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

时间:2022-06-08 04:39:00

党员经常性教育研究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好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对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年*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通知,今年十七大报告也提出了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提高党员素质、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巩固党员经常性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的成果的重视程度。现结合专项调研情况,并进行综合梳理分析,就当前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现状和如何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进行一些粗浅研究和探讨。

一、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重视度不够,要求与认识错位。个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员经常性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把党员经常性教育当作软任务,对新时期经常性教育工作研究不深,探索不够,对如何更好地开展经常性教育思路不清晰,安于现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视学习教育为负担,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厌倦心理,思想松懈疲劳,表面上按时参加,行动上敷衍应付,处于被动教育状态。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工作任务较重,工作量大,大部分时间多疲于忙碌各项事务性、常规性工作,个别党组织负责人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对党员经常性教育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整体工作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思想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使经常性教育流于形式。二是一些党员对经常性教育认识模糊,片面认为业务工作是务实,学习教育是务虚,重工作、轻学习的思想倾向较为严重。

2、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吸引力不足,形式与方法单调。目前,各级党组织在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方面主动创新意识不强,力度不够,党员经常性教育不能结合当前实际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的需要,局限于常规性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法简单,仍然采用大而全的普遍式教育、台上讲台下听的灌输式教育和讲课、自学、讨论的三段式教育,往往只强调学文件、听报告、开大会、一人念大家听或是轮流发言、泛泛议论式等,教育方法不新颖,无新意,与当今信息获取渠道的多样性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党员教育入耳不入脑、入眼不入心,效果事倍功半。

3、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内容与需求脱节。新形势下,党员的思想水平、生活环境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党员经常性教育内容上,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普遍偏重文件宣传、理论学习,教育内容与本地、本单位实际联系不密切,与机关、农村等各层次党员的需求联系不紧密,没有紧紧围绕党员的现实需求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存在学、用“两张皮”,学习与实践脱节,党员经常性教育达不到“学以致用”的实际效果,部分农村党员中思想先进、家庭贫困的现象客观存在,从而导致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脱离实际、空乏无力,造成一些党员产生抵触情绪,无法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4、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数量与质量失衡。当前,各级党组织均落实了党员定期教育制度,也学习了大量的内容,但总体上看,经常性教育停留在粗放层面上,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一些党员在民主评议、年度总结中年年提加强学习,年年不见效果。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学习意识不强,一些党员对党的教育不以为然,满足于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浅尝辄止,漂浮面上,甚至把经常性教育活动视为“精神包袱”,思想懈怠,积极性不高。二是在经常性教育质效评估和激励措施方面处于空白点、薄弱点,党员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多学少一个样,学深与学浅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客观上助长了学风不实、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的不良风气。

二、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对策:

1、坚持方法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针对性。

党员经常性教育应坚持新颖灵活、学以致用的原则,紧密结合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及时掌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需求,重点围绕主观世界观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提高能力、转变观念、贴近生活、指导实践,进行营养配方,分层分类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教育。一是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因地制宜,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向讨论式、研究式、启发式、活动式等多种形式转变,采取专家宣讲、领导讲学、事迹报告、演讲竞赛、活动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育,从部门、单位实际出发,设计一定场景,综合运用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党员群众学习兴趣,调动党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党员主动参与到学习教育活动中来,自主地整合已有知识,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新的认识和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把党员教育内容融入到多种文化形态和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之中,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经常性教育丰富多彩,新颖灵活,寓教于乐,丰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使党员经常性教育由简单的“传声筒”变成了党员的“加油站”,使广大党员在富有乐趣的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二是教育内容要突出针对性。新形势下开展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更应体现以人为本、因势利导的理念,使教育既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又有广泛性、渗透性。对党员领导干部要着眼于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发展意识问题、管理能力问题以及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党员领导干部在经常性教育中增长新知识、新本领,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对机关党员干部,要将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履职履责的能力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贯穿于经常性教育的全过程,既注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同时又注重科学设置教育内容,做到既突出重点又博览众家,并在一定时期突出一个教育重点,力求研究一个专题,解决一类问题,避免广而全,突出少而精,确保经常性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两新”组织党员,重点加强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生产经营知识、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养,使之懂业务、会管理,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活力;对农村党员干部,要重点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群众观念、宗旨意识教育,帮助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其执行政策、化解矛盾、加快发展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对农村一般党员群众,要把突破口选在近距离学习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和业务技能教育上,帮助农民党员掌握一至两门致富本领,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的示范、辐射作用,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实践活动,为农村党员搭建交流学习实用技术的平台,及时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大力培养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2、坚持教育党员与引导群众相结合,强化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广泛性。

非党员群众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重要群体,是党组织发展的根基,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要充分考虑党员教育对其他非党员群众的影响和作用,要克服党员教育与非党员教育的“两张皮”现象,善于找准党员教育与非党员教育的结合点,促进党群队伍素质共同提高。一是选树典型。在全地区选树“优秀党员”典型,每年定期开展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巡回宣讲,用党员身边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全地区党员干部、群众,用强有力的宣传导向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用干部群众的舆论监督扭转当前所评比的优秀党员典型性不足、示范性不强的现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照典型找差距、查不足,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结合实际明方向、促服务,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形成“远学典型、近学先进”的浓厚氛围,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辐射群众的目的。二是发挥党员的辐射作用。要充分发挥党员队伍整体素质较高的优势,建立健全“党员个人带动群众个体”模式,在思想上与被帮扶对象定期谈心、引导加强学习,促进非党员群众提高思想素质,积极引导向组织靠拢;在业务上党员要与本部门、本单位非党员结成“一帮一”、“一帮多”帮带、帮教,帮业务、教技能、传经验,促进整体提高,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全盘的效果。

3、坚持主题实践与服务群众相结合,提升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效性。

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塑造党员形象,按照“三增强一温暖”的目标要求(即增强责任意识、增强服务意识、增强社会意识,以送知识、送技术、送文化、送物资温暖群众),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常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寓活动于日常工作之中,创出党员品牌、创出精品,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意识。一是在机关党员中要大力深化创先争优、五讲五比、党员服务承诺、志愿服务等活动,要求党员精通一门业务、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帮助一名有困难的职工、参加一次公益性活动、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做党的政策法规的明白人、公民道德建设的文明人、维护群众利益的贴心人;二是在社区党员中开展“我为社区办实事”、“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服务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引导党员争做政策宣传员、市场监督员、卫生管理员、纠纷调解员、治安巡逻员;三是在“两新”组织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树形象、比奉献”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认一个岗位、献一技之长、做一份贡献实践活动,引导争当回报奉献社会的出色经营者、争当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建设者、争当企业党建工作的热心支持者;四是在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三比三看”等活动,围绕公益性事业和服务性工作,从思想政治、管理监督、公共事务、服务发展等方面设置岗位,使党员无职有责、无位有为,引导党员比带动能力、看谁带出去的劳务多,比致富能力、看谁掌握的致富技能多,比奉献精神、看谁为家乡办的好事多;五是在离退休人员党员中开展“三退三不退”活动,引导党员退休信念不退、退岗精神不退、退职义务不退,永葆先进性。

4、坚持日常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自觉性。

按照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要求,在做好党员常规性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各族党员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一是强化自我要求。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对照《党章》找差距、对照党员先进性要求找不足,对照党风廉政找疏漏,深入查找问题,从思想、学习、工作、纪律和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认真剖析思想根源,不断矫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共产主义的理想情操、党性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成自己的信念和行动,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自觉遵守党的章程,维护党的威信,用《党章》来权衡、约束自己的言行,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治上、纪律上、思想作风上为干部群众树立榜样,永葆党员的先进性。二是强化廉洁自律。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及八小时之外自觉强化自律意识,从严要求自己,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夯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时刻警惕自律,廉洁奉公,坚决克服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坚决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实现自主管理。

5、坚持机制创新与激发动力相结合,突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能动性。

制度化是经常性的重要保证,有了制度化,经常性才有章可循,有了经常性,制度化才能落到实处。巩固和扩大党员经常性教育成果,要从长效激励、常态管理出发,从严格“自律”、强调“他律”入手,强化机制创新,明确党员教育职责和任务,实行动态管理,改进并完善教育的监督和考核机制,落实奖惩措施,以严格的制度确保党员经常性教育日常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要健全经常性教育考评机制。积极探索机关党员、企业党员、农牧民党员分类管理制度,提出共性要求和分类考核标准,实施跟踪管理、动态考评,对每个党员在一个时期内学习教育、效果转化、履行义务、发挥作用等细化量化,积极探索评学考学制度、跟踪问效制度等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克服管理形式单一化和目标要求模糊化的问题,改变教育靠开会、工作靠自觉、评比靠印象的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同时,要把“一把手”抓教育列入领导责任目标,明确责任,强化考核,不断营造领导重视、组织引领、政策导向、持续落实的浓厚氛围,并在经常性教育检查督促上下功夫,采取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样检查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形式、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督促检查,以落实求实效,以巩固求提高,在坚持经常抓、抓“经常”中见实效。二是要落实经常性教育激励措施。依据督查、考评结果,定期开展“学习型组织”、“学习标兵”、“服务标兵”、“比学习、比质量、比效率、比规范、比服务、比能力”等评比、表彰、宣传活动和岗位练兵活动,发挥先进导向和典型示范作用,并与党组织年度考核挂钩,与党员干部年底奖励工资、选拔任用挂钩,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坚决防止抓而不实、搞形式主义的做法,调动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各个层面的党员经常性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使党员不断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在长期积累中求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