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质量探索

时间:2022-05-06 11:18:58

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质量探索

摘要: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德育管理也成为学校和教师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德育教学及陶行知教育理念入手,指出当前高中生德育方面的主要问题和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阐述基于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质量的策略,并总结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管理;传统文化;注意事项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和分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导致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传统说教式管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无法实现预期教育管理目标。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各民族历史上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将其用在德育管理中,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德育管理的基本概念

1.德育概述俗话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关于德与才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德育工作的地位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地对学生施加思想、道德及政治方面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具体来看,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公德和人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展德育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2.陶行知教育理念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的教育理念有三个:一是“生活即教育”。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活动要依靠生活、服务生活、改造生活。二是“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教育活动离不开社会的力量,而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园内。三是“教学做合一”。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达到教法、学法和做法上的统一。将陶行知理论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生活中教导学生,在教育中体会生活,建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规范学生的思想,帮助其树立明确的法制观念。

二、高中生德育方面的主要问题和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

1.高中生德育方面的主要问题(1)思想意识缺失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期思想意识不够健全,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观不够完整。这时的学生对学校的教育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认为教师的管理就是在束缚自己,喜欢与教师作对。有的学生还喜欢与社会人士来往,养成了吸烟、打架、早恋等不良习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帅气”的行为。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学生还未成年,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三观,很容易被外界影响,从而养成不少坏习惯;二是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只有一个想法——考大学,但是对于具体考什么大学、以后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法却很模糊。学生缺少明确的目标作为指引,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进而学习成绩下降,最终产生厌学心理。(2)法制观念淡薄学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他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人和物,也会产生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的主观意识较强,做事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法制观念较为淡薄,对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不多,对于违法犯罪的界定不清晰。(3)文化认同不足全球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频繁,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外文化输入等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例,这种思想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极大冲击,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是落后的,不愿主动接触并学习优秀的文化,阻碍了传统文化和德育管理相融合。2.传统文化的应用价值(1)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优秀文化内容比比皆是。比如,音乐文化、艺术文化、文学文化等,对于高中生的学习大有裨益。传统文化是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将其融入德育管理中,能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2)能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要素,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从名人逸事、古典著作、诗词歌赋中,我们都能找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带入更加真实的情境,帮助其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力量之源,进而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

三、基于传统文化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质量的策略

1.“孝”——树立道德基础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孝道。《左传·隐公三年》中指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考虑到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也都较为富足,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苦,大多比较任性自私,缺乏对父母感恩的认识。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可以利用“孝”文化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在生活中也要孝敬和感恩父母。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查阅古人孝敬父母的案例,利用图片和文字制作PPT在班会上播放,感受父母为孩子的付出。然后,班主任可提问学生身边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案例,或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鼓励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分享。最后,由班主任进行总结。这时班主任可以引用一些诗句、典故或俗语。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付出,进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规范自身言行、提高个人素养,从而提高德育管理质量。2.“礼”——规范日常行为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通过礼仪约束言行,才塑造出文明的个体、社会和国家。《荀子》中称:“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的重要作用。在德育管理中,利用礼仪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为了提高德育管理质量,班主任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社交情境来学习相关礼仪规范。例如,言语礼仪。教师可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问路者和指路者,在说普通话的同时,学会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拉近和对方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餐桌礼仪也是一个重点。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下的餐桌礼仪还会有一定的差异。此时,班主任可以创设一个用餐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主人(请客者)与食客(被邀请人员),说出自己能想到的礼仪内容,如不能迟到、长辈先入座、坐姿要端正、用餐过程中不能大声喧哗、使用公筷等。在学生表达结束后,由班主任进行总结和补充。3.“信”——发展社会功能正所谓“人无信而不立”,诚信是做人、交友的基石。德育管理中培养高中生的诚信品质,能提升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诚信的人物和典故。例如,在《三国演义》中,徐州兵败后关羽被困土山,曹操派人以“三便”劝关羽降曹:其一可保甘、糜二位夫人的安全;其二可不背桃园之约;其三能留下有用之身。关羽回答:“你有三便,我有三约:其一我降汉不降曹;其二给两位嫂子俸禄,单独居住,不论何人不许入门;其三只要有了刘备的下落,我就及时回去找他。”关羽提出的“三约”,体现了他对汉室、对刘备的忠诚,以及对兄弟桃园结义承诺的践约之志。班主任进行德育管理时,可以引用这一典故,播放影视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关羽坚定的信念,在今后的生活中时刻勉励自己,学习古人的美好品德。4.“仁”——培养尊师品质“仁”本意是对人友善、富有同情心,目前已经发展为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如仁爱、仁政、仁义等。《庄子》中称“爱人利物之谓仁”,《论语》中称“泛爱众,而亲仁”。对一名高中生而言,“仁”就是和学生友好相处,尊敬师长,对于事物树立仁慈之心。我们选择尊师这一内容,通过“仁”文化教育,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积极配合相关管理活动。

四、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1.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把握学生情况,尤其是性格、爱好、需求等。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管理工作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摒弃灌输式、说教式教育方案。教师作为一名管理者和引导者,应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对于班主任而言,既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又要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获得有效的管理效果。2.实行放开管理高中生具有鲜明的个性,表现欲望强烈,放开管理就是把班级作为学生施展个人能力的舞台,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意识。以班委成员竞选为例,采用自主推荐和选拔的方式,让有意向的学生进行简短的演讲,说明为班级和学生服务时的理念和做法;然后让其他学生打分,得分高者胜出。放开管理,一方面能减少对学生带来的约束和限制,有助于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自主能力,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3.开展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周末时间,在社区里、村庄里进行调研,收集敬老爱老的典型人物事迹;在端午节、中秋节,组织学生到养老院进行慰问,为老人们带去礼物和祝福;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回顾历史事件,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等。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明确德育工作的不足之处,为后续教育管理提供依据。

五、结语

针对高中生德育方面的主要问题,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学会待人接物,促进教学方法创新。文中以“孝”“礼”“信”“仁”等传统文化元素为例,介绍了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中的应用。另外,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放开管理、开展实践活动,才能提高管理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敬斌.学校德育课程内容衔接问题与治理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01):59-63.

[2]韩传信,段多梅.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的实践方略[J].教师教育研究,2015,27(02):88-91.

[3]彭泽平,杨启慧,罗珣.新中国中小学德育课程改革70年:历程、经验与展望[J].教育学术月刊,2019(11):3-9.

[4]谭长顺.让激励机制走进高中德育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8(05):106.

[5]代保新,丁岚,戚兵.从问题解决出发:高中德育工作之系统设计与整校推进[J].中小学管理,2018(04):41-43.

[6]温双艳.试论学校德育主体及运行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3):38-40.

作者:宋学锋 单位:山东省济南东城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