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6-16 14:33:57

数学活动如何激活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数学活动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的一个内容板块,也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这个板块没有增加新的知识,只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解决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具有一定综合性、实践性的问题,注重的是数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实践性。现行的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每一册都编排有数学活动内容,促进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相互融合,成为整体。为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平台,教师借助这些活动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践性、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进一步体悟、理解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活动;小学数学;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总是和抽象、逻辑推理联系在一起,是理科学习的基础,似乎和文科知识的融合度并不高。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纵观数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往往还是文化发展的助推者,文化和数学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泰勒斯和达·芬奇;较晚一些的,如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数学活动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数学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即数学知识主要是用来解题的,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机会并不多,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实数学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以及看待问题的数学视野,这就是数学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干年后,你可能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是长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会使你终身受益。

一、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要尊重教材

由于数学活动课没有特定的教学模式与套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不一,且教材内容灵活,这给广大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数学教师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提升能力的契机。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思维偏激,全盘否定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味追求所谓的“创新教学”而盲目摒弃教材内容,或随意拼凑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将完整、系统、有序的教材内容分解成残缺不全而无重点的零碎片段知识,将教材上很好的素材、例子一并处理掉,且美其名曰“创造性使用教材”和“优化重组教材内容”。其实我们应该在尊重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编排的思想,理解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维、数学原理、数学方法,实现对教材内容、素材例题全面而整体的掌握,必要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再创造。其次,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推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已有数学及学习的活动经验、生活经验的同时,分析他们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全盘考虑教材内容、素材、例题的取舍、整合与优化,做到能够保留的尽量保留,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不偏不倚,才能实现“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孩子们的应用意识,注重发展孩子们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目标。

二、数学活动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数学活动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和有效的载体。”数学活动这部分教学内容注重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展现思考过程,获得体验,逐渐积累丰富的直接活动经验,从而激发创造潜力。这种直接活动经验的获取,深受新课程标准的关注与重视。为此,新课标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每一册都编排了相关内容的数学活动课。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数学活动课的目的认识出现偏差,加之无成功经验借鉴,教学时不愿意上这类课。有的老师往往采用“讲授+记忆”式的新知传授课、自由活动课、阅读课、思维训练课或干脆跳过等形式教学,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数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具体体现是“做数学”。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活动化课堂情境,积极创造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有一定实践性、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学好数学和运用数学知识的信心,强化、提升实践能力,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数学活动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活动课的目的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首先,活动课必须注重全员参与。数学活动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整个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始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并内化成为自身的数学素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沟通。学生才能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积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其次,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促使全体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也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才能获得众多的数学信息,从中感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四、数学活动课要加强具体指导

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的数学活动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体现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为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就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具体指导。活动时,教师要依据学生在活动中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活动预案,适时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和帮助,以有效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首先,加强活动过程的指导。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合理猜想和勇于实践探究,要注重激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尝试采取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程参与,以充分发挥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营造民主氛围,允许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允许学生就活动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对活动各环节的指导都要考虑周全,做到心知肚明,确保万无一失。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能够及时准确把握,并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活动预案,实时提出化解的方案。其次,要加强方法指导。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收集数据、实际调查、查阅资料、统计、动手操作、推理论证等活动方法的指导,为学生自主探索给予方法的引领。如《绿色出行》一课,教师应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前,引导学生确定调查的问题,特别鼓励他们就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或新的研究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归类和整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和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再组织学生开展实际调查活动。最后,组织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等方面进行必要指导。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时要落实在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教师正确方法的指导下,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结语

数学数学活动活动课是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在实践中学数学”,关键在“做”,形式要“多”,一定要“活”,一定要“新”,而多要有据(以教材为依托),“多”而不杂,“多”中益智,“多”中求真。实现“多”而井然,“活”而规范,“新”而有得。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将会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以不断更新、提高、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杨佑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