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2:56:28

林木种苗

林木种苗范文篇1

[关键词]林木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林木种苗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因此,在进行林木种苗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林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林木种苗进行分类管理,制订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种苗的管理效率,为林木种苗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在林木种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并适当引进优质品种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1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

1.1育苗管理。育苗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育苗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对林木苗种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木种苗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选种技术的研究,才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选完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筛选。然后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最后将种子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在育苗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事情就是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之后需要为种子准备一个合适的苗床,待催芽完成后将种子放入苗床中。最后就是对苗床进行培土,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草。这就是整个育苗环节,也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的基础。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因为播种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林苗的生长。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可以参照如表1所示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2]。1.2幼苗抚育管理。在幼苗抚育阶段,主要是对幼苗的发芽期与苗期进行管理。在幼苗的发芽期,需要定期检查幼苗的发芽情况,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当幼苗的发芽率超过70%以后,可以适当将芽床上覆盖的草去掉一部分。直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发芽,才可以将全部的草去除掉。幼苗发芽后就进入到了苗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当幼苗进入苗期后,一般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差,需要每天早晚对幼苗进行浇水,保证水分充足,但不能过量,否则会出现烂根的情况;②进入夏季时,需要在幼苗上方覆盖遮阳网,防止强烈的阳光影响幼苗生长;③进入秋季后,一定要控制浇水量,然后再适当补充磷肥,在这一阶段切忌施氮肥;④进入冬季后,需要重视幼苗的防寒工作,对幼苗采取保温措施,并且控制好湿度;⑤当幼苗发生病害后,应及时进行救治,如果救治效果不佳,就需要将其剔除,然后补充新的幼苗。1.3造林管理。1.3.1造林地的管理。第一,需要对造林的地点进行选择,然后清扫这片林地。第二,需要按照造林的要求挖好树坑。第三,需要对树苗进行分类,因为即使是同一种树木,肯定会有不同的生长状况,这时就需要按照树苗的品质进行分类,然后再种植到相应的树坑中。第四,应保持好苗木根部的舒展性,然后对根部进行打浆处理。1.3.2幼林期的抚育管理。第一,幼苗抚育管理。每年5月左右,需要集中对林地的杂草进行处理,然后进行松土。每年10月左右,需要再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等到第2年还需要重复以上步骤,一直到幼苗成熟为止[3]。第二,对造林地环境的维护。应严格禁止在造林地中进行放牧,因为动物的踩踏会导致很多幼苗死亡。同时,应做好造林地的防火工作,尤其是夏季与冬季,应派专门的维护人员进行巡查,确保造林地的安全。第三,需要对幼林做好防寒处理。因为幼林的抗逆性很弱,需要加强外部处理,才能保证幼林安全生长。在冬季,昼夜温差很大,需要对幼林进行适当的保温处理。1.3.3成林管理。首先,在砍伐成林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砍伐位置的选择。在合适的位置砍伐成林,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其他林木的生长,还能提升整个林场的经济效益。其次,需要做好林场的防火工作。因为成林的树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一旦发生火灾,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巡逻。最后,需要特别注意成林的防盗工作。因为林场地广人稀,这些成年的林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必然有一些不法分子偷偷砍伐,因此,林场工作人员应组织专门的安保力量,确保林场树木的安全。

2提高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的措施

2.1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随着市场化竞争的加剧,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成为了各个林场赖以生存的唯一方法。因此,一定要加强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让质量更好的林木种苗服务于社会大众。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准入机制,对符合经营资格的林场发放经营许可证,取缔一些小型的、证件不齐的林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其次,应对这些种苗进行分级划定,一定要在质量上与价格上拉开差距,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只有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下,才能真正促使各个林场想尽办法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2.2建立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在培育良种的过程中,为了延续良种的优点,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应将优良的林种进行集中种植,繁育出一个质量更好的品种。同时,应建立专门的试验田,用来不断改进优良的品种。最后,需要总结这些育种的优良经验,然后再将这些技术培训给有需要的人群,从而进一步促进林业的发展。2.3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来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工作人员应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积极引进其他地方与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改善自身林木的品质。同时,林场还可以与广大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一些专门的试验田,让这些高校的人员来进行实验。相信通过这一举措,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林场改善林木的质量,从而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引进新品种方面,需要林场工作人员多加注意外界的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到林业发达的国家与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将更加先进的、符合自身条件的技术或资源引入自己的林场,以促进林场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与学习成为了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像林场这样靠技术来进行生产的企业,应始终把技术提升放在最核心的位置。

3结语

在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一定要通过以上措施来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林木种苗的质量,才能推动我国林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李娜 单位:周至县林木种苗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郭献忠.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1):111-112.

林木种苗范文篇2

一、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上报工作的及时有效

今年我所负责的工作主要是完成全市林木种苗统计报表工作,一年上报工作虽然只有两次(6月份和12月份各一次),但是上报数据收集,往往需要几天甚至是十几天来进行,和数据、数字打交道,虽然有些枯燥,但是在这样的工作里我会主动去找寻乐趣,并主动创新工作方法,让工作更加有效率。林木统计报表涵盖了种苗综合情况的法定报表,包括育苗情况、按树种完成情况两套表格,完成报表不是简单的数字汇总,它需要很多相关林业知识,我所承担的职责就是审核汇总,一项一项的收集,一栏一栏的填写,我坚持细致耐心地填报好每一个表格,虽然填写的数据有几千项,但是每次我所填报的八项报表,都能保证填写的“零差错率”,高效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了咱们种苗站领导和上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二、勇于挑战困难,主动接受艰巨工作

按照上级的安排部署,为了维护我市林木种苗生产经营秩序,打击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中的不法行为,保护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和保障林木种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规范,上半年我们站里开展了强化种苗执法、“两证”清查活动,活动,这次清查活动的力度非常大,需要对本辖区历年核发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开展全面清理活动,工作任务难度大、时间紧,在这种情况下,我义无反顾和站里其他两名工作人员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主动分担了其他同事的工作。正所谓一份付出、一分收获,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完成了全市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统计;完成这项工作后,今年7月份,我们到各县乡镇检查容器育苗工作,虽然天气很热,但是站长身先士卒,完全不顾自己中暑、身体不适,带着我们一站一站走,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各县乡镇容器育苗情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也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究个人辛苦,做好同事和领导的配合工作。另外,在今年的一年中,我能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参加有益的政治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做到以工作带动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在为灾区捐款和捐物活动中我也积极参与、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林木种苗范文篇3

关键词:钻石模型;林木种苗;内蒙古

1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产业概况

根据2018年自治区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区林地面积0.45亿hm2,其中森林面积0.2413亿hm2,森林覆盖率22.10%,苗圃地面积3.3万hm2,占林地面积的0.07%。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子采集量921t,当年苗木产量288851万株,总育苗面积46837hm2,其中国有育苗面积占6930hm2。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培育种苗有油松、杨树、柳树、云杉、樟子松、桦树、侧柏、锦鸡儿,还有苹果、海棠、海红果等耐性较强的经济树种。内蒙古自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探索容器育苗等新兴苗木培育技术,到如今已有大多市区全面推行容器育苗技术,大幅度提升了苗木质量,平衡了苗圃高成本与低产出的巨大差距。近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产值在全国中所占比重相对靠前,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8年内蒙古林木种苗产值为356732万元,约占全国该产业的1.49%,历年产业产值比重维持相对稳定。

2研究方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钻石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一个国家的某项产业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力的原因。他认为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个关键因素,即该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1],这四个因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对于产业发挥其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机遇”和“政府”两个因素的影响对于该产业的发展也尤为重要。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进行相关因素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一个产业的研究不是由其内在和外在因素直接对其作用。“钻石”体系是通过各项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个双向强化的动态系统[2],因此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该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3内蒙古林木种苗业钻石模型分析

3.1生产要素分析。3.1.1初级生产要素。天然资源。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拥有众多林业资源,其中大部分地区属于高原地势,全区海拔平均为1000m左右,拥有多个沙漠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较少。内蒙古东西跨度大,自然条件差别也较大,气候、地形等因素导致内蒙古种苗产业在不同区域的发展存在制约性,但同时环境条件的不同也给培育驯化不同良种提供了条件。3.1.2高级生产要素。①人力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内蒙古林木种苗业生产还不能完全做到集约化经营,仍有多数个体户经营苗圃,产业化程度低。根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单位从业人员每年波动范围在400人上下,对该产业来说浮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每年林木育种育苗单位数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治区经济分布与人均分布不均匀[3],导致有些地区注重工业的发展而忽视林业的发展,人口向经济发达市区转移成为趋势,这种人口迁移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种苗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②资本资源。林木种苗产业前期耗费成本较大,回报周期也相对较长。根据统计数据,内蒙古对林木种苗投资(2011-2017)相邻年份波动较大,但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2017年内蒙古林木种苗投资在全国排名第十,综合来说投资力度相对较强。通过对比,2013年至2017年内蒙古林业系统林木育种育苗从业人员人数与该产业投资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2011-2017年内蒙古林木育种和育苗产业产值逐年上升,表明产业投资情况也与人力资源变动相适应,政府及时调整投资额,使林木种苗产业投入与产出相对均衡,并使其有较高回报率。③知识资源。内蒙古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开办了一些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林业院校为自治区林业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保证了自治区对林业类人才的需求,解决了林业行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的问题。且林业类院校和科研机构有专门针对内蒙古林业发展的研究项目,提升了林木种苗的应用价值。资料来源:2011—2017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④基础设施。内蒙古拥有公路、铁路和航线等多种基础设施保障与其他省市进行经济流通。据信息统计,内蒙古规划“十三五”期间大兴安岭林区的道路建设任务,总投资约381.5亿元,用于林区国道、省道及林业第三产业的投资建设。且内蒙古拥有众多口岸,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必然会带动内蒙古林产品加工贸易等多产业的经济增长,以此推动种苗事业的发展。3.2需求状况分析。我国是人工林面积最大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2.96%,森林面积2.2亿hm2,根据近几次全国森林普查数据,森林覆盖率逐渐增加,但增长率逐年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立地条件优良的地区已完成种植目标,面临的新形势是对困难立地条件的造林,而内蒙古有土地资源大但立地条件差的特点,导致普通树木无法在沙化地区种植,所以驯化良种在不良立地条件生长是急切需要解决的。3.3相关支持产业分析。3.3.1林沙产业前景光明。内蒙古沙化地区广泛,全区沙化土地面积41.4667亿hm2,占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35.05%。利用高新技术发展林沙产业可以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下带动地区经济发展[4]。作为一种新型产业,林沙产业的发展可以极大促进内蒙古林木种苗的发展,如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等抗旱性强的树种种植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区不仅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还对当地产生一系列经济价值。3.3.2中蒙药材发展潜力巨大。据统计,全球天然药物市场份额达到8000亿美元,而中国天然药物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中蒙药作为中国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中提升潜力巨大,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多个中蒙药种植基地,在当地也形成了一些深入人心的蒙药品牌。3.3.3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年来,以森林旅游业和其他涉林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内蒙古总林业产值中的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内蒙古第三产业涉林产业产值为912119万元,产值在全国省份中排名靠前,且这一产值比重还在逐年增加,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内蒙古林木种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3.4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特点。。3.4.1企业战略结构。内蒙古积极鼓励支持林业相关企业,使其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现今内蒙古形成了一批以蒙草集团为代表的林业龙头企业,企业运用生态“大数据”[5]等平台精准治理内蒙古荒漠化严重地区,修复生态环境,在林业企业的辐射带动下众多地区实现了由荒漠变绿洲的景象。3.4.2竞争优势较弱内蒙古林木种苗基地分布不均匀,生产方面,种苗基地集约化程度不高,种苗品种单一,存在数量供应不足和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6-7];创新方面,对抗性强等广适性种苗改良研究不足,尤其不能满足困难立地条件的种苗种植;种苗监管方面相对薄弱,根据国家林草局2019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结果,内蒙古对规定抽检单位的自检规范存在问题,反映出部分种苗基地对种苗质量的重视程度不足。3.5政府分析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均提及到对关于林木种苗的发展策略,并修订《中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等法规文件,并于2019年成立了国家林草局第一届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对培育创新种苗及其在林业产业的发展中给予肯定,各项法规的颁布也使各级林业部门对林木种苗业更加重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相继颁布《内蒙古自治区林木种苗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木种苗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加强对林木种苗产业的规范管理,促进产业发展。3.6机遇分析。3.6.1集体林权改革制度激发产业潜力。随着内蒙古集体林权改革,逐步实现了由林业部门办林业到全社会办林业的目标,通过明晰林权调动林权主体的积极性,林业生产力也得到逐渐释放,成为林业产出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8],改革制度也使社会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林木种苗产业的建设当中,为林木种苗产业提供动力。3.6.2林业生物质能初露头角为种苗成产业创造条件。近年来,生物质能在林业产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运用现代科技技术将林业产业与生物质能结合,兼顾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9]。对于内蒙古来说,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在实现生态和经济提升方面都有极大的潜力。

4建议

林木种苗范文篇4

一、林木种茼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过剩。社会化苗木生产随意性大,一般树种、易于繁殖的树种风险小,培育面积多,产量过大;而科技含量较高、周期性长的树种风险大,生产者不愿培育,产量小。

2、供求失衡。一般品种供大于求,而名、优、新品种供不应求;小苗生产过剩,城镇绿化大规格苗木紧缺,成为当前种苗生产的突出矛盾。

3、种苗生产不规范服务体系不健全,质量监督不到位,信息管理滞后。无证生产经营,不按《育苗技术规程》操作,随意命名,假种苗、劣质种苗干扰苗木市场,虚假宣传苗木特性等现象时有发生。行业机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4、苗木检疫相对滞后林业种苗社会化生产涉及面广,跨地区生产、调剂种苗已成为新时期种苗生产的一大特点。当前虽然加大了森林植物检疫力度,但检疫制度还不健全,证书货物脱节、无证运输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林木种茼产业化对策

1、建立苗木生产信息平台科学规划苗木生产,当地林业生产长远规划、当前绿化工程项目范围、总任务等信息,通过宏观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苗木生产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产量大起大落,造成经济损失和苗木资源的浪费。

2、发挥国有苗圃和私有骨干苗圃的典型作用林业工程建设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科学规划,超前发展苗木生产,努力生产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建立具有长、短期供应良种壮苗的生产基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3、加强科技支撑,注重先进成果的引进

(1)根据当地林业工程建设特点,引进、改良和培育适应当地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树种、草种和绿化美化树种及花卉等。

(2)在园林绿化苗木培育中,采用果树整形技术措施,提高苗木绿化美化品味,增加苗木附加值。

4、加大容器育苗规模容器育苗既可实现苗木高产优质,又可延长造林季节,提高造林成活率,是集约化培育苗木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木种苗范文篇5

一、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国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林木种苗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林木良种、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已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种苗质量监管不断加强。目前,全国有良种基地28.5万公顷、采种基地158.1万公顷,苗圃48.71万公顷,年种子生产能力达2500万公斤,穗条产量达15亿条(根),苗木产量接近300亿株;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已达到37%和43%。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为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林业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林木种苗事业有大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晌缁峤胶土忠捣⒄苟灾置绲牡谝恍枨蟆N夜置缃ㄉ枵υ谟墒坷┱判拖蛑柿啃б嫘妥涞睦沸允逼凇5悄壳埃盼夜帜局置绶⒄沟奈侍饣菇隙啵怀霰硐衷冢毫帜局种首试瓷形吹玫接行П;ぃ肿踊毓婺P⒖萍己康汀⒐┬杞峁剐悦苋匀煌怀觯毓┲致省⒘贾质褂寐驶共皇视α忠捣⒄沟男枰?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稳,市场监管刚刚起步,种苗生产、使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等。总体上讲,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奋斗目标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种苗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种苗基础保障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国有种苗基地改革与全社会种苗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种苗事业进步的关系,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实现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为林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4.基本方针。

----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技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5.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15%,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达到65%,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2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三、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职能

6.理顺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强化种苗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

7.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是负责林木种苗行业管理的单位,要充分发挥种苗管理机构政策法规制定、种苗行政许可、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监管、种苗执法、质量监督、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

四、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种苗生产能力

8.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子生产供应,要以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为主体,非基地生产为补充,建立起以省内调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苗木生产供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9.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对林木种苗的要求,在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利用目的的优良针、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的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监督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种苗基础性工作的投入,保证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办法和《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管好、用好林木种苗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提高建设成效。

五、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10.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以生产、繁育林木种子及保护和培育林木种质资源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包括良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国有苗圃要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促进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保证为林业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11.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都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单位,在行业政策、项目申请和承担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与国有种苗基地享受同等待遇。在种苗市场准入上,凡具备《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所规定条件者,都可以依法申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凭证依法从事种苗的培育和经营。在项目资金扶持上,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的试点工作,为非公制林木种苗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改进对非公有制种苗企业服务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合法生产经营种苗。

六、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种苗生产经营良好氛围

12.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子投入机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要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子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长期扶持。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有关种业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13.加强科学研究。要重视林木种苗科学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创新能力。要积极组织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保护策略和资源整理、公布和交流计划,以及保存地项目建设规划,重点收集、保存优良林木(灌木)、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的种质资源,建立起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现全面保存、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优良树种,丰富我国的物种资源。要根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及国土绿化需要,制定良种选育策略,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审(认)定工作。要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

14.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进行新技术成果孵化,与种苗基地联合兴办种苗科技示范园区或种苗集团。要开展种苗技术培训,不断加强林木种苗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5.全面推进林木种苗标准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种苗标准化体系,加快种苗标准制(修)订工作,建设一批种苗标准化示范区,并逐步建立起种苗质量认证体系,实行源头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八、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好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6.加强林木种苗法治建设。继续加强林木种苗法治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加快制定《种子法》配套法规,依法进行种苗管理。规范种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无签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监督条件,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7.依法开展林木种苗行政审批工作。各级种苗管理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受理送达与审查分开的工作制度,公开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种苗行政审批档案。加强对审批人和被审批人的监督管理,及时组织监督检查工作。

18.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各级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队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全面推进全国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种苗质量自查和各地种苗质量自检制度,检查结果要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投资挂钩。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制度及质量检验、种苗使用责任追究、质量案件上报跟踪等制度,确保林木种苗质量。

九、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19.鼓励成立林木种苗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鼓励各地成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的林木种苗协会或社会团体,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帮助种苗生产经营者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和林农提供政策咨询和中介服务,推动种苗良性持续发展。

20.加强种苗信息管理。要加强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工作,搞好余缺调剂,保证种苗供应。要按照全国种苗网络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与国家种苗网对接,使种苗生产供求信息实现共享。要全面准确掌握并及时报送、种苗供求和新品种信息,引导种苗生产,确保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21.分区域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素质,提高林木种苗管理水平

林木种苗范文篇6

一、加快林木种苗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我国林木种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我国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种苗基地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林木种苗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林木良种、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使用已开始步入法制化轨道,种苗质量监管不断加强。目前,全国有良种基地28.5万公顷、采种基地158.1万公顷,苗圃48.71万公顷,年种子生产能力达2500万公斤,穗条产量达15亿条(根),苗木产量接近300亿株;基地供种率和良种使用率已达到37%和43%。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为保障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林业快速发展迫切要求林木种苗事业有大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我国种苗建设正处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历史性时期。但是目前,困扰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质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子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基地供种率、良种使用率还不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机构不稳,市场监管刚刚起步,种苗生产、使用、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等。总体上讲,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奋斗目标

3.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种苗建设与林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种苗基础保障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国有种苗基地改革与全社会种苗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种苗事业进步的关系,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实现我国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为林业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4.基本方针。

----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技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5.奋斗目标。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15%,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种率达到80%,良种使用率达到65%,种子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2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三、理顺管理体制,强化行政职能

6.理顺管理体制。要切实加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强化种苗服务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体制。

7.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是负责林木种苗行业管理的单位,要充分发挥种苗管理机构政策法规制定、种苗行政许可、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监管、种苗执法、质量监督、良种推广、信息引导等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管、服务”上来。

四、加强林木种苗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种苗生产能力

8.建立规范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子生产供应,要以种子生产基地(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为主体,非基地生产为补充,建立起以省内调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国家投资建设的种子基地生产的种子由省级种苗管理机构组织采收和调剂使用。苗木生产供应,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国有苗木基地的龙头作用,建立起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

9.加强林木种苗基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对林木种苗的要求,在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利用目的的优良针、阔叶树种和灌木树种的良种繁育中心、良种基地、采种基地,完善种苗加工、贮藏、质量监督检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林木良种选育推广应用等种苗基础性工作的投入,保证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资金和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办法和《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管好、用好林木种苗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行,提高建设成效。

五、创新林木种苗发展机制,增强林木种苗发展活力

10.深化国有林木种苗基地体制改革。以生产、繁育林木种子及保护和培育林木种质资源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包括良种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按从事公益事业单位管理,所需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由同级政府承担。国有苗圃要全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大力推进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促进林木种苗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鼓励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在保证为林业建设提供优质种苗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地区的苗圃联合体,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11.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种苗产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等,都可依法单独或合伙参与林木种苗生产和经营。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单位,在行业政策、项目申请和承担项目招投标等方面与国有种苗基地享受同等待遇。在种苗市场准入上,凡具备《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所规定条件者,都可以依法申领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凭证依法从事种苗的培育和经营。在项目资金扶持上,通过开展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的试点工作,为非公制林木种苗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要改进对非公有制种苗企业服务和监管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种苗生产者、经营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种苗生产经营者的法制观念,促进合法生产经营种苗。

六、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创造种苗生产经营良好氛围

12.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子投入机制。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向各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支持。要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子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当地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对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选育推广等社会性、公益性建设,由国家安排部分投资,长期扶持。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有关种业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七、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

13.加强科学研究。要重视林木种苗科学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创新能力。要积极组织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林木种质资源管理、保护策略和资源整理、公布和交流计划,以及保存地项目建设规划,重点收集、保存优良林木(灌木)、乡土树种和珍稀濒危树种的种质资源,建立起我国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现全面保存、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有目的地引进国外优良树种,丰富我国的物种资源。要根据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及国土绿化需要,制定良种选育策略,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积极开展林木良种审(认)定工作。要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

14.抓好现有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工作。要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鼓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进行新技术成果孵化,与种苗基地联合兴办种苗科技示范园区或种苗集团。要开展种苗技术培训,不断加强林木种苗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15.全面推进林木种苗标准化建设。要建立健全种苗标准化体系,加快种苗标准制(修)订工作,建设一批种苗标准化示范区,并逐步建立起种苗质量认证体系,实行源头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八、加强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好种苗生产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6.加强林木种苗法治建设。继续加强林木种苗法治教育,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加快制定《种子法》配套法规,依法进行种苗管理。规范种苗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乱引滥繁、虚假宣传、无证无签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林木种苗执法监管体系,充实执法力量,改善执法监督条件,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17.依法开展林木种苗行政审批工作。各级种苗管理机构要明确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受理送达与审查分开的工作制度,公开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种苗行政审批档案。加强对审批人和被审批人的监督管理,及时组织监督检查工作。

18.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要建立健全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各级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种苗质量监督检验队伍,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能力。全面推进全国性林木种苗质量抽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种苗质量自查和各地种苗质量自检制度,检查结果要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任务、投资挂钩。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实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干部林木种苗质量管理责任制、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和标签制度及质量检验、种苗使用责任追究、质量案件上报跟踪等制度,确保林木种苗质量。

九、建立和完善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19.鼓励成立林木种苗行业协会或社会团体。鼓励各地成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为目的的林木种苗协会或社会团体,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帮助种苗生产经营者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和林农提供政策咨询和中介服务,推动种苗良性持续发展。

20.加强种苗信息管理。要加强种苗生产、供应预测、预报工作,搞好余缺调剂,保证种苗供应。要按照全国种苗网络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要求,加强种苗信息网络建设,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与国家种苗网对接,使种苗生产供求信息实现共享。要全面准确掌握并及时报送、种苗供求和新品种信息,引导种苗生产,确保造林任务圆满完成。

21.分区域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林木种苗交易市场,通过展览会、信息会等多种形式,为种苗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交流机会。

十、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素质,提高林木种苗管理水平

林木种苗范文篇7

第二条林木种苗质量实行部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两级监督抽查(以下简称抽查)制度。部级抽查由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和北方林木种子检验中心进行。省级抽查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省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进行。

部级抽查后,应当通报抽查地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实行部级抽查的单位和个人,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同一年度不得另行抽查。

第三条抽查依据林木种苗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

第四条抽查对象为全国生产、经营、使用林木种苗的单位和个人。

部级和省级抽查每年度1次。

第五条委托抽检单位应提前下达任务,承检单位制定林木种苗抽查方案,报经下达任务单位批准后方可抽检。

抽查方案包括:林木种苗学名、检测和判定依据、主要检测项目、承检单位名称、被抽查单位和个人名单、抽检经费的预算等。

第六条承检单位应当持《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通知书》(见附件1)进行抽查。不得预先通知被抽查的单位和个人。

第七条被抽查单位和个人应当无偿提供所抽的林木种苗。

承检单位所抽的林木种苗应当以满足检验的需要数量为准,不得要求被抽查单位和个人超数量提供林木种苗;承检单位对抽取的林木种子样品在检验之前负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第八条承检单位在检验结束后1个月内,应将《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见附件2)分别反馈被抽查单位或个人,并抄送下达任务单位。

第九条部级抽查由国家林业局抽查通报。省级抽查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抽查通报。

第十条被抽查的单位和个人对抽查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查结果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承检单位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异议的,视为承认抽查结果。

第十一条承检单位收到被抽查单位和个人的书面意见后,应当在10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并抄报下达任务单位,必要时可复检1次。

复检适用本规定的程序。

第十二条抽查表格及结果要使用规范化的格式。抽查表格见附件3、4、5、6、7、8和《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的附录C、D。

第十三条承检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抽样和检验应当有详细记录,检验数据和判定结果应当准确无误,严禁弄虚作假。违反本规定的,按《种子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给予处罚。

林木种苗范文篇8

关键词:林木种苗;生产技术;管理措施

一般来说,要想提高林木种苗成活率,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管理措施。如果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必定有利于促进林木种苗正常生长。因此,作为林木种苗生产单位,要不断创新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合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林木种苗质量。

1优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措施的重要性

当前,林木种苗竞争日益激烈,林木种苗生产者应不断提升林木种苗的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林业种植质量,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苗木,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应优化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确保种苗生产正常运行,避免浪费大量的资金,留住更多人才。换言之,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应用与优化管理措施至关重要,必须要引起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的高度重视。

2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各个阶段

2.1发芽期

就发芽期来讲,需要不定期检查林木种子,若林木种子的发芽率超过70%,此时必须要将覆盖在苗床上的草全部揭开;若林木种子的发芽率超过98%,此时必须将苗床上的草直接移除。

2.2苗期

针对苗期的种子,补水时间通常是在早晨或者夜晚,在气温高的夏天,需要合理设置1层遮阳网,防止苗木因为长期受到阳光直射而导致损伤。并且需要科学管理苗木,根据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及时补充苗木或间苗,以保证苗木生长的统一性和整齐性。在夏天灌溉苗木的次数尽量不要多,而且不能盲目施用氮、磷肥,让苗木根部可以自由生长。在气温较低的冬天,需对苗木采取合理的防寒措施,防止低温对苗木产生负面影响,为苗木正常生长营造适宜的环境。

2.3壮苗培育期

第一,就插条和种子的精心选择来讲,要求每颗籽粒都应该饱满充实、发芽率高,而且没有出现霉变等情况。要选择芽体十分饱满、木质化水平相当高的插条,如1~2年的时间就可以生长出枝条,且枝条从未出现病虫害。第二,如果种子不发芽或不具有较高的发芽率,此时应该运用催芽技术。并且需要针对后熟种子采用沙藏处理的方法,保证种子和种条可以正常越冬。除此之外,在采用沙藏方式处理种条过程中,首先应蘸取适量的生根剂,再进行晾干和沙藏,这种措施将能有力地促进根系萌生。

3林木种苗生产技术要点

3.1选择苗圃

在选择苗圃过程中,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苗圃必须要有较强的土壤性能,土壤肥力能为促进树苗茁壮生长提供大力支持。其次,所选择的位置必须确保交通方便,为后期运送树苗提供便利。最后,必须考虑排水及灌溉条件等,防止出现过涝或无法灌溉等情况。

3.2苗种播种

苗木播种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已经耕作的苗圃来讲,必须事先合理使用1次除草剂,保证苗种后期茁壮生长。其二,一般来说,苗种播种时间是每年3—4月,如果温度不高,应该合理调整育苗期[1]。其三,不只是要运用以往的播种方法进行播种,也要运用无性繁殖方法,常见的有扦插技术。在母树上直接将所需的枝条截取下来,蘸取适量的生根剂,再将其在苗床上稳固插好,促进枝条发育。与其他方法相比,扦插育苗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如育苗周期短、操作方法简单等。

3.3幼苗管理

播种结束后,要根据当地的空气湿度及气候确定灌溉方式。例如漫灌法,将水注入规定的水平线后,直接将出、入水口进行封闭,让水可以将土壤完全浸泡。如果当地气候非常干燥,可以尝试在下午反复灌溉。因此,在实际灌溉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仔细观察当地气候环境,防止由于干旱而导致树苗枯萎。苗种栽植当年通常将草木灰添加到有机肥中,该类型肥料往往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既可以确保苗种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丰富的养分,又不会导致土壤板结情况的出现。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树种差异和苗种苗期作出准确判断,采取磷、钾肥与氮肥合理配置,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4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现状

4.1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要想确保林木种苗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必须具有优秀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2]。现阶段,尽管管理人员很重视种苗栽植,然而在种苗栽植后很少开展田间管护工作,不能确保种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资金。同时,大多技术人员都希望到环境良好的地区工作,不利于种苗产业稳定发展。

4.2不能高效完成信息调研工作

因为尚未构建全面的林业部门综合服务体系,在种苗生产实践中无法迅速实现信息共享,导致调查信息不全面,从而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的最新情况,造成林木种苗生产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求。其中往往会出现诸多问题,如紧缺及过剩等,不利于林木健康有序发展[3-4]。并且因为没有全面调研市场需求及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无法对林业种苗生产进行适当调整,导致苗木生产过剩、品种结构不合理,浪费不必要的资源。

4.3资金成本匮乏

为确保林木种苗生产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前期投入足够的成本,但因为投资者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实际收益而不愿将大量的资金投入林木种苗生产中,造成种苗生产前期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因为资金短缺,技术人才没有良好的薪资待遇,久而久之,他们就很有可能选择离职,最终导致人才缺乏,使得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更加无法显著提高种苗生产效率。此外,很多投资者对林木种苗培育存在错误的认知,不能严格监管种苗生产过程,使得林木种苗产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强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5.1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

要想确保林木种苗生产高质量发展,提升林木种苗生产效率,就要求种苗生产经营者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种苗生产经营者要提高人员工资福利待遇,使种苗生产吸引更多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让许多专业人员投身于林木种苗培育中[5]。林业部门应积极对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让技术人员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切实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同时,要组建优秀的林木种苗生产人员团队,不断引进先进的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夯实种苗生产基础,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

5.2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重视种苗生产网络建设,通过合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优先了解最新市场动态,在科学把握林木种苗发展趋势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苗木种类,保证需求和供给处于平衡的状态[6]。同时,要积极招聘优秀的信息调研人员,将市场调研工作落实到位,完善数据信息,将生产与市场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地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5.3重视资金和技术层面的投入

保证林木种苗生产正常进行的重中之重是投入足够的资金。政府部门应该将优惠政策倾向于林木种苗生产,为企业提供适当的经济支持,而且需要鼓励各类企业相互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林木种苗事业的融资途径,集合社会力量筹集所需资金[7]。此外,要积极宣传林业产业化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更好地促进林木种苗事业蓬勃发展。

6结语

林木种苗生产是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林业部门要从不同角度对目前林木种苗管理与生产技术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组建优秀的人才团队,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重视资金和技术层面的投入,这样才可以确保林业建设工作稳步开展,进而为推动我国林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绪芳.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和生产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J].种子科技,2020,38(20):24-25.

[2]王红红.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山西农经,2020(18):84-85.

[3]王天一.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20,43(10):43-44.

[4]孙强.浅谈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农家参谋,2020(17):90.

[5]姜长岭.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J].江西农业,2020(8):34-35.

[6]杨绕华.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存在问题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0(4):135-136.

林木种苗范文篇9

一、加快林木种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承担着负载林木遗传基因、森林世代繁衍和促进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林木种苗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林木种苗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全县林木种苗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种苗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国有场圃为骨干,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林木种苗生产格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生态建设和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木种苗不仅要满足数量需求,更要满足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良化的需求,质量需求成为社会进步和林业发展对种苗的第一需求。但目前困扰我县林木种苗发展的问题还较多,突出表现在:林木种苗质量资源尚未得到有效保护,种苗基地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种苗管理体制不顺、执法力度不大等。总体上讲,我县林木种苗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林木种苗建设的任务还非常繁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种苗工作,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进程中,要优先发展种苗,要赋予种苗建设以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实施《种子法》为核心,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建设为目标,以确保种苗质量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执法监督为保障,坚持强化职能,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种苗生产、经营、监督检测、技术服务体系,全面加强林业种苗质量管理,提高林木种苗质量,实现我县林木种苗生产基地化、造林良种化、质量标准化、苗木产业化、管理法制化、信息规范化,促进部级生态示范县建设和林业六大工程顺利实施。

三、基本方针

1、依法治种。努力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科技兴种。实行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数量满足与质量提高相统一,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种苗科学含量,把种苗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广大从业者素质上来,保证种苗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强化服务。强化种苗管理机构的公共服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化服务,做好林木种苗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全过程服务。

4、发展产业。把林木种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走产业化经营和路子,促进种苗生产专业化,经营主体多元化,质量标准化和育繁销一体化。

四、任务目标

力争到2010年,使我县基地供苗率达到85%,良种使用率达到8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5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初步保护,种苗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基地供苗率达到95%,良种使用率达到100%,种苗贮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80%,林木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种苗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建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五、主要措施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创造良好的种苗生产经营氛围。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加快林木种苗发展对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及至整个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种苗建设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基础保障来抓,作为“科技兴林”的关键环节来抓,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措施来抓,坚持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好林木种苗工作。按照《种子法》的有关规定设立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品种选育、区域试验、审定推广、种子基地维护、种子贮备等工作,特别是要落实好种苗贮备补助和林木良种补贴扶持政策。积极争取金融机构对林木种苗发展的金融支持,把林木种子基地建设、种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纳入全县林业建设计划,并予以优先安排,促进种苗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种苗的科技含量。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科技讲座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种苗技术培训,努力提高林农、果农的管理能力。加强种苗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社会各界投资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种苗科研攻关。根据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及绿化需要,制定良种引进、示范、繁育、推广规划,开展抗逆性强的生态林良种、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优质经济林良种的选育工作。筛选、组装一批科研成果,建立和完善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良种推广体系,加速推广良种繁育、苗木培育、种苗包装运输等种苗生产、经营、流通环节的先进实用技术,提高林木种苗的科技含量。

林木种苗范文篇10

关键词:林木种苗;林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1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1.1改善生态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对今后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还能够为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受到各国人员的广泛关注。林业建设中林木种苗对于林业发展非常重要,不仅需要大量的林木种苗数量,还需要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满足林业建设要求,从而保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因此,为了加强林业发展,必须要认清林木种苗的重要性,从而确保有足够的林木种苗来满足发展需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1.2促进林业体系发展。要想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管理,这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林业发展体系,从而保证林木种苗的数量与质量,为发展绿色林业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良好的林木种苗是保证产出优质木材的关键,因此必须要严格保证林木种苗质量符合林业发展要求,保证林木种苗的成活率。随着近些年我国林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林业管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样可以在林木种苗的建设过程中,保证林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要求。1.3促进生态发展。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导致人们对生态环境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林区内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对林业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还对生态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2]。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开始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其中对于林木种苗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些林业生产管理工作人员也开始认识到林木种苗质量对整个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导致其在具体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林业可持续发展受到了制约。所以,必须要不断加强林木种苗的培养力度,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4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的林木种苗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良好的林木种苗品种,就会导致林区内林木存活率不高,对整个林区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在选择林木种苗时,如果不能够准确地选择,将会导致林木成材后的木材质量受到影响,不仅不能为林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还会对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林木种苗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依法治种,科技兴种。为了能够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林木种苗建设过程中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首先,林业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施工要求,对林木种苗开展种植、监督工作,在种植管理期间保证各项操作都符合最新科学管理要求,从而提高林木种苗的成活率。其次,国家各级职能部门要加大对林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不断创新林木种苗栽培技术,加强林木种苗人员的自身专业能力,有效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满足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2.2将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有效结合。在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市场上的需求外,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其的关联调节工作,从而保证其不会对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林木种苗建设的管理,并且对林木种苗管理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从而保证林木种苗的质量,为提升林业生产效率提供保障。2.3突出重点,做好统筹规划工作。科学的管理体系对于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林木种苗的管理水平也将会影响到林木种苗的生长质量,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工作。通过不断提升林木种苗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技术,加强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关防范知识,建立有效的责任管理体系,从而将林木种苗的各个建设环节落到实处。此外,随着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林业建设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林木种苗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必须要合理地扩建林木种苗基地,通过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来保证林木种苗发展的质量,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3]。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重视程度增加,通过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使得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实施。其中对于林木种苗的管理最为重要,其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今后必须要加强对林木种苗的管理,从而真正使林业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郭中华,李存仓,李启方.安阳市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1):35.

[2]林森森.林木种苗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