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域春季禁渔通知

时间:2022-10-30 03:10:00

天然水域春季禁渔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渔业法》的有关规定,我市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行禁渔区、禁渔期制度,2000年开始率先在全国实施天然水域禁渔,2003年农业部实行长江禁渔期制度后,统一每年的2月1日0时至4月30日24时对天然水域开展禁渔活动。禁渔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实现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巩固天然水域禁渔成果,促进渔业资源恢复,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天然水域春季禁渔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实施天然水域春季禁渔是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水生生物多样性、逐步修复渔业生态环境、维护广大渔民长远利益、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政策措施,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各地要深化对禁渔工作的认识,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禁渔期工作的顺利实施。要建立领导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各项管理措施和任务落实到单位、责任到人,实现“船入港、网入库,江中无渔船、市场无河鱼”的禁渔工作目标。渔业、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保证各项禁渔措施落到实处。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要对各地禁渔工作情况进行不定期暗访和督查。对禁渔措施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大、禁渔效果不好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和问责,对发现严重问题的地方要限期整改,以保障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

二、广泛宣传,加强监管

(一)广泛宣传。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对禁渔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将禁渔管理宣传活动贯穿于禁渔期始终。到港、上船、进村、入户,采取召开渔民会、印发资料、书写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基层干部和渔民群众宣传春季禁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渔民群众守法意识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自觉性。要结合监督检查,将禁渔工作宣传到村社、码头、船头、水产品市场,营造舆论氛围,形成共识和合力,争取渔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二)加强管理。禁渔期间,禁止在河道从事采砂作业,禁止非法从事江河捕捞活动,捕捞渔船按当地渔政部门指定的地点停靠,所有网具一律封存。因资源监测和科研等需要在禁渔期从事江河捕捞的,须在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取得特许捕捞证后,方可在指定的水域和时间内作业。建立健全禁渔应急反应机制,对违法违规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将违法现象消除于萌芽状态。要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举报的违法行为,要及时认真查处。

(三)严格执法。渔业、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对辖区内的水面、码头、市场、车站、餐馆等场所实施监督检查,做到江上无渔船、市场无河鱼。对重要渔业水域、交界水域要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要依法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和无证捕捞等违法行为,查处违禁捕捞和经营江河鱼类的行为。

三、落实政策,心系渔民

各区县(自治县)政府要从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稳定的大局为重的原则,心系渔民,主动关心、深入了解禁渔期间渔民特别是专业捕捞渔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妥善解决专业渔民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按照**民发〔2005〕112号文件精神,落实专业渔民在禁渔期间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同时要引导渔民停捕转产,广辟生产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和收入渠道,维护社会稳定。

四、增殖放流,养护资源

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流放是主动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的有效措施,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积极开展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采取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放流投入,扩大放流规模,主动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要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制定增殖放流方案,加强规范管理,做好增殖放流效果评价工作,确保增殖放流取得明显效果,渔业资源进一步恢复,广大渔民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