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时间:2022-04-20 09:17:13

现代学徒制与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需要培养的学生素质及就业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调整,那么承担教学任务的主体教师团队的建设也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现阶段的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的措施,以及完善措施时应实施的各种保障机制。

1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的意义

1.1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深化高职教师团队建设改革。我国职业教育中发展过程中,各职业院校重视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随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的启动,对行业、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职编内教师进行一体化建设,既确保校内专业知识教授,又增加了企业导师对学徒丰富实践技能的传承,极大的提高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师资。

1.2深化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院校原有育人模式即为校内教师对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少数基础实践基础技能教授,毕业前输送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反应学生动手能力差、适应性不强。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改革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即为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专业课程、实践基础技能教授,与此同时在大二暑假完成学生的跟岗实习,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岗位职责、专业技能、职场适应性、人力资源、专业创新等多个方向进行全面、责任制培育。

1.3高职教师团队建设规范和合理化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在如停留在原始的格局,不能达到预期要求的培养现代学徒的效果。原始的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只针对在校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提出,高职学校不在是唯一承担培养学生的地方,企业也将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那么,原有的教师团队也变得单一、不规范。随着企业师傅的加入,高职教师团队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高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变成了新的主体,针对这个新主体的建设也需要及时调整、而使得高职教师团队建设规范和合理化。

2现阶段的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教师团队人员结构不合理

经对本省高职教师年龄结构调查显示,25岁到35岁青年教师的比例最大。这些青年教师基本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校期间专业课程学习教育学的比例较少,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就直接任教。其后即便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也却因为是短时间的教师资格培训,也根本体会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更何况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这部分青年教师也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缺乏专业实践技能,难以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无法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距离“双师型”教师还有较远的距离。此外,就学校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来说,他们虽然具备实践经验,但教育工作并不是他们的主阵地,只要是担任集中培训或者上公开课的任务,教学课堂效率也不高,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会自觉学习。

2.2团队中教师的素质较差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中企业师傅有些仅仅因为实践技能、专业动手能力强而被选中教授学生,其学历低、理论知识水平不高,总体素质较差。

2.3高职教师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团队教师学习的是专业知识,对于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较好,但是大多由于不是师范生,教师资格证的获得也是在上岗前参加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短期考得的。缺乏教师应具备的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教育能力。高职教师教学模式传统,常常按照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学习效果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后果。教学方法单一,只会采用理论法、实践法教学。2.4教师团队的管理制度陈旧我省的高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以科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高职学校各专业高水平发展需要,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的管理制度。教师团队的管理制度没有更新,一直使用的是高校管理办法二级系部管理制,针对的主体也只是高职教师。

3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的措施

3.1改革优化教师团队人员结构

改革优化教师团队人员结构,由单一的一把抓式结构改革成多个模式:校企教师结合模式、“老-中-青”青蓝工程、双师型教师团队模式等。3.1.1企校教师结合模式校企教师结合模式又可以称作理论实践结合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指在校期间,由高职院校教师负责学生前两年的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学生了解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后,后一年的企业顶岗实习及最后的毕业实习由与学校签订现代学徒制的企业师傅完成实践性教学,这种教学主要要求和考核学生掌握实践生产的技能和技术知识,提前适应工作前的岗位职责需求,缩短学生毕业实习的时间,加强实践的力度,更加升任工作。3.1.2“老-中-青”青蓝工程“老”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职称为高级的、实践技能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中”指工作一段时间后,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得到成长还有一定提升空间的教师;“青”指才参加工作的没有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教师。把团队教师分成三类,通过老带中,中传青的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3.1.3双师型教师团队新模式双师型教师团队新模式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其一指政治思想,具体表现为热爱职教事业、师风师德高尚。其二熟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基本理论,具备较强专业实践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其三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者下企业锻炼跟岗实践经历。近五年每两年在企业参加不少于两个月的与所教专业相关的专业实践或近五年中有半年以上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3.2提升团队中教师的素质

3.2.1师风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政治业务学习,通过树立优秀教师典型事例、线上线下培训思想政治素养、学习强国等APP学习积分累积等多种形式。各高职院校把组织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心,让政治学习、形势任务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有机融合,促使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从而达到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的目的。3.2.2教师团队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参加技能训练,提出训练的具体目标,下达培训任务,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每年以各院系为单位组织一次全校性所有专业的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从中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省级组织的专业技能大赛;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多出创新成果。认真组织开展教师教学业务竞赛,如组织开展优课评比、教学案例比赛、优秀课件制作、优秀教案评比、说课比赛等,以赛促练,锤炼提高教师教学技艺。认真制订课题申报、研究、鉴定管理办法和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有关规定,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科研和课程改革的氛围。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机制,每个专业系部要求签订多个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专业教师随时方便下企业实践,逐步做到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一线或在校内实训基地工作不少于两个月。确保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现代化企业发展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专业教师个人的产学研能力。3.2.3打造网红教师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和相关的媒体平台,可以随时得到世界各地的消息,可以在网络世界里获得精神愉悦。也因此滋生了一代一代的网红,而这些网红的诞生也是因为群众的追捧。打造网红教师,通过直播形式教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学生不仅可以向本校的教师学习专业知识,还可以向外校的知名教师学习,真正做到科学无界限。3.2.4提升教师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利用“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的社会服务经验及工作性质,把整个教师团队带到乡村基层,接触到乡村振兴所需要掌握的业务能力,提高教师团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教师团队中部分企业师傅是具有现代化生产的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通过他们的参与与协作,可以解决乡村技术能力低下、人才不足的现状,同时带动了一批高职教师下到基层,更能提升自身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3.3高职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培养与掌握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能使用的也越来越多,如VR技术、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智慧校园等,并且这些技术的使用有些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打破团队教师固有的教学思维,更新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高职教师要不断地从各渠道和平台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形成使用科技新资讯的意识和习惯,发扬主观能动性,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自觉提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未来之职业教育变革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同时需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如校园网络、智慧校园、云平台等,具有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环境,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保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时代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网络操作技能,学会使用一些工具性软件,更要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和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学会创建信息环境,并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增强信息意识。

3.4完善监督教师团队的新的管理制度

完善监督教师团队的新的管理制度:骨干教师带头制度、教学任务按劳分配制度、改革创新制度、科研团队制度。3.4.1骨干教师带头制度为构建教师团队建设体系,打造一支以专业骨干教师带头人为核心,以各个专业教研室为载体,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专业教学团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适应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骨干教师带头进行专业课程示范教学,提高其余教师的教学能力,对骨干教师的优秀教案进行汇总和展示,带动专业课题的申报积极性,对其余教师的课题申报书提供修改意见,提高团队科研能力。3.4.2教学任务按劳分配制度明确团队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一年一次绩效考核,从高分到低分,落实对教学任务的考核,并且确定按劳分配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不劳罚款。3.4.3科研团队制度成立学院系部科研团队,由不同的专业领域为限。每个科研团队选择一到两个专业内重点研究项目,根据总项目确立各个子项目,申报校级及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系部团队负责人认真组织并推进,申报完成的课题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优化专业知识结构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目的。学院系部科研团队应该积极组织开发校本教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特色工业、农业、服务业水平编写适用于当地学生的教材。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科研课题方向,每位教师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对于已经发表见刊的论文,学院每年组织一次教师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建立一个学报,对中稿的论文第一作者给予一定的稿费支持,以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

4完善措施时应实施的各种保障机制

4.1奖惩机制

参加职业资格认证或承担横向技术应用研究项目开发等按有关文件规定给予相应支持,课时津贴按学院相关规定给予倾斜;教师到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期间按出差标准给予伙食和住宿补贴,来回按出差报账;学院在职称评聘、岗位升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及评先评优推荐等方面,向专业团队优秀教师倾斜。

4.2培训机制

学院每年优先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专业、行业内先进的交流会议,或到国内外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培训方法多样,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创建网络教学平台,采用慕课式教学名师授课,毕业后发电子毕业证、学习强国关注高校公众号、湖南省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校;国内国外访问学者,去学习别的学校更为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4.3参赛带赛鼓励机制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师技能比赛;教师指导学生技能比赛、行业内专业比赛、各种创新创业比赛。

5高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之处

5.1加强协同创新

加强协同创新应成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从关于职业教育师资建设政策文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方面,转变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研究合作、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重于教学人员互聘、技术创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主体包含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

5.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一直我国高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创新的重要关注点。过去,我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主要是确立了工学结合的原则导向,教学实践环节是由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根据课程需求在教学实习周内完成。而新时期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可通过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岗位任务驱动法、虚拟实验教学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式教学等新教法,除在教学过程中完成,也可在行业企业实习完成,更为完善教师的实践教学。

5.3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推动信息技术进课堂,以教学信息化带动教学现代化,是一直以来我国高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创新的重要发力点。新时期,在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基础上,要站在构建教学智能化生态的高度,把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等方面,保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更加多维、立体,进一步凸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内涵,从而提高我国高职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作者:王霞 鲁玲华 张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