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十二五扶贫开发要点

时间:2022-07-09 05:12:00

夯实十二五扶贫开发要点

十二五”是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对指导今后五年扶贫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根据省、市、县扶贫主管部门要求及金扶办1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镇“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背景

我镇地处西北部,两省交界处,西连,北界省商城、固始两县,是的西北门户,为两省的交通要道。全镇总人口4.7万人,农业人口45917人,贫困人口4607人。辖11个行政村,1个街道,镇域总面积为269.3平方公里,是我县面积第二、人口第三的山区大镇、人口大镇、农业大镇。镇内革命遗迹众多,有4处部级重点保护单位和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秀丽的金刚台耸立于镇西北部,海拔1584米,为第二高峰,大别山主峰之一。

根据目前人口数量及村镇职能,目前村镇规模可大致分四级:中心集镇:镇区;一般集镇:街道、和街道;中心村:村委会驻地,包括村基层村:各村民组。

年,全镇GDP实现3.2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300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17.4万元,小城镇新增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

二、“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措施、经验

“十一五”期间,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扶贫开发的基本战略,集中全镇人力、物力、财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

一是经济实力增强,贫困人口减少。到上年底,全镇年财政收入达到154.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00元,分别比“十一五”前增长16%和15%。先后有500人基本解决温饱,贫困人口下降10%。

二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全镇共新修村级水泥路25条,总长75公里,修筑组级沙石路18条,总长6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80%的组通砂石路。完成农网改造12个村,解决了12(原30个村)个村,1200户贫困户生产生活用电问题,12个村,340个村民组开通了程控电话,解决了3000人的农村人畜饮水问题,通过修建、水渠等措施改良低产田340亩。

三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十一五”期间,全镇共营造经济林4600亩,中药材3000亩;扶助多户农民养殖大户,发展养鸡10万只,发展养猪8000头,发展养羊1300头。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年均开展技术培训500人次,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年均输出劳动力1万人(次)。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依据当地资源,基本形成一定规模石材加工工业园区,为当地农民就业提供了机会,农民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十一五”时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不仅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今后中长期发展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坚持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扶贫工作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部门挂钩联系,干部“帮、包、带、扶”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做到了“领导、资金、措施”三到位,对象、责任、目标“三落实”。

二是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管理不断规范,是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前提。“十一五”期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等资金200余万元,资金跟着项目走,专户专管,构建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五道防线,确保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率。

三是实施“一体两翼”扶贫战略,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重要举措。通过整村推进为载体,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和劳务输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一个村一个村帮扶,有效解决了群体贫困问题。

四是坚持自力更生,社会共同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条件。“十一五”期间,全镇村干部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引导贫困山区广大群众依靠自身力量战胜贫穷,与上级定点帮扶单位、镇直各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形成强大合力,确保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经验同时,也有差距和不足:一是贫困面大。全镇12个村均有贫困人口;二是贫困程度深。按新的贫困标准,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4607人,占农业人口10.03%;三是扶贫支持力量相对薄弱,扶贫成本增大。综上所述,我镇“十二五”期间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开放式扶贫、开拓式扶贫,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改善条件、提高素质、创造机会”,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和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积极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资助行动,进一步推进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和小额信贷扶贫,竭力缓解各类返贫现象。通过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2、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先解决温饱与实现稳定脱贫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原则。四是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机结合的原则。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扶贫、外部援助相结合的原则。六是坚持进村入户的原则。七是坚持提高贫困户收入与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八是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四、“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任务

根据县扶贫重点和我镇确定的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主攻方向,结合我镇实际,扶贫开发的重点是:(一)加大山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县里产业化扶贫工作布局,大力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着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工程,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1、加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的良种种植力度,提高粮食的质量,全面普及推广水稻提升产业行动,力争五年内粮食良种种植面达95%以上,水稻提升面达98%以上,粮食的质量进一步提高。2、以等村为依托,大力发展高山有机稻、有机反季节蔬菜,引导群众积极种植高山有机稻、反季节蔬菜等绿色食品,逐步扩大种植范围,力争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实现高山有机稻种植50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2000亩。3、以街道为依托,大力发展香茶菜种植,通过与集团的合作,力争年均香茶菜种植面积达400亩以上。4、大力培育扶持名优茶产业。以、村为依托,积极培育、扶持生态高山茶、大茶等有机茶产业,力争五年内新辟、改造茶园4000亩以上,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格局。5、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利用山场资源优势,在全镇范围内扶持农民大户积极发展畜牧业,力争年均“笨猪”出栏量达1万只,山鸡达5万只,山羊出栏量达2万只。6、加大林地和土地流转力度,以等深山区村为依托,积极开展林地流转工作,发展培育经济林,力争五年内山核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以上,油茶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经济林面积达5万亩以上,有机茶种植面积达4000亩以上。以等村为依托,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发展培育优质水稻、小麦生产基地。7、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经纪人。力争五年内培育1—2个农业龙头企业,培养农民经纪人达50人以上。8、大力发展菌药产业,利用山区资源,积极发展天麻、灵芝、茯苓、中草药种植,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逐步走上深加工、精加工,形成以天麻饮片制药、灵芝粉破壁、香茶菜提取等高科技农业产业。9、加大农业保险工作力度,全面实施农业综合保险。

(二)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根据实际,对当地群众反映强烈,制约本地经济发展的饮水、村组道路等工程项目有选择、有侧重予以解决,不断改善重点村、组的基础设施状况。1、新修12个村乡际、村际、组级水泥路49条,长90.5公里;2、新修等7个村组级砂石路27条,长45公里。3、兴修农业水利工程,力争五年内兴修塘40口,大堰22座,加固河渠5000米。4、实施农村安全引用水工程。在等村全面实施高位引水工程10处,彻底解决近4000人畜饮水安全问题。5、在、等村积极开展改林、改田工作,力争五年内实现低产改林改造1万亩,低产田改造1000亩。

(三)加大红、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38处红色遗址和等红、绿色资源优势,切实做好红、绿色旅游规划,加大红、绿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兴修等景区公路,改善景区交通条件,加快景区建设步伐。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切实保护绿色资源,抢救性维修红色文化遗址,切实加大红色文物保护力度,五年内力争打造一条红、绿色旅游精品线路。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1、在全镇范围内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力争平均建沼气池100口以上;2、在中心集镇、三个小集镇建立垃圾填埋处理厂,解决近万人的生活垃级处理问题。3、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公益林项目,努力打造一个“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的绿色生态环境。

(五)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对贫困子女进行技术培训,尤其是结合实施的项目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办好集中培训班,做到培训一人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群众。力争每年开展技术培训达到1000人次以上,通过科技培训,让农民掌握1—2项的专业技术,走一条先培训后输出的道路。

(六)稳步推进互助资金试点。继续稳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坚持互助资金的扶贫性质,贫困户入社比例达到30%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快互助资金运行速度,增大使用效率。

(七)整合扶贫资金,继续实施整推进。整村推进是一种有效、快捷的扶贫开发好形式,按照年实施、、三个村;年实施三村;年实施街道、上畈两个村;年实施斗林、两个村;年实施、两个村的方式轮流推进。按照年实施三个村;年实施、斗林、三个村;年实施、两个村;年实施、两个村;年实施、门山两个村的重点扶贫帮扶形式轮流推进。使整体村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通过五年的扶贫开发,力争“十二五”末,脱贫人口2000人,人均纯收入达5500元,财政收入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20亿元,招商引资累计2亿元。

五、“十二五”扶贫开发发展的保障措施

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贯穿于新农村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各村、镇直各单位(部门)都要齐心协力,共同促进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和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责任制,镇每年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政委、镇长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单位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组,科学制定工作意见、考核制度和奖惩目标,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2、科学制定好扶贫开发规划。结合新时期扶贫开发任务,认真制定好以村为基础,以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不断提高规划项目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继续积极争取和管好用好上级各项扶贫资金,把政策用活,把资金用好,重点保证对“整村推进”村投入。

4、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按照上级精神,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责任制,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强化责任,不脱贫不脱钩。动员共青、妇联、社会各届力量扶贫济困,献计献策献爱心,形成扶贫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