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时间:2022-04-02 03:08:59

建筑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一、建筑安全基本状况

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好转。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指标实现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亿元产值死亡率的“三个”逐年下降。一是事故起数总量持续逐年下降。详见图1。2012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为487起,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102起,同比2011年下降17.32%。二是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详见图2。2012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24人,死亡人数减少114人,同比2011年下降15.45%。三是百亿元产值死亡率逐年下降。2012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0.461,同比2011年下降26.2%。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生产安全事故处于易发多发的高峰期。由于建筑施工生产的流动性、施工过程和环境的多变性以及繁重体力劳动多、人员流动性大、安全控制量大面广等特点,存在着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等众多危险因素,建筑业每年因施工伤亡事故而死亡的人数仅次于交通和煤炭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然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2010-2011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情况为例)1.事故总量仍然较大。2011年,全国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死亡738人,比2010年同期事故死亡人数减少34人,同比下降4.40%。降幅较小。且较大及以上事故仍然时有发生。2.“五大伤害”事故的高处坠落、坍塌事故死亡人数占事故死亡总人数比重仍然比较大。3.塔吊、洞口和临边、模板等部位事故比重仍然比较大。分析数据显示,2011年与2010年相比,在洞口和临边、脚手架、塔吊、基坑、模板等作业发生事故总起数有所下降,但占发生事故总数比重上升;尤其是塔吊事故起数和占事故总数比重,分别上升21起和4.17%,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加大隐患治理的力度。

二、事故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几年来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实践,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和梳理。

1.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制约了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当前,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一些建设项目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肢解发包、以邀代招、虚假招标、有的以重点工程时间紧为借口指定施工单位、泄露标底信息等问题。一些施工企业诚信缺失,为达到中标目的不择手段,有的借用或挂靠资质,人员、业绩弄虚作假,骗取中标;有的围标、陪标和串标,事后进行利益分配;有的签订“阴阳合同”,低报价中标、非法分包、随意挂靠、高资质投标、低资质进场、无资质施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一级资质中标、二级资质分包、三级资质承包、无级资质全包”的现象。结果导致施工中降低安全设施和安全投入,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安全隐患屡见不鲜,导致事故频发。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多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体制,其中“企业负责”意味着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和管理,主要与工程的施工单位有关,安全风险也就由施工单位承担。建设单位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以“安全措施费”的较小代价,合法地转移至施工单位,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获利和风险关系明显失衡。再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是每个企业的自觉行为和目标。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又缺乏激励机制,对违法、违章行为缺乏处罚力度。对安全生产没有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缺乏有效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导致施工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或受挫。对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和不按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而发生事故的施工企业,又缺乏有力度的处罚。致使施工企业长期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管理仍然处于“经验型”和“事后型”的管理方法,安全管理工作松松紧紧,抓抓停停,甚至存在“一来检查,马上就抓,检查一走,立即放手”的自欺行为;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构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和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分类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安全事故。。

3.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有关资料介绍,2012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4180.8万人,比2011年增加328.3万人。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建筑施工是这些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一线作业人员85%以上都是农民工,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流动性大,多少人员未受过安全培训教育,缺少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自我防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法制观念等都比较差。近年来,从发生的事故来看,他们既是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又是事故的受害人。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未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职责;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走过场,对设备的性能及安全装置不了解或不熟悉,违规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工程监理人员在监理工作过程中,重质量轻安全思想比较严重,部分监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或规范不了解或不熟悉。

4.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现状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同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施工队伍的扩大及队伍素质不高的现状无法适应;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方法、手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不配套、不完善近几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形成了框架,对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推进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但存在着诸多缺陷,需要亟待完善。

三、加强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认真贯彻国务院“一个通知,两个条例,一个意见”。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的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自觉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速度、质量、效益与安全的有机统一,切实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以强化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以事故预防为主攻方向,以规范生产为保障,以科技进步为支撑,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努力提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能力。

2.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是解决建筑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筑市场不规范,秩序混乱,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必须实施综合治理,切实加以解决。一是规范建设业主的市场准入制度,防止不具备经营条件的投资者作为建设业主进入市场。二是加强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招投标行为,并明确在工程招投标中,将安全生产费用专项列出,不纳入商务竞标,并要求业主对该费用的使用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改变低价中标的方式,支持合理标价中标,防止一味追求压缩投资,为企业设备更新和安全投入提供一定的空间。三是着力培育建筑二级市场特别是劳务市场等,依托地方政府开办农民工培训学校,加强劳务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素质和基本技能,有组织和成建制地提供劳务用工服务。四是要提高建筑市场企业准入门槛,杜绝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质能力差,管理混乱的企业和劳务队伍进入建筑市场从事建筑施工活动。五是依法严厉处罚违法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企业和个人行为。为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是要根据本企业的施工生产特点进行持续改进,进行修订或重新制定,使之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简单易行,便于落实,执行到位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二是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适用性强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宣传教育培训使作业人员熟悉、遵守和执行操作规程,避免违规操作而发生事故。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于人,人的安全素质的高低,安全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提高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感、自我保护能力,实现安全生产。

4.创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安全监管水平。建设工程安全监督工作,一是实现“五个转变”。即: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制手段为主转变,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政治手段,用法制法规的强制力、经济政策的引导力和宣传教育的影响力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安全生产行为;从被动整改事故隐患向主动抓管理、抓基础转变,消除不安全状态;从阶段性的安全专项整治及运动式的安全监督检查向经常性、规范化、制度化的安全监管转变,克服安全检查追求形式、走过场的弊端,真抓实干,讲实效;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变,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事前防范,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生产;从以控制伤亡事故为主向做好职业安全健康工作转变,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为安全监管工作服务的安全技术与咨询、培训教育、检测检验等安全监管支撑体系,提高建筑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三是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改革和完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方法,使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提高安全监督工作效能,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生产。

5.大力推进建筑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使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可靠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是达到建筑行业本质安全水平的巨大动力,也是提高建筑业生产力水平的基本途径。只有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问题。一是鼓励和倡导企业积极、主动增加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二是坚决限制和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技术。大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产品和有实用价值的安全生产科研成果,支持企业进行安全技术改造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及自主开展安全科技研发工作,使防护设施逐步达到标准化、工具化和定型化。通过安全技术的进步,实现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定型化、工具化和标准化,以减少和消除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和危害。三是在施工现场大力推行、应用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生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监控能力,确保安全、文明施工。

6.加快完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及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对施工过程中违反安全法规的人员惩处的锐利武器。国家应尽快的完善、补充或修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尤其要完善、细化、操作性强的建设活动中各方的法律责任条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改变过去法律责任“失之于松,失之于轻,失之于偏”的问题,使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快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制定、完善、修改。使企业在施工中有标准可遵、有章可循,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

作者:闵锐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