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09 09:30:24

高中物理创新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无疑是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助推力量。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明确把握高中阶段教学工作开展的特点及重要性,注重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致力于研究更具创新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后续的升学做好准备。基于此,本文就从新课程理念、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高中物理创新教学的对策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更好地为教学工作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也能够为学生长远的学习活动提供重要的助推力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型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泛引起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热切关注,并成为教学改革中一个热点问题的是有关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随着人才培育重心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灵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要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提高其信息搜集和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的后备军,为高中阶段的升学考试做好准备,源源不断地为高等院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一、新课程理念分析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整理、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个理论提出的过程中,就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次是倡导全面教育,也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后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因材施教。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支撑下,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教学体系,培育一批又一批新时代所需的人才,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准。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度依赖教材,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一致认为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依据,很多时候只是照搬照抄地完成教材理论知识的讲解。然而,真正的学习并不是一味地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上,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在课本之外学习新知识,回归生活实际,并且灵活运用课堂所学解决生活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本质。从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教育工作者忽略了物理课程“理科”的特性,而是更多地把它当作一门“文科”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变成了讲课本、抽查、熟读、考试复习、回归课本的恶性循环,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得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学生缺乏对物理学科的正确认知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多数教师只顾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教师持有的观念是,先帮助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论和概念形成深刻的记忆,再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忽略了实践是物理课程学习的前提,对一些物理实验操作方法的把握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难以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无法顺利完成对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

(三)传统学习思维根深蒂固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此,对学生学习思维的要求也就变得更高。然而,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人,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不到挖掘,而且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所下降,思维模式相对比较呆板,无法灵活地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在考试活动中也无法取得理想的学科成绩。

三、新课标背景下加快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一)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古代教育学家总结出的一个经验,而且,心理学也认为,思考,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为此,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我,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注重对其探究思维的培育。例如,在开展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一课的教学工作时,从这节课程的特点来看,其作为物理课程中最为基础也相对比较简单的一个课题,不仅需要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教材理论有更透彻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打开物理学习的思维,把握物理学习的本质。具体来说,在教学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物理学中时间与位移这两个特殊的概念,并且指引学生深刻把握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奠定扎实的学科基础。在这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时间与位移除了在物理学中有着明显的关系之外,还可以从哪些层面和角度来剖析时间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在引出这样的话题之后,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展开深入的思考,并找到物理与数学、物理与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思考问题。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有更强烈的探究欲,并且在思考和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引导其找到学好物理课程的方法,增强学习体验,树立学好物理课程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创造性思维的指引下更高效地完成现阶段的物理学习任务。

(二)传授类比学习法,强化学生对知识要点的把握

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仅仅依靠肉眼的观察,很难形成科学的理解,无法获得更直观具体的经验。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教师要用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的形式来完成新知识的讲解,为其传授类比学习的方法,强化学生对要点、难点的把握,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例如,在开展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一课的教学工作时,由于力学是高中物理课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课题,而且也在这门学科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涵盖的知识点也是非常丰富和广泛的。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具体来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力的分解”在物理应用题的解答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只有准确地分解每一个力,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确保解题效率更高、更准确。在这节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思考,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回顾有关“力的合成”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再次明确物理中的力包含了摩擦力、重力、向心力等,引导学生在针对旧知识的复习中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比两节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点,进而总结物理学习的规律,投入更多的时间研究重点和难点,打好学科基础,为各类考试活动做足准备工作。

(三)强化问题情境的创设,打造开放型物理教学课堂

问题教学法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最为熟悉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强化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合理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其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搭建良好的师生沟通桥梁,在更加开放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开展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课的教学工作时,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理解这个抽象知识点的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片和视频功能直观地为学生展示物体受力的状态,并且分析在什么条件下机械能才能守恒。当学生对这节课程中的重点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之后,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把握物理课程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自主搜集、查阅资料,与他人展开沟通交流,与教师一起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树立突破自我的意识,在更加开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物理学习的魅力,找准物理学习的目标,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现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归纳总结型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有效锻炼其思维水平。在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学习多个环节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的归纳梳理,完成由点到线、由浅入深的学习,自主完成物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有效减轻学习的负担,合理划分学习时间,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开展高中物理《牛顿定律》一课的教学工作时,由于这节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零散,但其在考试活动中的考查范围却十分广泛,这时候,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抽出一部分时间完成预习,边预习边在思维导图中厘清这节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其中涉及的概念、公式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在记笔记上花费更少的时间,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先用思维导图进行标注,利用课余时间回顾课堂所学并完善知识导图。同时,教师还要为其布置课后复习的任务,以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托完成课后练习。在这一过程中,要想确保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建立一些奖励机制,对于思维导图运用恰当、结构完整、整洁度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在课堂上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确保学生能够越挫越勇,树立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意识,以思维导图为载体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学科知识体系,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得到更多的心灵慰藉,取得更理想的学科成绩。

(五)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验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实验能力也是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完成形式多样的物理实验,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指引其树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例如,在高中物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之外,为了让学生在考试活动中应对自如,还要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方案的制定,并亲自动手实践,总结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对策,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在这些学习环节中确保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培育。具体来说,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搜集这节课程中涉及的物理实验,以微课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整个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加深对这节课程的印象,并且高度关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接下来,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实验操作,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的过程。在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中,就能对“速度对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产生更透彻的认知,并且学会合理地控制物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学会运用生活中能够收集的工具完成实验操作,有效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主动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确保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坚定学好物理课程的信念。总而言之,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加快高中物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人才培育的效率和质量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话题。为了确保物理教学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培育更多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要反思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的不足,探索创新型教学路径,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求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对学生学科思维的培育,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艰苦奋斗,努力成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睿.高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122-123.

[2]袁建全.浅谈高中物理教学策略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55-56.

[3]程然.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J].新课程(教研),2019.

[4]岳小林.浅论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希望月报(上半月),2020.

[5]朱亚丽.新课程标准下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J].人间,2019,197(2):270.

作者:蓝旺辉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龙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