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时间:2022-08-01 04:05:00

市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平安*”和“和谐*”的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逐年下降,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建筑施工等高危行业事故多发状况得到改善,安全生产水平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较*年下降35%(全国、全省35%);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较*年下降25%(全国、全省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较*年下降20%(全国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较*年下降30%(全国34%)。

三、发展重点

(一)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领导分工联系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将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等指标纳入控制指标体系,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业绩考核。进一步健全市、县两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年,珠晖、石鼓、雁峰、蒸湘四城区成立直属同级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市、县两级安监局组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支队和执法大队,执法队伍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街道)设立安监站,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监察员,安全生产任务较重的村(社区)配备兼职安全生产监察员。到2010年,建立10个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街道)、30个市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和100个市级安全生产示范社区,全市安全社区建设达到100%。

(二)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从*年开始到2010年,建立*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快速反应的专业化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市政府*年第8次(12届67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立项,项目规划占地50亩(政府行政划拨),建设资金6500万元,其中国家、省专项资金3000万元,项目自筹3500万元(政府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县级政府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站。到2008年,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市、县两级安全生产信息网、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库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信息系统等。

(三)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到*年建立全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到2010年建立市、县、乡(镇)、生产经营单位等多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全市重大危险源(现普查登记的有226处)到2010年全部得到监控。加大政府安全投入,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和安全科技攻关。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800万元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基金,用于全市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将安全生产科技项目纳入全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每年优先安排2个以上的安全生产科技项目。

(四)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关闭整顿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企业。进一步深化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按照“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整治原则,把专项整治与落实安全保障制度,日常监督管理与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器材等高危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关闭取缔;列入省政府关闭取缔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将按期予以关闭取缔。

(五)加强安全设备设施检验和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对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高危行业安全设施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到2008年建立*市安全设施设备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高危行业设施设备实行发证运行制度。加强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目前全市作业现场职业危害比较严重,现有职业危害企业1146家,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人员4.9万人,有职业病人8915人,其中尘肺病人7400人。1146家职业危害企业中,只有105家进行职业危害监测,监测率只有9.16%。建立、完善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机制,配备专业监督人员与检查装备,加强对矿山、危险化学品、建材、轻工、纺织等职业危害较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年全市作业现场职业危害监测率达到50%,到2010年监测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70%。

四、实施措施

统筹安全生产与国民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编制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全面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实施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安全生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