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优化

时间:2022-07-13 14:41:42

财务共享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和优化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企业的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愈发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实施财务共享的同时,其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设和评价的标准也由于变得更加严格而存在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如若控制不当将会影响财务共享实施效果的充分发挥。因此基于COSO五要素框架,对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层面进行优化对企业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财务共享;内部控制;COSO五要素;问题优化

0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然进入新常态,新经济形势下,市场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和复杂,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也日益凸显,而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相较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财务共享起步较晚,实施经验还不够丰富,因此我国在财务共享的探索与实施进程中仍存在着诸多困境与危机。在财务共享的模式下,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相较于过去而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只有不断地调整内部控制体系使之与时展相匹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保障企业的高质量的发展。

1内部控制对财务共享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在公司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从而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客观、可信。然而,近年来随着管理会计的迅速发展,财务共享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型管理模式也应运而生。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机制已不能满足现如今新的发展趋势的要求,也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风险。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所反映的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信息交流的风险。企业之间的交流都要依靠信息系统,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很容易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风险;二是系统出错的风险。在构建了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由于一个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同时使用多个不同的系统,一旦某个系统出现故障,将会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基于企业角度来看,若想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便利性,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财务共享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2.1提升工作效率

财务共享模式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财务信息的有效流通和共享提供了坚实的平台。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财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工作质量。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财务共享模式下不同工作的重要程度有选择地分配时间,更加快捷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计信息共享中心集中开展记账、结账、审计、报表等基础性工作,确保了各部门工作的专业化、自动化和独立性,避免了人为操控的干扰,降低错误的发生率,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财务共享中心所提供的信息更为及时、准确,有助于公司管理层针对财务共享中心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做出反应,调整战略方向,制定正确的财务决策,同时也减少了管理层的决策时间。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能够使企业的财务工作脱离以往的工作模式,更加规范和高效,在信息网络的应用下,实现数据的精准快速传递。

2.2降低内控成本

大多数企业选择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企业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会将相同类型的岗位进行合并,既统一了账务处理标准,又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从财务活动的发起和审核两个层面来看,传统的财务活动首先需要在线下对财务凭证进行手工操作,然后对财务凭证所形成的纸质的财务报告进行人工审核。而财务共享则是全业务流程线上操作,省去了中间很多步骤。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以往的财务工作是以人工为主,但实施财务共享后,可以通过自动化录入和智能整理凭证,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成本。

2.3实现会计信息实时传递

传统财务模式中的信息传递主要存在于各部门之间的层层传递,过于依赖人员间的沟通,不同层级间的沟通成本与信息处理难度都较高,而且速度缓慢,易造成信息丢失、不实等问题。在实施了财务共享模式之后,可以将各个单位及下属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集中到共享平台统一处理,通过各业务模块传输各类数据,扫描相关报账单及原始票据,实时上传图像,不仅实现了票据流转模式的转变,而且便于票据及时采集、交互和处理,也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的现象,优化了企业整体的信息传输流程。同时各层级相关业务也能通过信息共享中心及时与财务模块数据对接,使数据更加真实、准确,财务共享模式还对其传输标准进行了规范化,从而使其能够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

2.4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管理者应根据市场的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战略决策,而进行合理的预算,并对资金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保障企业经营决策有效性的基础。财务共享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共同交由财务共享中心处理,如此可以把企业的所有资源集中投入至核心业务发展上,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财务共享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的消耗,将一些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从基础的会计核算工作调至财务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分析支持,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分析

3.1业财融合度不高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人员专业化程度决定了企业财务工作的质量。具体而言,企业各业务单位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之前,都有各自的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但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整个公司都在重新分配财务权限,提前审核经济业务,从而实现财务资源的高度集中。但在实际操作当中,由于财务人员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准确的信息,因此在审核时只对相关凭证的合规性进行审核,这种情况下,审核人员如果不能尽责,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3.2评估机制不健全

风险评估是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后,该中心的日常会计工作就成为了公司内部控制风险评价的第一要务。财务分享服务中心职员需每日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把建议交由小组进行讨论,如有必要,还会上传全中心进行讨论。此外,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量较大,分工也较为明确,一份工作一般都是由一至两人负责,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方面,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在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里,每个财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都分工明确,这样既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又可以保证各个部门形成相互制衡。但与传统财务管理部门相比,财务共享中心信息来源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系统未正式实施之前,所有信息都是当面传递,可以及时发现存疑或有误的信息,但当财务共享中心正式启动以后,信息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危机就会不断地增加。

3.3绩效考核不合理

通常而言,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核算业务并不繁多,并且有着标准化的处理流程,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处理都形成了流水线式的固定流程,无论是凭证、报表还是资金结算的处理,都进行了精细化的分工,也就意味着,这种模式下的业务处理并不是由单个员工独立完成的,而是由不同员工负责业务流程链的不同部分,例如设有专门扫描原始凭证的岗位、核对影像件与原始凭证的岗位、票据处理岗与凭证管理岗等,任何一个环节都有着具体的规则与流程,因而并不要求单个岗位的员工具备多种技术,对于知识储备的要求也不高。财务共享中心处理的会计工作基本上都比较简单,并且有着较强的重复性,而这些特性也加重了员工的工作疲惫感,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降低,再加上部分基层财务人员并没有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的强烈意愿,长期处理固定的业务,工作比较枯燥乏味,此外,共享中心现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忽略了员工个人素养的提高,而很多员工也没有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不仅不利于员工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部门的绩效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3.4信息系统不完善

基于目前财务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财务信息技术的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这也为构建高质量的财务共享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不够全面,导致企业面临一些潜在危机。此外,公司内部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分析网络信息技术风险的执行能力,在制定内部控制条款时并未基于财务风险的核心属性来设计条款,这就导致了信息系统建设活动与财务共享模式的基本属性不匹配。还有一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对防火墙等关键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足,技术风险防范设计缺乏科学性,对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工作缺乏有效的总结和梳理,这将给财务内部控制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从而降低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5内部审计形式化

企业内部审计团队采用的审计方法主要为现场审计和抽样审计,审计思维较为固化,仅依赖于审计经验而开展审计工作,导致无法对具体的审计问题进行精准地识别与分析,甚至有可能导致最终的审计结论与现实情况脱节。而且,企业内部的审计团队只是短时间内驻扎在企业内部,对企业的基本工作流程较为陌生,不易察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控制薄弱点,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过度形式化,同时这也是造成内部审计失效的一个关键原因。

4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4.1加快业财融合,优化内控环境

财务共享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业务变革,它要求全流程、全业务、全集式的变革,因此在业务和财务相结合的关键点上,企业需要培养业务和会计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推动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在具体的工作推进和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让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了解中心的核心工作内容、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及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需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相关培训,在经过了一定的培训和学习之后,才能够保证他们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和日常的经济活动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财务人员不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还能够对财务信息进行准确地判断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业态分离带来的风险。

4.2健全内部风险评估机制

在企业内部财务共享服务正式实施后,仅依靠风险控制部门的传统风险评估功能,无法覆盖和识别财务共享模式下的新风险,容易令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尽快建立起专业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团队,以全面识别和评估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第一,要把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作为首要任务,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将风险进行分类、分级,积极构建风险数据库,使财务共享服务系统能够基于风险数据库自动检测到超过预设警戒值的风险并向管理者发出警报,以准确识别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预防企业陷入困境与危机。第二,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发挥风险评估预警系统的优势,设计自动撰写风险评估报告的工作系统以根据风险因素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相关人员进行准确的风险预测。

4.3设置科学的考核机制与激励措施

发挥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也是十分关键的。基于财务共享实行集中核算后,由于人员分工变得更为明确,公司内部财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内容也随之变得单一,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不能够构建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没有完善的晋升路径作为支撑和引导,那么将会导致公司财务人员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首先,要积极构建更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实施奖惩并举的方式,激励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自我学习与提升。其次,可以制定员工轮岗制度,开展常态化的培训活动,让会计人员熟悉业务的整体流程,接触一线数据资料,引导财务人员向数据分析的方向转型。最后,财务共享是一种高度信息化的表现,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拥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具备数据可视化的分析能力,因此企业可以同时引入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和财务类专业人才,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举措,鼓励当前的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4.4强化信息系统,加强数据信息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覆盖企业的全业务流程,保证其信息化是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常运行的根本。在制定财务共享模式内部控制的实施方案时,应及时调整信息技术系统所具有的多维度影响效应,及时梳理和总结各种风险、安全隐患。信息系统的稳定是财务共享方案顺利实施的基石,可以保证财务共享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在推进工作的进程中,必须要提高人为操作的科学性,同时也要保证技术风险能够有效地被企业内部控制部门所识别。首先要加强对财务软件应用情况的分析整理,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属性进行全面研究,确保财务决策科学化,保证信息系统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管理水平,发挥其对企业决策地作用,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的决策水平。最后还要有效地构建信息技术系统,使信息资源能够帮助财务数据实现高质量转化。

4.5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在这种新的财务共享模式下,传统的内部审计手段已不能满足如今企业内部审计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具有集所有业务信息于一体的属性,其本质上也是一个数据中心。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将所有与业务有关的数据进行汇总,并根据数据的综合分析,输出审计报告,从而对公司的运营进行综合评估。在推进过程中,首先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招聘专业的内部审计人才。其次,企业不仅要招聘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人才,还要招聘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这样才能挖掘出更多的信息资源,整合各种审计资源,为内部审计地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司还可以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和总审计团队对公司审计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相关培训,不断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提升专业能力,使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创新审计思路、优化审计方法、强化对整个业务流程的全面监督和综合管控,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型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财务共享成为集团企业财务改革的重要措施,财务共享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发现现有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实现管理目标。同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可以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正常运行,从而助力公司的良性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必须充分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使公司的经营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冯霞 单位: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