾就找上级,要求调整换人,缺乏解决自身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二是部分党政班子成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较低。问卷调查反映,76%的党政班子成员认为乡镇工作主要是财政、计生和综治等“三票”工作。事实上,他们也是把主要精力摆在这些硬性指标上,而恰恰忽视了乡镇工作的重头戏――发展农村经济,引导农民致富上。还有40%的同志对市场经济知识不熟悉甚至根本未入门,遇事凭经验,办事找关系,实际工作的思维定势主观化、行政化、经验化,如在资金引进、合同签订、技术转让、招商洽谈等方面均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三是一般干部驾驭农村复杂局面能力较低。据统计,现有乡镇干部中,近十年来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分配的接近一半,他们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单位门,虽然知识水平较高,且大多是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但普遍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二)思想作风与群众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一是“不勤”。据村干部反映,乡镇干部下村是“三来三不来”,即财税入库催钱来,计划生育催人来,上头安排突击任务来;平时调解班子不来,处理矛盾纠纷不来,宣传教育群众不来。有的驻村办联系点也是“选近不选远,选富不选穷,选易不选难”。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应付会议多,结合会议精神联系实际抓落实的少;工作做表面文章,摆花架子的多,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少;喊在口头上、甩大衣袖子的多,带头埋头苦干做实际工作的少。一些地方的村民对党委书记、乡镇长是“只知其名,不识其人”。二是“不细”。不少乡镇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差,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多,真正和风细雨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太少,特别是在农业税费上交工作中,当行政手段推而不动的时候,就组织“大兵团”进行“强攻”,引发干部对立情绪。三是“不廉”。有的乡镇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不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侵蚀,对农民索、拿、卡、要,用公款大吃大喝,少数甚至以权谋私,违法乱纪。

(三)管理体制与职能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上乡镇权力弱化,乡镇名义是有许多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由于简政放权未落到实处,其权力实际上被肢解、被架空,特别是驻在乡镇而由县有关部门主管的站所,乡镇看得见、管不着,上级部门管得着、看不见,造成管理“真空”,这种条块分割的局面使乡镇很难履行其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本应由部门为主负责的工作,如税收入库、计划生育等,往往被上级行政命令压到乡镇头上,并冠以“一票否决”,而乡镇对这些部门的人事调配权、工作支配权、利益分配权一点也没有。如果完不成任务挨“罚”的还是乡镇,部门没有责任,而完成任务后开庆功表彰会的却是部门,而乡镇什么也没有。二是财政管理体制上乡镇责权失衡。在当前乡镇财政分税包干的体制下,乡镇政府财政状况具有很高的分化程度,穷者很穷,富者很富,但是总的来看,绝大多数乡镇的财政很紧张,财政收入的结构性差异很大。三是乡镇干部人浮于事的问题。一些地方,乡镇干部最多的有五、六十人,最少的也有三、四十人,“有人无事做、有事无人负责”的现象随处可见。乡镇干部既怕得罪上级领导,又怕得罪周围群众,工作畏首畏尾,瞻前顾后,多年来乡镇面貌没有多大的改观。

(四)地位待遇与担负职责不适应。表现在:一是政治上进步难。一般而言,在乡镇工作的同志,只有党政一把手能进入县直机关工作,绝大多数只能在乡镇退休。加之乡镇党政一把手进城后,一般只安排个副职,使他们觉得再创造政绩也不过如此,于是就放松了要求,工作松劲、滑坡。二是经济收入低。调查乡镇反映,乡镇干部的工资都未能按月发放,拖欠得最久已达6个月,最短的也有2个月;80%的乡镇只发了基本工资,应享受的下乡补助、岗位津贴及个人学习培训费用、办公开支等都因财政拮据而无法兑现。调查中,90%的乡镇存在发票报帐难问题。有7.6%的乡镇干部靠一人几百元一月的工资维持三、四口人的生计,生活十分艰难。三是家庭牵挂太重。调查的130名乡镇干部中,有15.4%的人离家太远,夫妻两地分居已达10年以上;成年子女未就业的达42.3%。

二、提高乡镇干部执政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一)突出重点,狠抓学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重在加强学习教育,打造“学习型”干部,建设“学习型”乡镇。一是要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在政治思想方面,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夯实基层干部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热爱乡镇、建设乡镇的思想基础;在业务知识方面,要突出市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农村科技文化、经济法律法规常识教育,不断充实文化业务知识和提高技能。二是要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坚持“多管齐下”原则,拓宽教育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包括坚持完善党政领导中心组学习制度、乡镇干部定期学习制度、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各种有关的知识竞赛等,充分挖掘乡土教材,丰富活动内容,弘扬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让广大干部在各种活动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三是要坚持学习教育的实效性。要立足学习提高,坚持思想教育,抓好理论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正面教育,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充分肯定乡镇干部的主流和本质,引导乡镇干部学先进、赶先进;坚持自我教育,引导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启动内力,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本着“建设一个领导水平高、工作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坚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乡镇领导班子”的理念,着重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教育和提高,并始终把它作为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攻破难点,激发干部活力。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难就难在能否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长期以来,部分乡镇干部要么思想僵化、墨守陈规,工作方法老一套,要么畏难情绪大,认为乡镇条件差、底子薄、负债重,即使花九牛二虎之力,也无力回天,壮志难酬。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许多干部的手脚,也影响了农村各项的有效工作。要推动乡镇发展,解放干部的思想是关键。为此,针对乡镇干部存在的这些思想障碍,要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的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活力。一是要坚决破除计划经济思想,克服“等靠要”心理,树立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启动新思维,开拓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二是要坚决破除“怕担风险”思想,克服片面求稳心理,树立敢为人先的观念,敢闯前人未曾涉足的禁区,敢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按“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一切”的标准,放活工作思路,放开手脚,大胆地干。三是要坚决破除妄自菲薄思想,树立事在人为的观念,扎根乡镇实际,艰苦奋斗,负重前进,励精图治。同时,要结合精简乡镇机构设置、下放部分权利等办法,多途径激发乡镇干部活力。

(三)抓根本点,强化约束机制。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根本在于强化约束机制,树立乡镇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执政形象。一是加大整顿力度。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整顿,不能有淡季和旺季之分,必须切实加大力度,持之以恒,长抓不懈。省委前几年在乡镇干部中开展的增强“四个观念”活动,把准了基层的脉搏,切中了乡镇干部的要害,应该进一步深化,以巩固扩大成果。县、乡镇党委一定要把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整顿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要建立责任制,指定党委书记为抓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和整顿的第一责任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对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对干部形象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采取自己找、群众评、上级点、互相帮的方法,切实加强整改。二是要强化岗位管理制度。根据乡镇管理的特点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定岗、定员、定责,实现乡镇工作的高效运转。实行赶圩(集)日联合办公制度,在赶圩日召集计生、国土、民政、户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实行联合办公,集体帮助解决群众的具体疑难问题。实行机关、村、户三重考勤考宿制度,由乡镇政府办公室、村委会、村民代表联合对乡镇干部下村工作、生活等情况实行三重考核,定期公布。实行乡筹工资以奖代补制度,根据乡镇干部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将其基本工资以外的奖金、补贴等全部用作奖励基金,拉开分配档次,解决“干与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弊端。三是要加强监督约束制度。要进一步推行民主集中制。对乡镇党委班子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上级党委要定期进行检查,要建立干部年终评议、届中考察、离任审计、回复谈话、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

(四)抓关键点,优化工作环境。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帮助基层干部做好工作。因此,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其关键就在于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要多指导少指责,社会舆论对乡镇干部要多理解少误解,有关部门对乡镇的工作要多解难少为难。具体来讲,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多宣传报道乡镇领导班子和乡镇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起乡镇干部良好的群体形象。要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在全社会形成理解、爱护、关心乡镇干部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针对乡镇干部生活条件简陋、业余生活单调、人心不稳的现象,采取财政以奖代拨、乡镇自筹等办法筹措资金,在乡镇机关建设阅览室、澡堂、食堂等硬件环境,美化、绿化、亮化政府大院,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既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激发广大干部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使乡镇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沉得下、蹲得稳、干得好,有效地防止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发生。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完备的考核目标,对广大干部进行严格的政绩考核,建立能够体现人才价值的奖惩机制,使政治待遇、工资收入、各种津贴与能力、贡献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定期开展评选优秀乡镇干部的活动,对多年评为先进的乡镇干部,可打破正常的台阶,破格提拔任用,形成“能者上、平者下、庸者下”的竞争机制,促使他们时刻保持奋发向上的竞争态势。县、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设立乡镇干部奖励基金,每年从基金中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奖励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干部。要通过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激励、吸引机关的优秀人才到乡镇建功立业。特别是上级政府对志愿去乡镇工作的优秀干部在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