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组织财政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16 06:34:09

全市组织财政工作计划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财政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部门一定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改革和发展全局,为支持全市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切实做到理财为民理财为公,该支持的主动支持,该保障的切实保障,争取各方的理解和配合,团结奋斗、再接再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着力改变收入格局,实现收入的较大幅度增长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调动各方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密切配合税务等部门,严格依法征收,大力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属地征收管理,推进实施综合治税;该收的要十足收齐,不该收的坚决不收,实现均衡及时入库;制定和完善对税务和税源大户的激励措施,调动各级增收积极性;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拓展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制定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重点加大对土地收入、地方教育附加、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征管力度,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坚决纠正各种违规收费,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要在财、税、库、行网络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重点搞好收入调度分析,及时发现收入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收入组织和指导,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要加强市和县区之间的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实现网络互联、互通,实现税收基础信息共享,创新税源控管机制,提高财政部门掌控税源和指导组织收入工作的能力。

二、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增强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问题的支持力度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总结近几年“三农”工作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宏伟战略目标。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初步拟定了“十二五”期间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意见。总体目标是:强化八项支农措施、建立五项保障机制,筹集30亿元资金全力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筹集2亿元,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镇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分流人员,均衡财政供给水平,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筹集3亿元,支持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优化农业生产环境。筹集4.5亿元,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加大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扶持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筹集2.8亿元,继续落实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筹集5亿元,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扶贫、计划生育等公益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等项政策。筹集2.7亿元,积极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到2007年底使集中供养率达到75%,2010年达到85%;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到2010年使参保人数由现在的168万人增加到240万人;积极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医疗落后面貌。筹集1.5亿元,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筹集7亿元,支持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自来水和乡村建设新规划的制订和实施。筹集1.5亿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招商引资以及积极化解历史债务等,不断壮大各级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要通过完善稳定惠农政策机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保障与激励并重的转移支付机制、引导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资金整合及效绩评价机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与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把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尽最大努力解决好,是公共财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立足点。要积极支持就业和再就业,支持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促进创业培训工程,拓宽就业门路;支持加快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大力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等各类福利设施建设步伐;保证企业养老保险、离休干部、“涉军”等经费需求,支持公共卫生两个体系建设和医疗保险改革。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工作力度,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保资金,依法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扩面和清欠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认真研究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财政支持的重要方面。2012年教育支出重点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布局、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子”“种子”作用,择优扶持,促进和带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科技支出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园建设,安排科技三项费用和新产品退税;文化支出重点用于改造文化基础设施和重要文物的维修和保护;卫生支出重点用于整合医疗机构资源、增加医疗设备,防治艾滋病、麻疯病等传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4、财政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加快城市重点项目建设。突出城市特色,支持城市重点项目建设,是提升我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也是财政运用市场运作手段积极支持和促进的重点。市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中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任务之重、工作量之大前所未有,政府债务风险也不断向财政集聚。能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科学运用市场手段妥善解决好城建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是市、区财政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除管好用好财政安排的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外,要根据“十路进财”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拓宽理财思路,加大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更加规范完善土地出让收益等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整合变现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建设资金,切实保障大明湖环境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的需要,实现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建设“自求平衡、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的目标要求。

5、强化财政应急保障机制。针对近年来若干预想不到的公共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的问题,增加财政应急保障金,是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举措,也是国务院最近出台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中的要求,市、县区各级政府都要强化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安排财政应急保障金。今年市本级安排的这块资金比上年增加一倍,主要就是要及时解决各种公共突发事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的应急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县区逐步克服困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实行新的财政体制以后,县区发展经济、优化环境、对辖区内各类经济的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财政收入也普遍实现较大增长。但是,由于县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收入有继续拉大的趋势,部分县区财政仍然比较困难。因此,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县区逐步克服困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是按照宏观平衡、区别对待、公平效率和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规范转移支付办法,对困难县乡分类指导,实行不同的转移支付支持方式。要建立保障性转移支付制度,把2011年自有财力达不到5亿元的县区和自有财力不能满足基本支出需求的乡镇作为支持的重点,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建立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由“输血”变成“造血”,鼓励困难县乡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精简机构和人员,减轻财政负担;明确市县两级责任,切实解决基层财政困难问题。

四、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引导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战略,按照该保障的切实保障、该支持的主动支持、该退出的坚决退出原则,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整合政府资金资源,完善分配机制,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按照“两保一不”,即保证企业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保证改革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企业改革改制资金不再用于国有资本再投入的原则,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灵活运用贴息、补贴、奖励等手段,把财政资金作“种子”,吸附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用于科技自主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资金倾斜力度,营造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外经外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研究制定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对列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生产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给予优先扶持;推行节能采购,利用政府采购手段扶持节能企业发展,建立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财税政策机制,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做好财政自身改革和配套改革工作。一是在巩固政府资金结算制度改革取得显着成绩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完善财、税、库、行计算机联网,确保正常运行,加强国库动态监控,搞好库款调度和资金运筹,提高支付效率,保证各部门、各单位的用款需要。二是深化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决策、执行和监督有机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规范运作,加大投融资管理监督工作力度,促进城市建设资金运行的良性循环。三是针对债务风险向财政聚集的趋势,财政部门要加强政府债务的分析,建立健全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积极采取设立政府债务风险准备金等措施,督促配合建设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归还到期债务,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维护政府信誉。四是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委托管理行为,加大资产划转、整合、变现的工作力度;支持事业单位改革,针对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发服务类三类事业单位制定不同的办法,本着“人跟资产走”,改革成本主要依靠从单位资产整合变现中解决的原则,重点在预算管理方式、国有资产处置、单位内部分配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把好关、当好参谋,做好财政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实现政府逐步由“养人”向“养事”过渡,由直接服务向购买服务和加强监管的转变。

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财政工作水平

今年是“财政管理年”,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推进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财政管理监督工作水平。一是强化为大局、为基层、为群众服务的观念,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搞好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立足于全市发展的全局来谋划和定位财政工作,既要算好收支账、更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和发展账,切实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推进公共财政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二是加大财政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政务中心置换工程、土地收储中心和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监督管理,保证各类开发建设性资金的规范运转和政府投融资机制的高效运行;三是不断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投资评审、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将绩效管理与资金分配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正确处理好服务、监督、管理的关系,抓住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依法组织认真检查和处理,规范财经秩序和会计监督管理,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塑造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经过几年的努力,把财政建设成阳光财政、法制财政、责任财政和服务财政,真正为党、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