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

时间:2022-02-28 05:57:00

信用风险防控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县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下称“开行分行”)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充分借助县级政府的资源力量,建立有效识别与评估、决策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使开发性金融县级实施机构具备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建设推动的功能,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机制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制度、风险决策与处置制度、风险监控报告制度三个方面。

第三条县信用管理平台风险管理遵循“实时识别、动态监控、及时处理”的原则,以有效规避、预防、转移、分散和补偿风险。

第二章信用管理平台的设置和职能

第四条在县政府已成立的开发性金融合作办中设立信用管理平台,指定专人负责经常性的风险管理、信用建设工作,按照开发银行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组织信用评级、限额审查、搭建信用结构,推动信用建设、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风险决策。

第五条信用管理平台主要承担客户或项目风险识别、计量、决策、处置、监控与报告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职能,以及上至政府、下至客户信用建设的职责,通过积极主动的信用建设,来达到推动业务、防范风险的目的。

第六条县政府与开行合作,根据“尽职免责”和“激励约束”结合的原则,对县信用管理平台及其指定专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考核,以确保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支持业务发展。

第三章风险识别与评估

第七条信用管理平台根据开行关于信用评级的要求开展客户的信用评级工作,然后将客户信用评级报告报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审核。

第八条风险管理巡视小组由开行分行客户处有关人员及该县县域覆盖外派人员组成。

第九条信用管理平台根据开行关于信用评级、债项评级的要求按季开展复核和年度复评工作,然后将复核结论和年度复评报告报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第四章风险决策与处置

第十条对县贷款审议机构在开行分行审定的客户风险限额内展开的项目债项评审,信用管理平台作为县域经济项目贷款审议小组的成员从边界判断和信用结构的角度按照国家

发银行政策性贷款项目审议管理办法参与项目的审议与民主决策。

第十一条如果复评风险限额的测算值小于贷款余额与承诺未贷额等存量业务余额之和,信用管理平台要对这部分存量业务的信用风险进行重点分析,并立即提出风险控制意见及建议书面报合作办、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第五章风险监控与预警

第十二条信用管理平台按附件二列示的风险监控点进行日常风险监控。

第十三条信用管理平台依据预警信号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包括:

预警1号的处理方式——信用管理平台应在获知预警信号的当日,书面提出意见及建议报告合作办、开行分行的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预警2号的处理方式——信用管理平台应在获知预警信号的3个工作日内,书面提出意见及建议报告合作办、开行分行的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预警3号的处理方式——信用管理平台应在获知预警信号的5个工作日内,书面提出意见及建议报告合作办、开行分行的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第六章信用建设质量与风险监控报告

第十四条信用管理平台应按开行信用建设质量所列示的标志性事件(附件三)展开信用建设工作。

第十五条信用管理平台应按开行的要求监控信贷的运行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并按季形成书面报告,报合作办、开行分行风险管理巡视小组。

第十六条信用管理平台按季报送的风险监控报告,应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地方整体经济状况(指地方经济政策、人事变动、经济发展与财政收支变化、地区信用状况、处罚与纠纷等);第二部分是与开行的合作情况(指合作平台与联席会议的运作情况、开行贷款的实施情况、政府融资平台的情况、政府信用意愿及履约情况、财政收支及还贷现金流、开行贷款的资产质量、信用建设质量、预期损失率等);第三部分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