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全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时间:2022-05-07 03:54:00

市政办全年食品安全工作要点

2012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食品安全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目标要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为积极做好2012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特制定以下工作要点。

一、加强基础工作,构建长效机制

(一)健全体制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尽快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和具体办事机构,理顺综合协调机构和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职责,充实办事人员,确保机构设置到位,人员配备到位,工作经费到位,制度建设到位,作用发挥到位(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完善监管网络。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监管重心下移,重点落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食品安全职责。建立基层食品安全联防联动机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群众性队伍建设,填补基层监管空白(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理顺监管职能。根据《关于印发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稳妥地做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卫生部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移交和衔接工作(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方联动”的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力量,认真借鉴有关县(市、区)的成功经验,努力解决多头执法、分段监管带来的执法不全面、不到位、不彻底等问题,实现对食品安全的无缝隙监管,走出一条食品安全监管的新路子(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食安委成员单位)。

二、落实监管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一)落实各级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分段负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加强食品安全目标管理。继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畴,重点抓好县、乡两级政府领导责任制落实(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落实各成员单位的监管职责。各监管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客观公正、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原则,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办法,对各类监管执法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要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制定年度《全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要进一步梳理食品安全监管盲区,对部分职责不清、界限不明的食品领域,分清职责、明确界限。建立违法案件查处首责制,切实消除监管真空、监管盲点,实现全覆盖、无缝监管,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现象(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安委成员单位)。

(三)落实县(市、区)和部门协作联动责任。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健全联动机制,强化联合执法,强化行政执法和刑案侦办的衔接,强化与检察、审判机关的衔接,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县区联动的执法格局和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打击合力。各监管部门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案件,要认真做好证据收集工作,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各级公安机关对非法添加、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非法“黑窝点”等案件,根据需要提前介入侦查。要建立完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部门联动和定期联系工作制度,及时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研究对策,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食安办、市食安委成员单位)。

(四)落实各类食品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引导各类食品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落实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积极发挥各类商会、协会作用,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增强法制观念,促进行业自律。制定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批发销售、餐饮服务等各类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对企业进货查验、出厂检验、索证索票、不合格产品召回等关系食品安全的制度实行定期检查。严格执行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不少于40小时的培训制度,提高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能力(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五)推进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各相关部门要研究制定诚信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建立完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引导企业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今年要重点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面建立诚信管理体系,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信用档案,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食品企业诚信信息平台,推行违法企业、问题食品“黑名单”制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三、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一)加强监管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水平、法律意识和工作能力,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专业化的监管工作队伍。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检测条件,保障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执法监督抽检、风险监测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经费(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二)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布局合理、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原则,充分整合优化现有检测机构检验检测资源,完善由生产企业自检、监管部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组成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三道防线。加强检测部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高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数据分析及风险评估能力。开展检验检测技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探索、完善新的检测方法、手段和技术,为食品安全科学监管提供技术支撑(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三)加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重点对食品化学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食源性致病菌以及食源性疾病进行监测,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规范食品安全信息收集、报送、评估、通报、公布程序,完善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网络建设,探索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化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日常风险评估和应急评估,针对食品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中发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预警信息(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农委、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畜牧兽医局)。

(四)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事件信息应对工作,建立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加强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现场卫生处理、流行病学调查等事故查处制度建设和应急处置队伍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培训演练,不断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客观(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安委有关成员单位)。

四、强化全程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一)加强农畜产品源头规范化管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建立投入品规范使用、生产记录档案等制度,禁止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等国家禁用药品、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行为。制定并推行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重点区域、重点农产品监测和抽检力度。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提高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违规单位查处率。加强生猪检疫和“瘦肉精”等化学品检测,督促屠宰企业加强畜禽产地和屠宰前检疫。及时按规定处理各类野生动物死体和疫病畜禽死体(责任单位:市农委、市质监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

(二)加强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监管。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食品生产企业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加贴QS标志。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监管制度,落实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对乳制品企业全面进行重新审查。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检,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严格落实企业进货查验、过程控制、出厂检验和记录等制度,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加工企业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管,建立食品加工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记录和公开制度,建立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企业销售台账制度和可追溯制度,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和使用,防治食品中滥用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引导食品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观念,提高食品科技含量。积极引导肉类加工、面粉生产、植物油等行业食品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畜牧兽医局)。

(三)加强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流通许可制度,食品经营单位依法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按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的数据标准,严格监管数据的采集、审核和规范录入工作,扎实落实审核、录入责任,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应用。突出抓好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品店和食品摊贩的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监管,健全食品经营者信用档案,加强监管数据统计分析。以防控篡改食品生产日期为重点,积极寻找突破口,摸清篡改日期行为运作手段,积极探索建立食品生产日期监督和过期食品回收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流通环节食品供货商、大型超市篡改食品生产日期违法行为,坚决遏制假回收、真回流等恶性食品案件的发生(责任单位:市工商局)。

(四)加强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完善餐饮服务许可程序和制度,确保餐饮服务单位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落实餐饮单位诚信监督管理办法及违法违规企业约谈制度,年内评选一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店。深入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加快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并及时将量化分级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大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力度。推行执法监督责任制,实施监管区域包干到岗、任务到人的“网格化”管理方式,提高执法质量和效率,加强各类餐饮单位原料采购、制作加工、清洗消毒、食品储藏全过程的日常监督检查。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重点加强火锅店餐饮废弃物回收集中处理管理,严防火锅废弃油二次流向餐桌,切实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学校食堂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餐单位和个人餐饮服务许可管理,禁止学校食堂或学生餐采购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违规加工供应豆角。认真探索建立一套操作简便、便于追溯、企业接受的台账管理模式,全面落实餐饮服务业食品原料购进索证索票制度,保证餐饮企业使用的肉品来源于定点屠宰企业,实现肉品、油品等原料来源有保障、可追溯(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

四、开展专项整治,打击违法犯罪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部署,结合实际,加大对影响本地区、本行业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一)继续深化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在食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在畜禽水产品养殖环节滥用抗生素及禁用药物、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化学药物成分、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加大对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治理力度。着力解决带有行业共性的“潜规则”问题,严密防范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

(二)继续深化重点品种综合治理。以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水产品、蔬菜为重点,继续深化综合治理,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巩固整治成果;重点加强专项执法,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行业清理整顿,取缔关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一步规范食品企业自检行为,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加快推进重点品种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农委、市卫生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畜牧兽医局、市商务局、市水产局)。

(三)开展重点场所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以食用农产品和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农村“食品专业村”、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工地、中小学校园及周边、超市、小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重点,强化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重点清理取缔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窝点”,依法查处从非正规渠道进货的食品经营单位。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深入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整治,全面排查和严厉惩处“地沟油”、“瘦肉精”、利用病死畜禽加工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食品安全监管。通过重点场所专项治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开展农药兽药残留专项整治。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全过程管理,重点抓好生产过程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加强对食用农产品农药、兽药残留监控,将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城市批发市场全部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强化检打联动,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化肥、渔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行为,严防药物残留超标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加大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严查制售假劣源头,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加强兽药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生产经营管理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市农委、市畜牧兽医局、市水产局、市环保局)。

(五)开展畜禽屠宰专项整治。强化活禽、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严厉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加大对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查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肉品等行为。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开展生猪定点屠宰资格清理审核工作。加强对屠宰活动的监督检查,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厂查验、来源和产品流向登记、肉品品质检验、问题产品召回、病害动物及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牛、羊、禽类的屠宰管理规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六)开展调味品专项整治。严格实施调味品生产许可制度和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加强对食品调味品标识标注管理,依法查处虚假标注行为。实施重点调味品专项监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醋、酱油、料酒等常用调味品的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七)开展餐具、食品包装材料专项整治。加强对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的执法检查,查处不符合消毒工艺流程、使用不合格消毒产品以及消毒餐具包装和标签内容不规范等行为,依法打击无证无照从事餐具集中消毒经营服务行为。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查处使用不合格餐具、自行消毒不符合规范等问题。针对食品用纸、塑料等食品包装材料、容器,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依法查处生产加工不合格产品行为,取缔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包装材料的“黑窝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五、开展宣传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一)加强宣传教育。按照省食安办制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及我市实施意见,抓好对各级领导干部、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违法案件警示教育等活动。大力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有针对性地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全社会认知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安委成员单位)。

(二)强化社会监督。大力发展食品安全群众性队伍,拓展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控的途径。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加强舆情监测,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为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制定实施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设立举报奖励专项资金,明确举报奖励标准、程序、范围、受理部门及保障措施,调动社会公众举报积极性(责任单位:市食安办、市食安委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