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干部在建设健康座谈会讲话

时间:2022-02-09 09:58:00

区委干部在建设健康座谈会讲话

区卫生局、区体育局、区文明办负责人分别就“健康”卫生、体育、文明三大行动计划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天的会上印发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决定》刚才。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为确保建设“健康”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健康”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健康”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人的健康为本。健康是人的第一需要,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国家民族和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必要条件,没有人的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现代健康的含义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要建设的健康”则是一个由健康的人群、健康的环境和健康的社会有机结合的整体。区委、区政府作出建设“健康”决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最直接、最具体的实践。建设“健康”必须坚持以市民为主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群众健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培育体质、饮食、生育、行为和精神全面健康的市民,让追求健康成为的民风,通过共建共享把建成健康之城、活力之城、文明之城。对此,全区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以坚定的决心和饱满的热情全力投入到健康”建设当中。

建设“健康”响应“健康”战略的重大行动。作为“五大”目标之一,第二。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2月作出了建设“健康”决定,把建设“健康”作为全市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提出到2012年,总投入353亿元资金,重点实施卫生和体育两大行动计划,全面实现“健康”各项目标任务。对此,积极响应,立即提出了建设“健康”目标,并针对如何建设“健康”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广泛征求人大、政协、镇街、部门、单位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区政府常务会和区委常委会认真审议并通过,形成了建设“健康”决定和三个行动计划的正式文件。这几个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设“健康”目标、任务、措施和工作要求,从现在起到2012年,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扎实推进“健康”建设。

建设“健康”顺应了发展新阶段的特征。总的来看,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区人民的体质合格率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市民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民的健康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全区的健康保障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人民群众对自身健康的需求和期望值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全区卫生、体育、计生、精神文明等各项健康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市民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区每千人执业医师数、注册护士数、病床数、人均健身场地等健康资源,均低于全国乃至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青少年营养不良率等非健康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健康事业的发展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经济社会高速扩张的新阶段,区委、区政府把建设“健康”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以最大的决心和强有力的举措,加快“健康”建设,提高全体市民的健康水平,不仅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建设“健康”拉动内需、促进增长的现实需要。为了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第四。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方针。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健康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成为内需的新热点。健康需求的市场潜力非常可观。比如卫生事业,一方面可以发展医药、医疗仪器设备等产业,另一方面可以产生一个阵容庞大的服务业。去年美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其中医疗服务业占20%德国第三产业占到70%左右,其中医疗服务业占15%发展健康服务业,不仅可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而且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个健康的环境还会对周边形成很强的影响力、辐射力。这对吸引人才、招商引资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市民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社会有一个健康的环境,对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狠抓关键,明确目标。扎实推进建设“健康”六项重点工作

市民健康素质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健康”总体目标是2012年。市民健康保障水平处于全市区县前列,市民健康行为基本养成,力争建成国家卫生城区和市文明城区。实现这个总体目标,必须确保完成六大重点任务。

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健康服务,健全健康服务体系。

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基本健康服务均衡化.

重点在基层。目前,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这项工作的难点在农村。全区卫生监督人员严重不足,卫生监督手段落后,疾病预防控制检验检测设备陈旧老化;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医疗设备不全。为此,要提高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就必须加快农村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器械装备和医务人员配置,使农村医疗机构能有效承担初诊、常见病治疗、康复治疗、卫生常识普及等功能,不仅方便群众就近就医,还能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2012年,全区要达到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7人、注册护士1人、病床3张,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现标准化,让群众享受到更方便、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逐步增加财政补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是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稳定参合率,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合理设计实施方案,执行全市统一的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网络,年,实现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网上实时补偿。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镇街卫生院经办机构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其管理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能力。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范围,不断提高群众参保率和实际补偿率。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帮助困难群众抵御疾病风险。

进一步规范体育场馆的管理,健全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全区的市民体质监测体系。加快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登山步道工程”使所有社区都有以健身路径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健身场所和设施,每个村都至少有1个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在城区达到15名、农村达到6名,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的健身服务。

增进体质健康,发展体育运动。

决不能让孩子们输在健康起跑线上。增强青少年体质,一要抓好学校体育。体质健康要从青少年抓起。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一靠营养,二靠锻炼。加强青少年营养指导与干预,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伙食补贴;狠抓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在校有足够的锻炼时间,使孩子们高中毕业前掌握12项终生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2012年,力争全区青少年平均身高增高12厘米,青少年营养不良率下降5个百分点,青少年肥胖发生率下降3个百分点。实现这些指标,对孩子们一生很重要,对的未来、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至关紧要。

社区推广太极拳,二要抓好群众体育。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推广工间操。普及健身操,积极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组织群众性登山、竞走、长跑等体育项目,倡导市民终生锻炼。发挥各行业和体育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项目的群众性比赛活动。目前,几江城区依托滨江路、广场、体育场馆等健身场所,群众性体育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各镇街也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健身活动,营造人人爱运动、人人重健身的良好氛围。

重点发展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潜力较大的运动项目。深化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练员选用考核制度,三要积极发展竞技体育。科学制定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建立引进优秀教练和“访问教练”客座教练”机制。培育引进优秀体育人才,建设一支素质好、水平高、结构科学、规模合理的运动员队伍。对于承担重点发展项目的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工作条件、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健全体教结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选材机制,按照政府举办、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的原则,加强区体校建设,完善在训运动员同时接受普通中、小学国民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

确保饮食健康,严格食品安全监管。

一要抓源头。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

生产基地和各类市场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抽样合格率达到98%畜产品和水产品中的违禁化学物质抽样检测合格率保持100%年。

提高食品质量总体检测合格率。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二要抓关键环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健全餐饮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完善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有效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搞得不好就会成为“重灾区”要健全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三要抓薄弱地区。农村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地区。让农民吃得安全、吃得健康。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形势不容乐观,要加快推进农村建沼气池、改水、改厕等健康家园创建行动。学校饮食安全,更是一项牵动人心的重点工作,要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食堂建设,加强校园周边餐饮店、副食店等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孩子们饮食健康。

指导科学搭配一日三餐,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学校和单位食堂、餐馆酒店等公共场所,要推行营养配餐服务,提倡合理点餐,四要抓科学饮食。要广泛宣传《健康饮食指南》向市民推行合理膳食指导方案。要吃得营养,也节约,反对暴饮暴食。

保障生育健康,加强妇幼保健。

有多少妇女在医院分娩、有多少婴儿在医院出生,衡量一个地区卫生状况有两个主要标准。有多少老人在医院逝去,并得到临终前的救治和关怀。这两个指标,体现的都是人性关怀。目前,区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孕产妇死亡率居高不下。为此,实行了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补助100元、住院分娩补助400元的政策。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补助金额,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切实提高住院分娩率。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产科管理,继续推进孕产妇和婴儿保险,加大对计划生育家庭、贫困母亲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健康援助,为母婴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全面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对儿童健康的关怀要从生命孕育开始。逐步提高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率。有效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2012年,出生缺陷率要从现在14.6‰下降到9‰。儿童免费接种疫苗,政府出钱、群众受益,花钱少、效果好,要加强冷链系统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全部免费接种规划免疫疫苗,切实提高接种率和成功率。还要加强对儿童科学用药的指导,目前,区残疾人中相当一部分是聋哑残疾,而90%后天聋哑是药物导致的要么是庸医用药不当,要么是家长误给孩子吃药,这些教训都让人感到非常痛心,必须引起我高度重视,并切实改进工作。

倡导行为健康,培养健康生活方式。

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高度关注重点人群行为健康。学校要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大力普及大众健康知识。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和营养状况改善行动,促进学生养成健康行为。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和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降低职业环境危害因素,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干预措施,有效防控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

强调一下创建国家卫生城区工作,另外。目前,几江城区离国家卫生城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任务十分艰巨。几江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要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为目标,自加压力,组织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共建“健康家园”要推进健康教育进社区、进村社、进家庭,指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加强常见病、传染病和高发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市民远离、洁身自好,革除不文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珍视自身的健康,为社会尽责。力争到2012年将几江城区建成全国卫生城区。

重视精神健康,加强心理卫生服务。

精神卫生问题日益突出,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激烈。忧郁、急躁等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自杀率不断上升,这些都与精神健康有直接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10月10日,确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精神健康。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有两类人群的精神健康问题,特别需要关注。

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失衡。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在落实好惠民政策、帮助解决农民工生活困难的同时,农民工。农民工离开农村来到城镇打工和生活。进一步关心农民工的精神健康。要把精神健康的内容纳入农民工学校教学、纳入“农民工日”活动中,让他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怀,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大多是独生子女。偏执、孤傲、以自我为中心,独生子女。现在大中小学生。许多独生子女的通病。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以健康的心态应对职场竞争?中小学生如何远离“网瘾”厌学、早恋等不良行为?农村留守儿童如何走出缺少父母关爱的心理孤独?这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心。目前,大学校园已普遍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配有专职心理教师,中小学校也要逐步开展心理问题干预,这也是育人的一个重要内容。

区创造性地提出实施“健康”文明行动计划,针对促进精神健康。重点推进区图书馆、镇街综合文化站等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以开展精神力量推进工程和群众文化提升工程为载体,深入推进文明城区、文明行业(单位)文明村镇“三大”创建活动。要整合全区心理卫生方面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市民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通心理援助免费热线电话,及时帮助市民化解各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社区开设心理辅导室,为居民定期举办心理讲座,建设人人心情舒畅、精神健康的和谐社区。

三、加强联动,整合资源。努力形成建设“健康”强大合力

各镇街、部门和单位务必从讲政治的高度,建设“健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整合资源,通力协作,形成合力,确保任务完成。关于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的决定已作了具体明确,再谈三点:

一)以超常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健康”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又好又快地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人才尤显重要。

具备极强的号召力和吸引力,要花大力气引进领军型人才。高水平的领军型人才就是一个品牌。对推动全区健康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擎”作用。对此,要下大功夫,制定出台特殊优惠政策,通过筑巢引凤,源源不断地引进卫生、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优秀人才,并依托优秀人才,重点培育、发展我区的特色项目和优势项目。

不断加大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建立后备管理干部人才库,要加快选拔培养本地优秀人才。建立健全本地优秀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后备干部人才库的特殊功能;建立卫生学科专家人才库,采取有效措施选拔培养紧缺急需、学历高、年纪轻、有潜力的人才和农村卫生适用人才;着力建设卫生管理人才队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卫生监督执法人才队伍和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加快培养选拔一批学术领军人才;建立卫生人才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流动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体育后备人才体系,以区体校为龙头,以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网络学校为基础,建立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结合的运行机制。

二)多措并举加大资金投入

区把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健康”卫生行动计划、体育行动计划和文明行动计划,今年中央扩大内需的投资重点是确保民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贯彻中央政策。分别拿出了重点项目建设单子,经初步测算,2012年,健康”总投入近16.5亿元,其中,卫生行动计划投入13亿元,体育行动计划投入2.14亿元,文明行动计划投入1.3亿元。对“健康”资金投入,要重点确保,落实到位。可以说投入是空前的但总体来看,全区健康事业的欠账、尤其是基层的欠账还比较大,要办的事情还很多,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解决最急需、最该办的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好,把投入的效应放大。

要做到多渠道、多方面筹措资金。争取上级投入。要大力争取中央和的支持,资金来源上。对接中央和的投资政策,策划、包装、储备一批关系长远、群众受益面广的重点项目,争取纳入中央支持的项目库和全市的计划单,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资金。区和镇街两级财政投入。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健康”决定》中明确要求,从今年开始,区、镇街两级财政对“健康”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使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单位自身投入。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不断加大自身投入,努力完善健康事业软硬件建设。社会投入。包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政策措施,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落实房地产开发企业配套建设小区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有关规定;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健康”各项事业,等等。

既要坚持政府主导,资金配置上。强化公共财政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卫生、体育、精神文明等专项经费,聚沙成塔,集中使用。又要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健康服务。特别是政府在投入农村卫生院和体育建设方面,要倾斜政策,给他以支持和帮助。

既要讲公平,资金使用上。又要讲效率。资金要用在刀刃”上,发挥最佳效益。新增设体育设施,可考虑建在学校内,产权是政府的由学校代管,平时主要是学生使用,周末和节假日向社会开放,一举多得。行政村“一场两台”体育设施、村卫生室等,应纳入村综合服务中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既方便村民,又节约土地、资金。另外,特别强调一下规范管理的问题。健康”所有建设投资项目要严格审批程序、严格资格审查、严格限价招标、严格评标纪律、严格中标结果公示制度、严格合同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资金效益。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社会广泛参与,政府大力主导。人人共建、人人共享,这是建设“健康”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最终的目的要重点抓好三个机制。

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力量。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健康”建设领导小组,要完善领导机制。建设“健康”目标宏伟、任务繁重、时间较长。牵头制定出台了健康”决定和卫生、体育、文明行动计划,负责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工作。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同时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对本辖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开展“健康”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搭建工作班子,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要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区新闻社和区广播电视台要开设健康频道或健康教育栏目。全区所有镇街要建立健康教育平台,镇街、社区、学校等公众场所,要开设健康教育宣传栏,要把健康知识普及纳入公众科普活动中,让“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老幼皆知,变成市民的自觉行动,形成全社会的生活风尚。

要加强对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健康”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立即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要完善考核机制。建设“健康”各牵头部门。建立“健康”卫生、体育、文明行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加强对各镇街、部门和单位的督促检查,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汇报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反馈、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区委、区政府对建设“健康”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把“健康”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委、区政府对各镇街和部门的年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