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时间:2022-04-18 09:05:12

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新旧动能转换指的是利用新模式替换旧模式、新业态替换旧业态、新能源替代旧能源等。可以说新旧动能转换是产业升级的重中之重,其本质是增长向发展的转换、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如今,地勘单位的工作需求与日俱增,无论是市政工程还是建筑工程,地勘业务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性单位。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在体制方面迎来了新的改革机遇,为有效迎合市场和社会发展形势,地勘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也应提上日程,从而进一步实现经济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一、新旧动能转换下地勘单位经济管理应解决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

从以往地勘单位的经济管理现状来看,经济管控能力较差、管理方法过于传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具有固化、滞后性等特征,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也无法迎合新旧动能转换形势的要求。同时,经济管理配套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也要得到妥善解决,很多问题皆凭借有关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管理,导致经济管理工作很多时候不具备科学可靠的依据支持,甚至引发经济风险,不利于地勘单位的长远发展,也会埋下很多隐患问题。

(二)地勘单位经济产业不科学

经济产业和单位发展现状不匹配是很多地勘单位所面临的问题,这些地勘单位依然为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盈利模式和市场竞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约束,这和多元主体参与市场的发展形势并不相符,不利于地勘单位盈利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新旧动能转换、新技术代替旧技术的形势下,地勘单位的发展从管理方式到技术革新都迎来了巨大转变,而管理人员在管理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上却有所欠缺,虽然业务能力优秀且对业务程序较为了解,但随着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经济管理模式俨然无法满足经济管理发展形势上的转变,即便管理经验足够丰富,技术革新不及时也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对于地勘单位来说,现代化工具的引进及现代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都要协同并进,但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不少单位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明显的起色[2]。

二、新旧动能转换形势下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转变思想观念,重新定位经济管理

对于地勘单位来说,应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不仅要提高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还要在经济管理发展转变的同时,让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一并转变。经济管理人员应当意识到,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提高单位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不但要在行为上优化资源的配置和调度方式,而且在思想和意识上也要产生共识。其一,应当做好培训教育工作,转变管理人员传统的思想认知,使其对经济管理工作具有新的理解,找到正确的管理方向,借此加快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设与改革。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质量,也影响着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型与改革,所以应将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内涵作为思想培训的重要内容,从技术与能力培训到思想与观念教育,让经济管理的地位得到提高,定位更加契合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与形势。其二,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目前很多地勘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中可能存在账实不符、管理粗放化等。为从根本上杜绝这类问题,地勘单位可以聘请第三方会计机构对内部资产进行全方位清查,特别是资产报废处理和库存管理等工作,确保账实相符,为后续的经济管理工作做好铺垫。资产的折旧、损耗与清理都会对单位经济管理带来影响,若管理人员仍以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执行资产管理,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资产流失问题,所以管理人员能力与思想两个层面的提高是地勘单位构建经济管理模式的首要环节。

(二)调整经济发展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决定地勘单位经济发展的主要导向,渗透在单位经营发展与业务执行的全过程中。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若想实现长远性发展必须要考虑当下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以及后续确立怎样的目标、通过怎样的决策达成这一目标等。对此,地勘单位应当在决策上具有前瞻性,重点关注决策机制在单位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索经济发展与经济决策协调并进的全新机制。经济决策应当在问题检查、方案制定、方案比对分析、效果评价等各个大环节中,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同时明确单位内部的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地勘单位高层管理人员应当推进PDCA闭环式管理,针对现存的问题深究其原因,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并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为经济管理模式的建设做好铺垫[3]。

(三)完善管理制度,加快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建设

为切实提升地勘单位经济管理质量,需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以提供有力的支持。制度的完善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职责,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引导,同时持续推进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创新与改进,使其更加规范化。管理人员可以结合地勘单位经营的真实情况,制定更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经济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同时梳理各部门及人员的工作内容与责任等,让经济管理具备有效的制度支持,也更有利于后续的制度落实,避免制度条例模糊或约束力不足而产生的责任推诿等问题。还要建立专项的监管部门,筛选资质条件优秀的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经济管理工作规范性,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规避资源浪费等问题。地勘单位还可以引进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将预算管理渗透到全体员工的工作。地勘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相对较为复杂,涉及固定资产预算及单位预算支出等内容,只有处理好预算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经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如地勘单位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围绕经济活动的经费来制定相关的预算管理方案,在该方案中应梳理好预算管理的职能及管理方法,特别是办公费用和人员经费等内容的核算,将预算管理制度应用于各项关键环节,能够规避资金使用不透明等问题。

(四)做好资金管理工作

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地勘单位的经营与运作经费来源也产生了一定变化。目前,除河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勘单位改革后转为一类事业编制外,大多省份的地勘单位均保留为二类事业编制,陕西、辽宁省地勘单位更是直接转企“断奶”,绝大多数都需要在市场中获取利润来补足拨款差额,甚至完全自力更生。在这一条件下,以往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再适合地勘单位的经营与发展,尤其是资金管理方面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对此地勘单位应当深入了解市场发展的现状与规律,做好市场经营规划工作。建立专业的人员团队小组负责资金管理工作,应对市场的复杂变化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资金规划方案。严格控制下级部门所提出的经营项目,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更加透明化,只有满足经济管理要求的项目才能通过审批并下拨资金。这需要地勘单位在项目运行之前就规划出科学可行的项目规划,明确内部不同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健全对应的问责机制,将责任细致划分到个人。对于可能出现的财政危机,或可能对经济管理带来影响的行为,部门要进行调整;经济管理人员的各项业务业绩也要做好考核工作,确保经济管理人员能够掌握资金运营和管理方法与工具,全面控制资金运营风险,避免地勘单位在经营运作中出现资产负债等情况。在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期间,还要做好账目的核对工作,针对账目核对构建对应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按时进行账目统计工作,针对未能及时收回的账款要严格遵循既定的标准程序要求进行处理。在地勘单位经营中,可能会存在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情况,这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为保证各个项目都能稳定推进到最终的顺利完成,在项目开展前要做好详细的预算规划,若项目满足要求可以动用临时资金,但需要根据地勘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选择风险小回报率高的项目[4]。

(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地勘单位经营与管理中的各个项目都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后才能启动并拨款经营,若项目的运营资金较为充足但没能达到预想中的经营效果,经济收益也不尽如人意,则会产生各种负面影响。从各种典型案例来看不难发现,不少地勘单位在运营与管理中,很多项目都不具备充足的资金供应,若一个运营项目具备稳定的资金供应链,那么管理难度反而会更大。对此,地勘单位应当建设一个稳定的框架,这也就是所谓的产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让地勘单位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关注以下几项要点:关注可持续发展要点,以前瞻性的目光,站在单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考量未来的发展形势;保障盈利性,在持续盈利的基础上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也在保证盈利的条件下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成本控制,利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和思路推进地勘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

(六)整合技术装备与资源,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地勘单位应关注经济管理新模式建设和新技术的引进,明确认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要素,全面整合优秀的技术资源,通过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为地勘单位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1、有效整合地勘单位内外的资源优势为加快技术研发与技术进步的进度,地勘单位应当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优化技术创新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建设。在技术研发方面应当投入更多资金,支持地勘单位以更高的起点和更高的标准实施技术攻关和研发工作,打造高端核心技术体系。同时地勘单位也可以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等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充分整合应用社会资源,实现多方面多元化的联合发展机制。战略合作联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地勘行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建立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进程,探索更科学有效的成果评价和考核创新机制。此外,还要持续关注工程相关的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地质问题研究等内容,持续拓展科研项目渠道[5]。2、强化资质建设地勘单位应当制定资质申报方面的规划标准,根据市场的变化探索资质升级路径,让资质建设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以高等级为中心推进现有资质的升级,尽可能申报更多新领域的新资质。同时还要关注技术装备的更新与引进,为拓展项目建设领域及提高自身的综合资质水平打下良好基础。设备购置、市场调研等工作也要规范化开展,培养其自身的装备优势,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活用现有的资金与资源,提高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深地探测、深部钻探、遥感测绘设备等,以现代化的装备引进实现地勘单位资质与能力的进步。3、制定全面的发展战略计划发展战略计划是维系地勘单位发展生命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要素,应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动向来制定发展战略,在稳定地质工作市场的基础上与自然、生态等部门积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积极承接商业性矿产勘查项目,如地热项目、环保项目、市政项目等新业务,参与地方非金属矿业开发等,抓住政策机遇获得探矿权,实现优质矿权运作,打造智力密集型的技术服务团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准,让地质单位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6]。

(七)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动态化的经济管理

现代化管理系统及平台的引进可以帮助地勘单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动态化管理目标,这也是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路径之一。其一,地勘单位需要建设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在这一方面可以适当参考财政部信息平台的建设经验,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调整建设方案,探索最适应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建设在内容上包含软件应用和硬件分配,同时做好相关的操作培训工作。地勘单位管理人员需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借此提高预算管理的时效性,为系统开发建设提供更有效地保障。其二,地勘单位应当改进资产管理系统和预算编制机制,规避资产流失等问题。其三,在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还要关注系统后续的运行与管理工作,内部各部门都要参与到系统的建设与运用之中,提高系统利用率。及时将资产信息录入系统中,固定资产需要贴好标签,运用扫描技术确保资产信息和实际情况保持一致。针对资产的购入与使用也要做好统计工作,当资产信息出现异常变化时可以利用系统的查询功能及时发现,以便于及时解决,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化。地勘单位还要发挥好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地勘单位产品结构,虽然目前很多地勘单位的产品研发已经有了明显的多样化特征,但却不一定十分迎合市场需求与市场变化,很容易出现产品积压等问题,不利于地勘单位的发展及经济管理。对此,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引进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借此来准确把控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推进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经营效益,最大限度上杜绝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结束语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形势下,地勘单位向着现代化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向,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实现长远发展,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尤为重要。地勘单位应当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改进经济发展决策机制和制度体系,加快产业调整、推进技术与装备革新等,以更规范、更加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持续提高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白娟.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经济管理问题研究[J].营销界,2021(12):138-139.

[2]王金宝,汪汇洋.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创新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21(6):135-137.

[3]王涛.地勘单位经济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财经界,2019(32):76.

[4]贾翌男.关于建立健全地勘单位经济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9(32):80.

[5]刘芬.基于新形势下地勘单位经济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索[J].财经界,2019(20):16-17.

[6]李星辰.浅析目前地勘单位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8(5):262,264.

作者:杨继岳 单位: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