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策

时间:2022-09-26 08:59:1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策

摘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是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辅导员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导致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存在滞后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要从辅导员的职责、培养、发展和晋升渠道等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生成长、成才、价值观引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其整体素质与能力,就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是学校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内容。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主动性、专业性,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同时,高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对专业理论的深刻研究,成为心理方面的“专家”,用自身的高度政治自觉性和坚强的政治态度去引导高校生的思想进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与高校生有着紧密的关系,他们的工作内容与学生相关,辅导员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及时地解决影响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安定因素。为此,高校必须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以保证辅导员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对高校生的生活与学业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作用,使校园的校园环境更加协调、更加稳固,从而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基本需要

新一代高校生大多是“00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也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势日益严峻,需要高校辅导员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为导向,强化高校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专业化的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高校生个性的多变性、差异性等多种特征,适时地进行调整,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培育出具有特色的人才。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高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如今的高校生思想比较活跃,有着强烈的个性,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新时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碰撞,这使得辅导员在做高校生思想工作时候情况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发展思想的指引下,以高校生为主体、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强化高校生的发展水平。

(二)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要对学生开展认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及时消除与学习、生活、就业有关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确保其做好高校生的心理工作,加强对高校生的心理疏导力度,及时发现问题,主动作为高校生生活学习的指导者,以足够的责任心为高校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保障高校校园的安定和发展。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专业素养尚待加强,专业化建设程度低

过硬的专业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辅导员专业化的根本。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更注重的是应聘人员在学生时代的干部工作经历、获奖情况、社会实践中的表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背景多样,组织结构复杂,专业化水平较差。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由于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准确地把握高校生的心理状态,导致了在工作中存在盲目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高校辅导员人员数量稀少、日常工作繁杂、工作覆盖面大、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专业化发展不突出

辅导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又是学生的管理者,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然而,在实践中,辅导员不仅要全面地管理学生,完成各项工作,还要对其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指导,同时也要处理许多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内的工作,而处理过多非本职工作又会影响到自己的本职工作,导致了本末倒置。此外,一些新来的辅导员也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也没有太多的实际技能。他们要在短时间内担负起大量的工作,并将自己培养成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发展前景不明晰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修订后,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不低于1:200。辅导员人员短缺,工作量大,报酬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辅导员是老师,但是平时很少或根本不负责日常工作,而把自己当成一个学生管理者,却没有明确的责任,这种多重的、模糊不清的身份,也就没有办法让自己的职业意识得到认可。从而导致其工作目标不明确,产生职业自卑感。因此,很多辅导员都会选择把这份工作当成暂时性的一个过渡岗位,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再通过考研、转职等方式离开。目前,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辅导员调任或离任,造成了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大、不稳定。

(四)专业化发展缺少保障,配套机制不完善

一是用人制度不健全。有些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择优方式,不利于多元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些院校缺乏严谨的选拔标准,缺少专业背景、专业能力的约束与需求;二是培训滞后,与实际工作作脱节。目前,我国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全局性等问题。三是不健全的职业生涯。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培养体系还不健全,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保障机制。在实践中,辅导员被赋予了很多工作任务,而没有进行生涯规划和指导,导致其工作状态疲惫不堪。四是评价体系不健全;部分院校存在评价指标单一、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方法单一等问题。缺乏全面、全面的考核评估。高校辅导员工作人员流动性大、晋升困难、自我成就感低,制约了其职业发展的信心。

(五)考核评价形式单一,不适应队伍专业化发展

对辅导员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能够更好地激发和引导辅导员培养敬业精神,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加专注,推动其职业水平发展。然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考评与评估体系还不够健全、形式单一。我们以为,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以高校生为对象的,应当把高校生作为其考核的主体,以便于对其日常工作的评估。然而,在实践中,将学生纳入辅导员考评工作中去的高校却不多,同时,评估也缺少创新性,许多高校都将辅导员的考评结果作为评选、评优、发放绩效的手段,与评优、评等工作联系在一起,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是其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高校应从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完善辅导员专业知识,全面提升辅导员专业水平。首先,要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建设、学生工作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提高其职业素质,并在理论上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促使辅导员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其次,学校要定期开展相关的毕业考核,使辅导员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加广泛和深入,使辅导员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加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扶持和发展,制定适合辅导员的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使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加强工作水平。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

高校辅导员要想实现专业化发展,首先要强化自己的职业身份意识。这就是在高校工作中,辅导员对自己工作中“我是谁”的理解。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角色和工作的深度认识。“满足感”是辅导员工作的最根本的驱动力,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所获得的工资、能力、职业地位等的心理满足,是对其身份尊重的一种信息需求。“提升能力”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工作中无法达到基本能力的提高,就会导致其职业认同感下降。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从过去的工作和学习中,提高对自己的职业认知,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互动来提高自己的职业身份认同感,在错综复杂的事情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三)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大部分都是高校迎接毕业生,有足够的工作热情,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胜任繁琐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构建高校生就业市场主体资格制度。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于提高高校心理咨询师的综合能力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选择辅导员时,应对其学历背景、专业标准、经验、资格证书等作出清晰的规定,从而促进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训练体系。在培养目标上,要做到层次分明,针对不同的专业单元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要将目标分为高层、中层和下层,在培养的形式上要多样化,强调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将长期、短期、经常性的培养相融合,通过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和责任感。

(四)构建辅导员专业发展体系

首先要着眼于大局,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地选择和配置好高校辅导员,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确保高校辅导员数量足额配置。增加辅导员的人数,可以相对减少其工作量,确保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参与度。其次,将心理咨询师的训练纳入到师资培训项目中,鼓励在岗的导师们不断地进修,协助他们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业,以及获得整体的教育与头衔。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必须坚持“高进”“精、优出”的方针;在学校里当了三年以上的辅导员,表现优异的辅导员可以升任到学校的管理层,还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学校。根据学生所学的科目,根据学生的爱好,合理地组织学生选修相关的科目。支持有较高学历,有丰富实践经历的心理咨询顾问,着重于辅导员的先进性问题,并在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五)明确辅导员的本职工作职责及边界

明确的工作范围是指导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保障。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界定,学校要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对各个职能进行统一的规划,充分利用各个职能和培养人才,并对其职能进行合理的定位。大学应转变“学生有问题就去请老师”的观念,逐渐使其脱离“传声筒”和“学生保姆”等非专职人员的约束。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高校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工作。从以上两方面来看,学校可以把辅导员分为“工作指导”和“工作辅导”两类,这样可以减轻导师的工作压力,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点,提高其工作效能,使其逐渐专业化、精英化。

(六)建立层次化实效化的人才管理机制

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要科学、全面地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既要提高培养效果,又要使其更加优化。在新世纪飞速发展、多样化的影响下,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和发展势在必行。只有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提高辅导员的管理水平,使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方面,高校要从宏观发展的视角,科学、全面地构建完善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确保管理的层次和有效性。同时,高校要积极寻找吸引、留住和发展人才的途径,加强对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督和指导。在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高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动态管理,是指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情况,对其进行精确的管理。另外,在构建专业辅导员队伍的过程中,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辅导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使辅导员有更高的积极性去提升自身工作能力,针对自身特长,对与学生工作有关的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实践,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工作质量,使其专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从而辅导员增强工作中的满足感。同时,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建立健全的培养机制,保证每一位辅导员都可以不断地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和不断的进步。高校辅导员是学校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要真正、准确、全面地把握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和形势,真正有效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以科学、高效的方式开展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鹏.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2]吴琦.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1.

[3]宋锦.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靳婧.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作者:鲁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