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管理站工作总结

时间:2022-06-03 11:27:00

林木管理站工作总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搞好种苗调剂,全力服务全市造林绿化;加大种苗工程项目争取力度,为我市种苗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认真组织好全市苗木普查,建立苗木数据库;加强场圃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依法行政、规范种苗市场和生产秩序;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种苗管理队伍;其它工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针对去年出现的“争种、争苗”的形势,紧紧围绕近年来的造林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超前落实种苗准备、充足的资源保证是搞好林木种苗工作的基础,为此2009年始,我们将林木种苗项目争取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了解我市林木种苗生产现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春秋两次苗木普查、为了全面掌握我市母树林、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的基本情况,在各林场、苗圃技术人员的大力协作下,我们按照省林业厅的要求,继续抓好人工母树林和天然母树林基地档案建设工作,完成了多年没有基础档案的空白,使我市在良种基地建设在软件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加强队伍建设,是依法行政和加强种苗质量监督的保证、加强引导服务,着力抓好种苗生产供应、调整优化种苗生产基地布局、深化国有苗圃改革,推进种苗产业化进程、强化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管、继续完善充实全市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建设,扩充信息交流渠道、进一步加强种苗机构队伍建设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2009年,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站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省、全市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林业局中心工作,抓住省、市加大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这一契机,以提高质量,保障种苗供应为核心,坚持管好种子,发展产业,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的方针,努力推动种苗工作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一、搞好种苗调剂,全力服务全市造林绿化

针对去年出现的“争种、争苗”的形势,紧紧围绕近年来的造林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超前落实种苗准备。全年累计完成调剂各类种子3个树种9个种批计750公斤,大田育苗595.39公顷,容器育苗45万株,可供明春造林用苗5469.21万株,其中阔叶树苗木比例占23.4%,树种结构不尽合理。从总量上分析,基本上能满足明春造林用苗,但树种、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优良种苗供不应求,兴安落叶松、云杉等满足供应,有的地方甚至过剩,城镇绿化苗木预计缺口很大。各县(市)区之间苗木供需不平衡,北部县(市)区绿化用大苗相对较紧。针对此情况,我们加强了宏观指导和管理,一是于2008年12月26日组织召开了全市林木种苗调剂座谈会,就如何完成2009年造林绿化任务做了研讨,达到了共识。全年造林绿化外调苗木1257.28万株,其中秋补植外调苗木32.28万株。二是及时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育苗指导性计划。加大了全市需要量较大的阔叶树种子的调剂力度。督促抓好育苗计划的落实,定期了解掌握、育苗进度。三是抓好种苗生产供求的科学引导及技术、信息服务。加强种苗需求的预测预报和调剂,掌握全市种苗供应情况,定期统计种子采收和育苗进度,并在我站QQ群及博客信息网上开辟了全市种苗生产供求信息,推介新的育苗技术和成果,四是加大容器育苗数量,今年10月份下达2010年全市指导性计划容器育苗数量320万株。五是积极筹划,为2010年春季造林提前准备,截止2009年11月1日,全市已签订外购苗木合同18份,预定外调苗木1200万株,其中大苗106万株。

二、加大种苗工程项目争取力度,为我市种苗工作提供基础保障

充足的资源保证是搞好林木种苗工作的基础,为此2009年始,我们将林木种苗项目争取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充分了解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投资意向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黑河市卡伦山林场种质资源保存库建设项目文本,黑河市黑豆果繁育基地、逊克无底河良种建设基地申报提纲。

三、认真组织好全市苗木普查,建立苗木数据库

为深入了解我市林木种苗生产现状,掌握市场供需动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春秋两次苗木普查。要求各县(市)区对本地所有的林业育苗地块逐一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林业育苗档案。同时,采集各类育苗信息,建立全市林木种苗信息库,为广大从事种苗生产的育苗单位和个人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场圃建设,做好基础性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我市母树林、良种基地、采种基地的基本情况,在各林场、苗圃技术人员的大力协作下,我们按照省林业厅的要求,继续抓好人工母树林和天然母树林基地档案建设工作,完成了多年没有基础档案的空白,使我市在良种基地建设在软件上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稳定实施项目建设布局的同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种子加工贮备、质量监督检验等基础项目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有国有苗圃7处,林场自办苗圃32处,合作苗圃1处,部队农场苗圃2处,个人育苗31处。采种基地3处:(1)黑河市卡伦山林场采种基地。(2)嫩江县高峰林场采种基地。(3)嫩江县四十里河林场采种基地。良种基地2处:(1)嫩江县中央站林场部省联营兴安落叶松母树林良种基地。(2)爱辉区胜山林场部省联营红松母树林良种基地。种子园1处:北安市缸窑林木种子园。总共有母树林13857公顷。其中,天然母树林12898公顷;人工母树林959公顷。

五、依法行政、规范种苗市场和生产秩序

首先,加强“两证”发放管理。8月份,我们开展了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和摸底调查,对符合生产条件来办“两证”的,督促其办理“两证”。截止目前,全市的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上都领取了“两证”,共发放“两证”256份,同时加强对持证单位和个人的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其次,改善服务方式,大力推行“一站式”审批。缩短办证时间等办法,方便了林木种苗生产单位和个人,大幅提高了“两证”办理效率,严格依法核发。在发证工作中,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对符合条件的不卡、不拖,对不符合条件的不发“关系证”,“人情证”,杜绝乱收费、不作为和越权审批现象;三是开展标签挂附工作。要求全市所有经营的林木种苗在进入市场时,都要挂附省厅统一规定的标签。四是开展专项检查。7月份根据省厅要求,我们对逊克、北安、五大连池等苗圃生产的苗木进行了抽查,抽查品种3个,抽查苗木样批15个,合格率95%。

六、以人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种苗管理队伍

加强队伍建设,是依法行政和加强种苗质量监督的保证。为提高重点苗圃和重点良种基地技术人员、非公种苗企业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不断提高种苗企业质量自律能力。一是组织参加了省厅今春举办的林木种苗执法、检验和质量监督管理培训班21人次。目前,我市共有17人获得《林木种苗执法证》,11人获得《林木种苗检验证》。二是组织参加省种苗协会举办的各类种苗调剂会、展销会等,有针对性地学习外地种苗繁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通过培训和学习,使我市种苗专业人员提高了业务素质,明确了工作方向,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七、其它工作

在抓好种苗站日常工作的同时,还参与承担了市林业局造林绿化检查、核查、验收、秋整地、秋补植督促检查工作,黑逊公路造林绿化用苗木调运、职工集资住宅楼建设管理、春秋两季森林防火督促检查、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编制以及党组安排的各项中心工作,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存在的问题:

总结2009年林木种苗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距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思想不够解放,致使当前的种苗工作与林业快速跨越式发展不相适应。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地供种率和良种率使用率低,良种基地规模小、产量少,繁育树种结构也不尽合理,针叶树种多,阔叶树种少;裸根苗木多,容器苗木少;留床苗多,换床苗少;常规造林苗木多,城市绿化苗木少。适宜我市抗逆性强的林木良种更少。在造林工作上良种意识不强,重造林建设,轻种苗质量是一种普遍现象,种苗生产在总体上还处于低水平、低质量的阶段。二是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与日益发育的种苗市场不相适应。由于造林速度加快,一些假、伪、劣质种苗仍然在个别地区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造林者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缺乏信息引导,一些地区出现了苗木过热现象,造成了一般苗木大量过剩,而新品种、优质苗木又相对短缺。三是国有苗圃的生产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国有苗圃管理机制僵化,缺乏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再加上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员素质不高。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四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够扎实具体、工作标准和质量还不够高、林木种苗繁育技术还不过硬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2010年工作计划:

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为造林绿化服务”这一主题,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开拓思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实施《种子法》为核心,以全面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提高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森林资源培育,提供品种对路、质量优良的种苗为目标,坚持管好种子、发展产业、依法行政、强化服务的工作方针,努力健全种苗生产供应、种苗行政执法、质量监管、种苗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的指导思想,突出抓好林木种苗科技攻关和种苗工程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良种壮苗生产供应水平,为我市林业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加强引导服务,着力抓好种苗生产供应

一是做好种苗生产供应的科学引导、技术和信息服务工作,搭建种苗信息服务平台,强化种苗生产的前瞻性,真正帮助育苗企业、单位和个人解决“种什么树,育什么苗,供什么种”的问题。2010年拟调剂各类林木种子850公斤。根据2010年全市造林任务,认真备好造林绿化所需种苗的数量和质量,落实育苗计划;二是结合种苗科技攻关项目和种苗工程的实施,总结现有国内外种苗技术成果平台,积极推介优良新树种(品种),特别是优良的乡土珍贵树种,大力推广种苗的新成果和新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贡献率;三是抓好苗木生产,进一步研究探索育苗新机制,加强育苗进度的调度、技术指导和质量全过程跟踪管理,做好种苗余缺调剂,保障造林绿化任务的顺利完成。

2.调整优化种苗生产基地布局

根据林业建设新形势的要求,结合现有良种基地建设现状,做好种苗生产基地的调整。一是大力引进优良的兴安落叶松、红松、云杉、樟子松等工业原料以及沿江防护林、各特优新经济林和园林景观树种等优良繁殖材料,抓好优良树种、品种的引种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二是调减过剩的、低水平重复的种苗生产基地,如:嫩江县国有苗圃。新建、扩建一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短缺的种苗基地,如:嫩江县高峰林场种苗繁育基地。加快多树种、多目标、多层次的林木良种繁育进程。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强化科技服务,坚持走“有性繁殖,无性利用”的育种策略,着力提高良种生产档次和水平。四是加大引进外来优良树种的力度,丰富我市的树种资源,提高林业生产力。

3.深化国有苗圃改革,推进种苗产业化进程

一是在总结前三年国有苗圃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国有苗圃改革要进入扫尾阶段,同时要积极探索搞活苗圃的经营机制、分配机制和用人机制,盘活国有资产,提升苗圃经济实力;二是按照放开、放活苗木生产流通的思路,打破行政及部门框框,加强指导、引导和服务,创建公平竞争的平台,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参与苗木业,特别要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种苗企业,培植种苗龙头企业,打造种苗市场。

4.强化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管

一是进一步宣传贯彻《种子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通过报刊、网络、培训以及科技下乡等形式,扩大种苗法律法规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二是认真落实“两证一签”制度。各县(市)区在摸底调查本辖区内从事种苗生产经营企业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要限期办证。对林木良种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要全面实行标签和包装制度;三是完善种苗质量监督抽查制度。继续开展年度种苗质量抽查,实施种苗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严禁质量不合格的种苗进入流通领域。

5.继续完善充实全市林木种苗信息网络建设,扩充信息交流渠道

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减少或避免盲目生产和供求失调带来的损失。一是横向连接兄弟地市县,纵向连接造林单位和种苗生产供应单位,搜集储备内外种苗信息,全市内外种苗生产、经营动态。二是及时掌握各树种在本市生产和供求情况,保证信息畅通,为下年度造林绿化做好准备。三是利用各类统计报表、收集数据,及时、准确地分析研究种苗生产供应形势,搞好种苗生产预测预报,制定生产计划,从宏观上指导种苗生产。四是通过种苗信息平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最终达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目的。调查汇集市场行情,及时将外地苗木市场的供求信息反馈给种苗生产企业,推动我市种苗调度信息化的发展。

6.进一步加强种苗机构队伍建设

一是争取各级领导对种苗工作的支持,配足种苗管理人员,切实做到种苗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研讨会和外出参观考察等形式,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种苗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强与上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沟通,争取市、县两级种苗质量检测站建设,完善检验设施设备,不断提高种苗质量检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