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校安全建设工作意见3篇

时间:2022-05-22 09:13:30

特色学校安全建设工作意见3篇

第一篇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教育品位,大力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促进全县基础教育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此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在规范化办学基础上,争创特色学校,形成学校特色文化。通过加强特色学校建设,将学校特色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将学校特色升华为学校精神,感召教师成长;将学校特色凝练为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发展,全面推动我县教育内涵提升。

二、目标任务

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使每一所学校各具特色。2014年,教育局将表彰命名16所特色项目学校,8所特色学校,4所品牌学校,并力争在全县中小学逐步形成“合格+特色”的学校群体。

三、创建要求

1.创建特色学校,要树立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的办学思想,要巩固教育现代化成果,不断推进学校管理上台阶。

2.创建特色学校,要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前瞻性和校本性相结合。学校特色的确定要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特点,挖掘学校发展传统优势,考虑学生爱好特长,扬长避短。二是全面性和全员性相结合。要以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在全体学生都达到提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三是整体性和稳定性相结合。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的特色业已形成,应成为学校的传统,不能随人员的更换而变换。四是长期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成果应长期保持和发展,成为学校有序传承的文化传统。

3.创建特色学校,要按照“特色项目—特色学校—特色品牌”三个阶段,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阶梯式发展。

4.创建特色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发展内涵。各学校要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致力于学校文化的构建与积淀。从物质、制度、精神等不同层面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着力打造学校的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全方位、高品位地建设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从而达到提升学校内涵的目的。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成立组织,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3月10日~3月31日)

成立“加强特色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制定方案,做好建设准备,落实建设内容。同时要加强宣传,让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充分了解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扩大特色学校建设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分解任务,制定方案阶段(2014年4月1日~10日)

各校要对照《县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标准》,精心筹划,制定学校特色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局初、中教科审查批准。初、中教科将各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并切实组织活动指导和人员培训。

(三)活动开展,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4月~12月底)

1.培训指导阶段(2014年4月10日~5月底)

在宣传到位、方案完备的基础上,要求各学校保障特色建设的时间、人员、场地和经费。充分挖掘教职工的特长,培养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县内外有关专家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和实施能力,形成以校长为首的与学校特色创建相适应的教师团队,为学校特色建设凝聚合力和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学校实施个性化策划,打造亮点,突破难点,为特色学校建设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2.交流研讨阶段(2014年6月初~8月底)

在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县局将及时进行解决和总结。要建立健全定期研讨制度,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鼓励特色项目相同或相近的学校开展校际研讨交流活动。不断完善考核制度,激励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3.引领推进阶段(2014年9月~11月)

在区域内重点培育若干所学校,使其成为具有丰厚文化内涵、鲜明办学特色、显著办学效益、一流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推广其成功做法,引领推动全县特色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4.考核验收阶段(2014年12月)

将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之中,并作为加分项目之一。各学校要依据《县特色学校建设评估标准》开展自评工作,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可按要求进行申报,教育局将组织过程性督导,并组织专家评估验收。

5.总结表彰阶段(2015年1月~2月)

对申报验收的学校,通过专家组验收,经局综合评估,根据达成度,进行相应的授牌表彰。凡授牌学校,局每年复查一次,对未能持续稳定发展的学校将予以摘牌。力争通过努力,在全县形成一批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第二篇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教育系统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有效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关于印发全面实行党政领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的实施意见》(涟办发〔2013〕82号)文件精神,结合教育系统特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一岗双责”推行意义

“一岗双责”中的“一岗”是指学校领导职务对应的岗位,“双责”是指各学校领导既要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又要履行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就是建立健全各校领导班子全员安全管理责任制,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推行安全管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是新时期安全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一岗双责”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明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部门管理、学校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管理工作新格局,有利于建立“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管理的新机制,是实现全员、全层次、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模式的需要。

二、“一岗双责”工作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各科室共同配合、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构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齐步走”,实现“全员额、全过程、全方位、全天侯、无缝隙”的安全管理体系,杜绝安全监管和安全责任缺失现象,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管理新格局。

三、“一岗双责”工作内容

学校是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必须全面履行本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承担本单位安全主体责任。

2.建立健全安全监管机构,健全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专(兼)职人员,保障安全经费投入。

3.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组织安全管理目标考核,落实奖惩制度。

4.制定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演练。

5.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6.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安全保卫、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校车交通安全、宿舍管理、教育教学活动安全、特种设备、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应急管理、校园周边环境等组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7.建立学校安全工作档案,加强危险源监控。

8.定期研究分析学校安全工作动态,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妥善处置各类伤害事件,做好善后工作。

10.及时、准确、完整报告安全事故信息,有效组织救援。

四、“一岗双责”工作要求

1.加强责任落实。各校要加强组织,明确职责,全员上岗,强化责任,细化管理。在完善责任制的同时,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安全工作报告制、责任追究制和述职制度,实现组织、机制、人员、措施四落实。各校要根据局实施意见,结合本校实际,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制定好本校“一岗双责”制度的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

2.加大考核力度。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是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负总责。教育局将加大考核力度,把安全管理目标作为教育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创优工作挂钩,若出现重大安全问题,对责任学校和校长的考核、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3.严格责任追究。各校要切实履行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职责,对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的、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学生和教职工伤亡的;发生事故后未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瞒报、谎报或者缓报重大事故的;妨碍事故调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的;拒绝或者不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将对学校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篇

为切实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严防涉校涉园恶性案件的发生,不断夯实校园安全工作基础,全力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构建平安校园。根据《省中小学幼儿园治安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提升校园安防意识,落实安防工作职责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治安保卫工作,要认真贯彻“积极预防、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严格遵循“谁主管、谁负责”、“谁开办、谁负责”的原则,突出保护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要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安全事故。校(园)长是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并将相关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分管校(园)长、治安保卫机构或专职治安保卫(保安)人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二、加强学校人防管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学校、幼儿园必须设置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保安)人员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中学应设立治安保卫机构,小学和幼儿园应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负责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

2.中小学、幼儿园至少应聘用2名专职保安人员,寄宿制的至少应聘用3名专职保安人员;在校师生员工人数超过1500人的应按照不低于总人数的2‰聘用专职保安人员,寄宿制的应按照不低于总人数的3‰聘用专职保安人员。

3.专职保安人员应从保安服务公司聘用或由单位自行招用,具备相应的政治、业务、身体素质,年龄不高于50周岁,经有关法律和业务知识、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取得保安员证后方能上岗。

4.治安保卫机构、专职治安保卫(保安)人员应定期对本单位师生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宣传、防范技能培训等工作,落实门卫管理、值班巡查、安全检查、重点守护、应急处置等内部防范措施,及时制止发生在本单位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安机关。

5.中小学、幼儿园应为保卫(保安)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通信器材。

三、加大物防建设力度,狠抓重点部位管理

中小学、幼儿园应在出入口等场所、内部重要部位采取以下实体防护措施:

1.在校园出入口安装坚固的金属防护门,在主要出入口设置机动车辆减速装置。

2.在校园内部存放贵重物品、重要教学设施、危险化学品和放射物质、现金票据、档案资料等物品的重要部位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盗安全门,采用坚固的金属防护栏对其窗户实施防护,按规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保险柜(箱)保管重要物品。

3.在校园内部高地、水池、楼梯等易发生坠落、溺水、挤踏等事故的场所、部位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4.根据校园内部具体情况,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场所、部位设置相应的实体防护设施。

四、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助力校园科技防范

中小学、幼儿园应在主要出入口等场所、内部重要部位采取相应的技术防范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在门卫值班室、校园主要出入口、学生集体宿舍主要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主要出入口摄像机应适当外延,保证能够覆盖门口人员活动区域。

2.在校园围墙等周界设施上设置周界报警装置。

3.根据需要在校园内部存放贵重物品、重要教学设施、危险化学品和放射物质、现金票据、档案资料等物品的部位安装入侵自动报警、视频监控、门禁控制等一种以上的技术防范装置。

4.中小学、幼儿园应在校园内部主要通道、办公楼、教学楼的通道、学生宿舍出入口、食堂内和出入口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5.视频监控系统应采用数字硬盘录像机作为图像记录设备,24小时进行图像记录,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天,录像回放能够清晰显示监控区域内人员体貌特征、出入车辆号牌等情况。

五、健全安全工作制度,提升安防科学水准

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健全以下治安保卫工作制度:

1.门卫管理制度。学校门卫实行24小时在岗在位,值班执勤做到“四个规范”:即来客登记规范、执勤用语规范、工作着装规范、应急处置规范。专职保卫(保安)人员负责查验、登记进入校园的人员、物品和车辆,严防来历不明人员、未经批准的校外机动车、非教学用危爆物品、剧毒化学品、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和可能伤人的动物进入校园。

2.值班巡逻制度。组建护校、护园队,规定职责任务、巡查线路、时间和具体要求,落实值班、巡逻措施;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应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

3.安全教育制度。针对不同时期的防范重点,确定教育培训内容,开展经常性的交通、消防、治安安全知识教育和防范技能培训,增强师生员工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

4.学生接送制度。小学、幼儿园应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学、放学时的接送制度,明确接送时间、手续等。

5.安全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并及时整改校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做好校园内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相关人员教育稳控工作。

6.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有接送学生、幼儿上、放学车辆的中小学、幼儿园,应加强车辆的使用管理,做好维护、保养和安全检查等工作,确保接送学生车辆性能良好。

7.重要部位管理制度。明确重要部位责任人、管理职责和工作要求,落实管理措施。

8.安防设施管理维护制度。落实专门人员负责安防设施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确保运转正常、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