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村工作和战斗力基础

时间:2022-01-12 09:46:00

夯实农村工作和战斗力基础

河南是农业大省,有7000万农民、5.7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171万名农村党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对于河南来说,意义尤为重大。

突出一个“学”字,坚持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为首要任务。农村党员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为农村党员干部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站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坚持突出培训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做到“五学、五提高”:学理论,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能力;学政策,通过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到了解政策、理解政策、熟悉政策,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学技能,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提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学方法,通过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基层党建工作知识等,提高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学先进,通过学习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等,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培训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方人。

突出一个“强”字,坚持以建好建强村级党组织为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福祉,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战略任务的落实。因此,必须把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坚持抓关键,着力推进以培养选拔政治上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工程,突出抓好“四个培养”,即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双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坚持抓整顿,实施村级党组织动态管理,区别情况、分类施治,在发挥先进村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建立后进预警机制,着力抓好后进村的整顿;坚持抓源头,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培养计划”,选派县、乡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争取用5年时间,基本实现每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目标。

突出一个“带”字,坚持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农村党员是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是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队伍,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要严把党员入口,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责任追究制,积极探索从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要加强党员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的学习培训、组织生活、民主评议等工作,特别是要适应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就有党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党员示范户等做法,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党员先锋岗等活动,充分激励和调动广大农村党员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突出一个“联”字,坚持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实践证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是把农村党的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的有效形式,要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要提升联创目标,着眼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着眼于巩固和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三级联创”理念,提高“三级联创”标准;要落实联创责任制,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科学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各自的职责作用,制定创建规划、完善推进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形成三级联动、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要丰富联创内涵,把“三级联创”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围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围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拓宽联创范围,把县(市)涉农部门、乡镇站所和农村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使“三级联创”活动覆盖整个农村基层党组织。

突出一个“实”字,坚持以解决问题、注重实效为着力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最终要体现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落实在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重实际、求实效,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入手,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解决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活动缺少场所和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五有四功能”:有旗子、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党务村务公开栏,充分发挥办公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流入地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管理模式,解决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党组织建设薄弱的问题,确保每一个外出务工党员都能就近过上组织生活、参加党的活动,做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完善落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政策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意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积极帮助农民群众寻找致富门路,主动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好水、路、电、气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就医、住房、子女上学、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

突出一个“惠”字,坚持以加强作风建设、惠及人民群众为突破口。农村党员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其作风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要教育和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努力以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大力弘扬新风正气。要牢记宗旨,进一步强化群众观念,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坚持“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努力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中依靠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要真抓实干,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深化、措施在一线落实,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脚踏实地地做好担负的各项工作;要改进方法,自觉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学会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政策引导、示范带动、法律调解等手段,化解新形势下的农村矛盾,切实防止和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树立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突出一个“建”字,坚持以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保证。实践证明,只有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使基层组织建设有章可循,才能有效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要坚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好做法、积累的好经验运用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日常工作中,形成有效制度,长期坚持下去。要健全相关制度,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不断巩固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完善农村党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制度、培养发展制度、权利保障制度、创业承诺制度、服务群众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要抓好制度落实,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把制定的相关制度转化成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细化到支部、落实到岗位、体现到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中,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