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综述

时间:2022-10-27 17:14:10

小学体育教学综述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篇1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将“教会、勤练、常赛、及时评价”落实到体育课堂中。传统小学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选择不恰当、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较为缺乏有效性。在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寻求一种孩子们喜欢的体育课”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以“立德树人”与“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来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并对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对不同年级和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分层,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练习,做到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其身体素质及年龄特征,选择一些简单且带有趣味性的内容。对于球类项目的战术比赛、跨栏、跳山羊等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采用多变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是体育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学生的情绪反馈是课堂效果的真实写照,教师的课程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还要注重语言激励。教师讲课时的语言能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以队列队形中的原地踏步走和齐步走的教学为例。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吹哨来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加上口诀并和学生互动,如“抬头挺胸1-2-1,手臂摆平1-2-1,左右对齐1-2-1,前后对齐1-2-1,精神饱满1-2-1,谁的手臂摆得平,我的手臂摆得平,谁的精神最饱满,我的精神最饱满”,课堂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有趣的教学内容、有序的器材摆放、语言激励、适时表扬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练的兴趣。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创设教学情境,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立定跳远教学时,可以设计“小青蛙跳荷叶”的教学情境,在绿色的卡纸上画满荷叶,贴在地上,并告诉学生“现在大家都是一只跳跃能力很棒的小青蛙,跳得最远的小青蛙,将会得到青蛙老师的最高奖励”。这种轻松的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其学习动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活跃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游戏教学

教师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融入游戏元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动作,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意识。例如,在进行跑跳投游戏时,教师布置好器材后,让学生先快速跑到一个标志盘前,然后再跳跃过体操垫,将小沙包投进前方的篮子里,这样的趣味游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足球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游戏性的“踢远比赛”“射门比赛”“带球接力比赛”等,把足球基本技术融入游戏和比赛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练热情,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能够将教学内容的图、文、声、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感官和思维,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可以通过放慢动作画面,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每一个细节,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体系。

三、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核心素养是体育学科质量评价标准的依据和导向。体育评价的重点不在于评价学生成绩的高低,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学生诊断。体育评价是发展性的诊断,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对于体育评价,教师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它既是结果,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起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体育学业成绩作出评价。传统的通过单一运动技能来评价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体育教学需求。体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丰富的评价手段,全面综合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关注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其进行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和不足做记录,并及时对其不足进行指导,从而形成系统的评价记录。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层评价,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四、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体育教学中施行快乐教育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能学到知识与技能,还能收获快乐。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堂。例如,教师在进行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组不等距离传接球”等游戏;进行抢断球技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两人争球”和“多人争球”等游戏;进行足球运球技术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蛇行跑”和“螺旋跑”等游戏。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体育课程中的各项学习任务。

(二)在体育教学中施行自主教育

在“学、练、赛、评”一体化视角下,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体操动作教学时,教师完成动作讲解和示范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在展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逐个进行展示,一名学生进行展示时,让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对其进行评价;展示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互相帮助,使学生在有保护和帮助的情况下练习体操的技巧动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去过多地干预学生的练习,而是让学生自行组队、自发练习、自己选择练习及互相配合的方式,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参与学练的积极性。

(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终身教育

体育教学中的终身教育要求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意识,使其掌握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法,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和规则意识。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人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

(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体意识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项目是团队合作运动,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社会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二过一”“三过二”、边路进攻、中路进攻、快速反击等局部配合练习,补位、围抢等防守战术配合的练习以及小型教学比赛等来提高团队凝聚力、向心力。此外,集体跳长绳、两人三足、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排球比赛等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方面的发展。教师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实效性,就要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围绕课堂开展。

作者:陈娟 单位: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小学部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篇2

【摘要】新教育形势下,要求小学教育工作者需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出发,对学生展开全方位培养,以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习体育技能作为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体育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予以重视,能够借助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小学体育;乒乓球

分析乒乓球运动特点发现,这项运动是集技能、体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乒乓球运动具备较强娱乐性,且对人的身体所产生的运动伤害较小。然而,这项运动针对技术动作却有较高要求,即运动员需在短时间内针对接球形成自身判断并实施行动。因此,对于乒乓球教学活动也提出较高要求。实际教学中,传统乒乓球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日渐暴露,使得乒乓球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针对此现象,教师需重视乒乓球教学方式的改进,借助现代化技术的引入,改善教学现状,推动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现代化技术应用价值

(一)可实现学生乒乓球学习

兴趣的激发乒乓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借此可帮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形成直观认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此种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还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对小学生心理需求进行满足,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1]。分析乒乓球运动过程发现,需及时处理球的轨迹变化、来球方向及发球力量等诸多信息,为此,要求运动员的身体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应。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借助口头讲述的方式完成上述技能的传授,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掌握上述技能。而教师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将运动技能、运动要点更为直观、准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文化内涵进行体会,还可将乒乓球的团结精神及拼搏精神向学生传达,可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往的乒乓球运动灵活度不足,使得学生对乒乓球运动中的技巧性知识难以形成透彻理解,若教师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呈现技巧性知识,将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成效。如讲解某一技术动作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阐述此动作技巧,随后借助多媒体的应用将动态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将此运动技巧在实战中的应用向学生展示[2]。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步法时,便可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将乒乓球运动员比赛视频向学生播放,引导学生对运动员的步法移动技巧、移动规律进行直观的观察。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还可辅以相应的语言讲解,帮助学生对乒乓球运动中步法的重要性形成充分认知,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乒乓球教学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

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所教授的技术动作录制为视频,在课堂中向学生播放。借助视频的暂停,帮助学生分解技术动作,帮助学生对此技术动作形成深层次的记忆,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需重视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熟练操作多媒体,只有如此,方可实现精美课件的制作,推动乒乓球教学效率的提升。其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战术及技术动作,增强战术教学效果。教师在乒乓球教学活动中,为推动学生技术、战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便可引入多媒体现代化技术[3]。给学生播放具备研究价值的体育赛事,此场赛事中需涉及学生已掌握的技巧、战术。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前,需设置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可在问题引导下展开视频的观看。视频观看过程中,学生将会充分调动自身发散思维,展开自主思考活动。教师在视频播放结束后,可与学生共同解答,帮助学生对视频中所应用的运动规律、技巧、战术等进行认知。借此,除可实现活跃课堂氛围外,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也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还可大幅度提升乒乓球教学效果。

(二)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教学经验为依据,重点讲解乒乓球运动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重点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若课堂教学时长允许,还可将重要赛事视频向学生播放,实现学生乒乓球运动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及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均会对最终教学成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提高教学效果,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教师借助科学有效教学手段的实施,帮助学生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进行掌握。教师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模式中,多借助多次操作完成重点技巧、难点技巧的传授[4]。但处于运动状态下的技术动作速度较快,使得学生难以对其中的运动规律进行掌握。此种教学模式下,使得学生多停留于动作的盲目模仿层面,对动作要领却难以掌握,无疑成为阻碍教学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原因。针对此现象,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实现此问题的妥善处理。教师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接、发上旋球、下旋球时,学生在教师讲解示范过程中难以对球的旋转变化进行清晰观看,使得学生难以掌握此项技术。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多种旋转慢放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练习过程中还应选择带花纹的球,帮助学生分清球是怎样旋转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引导,可帮助学生对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进行突破,促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快慢、动静结合等变换功能的应用,可对传统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实现学生视觉直观功能的调动,将教学重点、难点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对动作要领进行领悟,还可有助于教学时间的节约,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分析以往的乒乓球教学活动发现,教师多以注入式教学法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将基础动作向学生讲解示范,随后学生结合教师所示范动作进行跟练自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动作标准程度。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借助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学生多处于消极且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过程中,仅多次重复地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活动,忽视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压制,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难以形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与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要求、心理特点相符,可实现学生乒乓球运动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还可有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挖掘,帮助学生对成功的喜悦进行感知,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维持也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5]。对于教师而言,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可帮助教师优化上课及备课等环节,还可促使教学内容更具备针对性,为教师展开因材施教创造良好条件,有助于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分析乒乓球运动可发现,其中所包含的打法、技术尤为丰富。但以实际角度出发,教师无法将每种打法、技术均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此时,教师便可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将种类繁多的打法、技术向学生呈现,促使学生可以自身兴趣爱好及身体素质等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模仿及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仅可将多媒体视作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教学手段及内容丰富的补充。教学活动的主体仍然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合作者,不可让多媒体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应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实现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适当应用。

(四)以错误动作激发思考

分析以往教学活动发现,教师通过讲解错题的方式,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题目的正确解答方式。此种教学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也同样适用。教师可通过模仿乒乓球错误动作,引发学生思考,提高教学效率[6]。通常情况下,学生在乒乓球训练中对于自身动作的正确性判断力不足,而教师也难以通过语言描述的方式将学生错误之处准确表达出来。针对此教学现象,教师便可借助仔细的观察及对比,示范学生常见的错误动作,鼓励学生依据教师所示范的正确动作展开训练,并与学生共同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对错误动作、正确动作二者间的异同之处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正错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学生以二人一组的方式划分为活动小组,让学生对彼此的动作进行观察,并指出错误之处,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技能,准确掌握动作要领,推动学生乒乓球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设定学习目标

因每位学生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均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为依据,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教师对于乒乓球考核内容、教学方法的说明及依据学生运动能力差异、身体素质差异所设定的达标标准及考试内容等。学生在具备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后,将会产生学习动力。学生达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教师可再为学生设计拔高的学习目标,以此实现学生内在学习潜力的激发,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还可促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喜悦感、成就感。

(六)合理组织安排活动

乒乓球是一项团体体育活动,除了要求学生具备敏捷操作能力外,还要求学生做好整体配合,协同合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合理组织并安排学生展开团队训练,借助分组竞赛及配合训练等方式,加强学生默契,推动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强化,以满足乒乓球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对身边事物抱有的强烈兴趣。教师可组织乒乓球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在乒乓球活动中激发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机械单一的训练过程中,感知乒乓球训练的乐趣,并实现学生乒乓球训练活动参与积极性的调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7]。教师在带领学生展开颠球训练时,可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安排4名学生以球拍击打乒乓球,并在保证球体不掉落的情况下,在组内互相传球,传递人数最多的小组即为获胜小组。此种训练模式下,学生均可积极参与,对球拍与球之间的距离进行平衡,找准时机向队友球拍传递球,比赛过程中险象环生。而在学生激烈的比赛中,可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比赛环境下,对自身的基础技能进行锻炼,还可实现学生全队默契配合能力的强化,实现学生协作意识的形成。教师还应表扬获胜小组,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意识的树立,提高学生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主观能动性。综上所述,乒乓球运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推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促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完成知识的获取,自觉展开学习活动,例如借助网络及电视等多种媒介完成乒乓球比赛的观看,自觉展开比较及分析活动,借此推动自身战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还可积极主动参与乒乓球锻炼活动,实现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作者:李秋生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篇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家长和教师更注重学生的才智教育,忽视了德行教育。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各种教育性事件层出不穷,像复旦大学投毒案、马加爵杀人案等,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让人们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体育,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要想更好地促进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本文基于对现在小学体育教学情况的了解,提出了几点促进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一、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师的德行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领路人。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家长和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小学体育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教学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生的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上,体育教师的言行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并被学生模仿。况且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知识充满渴求,而体育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在学生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学生会格外关注并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如果教师可以充满正能量,并对教学怀有激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那么这些健康、正能量的品行就会感染到学生,让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密切相关

小学体育教学包括很多形式,其中大部分的内容都跟德育有关,如田径等耐力运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磨炼学生意志力;而篮球、足球这样的球类运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同时,体育教育中所涉及的体育规则如比赛规则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遵守规则,摆正公平比赛的重要性。所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坚韧的意志,更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

(一)德育没有摆脱形式化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还存在不足,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抓住教学重点,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并不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德育的重要性,不能从更深的角度对德育进行探究。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就算是有的学校推行了德育但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没有有效落实德育,始终处于形式大于内容的阶段。

(二)德育教学方式比较低下

德育是一项需要较高技巧的工作,要想更好地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这是因为小学生拥有较强的个性,如果只依靠单一的说教模式,学生很容易疲倦,从而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但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还以说教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较低,甚至对体育教学产生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无法实现德育的目标。所以,想要提升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不断适应新的教学需要。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

德育是目前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提高德育的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是社会主义发展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体育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素质提高和意志磨炼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需要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征,其德育方案必须跟整个学校的德育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学校的德育,进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延续性原则

德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而且与其他普通的知识教育不一样,德育不仅更加需要得到学生认同,而且需要在实际生活中长时间地稳定实践。而在体育教育中,不管德育渗透得多么全面,都不能直接从学生的身上看到成效。所以,长期不断的教育和实践是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然要求。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和自我认知都处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德育都会有不同的教育重点,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长期性的。

(三)个体差异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由于自身条件以及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学生间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德育时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如有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强,可以适当地提升德育培养的难度;有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引导及培养。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为实现德育的目标做好保障。

四、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

(一)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体育教学与德育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能培养学生品德机会,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如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讲文明,遵守课堂纪律、学校规章制度等。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特定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如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本班的体育道德规范,像爱护体育器材,学生间相互帮助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细节进行德育,如安排值日生在体育课结束后打扫卫生,整理体育器材并送回等,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公物的品德。

(二)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意志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在这种背景下,枯燥且考验学生耐力的长跑变成了一项令学生讨厌的体育运动,但长跑对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力而言是十分关键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鼓励学生进行长跑运动。如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进行长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励学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或者教师可以在学生快要放弃的时候,带领学生唱比较激励人心的歌曲,为学生加油打气。长跑结束后,教师可以对长跑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坚持的成果。除了要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还要重点鼓励那些有明显进步的学生,像平时只能跑完500米,但是这次坚持跑完1000米的学生,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消除其对长跑运动的排斥,增强其意志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当前社会建设所需人才中非常关键的两项素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并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体育活动的很多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如团体羽毛这一项目,就充分体现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运动来培养学生,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按照学生的羽毛球水平以及男女搭配的原则将班里的学生分为实力差不多的若干组,每组为4~5人;其次制定比赛规则:每组队员轮流击球,每人只能击一球,如果出现连续击球则判定本组失1分;每局7分,率先输掉7分的队伍被淘汰,换另一队上场。这样的游戏设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能赢得比赛,每个小组成员都会积极发表意见、计策,并且通力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就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小学体育教学时重视规则纪律教育

遵纪守法作为公民要遵守的规则,能推动公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与他人互助的习惯与行为,在遵守纪律的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行为习惯与身体素养。在规则纪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利用各种团结互助的体育游戏活动来真正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小案例和故事的形式来让学生明白与团队相互合作对自身成长和个人力量的重要意义。

(五)通过体育交往帮助学生健全其心态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三观塑造的阶段,极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出现许多变化,如果无法对其作出积极的引导和梳理,可能会让小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产生许多无法调和的矛盾,最终影响学生的个人心理成长和日常的生活与学习。尤其是对体育活动而言,那些思想三观并未得到良好塑造的学生可能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没有强烈的积极心参与各种团队合作活动,甚至可能无法与其他学生产生正常的交流与合作,并形成被孤立的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教师可以采用较为合适且恰当的集体活动来引起这些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与这些较为自卑与敏感的学生进行定期的交流与沟通,深刻掌握这些学生对体育课堂以及其他事物的认知与观念,并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逐渐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更加大方得体,能缓解学生在主科学习中面临的压力,对推动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六)情境“渗”德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会对学生的个人三观以及对整个世界的认知产生影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教师的言行举止都能对学生的说话方式以及与他人处事的态度产生紧密的关联。但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各不相同,从小生活的环境和家长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时校园教育活动就会具有较高的难度。教师应该利用更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与主题来设置活动,鼓励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教学,在与其他学生的相互合作中,能弥补来自家庭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进行许多励志人物故事的讲解,让学生在优秀人物事迹中有效地明确自身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为学生的发展树立榜样,例如,女排运动员作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她们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为我国取得极好的荣耀,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女排的故事来为学生进行女排精神地灌输,在小学生幼小的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帮助他们能正确地认识成功与失败,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师在德育中要以身作则

德育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梳理和进行德育培训,还需要教师自身利用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个人品德来为学生树立榜样,如果教师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彰显出个人的良好品德,小学生就会无意识模仿教师的行为,这对学生的德育而言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此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虚心接受来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还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与生活中的表现来为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优劣之处进行充分的明确和掌握,还需要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和内容设定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人生长特点,利用集体活动和团队合作的游戏活动形式带动学生积极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师也可以参加到这些集体活动中,从而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教育与德育关系密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联系实际,通过各种教学方式渗透德育。

作者:张大尉 单位:山东省威海市高新区第三小学

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篇4

民族体育具有民俗性和民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具有大众色彩、在民间群体中自行传承性,并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性的体育活动。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域,因此民族体育也具有地域性特点,如蒙古草原上的摔跤、骑射,东北地区的冰上运动,长江流域的游泳、划船等,都是特殊地域形成的体育项目。

一、民族体育的内涵和种类

1.民族体育的内涵体育来源于生活,民族体育起源于劳动,在历史发展中演变成劳动、健身和娱乐相结合的活动。内涵具有民族性和传统性。民族体育的民族性是特殊的地域条件和文化内涵的体现。例如,流传于东北地区的冰上运动。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当地人民在冬季外出、劳动过程中,需要采用雪地滑行的方式,为了更加安全,需要平衡身体来控制器械。随着这项运动的普及,人们将当地的舞蹈动作运用在滑行中,加上各种技巧,最终演变成今天名目繁多的冰上运动项目。至今为止,冰上运动都是寒冷地区的主要体育项目,世界各地的冰上运动员也是以北方人为主。我国传统体育武术也具有民族性,以中原地区为主,将传统军事运动中的拳击、射击、冷兵器使用、摔跤结合我国古代健身运动中的五禽戏,最终形成了武术项目。在表演时可以使用传统冷兵器中的刀、棍、长枪和剑,配合着体操动作,形成了特殊的体育运动。民族体育的传统性,是建立在民族性基础之上,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利用体育运动来进行娱乐。例如,南方地区的端午赛龙舟、新年期间的舞狮子,北方地区的新春扭秧歌以及庆典上的腰鼓表演,都是传统性的体现。这些民族体育通过节日、庆典表演,从最早的娱神,发展到后来的娱人,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在传承中不断注入新元素,将不同时期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民族体育越来越丰富。2.民族体育的种类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分为竞技类、健身类和娱乐类。竞技类主要是具有对抗性、竞赛性、规则性特点,同时具有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特点,对器材、比赛场地和竞赛规则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从智力、体力、技术、战术等方面进行竞争,竞争类型分为体能类和技能类。目前,传统竞技类民族体育项目有秋千、大象拔河、木球、珍珠球、蹴鞠、划龙舟、打陀螺、摔跤、武术、马术、射弩、踩高跷等。健身类以健身、预防疾病为主,在动作上相对缓和,不需要制定规则,具有随意性特征。健身类体育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将中国医学中的经络观念运用到体育动作中,以活动筋骨、使全身经络畅通,达到健身目的,民族健身体育有五禽戏、太极、气功等项目。娱乐类体育项目,讲究技巧性和趣味性,通过竞争形式来达到娱乐目的。娱乐性体育既有大型庆典和传统节日里的表演,又有日常生活中儿童游戏内容,像踢毽子、跳绳、抖空竹、拔河、跳竹竿、跳房间、跳皮筋、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等。

二、传统体育引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正在倡导素质教育,体育因为自身的多功能性,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传统民族体育,具有多重意义。1.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由于环境限制,很多体育项目难于开展。例如,城市小学受场地限制,田径类、球类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开展,学生才有机会接触,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这方面的锻炼。乡村小学虽然场地不受环境限制,但体育器材相对缺乏,也影响日常锻炼。民族体育项目的总体特点是不需要场地,器材也相对简单。例如,踢毽子、跳绳、跳皮筋、跳房间,不需要大面积场地,在教室、在操场都可以进行,也不受人员限制,三个一组、五个一群就可以开展。这些体育项目可以健身,可以竞技,虽然是小型运动,但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锻炼,可以培养团体意识、竞争意识,了解公平原则。所以,这些民族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心,也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2.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家庭都是少子化,父母对于孩子的安全重于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关心,孩子参加田径类的百米、千米跑步,家长都担心他们出意外,因此小学生体育意识淡薄。这样不仅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交际,使他们缺乏团队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以及规则意识,最终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和心理健康。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就能改善这种状态,因为民族体育项目不受场地和器材限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能锻炼学生的体魄,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都有积极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民族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意义是可以传承民族体育文化。

三、小学体育教学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策略

在小学体育中引入民族体育项目,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地域特点,将民族体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1.因地制宜,发掘地方传统体育项目因为民族体育项目具有地域性特色,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本地传统体育进行体育教学。本地传统体育都是经过了历史传承的项目,无论是体育内容,还是体育规则,都被大多数人熟悉,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自行完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通过走访,向学生家长了解当地的传统体育,然后将这些体育项目引进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让家长将自己熟悉的游戏类体育传授给孩子。发掘当地传统体育,主要还是教育部门的责任,在编订乡土教材时,也要将民族体育作为乡土内容,来丰富小学体育教学,传承民族文化。2.民族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民族体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游戏化性质,像踢毽子、跳皮筋、跳绳、打陀螺等项目,虽然具有竞技性,但不像球类竞赛,不受时间限制,短期内就能出现结果,因此适合在课间休息时进行。学生在经过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后,可以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来锻炼身体,通过运动使头脑得到休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要求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自由,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进行智力教育,在课后进行体育锻炼,来解放他们的双手,还他们自由,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让民族体育融入小学教育中,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也可以传承民族体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作者:吴建荣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理治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