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造林讲话

时间:2022-05-13 06:19:00

导语: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造林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造林讲话

同志们:

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已经开展两年了。认真总结两年试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这对指导今后农田防护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全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和枯死树皆伐更新现场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两年来的试点经验,分析问题,查找不足,通过现场交流,相互学习,采取积极措施,确保高标准一季完成今年农防林和枯死树的造林任务。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榆树市农防林造林现场,刚才,榆树市又全面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大家普遍感到,榆树的农防林更新改造标准高,机制活,效果好,受益匪浅。榆树市的做法,也是省里的一贯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他们的经验与本地的实际结合,使本地的更新改造工作效果更好,效益更高,管理更加规范。下面,针对农防林更新和枯死树造林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两年来更新改造的工作成果

20*年,厅党组针对中西部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存在的集中过熟、残次林防护效益下降、更新改造缓慢等难题,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坚持生态功能与经济产出并重的林业发展指导思想,决定实施农防林更新改造建设工程,先期在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在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20*年7月由7个试点县(市、区)扩大到18个县(市、区),基本覆盖了全省中西部4个地区。通过2年的试点,可以说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思路正确、机制完善、措施可行、成效显著,试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困扰多年的中西部农防林更新改造难题得到了破解,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其主要标志是:

(一)按期完成更新改造建设任务。从数量上看,实现历史性突破。两年来,共采伐成过熟林2199.66公顷、残次林2452.07公顷,完成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5320.54公顷,新建农防林495.2公顷,造林面积是采伐更新改造面积的114%,不仅达到了更新造林面积不低于采伐面积和1:1配比的要求,而且超额完成了造林任务。枯死树采伐面积2321.34公顷,完成更新造林面积2325.79公顷,实现了省厅制定的改造目标。2年中西部共完成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面积7646.33公顷,是以往10多年更新改造的总量,这在全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从质量上看,全部实施大苗造林,实现新的突破。根据省级核查结果,20*年全省农田防护林平均成活率达到了87.2%;2006年在气候异常杨树病害大发生的条件下,全省农防林和枯死树的成活率也分别达到了71.4%和72%,榆树市、梨树县、德惠市和朝阳区的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大大高于以往更新造林质量。

(二)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建设模式。在技术方面,采用适宜中西部立地条件、抗逆性强、速生的杨树大苗造林,保证了农防林速生丰产,达到快速发挥防护效能的需要,提高了经济产出。造林前机械整地、挖防护沟,栽植前采用生根粉高效吸水剂和药物浸根,栽植时采用坐水打浆、重剪侧枝不截头、地膜覆盖等造林办法,造林后又积极采用树干涂白、药物喷冠等有效手段,从多种途径控制病虫害的传播、蔓延、发生,造林成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保证一季造林一次成林,这在西部地区造林史上是个创举,破解了西部干旱区更新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的难题。在运行机制方面,探索出了具有吉林特色、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成功模式。一是竞价销售。对采伐的木材由乡镇政府组织竞价拍卖会,林业、纪检、公证等部门、林木所有者、木材购买者参加,统一公开竞价出售,大大提高了木材销售收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避免了木材销售中的徇私舞弊行为,缓解了林农、集体、个人间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二是抵押保证。建立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保证金制,将木材竞价销售的收入按造林整地成本核定金额部分存入财政更新保证专户,根据工程进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逐项返还资金,确保采后能造上林。三是承包到户。对新植林带竞价一次出售或承包给个人一个轮伐期,按约定自主经营,使新建的林带,林有其主,责任到户,充分发挥承包户和经营者的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四是优质大苗。统一采用省级规定通过鉴定的优良品种和二年或三年生杨树大苗造林,一季造林一季完成更新改造一次成林。五是采一造二。采伐更新一条过熟林带,相应配套改造一条以上残次林带或者新建一条林带,对田间林实行隔带采伐更新,防止出现跑漏风现象。六是采造挂钩。实行严格的工程管理,强化检查监督,按检查结果兑现奖惩,建立调控制度,对不按规划设计采伐、更新造林质量差的单位,用采伐指标和林业建设项目进行调控。在组织领导方面,强化政府推动。各地都成立了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政府负责制和一把手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研究、部署林业工作,落实了包保责任制,领导包片,干部包点,把工程建设质量与包保人的政绩和工资奖金挂钩,并按质量兑现奖惩,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三)提升了林业部门在全社会的感召力。几十年来,对农田防护林大面积更新改造在我省还是第一次,采完了能不能造起来,防护效益能否受到影响,巨大的林木资源能否实现经济价值,这些问题不仅国家领导和各级林业部门关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也非常关注。两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切实看到了林业工作实效。一方面由于制定了较好的更新采伐政策和经营管理机制,防护林建设标准不仅未降低,而且实现了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广大农民、集体和林业部门收入增加,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两年共采伐林木72.1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农民人均增加收入近100元,使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切实从中得到了实惠,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积极参与和关注林业建设。林业部门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因此日益提升,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林业是一个干事谋事的部门,各级干部和人才愿意到林业部门来,各级党委政府也把林业作为重要部门,摆到重要位置,不仅配备了较强领导和人员,而且在安排使用干部上,有一大批林业干部得到重用和提拔。

二、查找不足,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原因

知史才能明志,总结过去,在于面向未来。2年来,农防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这项工作涉及面广、责任重、难度大,过去又没有搞过,没有现成经验可学可借鉴,是在不断探索、不断试验、不断完善摸索中推进的,难免出现问题。但我们必须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好。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更新改造政策需进一步落实。一是生态优先政策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有些单位该采的林带没有及时采,应改造的残次林没有得到及时改造,不按规划进行采伐,无论在过熟林带还是在残次林带中采好留次的现象在部分地方还普遍存在;二是“采一造二”政策尚未完全兑现,有的单位用好林带顶替配比,有的单位出现了用片林顶替配比,甚至用好林带、超标准的残次林带进行配比,弄虚作假;三是采伐指标分配不尽合理,很多县指标分配不公开、半公开,不透明、假透明,领导干预分配、平均分配、个人或几个人垄断采伐指标,不能做到应采尽采、应改尽改,损害了农民和集体的利益,严重影响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形象。

(二)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在技术环节我们探索出了很多经验,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有些技术和要求还需落实到造林各环节。一是苗木准备滞后。大苗培育满足不了当前更新造林的需要,大量苗木需从外地、外省引入,由于购苗半径逐年增加,苗木长途运输,不仅增加了成本,苗木因失水也降低造林成活率,而且易把病源、虫源引入本地,造成病虫害大发生。二是人情苗仍然存在。人情苗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势必导致在苗木质量上把关不严,病、虫、弱、次苗混入,苗木价格提高,增加造林户经济负担,损害经营者利益,影响林业形象。三是病虫害较为严重。第一对苗木检疫把关不严,大量病虫苗引入造林地,导致病虫害的大发生,去年的烂皮病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第二对土壤中的病源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进行土壤消毒,更新改造的林带都是老林带或残次林带,土壤带有大量的病源菌,各地只做到了抠根整地,而未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客观上为病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基层森防部门病情虫情调查不及时、不全面,预测预报滞后,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预防不够,病虫害发生后没有及时进行防治,个别单位病虫害发生后束手无策。

(三)组织领导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个别地方党委政府领导重视不够,对此项工作认识不高,技术人员不足、不强,工作不力,只注重采伐,没有把更新造林摆上首要位置,县、乡党委政府领导没有真正负起责任,只限于一般性工作部署,全靠业务部门推动,工作力度达不到省里要求。二是标准定位低。有的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更新改造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对造林、管护的难度估计不足,等同于一般性的造林绿化工作,基调不高,造成造林标准低,质量差。三是林业部门工作不到位。林业部门参谋作用发挥得不好,对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情况不清,机制不健全,责任没落实。既不能预见问题和不利条件,又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对出现的新问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工作意见,严重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四是管理工作不严。有的地方责任意识不强,仅满足于产权到户,将林地承包给个人后就撒手不管,既不指导也不检查,自检自查流于形式,有的虽然进行管理但不严格,不坚持原则,迁就承包户。

(四)今春造林的准备工作不充分。从林业厅下去调研、了解的情况看,去年遗留的问题还很多,工作难度还很大。一是整地欠帐较多。由于去年采伐时间拖后,时间较紧,尽管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封冻前仍然有部分地方没有按标准完成整地、挖防护沟。特别是残次林带和枯死树整地欠帐较多,有的树根还没有抠完,仅抠出一部分,有的抠完根后没有平整翻耙,甚至有的就想直接挖坑造林。二是水源不够充足。由于受资金的限制,再加上主观上的因素,在林地打井的数量不足,打井的进度也比较慢。有的地方没有规划打井,准备借用附近的农田井,进行远距离运水植树,这在大规模造林时根本满足不了需求。三是苗木没落实。有的地方苗木还没有着落,有的想用省里规定以外的品种,还有的在等靠,准备用小苗对付造林。

应该说,上述存在的问题,各地都积极采取了一些措施,从整体情况看,各地准备工作是好的,省厅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这两项工作毕竟还处于全面启动的初级阶段,尤其是枯死树改造,都处于西部干旱区,地力条件差,在不同地类、不同条件下,大面积一季大苗造林积累的经验还不多。因此,我们必须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安排得更到位一些,才能打好打胜今春造林这场硬仗。

三、千方百计,做好今年春季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造林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各地要把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造林做为今年春季中西部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务必抓好抓实。今年是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的第三年,是枯死树改造的第二年,虽然经过2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今年更新造林任务量和前两年需补植的面积来看,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今年农防林和枯死树总面积为7245公顷,前两年需补植面积为3767公顷,是前两年任务总量的1.4倍,而且此项工程建设标准高,涉及面广,社会关注程度高,影响大,也是各级领导关注的焦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农防林更新改造不仅是一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一项产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如果搞好了,成功了,它就是德政工程、富民工程,在座的各位都是功臣;如果更新造林质量不高、面积不实,更新失败了,我们就成为历史的罪人,主要领导还要承担政治责任。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区,农防林具有更加特殊的重要作用,不仅关系到粮食稳产增产问题,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要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必须做到三个“确保”:

一要确保苗木足额到位。苗木问题是个大问题,我之所以反复强调,就是因为当前苗木问题很突出,缺口很大。今年造林更新任务重,除正常的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使用大苗造林外,省厅已经决定除退耕还林工程外要全部实施大苗造林,杨树大苗需求量剧增。同时今年的补植任务也很重,需补植面积达到了3767公顷,增加了大苗的使用量。另外,周边省份也开始在搞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很多地方也在使用大苗造林,杨树大苗供求关系非常紧张,据说黑龙江省已经禁止向外省调运苗木,因此必须引起各地的足够重视。苗木已经落实的,要重新敲定敲死,专人盯守,确保万无一失;苗木还未落实或不足的,要抓紧一切时间,千方百计把苗木购足,因苗木问题导致工程未完成或工程建设失败的,省厅将停止工程项目,调减采伐指标,坚决予以制裁。今后,各县要立足本地,根据本县现有资源量、采伐量和更新改造规划,以国营场圃为主,全面启动育苗建设工程,建立育苗基地,保证品种、保证质量,保证造林用苗。

二要确保今春一季完成今年造林和历年补植补建任务。试点已经两年,今年是步入常规工程建设的第一年,如果今年更新改造成效好,工作搞上去了,标志着我省的农防林和枯死树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如果搞得不够好,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就会严重制约农防林和枯死树改造工程的健康发展。所以,各地一定要高度重视今年的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改造工作,下大决心,花大气力,确保高标准完成今年更新改造任务。同时,要全面做好前两年更新造林不合格地块的补植工作,要同今春造林一样对待、同步进行。对去年遭受严重病害的地块要认真调查,做好补植补建。农田防护林中死亡的或因去年烂皮病平茬的苗木,今春一律选用同龄大苗一季补植补造,枯死树改造中死亡的或平茬后仍有病害及长势弱、生长不良的苗木,也要选用同龄大苗在今春一季补齐,这两项都是硬指标,今春必须完成。特别是对因病虫害平茬的农田防护林带,补植补建的标准不能降低,部分大苗平茬的,可以补植同龄大苗;对去年平茬较多的地块,尽量返工重造,这样,不仅保证了质量,也便于林地管理。

三要确保不发生大面积病虫害。今年是暖冬,专家预测今年是病虫害大发生之年,各级森防检疫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应急预案,备足防治药品,抽调精干人员,把好苗木检疫关和土壤消毒关,杜绝病源侵入。苗木在栽植前要在大池里用药物进行浸泡或对苗干喷洒药剂,消除病源菌,病虫害严重的林带的土壤必须用生石灰或其它杀菌剂进行消毒。造林后要对树干进行涂白,防止病菌侵入。各级森防检疫人员要落实责任,分片包点,监督、检查、指导苗木检疫、灭菌和土壤消毒工作。造林后,要定期调查、做好预测预报,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除治,防止蔓延传播,保证不发生大面积病虫害。

(二)坚持标准,强化工程建设质量。今年春脖子短,种地和栽树争时,各地要早安排早动手。目前清明已过,全省已经进入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各地一定要集中力量,高标准地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和枯死树更新造林任务。在具体工作中,要严把“四关”:

一把苗木关。高标准造林,首先要选用符合标准的良种壮苗。今年省里的总体要求是:造林品种不扩大,苗木标准不降低。农防林和枯死树造林的苗木标准一样,一律采用2年根2年干或3年根2年干的大苗,强度修剪侧枝不截头。林业部门一定要把好苗木质量关、检疫关、复检关,坚决做到弱苗、病苗、不合格的苗木不出圃,非规定品种的苗木不使用,避免再出现小老树、残次林,造林不成林的现象。近几年苗木问题在社会上反响很大,由于苗木短缺,有人就靠贩运苗木发财,也有人为发财来拉拢腐蚀我们林业干部,为避免犯错误,保证造林质量,在苗木的购买和使用上一定要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坚决杜绝人情苗、关系苗。要做好苗木保墒工作,做到边起边运、运输时遮苫布、到地及时假植,在栽植前使用生根粉、吸水剂浸根,保证造林成活率。

二把浇水关。总的要求是,造林地块必须有水源保证,墒情再好的地块,也必须坐水造林。现在还没有水源的要马上打井;水源相对较远的,如果条件允许,也要打一部分林地井,今年造林地一律先浇坑,再坐水打浆造林。对农防林带较窄、防护沟内侧培土较高的地块,一定要先夯实镇压,之后再浇水造林。要做好配套工作,提运水设施要马上到位,特别是租借用农田井地块的地方,更要提前做好准备,统筹安排,与大田用水错开时间,保证造林用水。在水源紧张、与农田用水争嘴的地方,头一遍的浇坑水可以早一点动手。

三把整地关。整地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形象,而且关系到到以后的抚育、管护,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高低。因此,整地标准不能降低。植树台面在栽植前必须抠完所有伐根,捡净根茬,并进行翻耙,确保耕层蔬松。地面不平整的,在翻耙后适当进行平整,为今后抚育打好基础。没有挖完防护沟的,可以在植树后再进行。农防林必须要有防护沟,枯死林木靠近村屯、公路两侧和牲畜经常活动的地方也要有防护沟。要抓住回暖快、化冻早的有利时机,提早动手,及时完成整地工作,解决造林与大田播种争时争工问题。

四把面积关。保证农防林和枯死树采伐更新后林地面积不减少,这是省厅开展这项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尤其是残次林带改造,由于林地内树木不多,部分林地内农民已开荒种地,这次要一并收回造林。农防林更新改造一定要按省厅的要求,进行1:1配套,保证更新面积不能低于采伐面积,配比面积不能低于更新面积。配比地块决不能用片林来顶替,更不能用过去的造林地块顶替。

对纳入三北工程的改造的残次林,各地要坚持原则,按标准执行,并尽量做到在雨季前采伐完,抠完根,做到雨季休闲,沉实保墒,为明春造林做好准备。

(三)切实加强对农防林和枯死树更新造林工作的组织领导。农防林更新改造工作是政府行为,不能只靠林业部门自己干,各级党委、政府要亲自抓,而且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议各地都要以县为单位,适时召开一个高标准的春季造林现场会,没有召开的要回去马上组织召开,现场会一定要以政府名义召开,乡镇主要领导参加,落实领导责任。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不能干好干差一个样。林业部门自身也要明确责任,分兵把口,配齐配强技术力量,做到每块造林地、每个造林村屯都有领导包保和技术人员指导把关。市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和监督职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指导到位、监督到位。省里相关部门要成立巡回检查指导组,不定期进行检查。省厅继续实行“两挂钩”:即今春造林质量与枯死林木皆伐更新中配比的正常林地的林木采伐限额挂钩,与今年的农防林更新改造采伐指标挂钩。对工作不到位,造林质量不好的地方,将取消枯死林木配比的采伐限额,暂停农防林更新改造工程。待今年整改验收合格后,再予以考虑更新改造指标。各地要加大检查验收力度,造林结束后,各县(市、区)要逐地块进行检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及时整改。省厅将在7月下旬开始,组织省质检队对这两项工作进行大比例抽检,并将抽检结果通报全省。

同志们,农防林枯死树更新改造既是一项宏伟的生态建设工程,又是一项兴林富民的产业项目,是民心工程,也是德政工程,前景非常光明,让我们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打好今年关键一仗,切实把这项德政工程建设好,为中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