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教学融合在医学院校的应用

时间:2022-10-08 15:51:19

多维度教学融合在医学院校的应用

摘要:根据医学院校专业特点,为充分发挥军事理论课对医学生的国防教育与职业品格教育双功能,切实遵循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从分析传统单一讲授式手段运用于军事理论课程的弊端入手,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在军事理论课程中,采取多维度教学融合方式在任务驱动、战例推演、课程思政三方面与案例教学双结合,进行教学形式创新。同时,在实践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队伍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多维度教学融合方式不仅使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升,达到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目的,而且育人功能被深度挖掘,达到对医学生职业品格教育目的。为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多维度教学融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职业品格教育

一、引言

2019年8月,教育部和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颁布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大纲》,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育【2020】3号),按文件相关指导要求,结合军事理论课新大纲,对新时代军事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对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切实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潜心培育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安全观,提升国防素养,做出进一步明确[1]。但就目前军事理论课程现状来说,由于军事理论知识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说,专业结合度相对不高,加之以传统的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形式为主,学生上课情绪不高,更谈不上知识的掌握效果。因此,如果要想充分激发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安全观,切实提升国防素养,并通过国防教育而提升医学生使命意识,运用军事理论传统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显然将受到一定制约[2]。故而,为了切实提升对医学生的国防教育与品格教育效能,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促进教师的引领性和组织性的能动作用[3],创新设计授课形式,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进学生的参与度,拉近学生与军事距离的同时,恰如其分的选取适合医学生的德育突破点,从而达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探索运用多维度教学融合模式,开启任务驱动、案例推演、课程思政三方面与案例教学双结合下的教学形式碰撞与创新,创新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展实践教学内容,真正运用好课程育人功能。

二、多维度教学融合在课程中的应用

(一)以案例教学法为本原多维度结合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4],教师则是通过指导、组织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增进学生参与感。以案例教学法为契机,采取多维度创新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以达到新时代国防教育及职业品格教育目的。1.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双结合。根据大纲要求,不难分析出,军事理论课程授课时数少但课程内容较多,如何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将军事理论课章节内容充分挖掘出来,课前与课后的任务布置,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充足的课前准备情况下,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效能,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以国家安全章节为例,为了提升学生国防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目前安全形势,严格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根本要求,让高校大学生自觉维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本章节严格选取相关案例,做为学生课前任务目标,要求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事件整理,并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完成讨论环节的前期准备。在完成课前、课中环节后,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总结报告。选取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苏珍宝岛保卫战及对越自卫反击战事件作为保卫国防解读案例。以“为何开战”作为讨论题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期讨论环节准备。以“求因”作为了解事件全貌的任务驱动核心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追根溯源意识,自觉加深对历史事件认知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增强保卫国家使命意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意识。选取贸易战及钓鱼岛事件作为国际形势解读案例。以“美日深层次目的及中国对美日的态度”作为讨论题目,以查阅整体事件、涉及事件的外交发言内容、学习强国中关于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解读作为完成任务实施途径的指定三个模块,使学生在寻找资源时高效且明确。国际形势解读案例选取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觉了解政治环境,增强树立危机意识,坚决与分裂祖国言行作斗争,正确看待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有原则、有底线,牢牢把控住意识形态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在国家安全章节,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驱动,加之案例事件选择的针对性,完成任务途径指向的明确性,有利于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及课上讨论时,加深对事件的了解,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意识,在讨论环节进一步提升国家荣誉感,树立家国情怀,明确国际形势,增强政治敏锐度。2.案例教学与战例推演双结合。战例推演在军事院校中比较常见,在医学院校中,如何能够选取恰当案例,以达到贯穿所学章节知识点,从而在避免枯燥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军事理论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5]。以毛泽东军事思想章节为例,“四渡赤水”是最能展现毛泽东运筹帷幄的战役之一,以“四渡赤水”作为战例推演教材,有助于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内容的理解,“四渡赤水”经典战役也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布置战例推演任务,并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进行有效推演,充分思考战役起因、过程以及分析毛泽东当时采取了哪些作战方式等。在课堂上,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代表进行现场推演,然后进行总结,教师补充。通过“四渡赤水”战例推演,一方面提升学生参与度,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战术的理解,活跃课堂氛围。另外以现代战争章节为例,选取伊拉克战争进行战例推演来加深学生对信息化战争的理解。信息化战争模式是未来战争趋势,高校大学生深刻了解信息化战争的整体内涵,有利于提升学生现代化战争观,正确认识新时期人民战争的定义,树立学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所以伊拉克战争战例推演能够有效阐述关于信息化战争的内容,是典型的战例。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战例推演准备,但与“四渡赤水”战例推演不同的是,为了对信息化战争内容更加针对性地强化理解,着重对每一步的战争策略进行以问题为导向的推演,在解答中引出本章节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这样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3.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双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育人根本要求[6]。各门专业课程也开始着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但针对军事理论课程来说,学时少、非专业课程等特点,导致进行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研究建设底蕴不够深厚,一些学校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够[7]。但对其长远深入分析,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大力探究与实施,有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如表1中体现。着眼目前国际形势,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方面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博弈,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尤其在国家安全方面,抵御“心智战”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已然上升到战略地位。“心智战”的威力不容小觑,它能够改变民众思想意识,瓦解社会道德基础,破坏国家民族向心力。如果一个民族失去向心力,那就如同一盘散沙,溃不成防。而青年又是一个国家的基石、未来,青年强则国家强,故不断提升青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伟大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心智战”奠定扎实根基。尤其在医学院校中,医学生的职业要求是患者至上,救死扶伤,患者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国家目前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医学生作为未来保卫人民安全的逆行者,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所以在对医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同时,要精准选取能够加深医学生使命意识的思政元素,在国防教育中渗透职业品格教育,激发医学生家国情怀,不畏险阻的使命意识。在各章节的讲授中,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深度挖掘思政素材,通过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讨论法、对比法、启发法、情景演绎法及影音教学法为辅的教学手段,将国防教育与职业品格教育充分融合。对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深度培育职业精神,有利于提升医学生的政治站位,牢牢把控意识形态总方向,为未来步入医疗卫生行业后,职业信念的不断夯实做好铺垫。

(二)以云端课堂为平台的线上线下结合式教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慕课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学习优秀课程资源,同时也充分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极大丰富了学生在云端的“资源”。为充分利用慕课资源,拓宽学生平时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途径,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完成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尤其根据医学院校专业特点,为医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全民抗疫的相关视频,例如联勤保障部队的医护工作者逆行无畏驰援武汉等,激发医学生使命意识。利用雨课堂[8]同步课上资源功能以及观看上传优秀慕课资源,设置测试内容等各项任务指标,来完成线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任务,做好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三)以创新开展多样化活动为辅助丰富实践教学

为了能够让医学院校的学生对军事理论课产生浓厚兴趣,自觉认真学习军事理论相关知识,提升国防教育效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促进职业精神的深度培育,创新形式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顺势成为助推剂。1.开展“习军魂、立大志”医学生军事理论知识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提升的方式,增强军事理论知识学习效果,提升职业使命站位。开展方式将采取以老师引导为辅,学生主体性发挥为主的形式,从竞赛知识题库准备,到竞赛组织实施,均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其中为保证职业精神的培育,在部分选取的题目中,要将医学生专业特点融入,增加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增强职业使命意识。一方面,学生全过程的投入,有利于在提升军事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潜移默化明确职业使命在国家层面的政治站位;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探索能力等素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达到1+1>2的效果。2.设立“我爱军营”讲堂。一方面请完成服兵役返校大学生走上讲台,为学生讲述军营之旅。真情实感地讲述,让学生们对部队生活建立初步印象,增强参军热情,尤其要积极挖掘以医学专业定岗的服兵役学生的事迹,能够有效夯实医学生报效祖国的职业使命根基。另一方面,邀请本地区武装部征兵办负责人来校做讲座,对征兵相关政策、规定,展开详细阐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征兵相关政策等问题,消除征兵困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应征服兵役。不论是在校期间响应国家号召服兵役,还是在毕业后的士官或者部队文职方面的招录,医学专业的需求一直保持常态化发展。故而,在国防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宽职业精神培育途径,对医学生政治思想站位高标准要求,有利于为向国家医疗部队输送具有爱国、求真、务实等时代品格的优秀医学生提供根本保证。3.开展时事快报周纪实。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关注新闻、时事,并适当结合专业,最后形成周纪实。在每次上课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本次任务开展,一方面在学习能力上,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周纪实任务布置,能够丰富学生时事内容,及时了解国家大事,提升主人翁精神和国防意识,时刻保持政治敏锐度。

三、完善军事理论考核评价体系

军事理论课程的评分机制,虽然一直以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生成绩总体评价。但在平时成绩环节,往往考查内容、形式单一,对提升国防教育及职业品格教育效能发挥不足。故拓宽平时成绩的考查范围,有利于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育人效能。在学生按照规定动作完成课程任务要求的同时,平时成绩采纳范围的拓宽,也会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将课堂讨论表现情况,布置任务完成情况,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情况,云端课堂课程任务执行情况,均作为平时成绩评判依据,形成项目列表,学生“课堂”表现一目了然。

四、教师队伍培养

军事理论课程的讲授,高校辅导员会作为其中一部分任课教师,虽然会存在专业性不强的弊端,但辅导员得天独厚的思政育人优势也被凸显出来。高校辅导员了解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懂得调动学生潜力,善于借力,具有意识形态控制力,是高校大学生的成长领路人,潜心育人只为扣好学生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同样对教育工作者做出了要求,而高校辅导员完全有能力在军事理论课上以提升国防教育效能为根本,以培育职业精神、提升职业政治站位为核心,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同时,考虑全程化育人阶段性实施,充分挖掘思政元素,积极运用好思政育人优势,为课程承担的技术系数做加法。故而,承担军事理论课程授课任务的高校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做加持,定期参与军事理论专业教学能力规范化培训,从而完善短板,将教学把控能力等级由基本支撑上升到高质量支撑。为实现课程思政全阶段育人提供根本保证。

五、军事理论课程效果反馈

通过医学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医学生在军事理论课堂上投入度提高,专注力提升,掌握知识主动性增强,理论知识测试成绩普遍有所提高。思想政治站位提升,政治敏锐度增强,并逐渐提升职业使命意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能够积极投身志愿者服务,大局意识增强,应征入伍热情高涨,主人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进取精神被激发。

六、结语

从医学院校专业特点来看,军事理论课程育人有极其深远意义。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引领作用为引擎,多维度教学融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载体,充分挖掘军事理论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而在整个课程运行中,一方面让医学生了解国情,体会国家精神,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认清国际形势、学会国际比较,提升国防意识,让学生感受国防科技力量,明晰科技兴国战略,激发奋斗精神,树立正确国家安全观,国防观。另一方面职业品格教育的融入,让医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的同时,自觉提升专业认知的政治站位,有效增强大局意识、使命意识,增进实现社会价值的紧迫感。整个教学环节是个不断提升政治敏锐度的过程,也是为国家输送合格医疗行业人才,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民族复兴人做进一步战略支撑。

作者:李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